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謀之熱情地說:“今日一睹梅先生風采,果然名不虛傳。”

  幾人寒暄片刻,便一起走進演奏大廳,裡面只有稀稀拉拉20多個觀眾。

  大家素質還是很高的,進入演奏廳後都自覺閉嘴,沒人發出噪音,只等著樂團演奏開始。

  第一支曲子比較歡快活潑,演奏的是舒曼的《春天交響曲》。

  馬慕瑞夫婦正襟危坐,滿臉陶醉的表情,似乎完全沉溺於音樂的美妙世界當中。

  梅蘭芳則雙眼微閉,嘴角微微翹起,指尖在座椅扶手上無聲拍打。這位京劇大師,也是非常時髦的,平常喜歡聽交響樂和看電影。

  《春天交響曲》只演奏了前兩個樂章,接下來便換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現場的演奏效果頗為震撼,即便是周赫煊,也被樂曲聲激得頭皮發麻,有一種想要和命運抗爭的衝動。

  轉眼兩個多小時過去,樂團演奏終於結束。

  梅蘭芳走到演奏大廳外,隨口問:“周先生準備去哪兒?”

  “紐約。”周赫煊說。

  “那正好,我們順路。”梅蘭芳說,“我要先去一趟華盛頓,然後赴紐約百老匯演出。”

  不管是去華盛頓,還是去紐約,都得坐漫長的火車前往,說起來還真算順路。

  馬慕瑞建議道:“周先生如果有空,也一起去華盛頓吧。國務院的那些官員們,肯定願意跟你聊聊。”

  周赫煊估摸了一下時間,笑道:“榮幸之至。”

  又過了二十七天,11月中旬,輪船終於抵達舊金山。

  周赫煊已經完成《鐵達尼號》初稿,大概有20多萬字,順便還抽空畫了8副插圖。

  眾人在舊金山休息兩天,稍微緩解了一下旅途的疲憊。就在這時,中國駐美公使正式發來邀請,希望周赫煊能夠去華盛頓一趟,大使館為周赫煊和梅蘭芳準備了歡迎宴會。

  大使館發函相邀,不去也得去了,否則就是不給人家面子。

  漫長的西部大鐵路,眾人坐了整整兩天時間,居然都還沒抵達終點。

  周赫煊暗暗吐槽火車速度太慢,張謀之卻感嘆道:“真是工業傑作啊!不知道中國何時才能有這麼長的鐵路。”

  “總會有的。”梅蘭芳接話說。

  不管是張謀之還是梅蘭芳,二人都是首次來美國,舊金山的繁華完全把他們給鎮住了。

  那寬闊的街道、高大的建築、繁華的市場、數量繁多的小轎車……隨便哪方面,都可以把中國甩八條街。

  梅蘭芳以前去過日本,他忍不住把舊金山和東京、京都比較,發現完全不能比,東京在舊金山面前就屬於城鄉結合部。

  最嚇人的是汽車,中國流行的是黃包車,而舊金山居然把汽車當計程車!

  舊金山已經如此繁華,那華盛頓和紐約該牛逼成啥樣啊?

  隨行的中國人,都有種劉奶奶進大觀園的感受。

  第三百一十四章 洪門

  9月20日。

  中國駐美大使館在華盛頓設宴,專門聘請了中國廚師,熱情迎接周赫煊、梅蘭芳等人。

  “周先生好!”

  “梅老闆辛苦了!”

  一個30歲左右的禿頂青年,笑容滿面地跟周赫煊他們握手,此人正是駐美公使伍朝樞。他是知名外交官伍廷芳之子,從小隨父在美國讀書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曾在倫敦大律師考試中榮獲第一名。

  第一期世界大戰期間,不滿20歲的伍朝樞,力主中國對德宣戰,21歲便有資格參加巴黎和會。

  這幾年,伍朝樞還積極促成美國歸還中國關稅自主權,並在國聯會議中,成功說服列強承認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合法性。

  伍朝樞身邊的駐美副使叫容揆,是容閎的族弟,年齡比較大,已經68歲了。他是晚清留美孩童中,第一個剪掉辮子的,還寫信給家人說要改信基督教,後來又娶了個美國老婆,是晚清時期大名鼎鼎的“逆子”。

  大使館的官員、梅蘭芳及梅劇團成員,還有周赫煊、張謀之等人,全部坐下來足足三桌。

  酒菜上齊後,伍朝樞舉杯道:“我代表中國駐美使館,熱烈歡迎梅蘭芳先生、周赫煊先生、張謀之先生,以及梅劇團的所有成員。祝各位旅途順利,心情愉快!”

  梅蘭芳很會來事,說道:“我也代表梅劇團,感謝諸位大使的熱情款待。乾杯!”

  周赫煊只舉杯微笑,張謀之代他發言說:“他鄉遇同胞,鄙人和小婿榮幸之至,感謝伍公使和容副使的款待,也感謝所有使館成員的接待。祝大家為國爭光,步步高升,在下先干為敬!”

  “乾杯!”

  眾人笑著大喊,宴會氣氛頗為熱烈。

  伍朝樞親自幫周赫煊把酒杯滿上,接著說:“梅老闆的酒,我就不勸了,他晚宴結束還要唱一場。”

  容揆笑道:“梅老闆的演出,可謂是一大盛會。老朽閒居美利堅幾十年,終於能夠大飽耳福了。”

  “還要多虧兩位公使從中幫忙聯絡。”梅蘭芳舉起裝滿清水的酒杯說,“我以水代酒,再敬兩位一杯!”

  民國初年,在中國的洋人雖多,卻認為進戲園子是丟身份、不體面的事情。

  直到14年前,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在偶然看了梅蘭芳的演出後大感震驚。後來他離任時,在宴會上說:“如果想加深中美兩國的互相了解和彼此友誼,最好請梅蘭芳到美國去,把他的藝術呈現給美國人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