第4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時,南京《中央日報》還發表社評道:“中華民國在偉大領袖常凱申先生的領導下,已經一步步走向強大,並獲得世界列強的認可。周氏入圍諾貝爾獎,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只要黨國堅持中山先生的訓政綱領,便能最終取得令世界矚目之成就。”

  不管如何,周赫煊這次是真的出風頭了。

  龔古爾獎是啥?

  很多國人根本不知道,但諾貝爾文學獎,那卻是一個只能仰望的存在。即便只是入圍,那也是值得無盡讚美的,周赫煊幾乎成為大家公認的中國文壇第一人。甚至是取代魯迅,成為中國文壇領袖。

  不僅《神女》、《狗官》和《狗官外傳》銷量大增,就連周赫煊的幾本學術著作和武俠小說都賣脫銷,出版社根本印不過來。

  國黨的中央黨部就尷尬了,他們是傾向於封殺《狗官》等作品的。現在卻想封都封不了,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入圍作品給封了,怎麼平息滔天輿論?

  第三百二十九章 巴黎

  跟太平洋比起來,橫渡大西洋就要快速得多了。

  周赫煊這次乘坐最新式的快船,半個月時間都不到,便已經抵達法國西海岸。

  勒阿弗爾港。

  周赫煊走下輪船懸梯,忍不住朝附近的沙灘看去。

  20多年後,這裡的沙灘將會炮火縱橫、槍林彈雨。從附近登陸的盟軍士兵,一直攻入城中,整個勒阿弗爾市被打得稀巴爛,八萬多市民無家可歸。

  嗯,諾曼第登陸。

  周赫煊沒有在這座城市逗留,帶著孫永振直奔火車站,然後急匆匆朝巴黎而去。

  龔古爾文學獎即將公布獲獎者並頒獎,周赫煊的獲獎希望很大,所以那邊急匆匆把他叫過去。

  事實上,這個獎項的流程設置是不合理的。按照此時的交通情況來看,一位亞洲或美洲的作家如果獲獎,根本來不及去參加遠在巴黎的頒獎儀式。

  諾貝爾文學獎就考慮周到得多,早早宣布評選結果,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留給獲獎人慢慢趕路——10月份宣布結果,12月中旬頒獎。

  但今年的情況似乎有點特殊,一直拖到11月,瑞典文學院都還在爭論當中。

  早在八月份,本該篩選出5名最後候選人,瑞典文學院的成員突然抽風,足足選出27人的大名單。一直到十月,本來應該評選出獲獎人,但連續四輪投票都無法通過。

  問題出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投票規則上,只有得票率超過半數的作家,才有資格最終拿獎。

  然後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第一輪投票結果:托馬斯·曼(德國小說家)4票,史蒂芬·喬治(德國詩人)4票,周赫煊5票。作廢。

  第二輪投票結果:托馬斯·曼5票,史蒂芬·喬治3票,周赫煊5票。作廢。

  第三輪投票結果:托馬斯·曼6票,史蒂芬·喬治2票,周赫煊5票。作廢。

  第四輪投票的時候,瑞典文學院把其他候選人剔除,單獨對托馬斯·曼和周赫煊兩人進行投票。結果是:托馬斯·曼6票,周赫煊6票,1票棄權。

  神特麼棄權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就沒出現過這種情況。而棄權的那位老兄,人家的理由很充足,那就是無法判斷兩位候選人孰優孰劣。

  一直到李石曾給周赫煊發電報時,瑞典文學院終於進行第五輪投票:托馬斯·曼7票,周赫煊6票。

  得票超過半數,這次終於有結果了。

  中國那邊鋪天蓋地吹捧周赫煊的時候,其實瑞典文學院已經揭曉答案,只不過消息沒有傳過去而已。

  獲獎者:德國小說家,保爾·托馬斯·曼。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當代文學中,具有日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馬斯·曼雖然獲獎,但他公開表示非常不爽。因為他覺得自己寫得最好的小說是《魔山》,評委會居然說他是因為《布登勃洛克一家》獲獎,這是對一位偉大作家的侮辱!

  瑞典文學院裡有幾位院士同樣不爽,因為他們非常喜歡《神女》,認為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開創意義的作品。但卻因為某些人的頑固,無法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周赫煊,這實在太遺憾了。

  後世人們經常開玩笑說,諾貝爾獎屬於終身成就獎,沒有一大把年紀,你都不好意思去領獎。

  如今的諾貝爾獎稍微要好些,經常頒發給年輕人,但仍舊會考慮候選人的資歷和影響力。

  托馬斯·曼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文學創作了,其獲獎作品是已經出版十年的小說。他在歐洲名氣極大,影響力也非常恐怖,參與投票的人好幾個都跟他認識,比人脈周赫煊也比不贏啊。

  還有就是,《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描寫資產階級的小說,對西方評委而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神女》所展現的中國社會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因此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公布後,沒人質疑其公正性,反而被認為非常正常,托馬斯·曼獲獎屬於實至名歸。

  至於周赫煊,他雖然沒有最終獲獎,但在歐洲文壇卻打出巨大名氣。因為小道消息早就流傳出來,一個中國青年作家,讓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公布日期推遲了一個月。

  據說,至今還有兩位評委對此憤憤不平,認為《神女》遠比《布登勃洛克一家》更優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