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迅問:“這兩位朋友,是你的隨員嗎?”

  周赫煊解釋道:“保鏢護衛,他們還救過我一命。前年軍閥褚玉璞的弟弟暗殺我,這位永振兄弟幫我擋了一槍,差點就命中心臟。”

  “卻是義士。”魯迅贊道。

  孫永振撓頭傻笑:“先生供額們吃飯,替先生擋槍是應該的。”

  魯迅一直覺得周赫煊很古怪,明明是個文人學者,卻跟政客要員和軍閥一樣,出門隨身帶著兩位保鏢。明明跟某些軍閥走得很近,一肚子的政治謀略,卻始終不肯從政當官。

  不過民國的奇葩實在太多,不缺周赫煊一個,魯迅也沒太過多想。

  眾人上樓,撿了個靠窗位置坐下,魯迅說:“這裡的豆汁兒味道很好……”

  “別。”周赫煊連忙打斷,“我喝不慣那玩意兒,來一碗炸醬麵即可。”

  魯迅只好點三碗炸醬麵,給自己要了碗豆汁兒,再加一碟鹹菜。他喝下一口,陶醉地說:“臭而香,還是那個味兒。”

  周赫煊好笑道:“我這輩子,恐怕是喝不來豆汁兒了,一聞到味就想嘔吐。”

  “那你真是枉做直隸人,有機會我請你喝紹興的黃酒。”魯迅嚼著鹹菜說。

  周赫煊笑道:“我更懷念金華的火腿,好些年沒吃過了。”

  “你似乎不喜歡跟人打筆仗。”魯迅放下筷子道,“上次我寫文章罵你,你都沒罵回來,害得我一陣苦等,打好的腹稿都作了廢。”

  “哈哈。”周赫煊笑道,“我是懶得打筆仗,真說起來。我是實用主義者,不做無意義的事情。除非對我有實際好處,否則我根本不會浪費精神寫罵人文章。”

  “你倒是坦誠。”魯迅說,“但如今的國人,有許多都在睡夢中,不罵大聲點,是罵不醒的。”

  周赫煊道:“該醒的自然會醒,醒不來的恐怕是在裝睡,你永遠也叫不醒一群裝睡的人。”

  “這句話說得好。”魯迅點頭道,“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可恨的是,這些裝睡的人,還霸占著大屋,讓真正醒來的人無立錐之地。周先生你敵視日本,但不可否認,日本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他們的國民性是認真,把裝睡的人直接抬出去扔了。我們的國民性是得過且過,對裝睡的人視而不見。”

  周赫煊咽下一口炸醬麵,說道:“其實日本的情況,比中國更加糟糕。你可以去日本的鄉村看看,那裡的人,好多比中國農民過得更慘。日本的強大,是建立在剝削國民的基礎上。”

  魯迅說:“如果剝削國民能夠讓中國強大,我第一個自願被剝削。可惜中國的政客,只會剝削國民讓自己強大。”

  周赫煊默然,竟無言以對。

  好半天周赫煊才說:“中國的聰明人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有時候,我倒希望中國的蠢貨多一些,那樣勁才能往一處使。就像日本,他們的勁其實使錯了方向,但並不影響他們的強大。”

  “為什麼說日本走錯了方向?”魯迅問。

  “日本的強大和繁榮是畸形的。”周赫煊詳細解釋道,“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特別是歐戰後,日本工業產值成倍增長。工廠日夜開工,港口吞吐不息,生產、貿易、繁榮,是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普遍印象。與此同時,日本農村凋敝,農民食不果腹,賣兒賣女稀鬆平常。日本真的很強大嗎?並不。日本國內一半以上的工廠,都是從事紡織業,其國內市場狹窄,嚴重依賴出口貿易。一旦國外市場發生動盪,日本經濟立馬就要崩潰。別的不說,如果全體中國人堅持半年不買日本紡織品,日本的那些資本家,十個裡面就有四五個要破產。”

  說句正經話,抵制日貨在民國時是可行的,因為日貨產品太過單一,而且嚴重依賴中國市場。

  魯迅掏出香菸,遞給周赫煊一支,自己劃火柴點燃,吞雲吐霧道:“你好像在《大國崛起》中預言,美國今年要爆發經濟危機,甚至影響全世界。如果真的這樣,日本豈不就此崩潰?”

  “是的,日本經濟絕對要崩潰。”周赫煊叼著煙說,“所以日本必然入侵中國,因為只有戰爭,才能轉化國內矛盾,才能引開日本人民的視線。”

  關東軍入侵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旅順、大連的租借合同快到到期,二是日本國內經濟崩了,必須用戰爭來轉嫁矛盾。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日本崩到什麼程度?

  日本甚至出現許多“沒有少女的村莊”,因為農民生活過不下去,只能送女兒出去當娼妓。

  《婦女》雜誌曾有一篇報導:為度過荒年,貧窮的山形縣小西國村,將397名少女賣給妓院,村內再也見不到少女的蹤影。

  此報導震撼了整個日本,山形縣官廳辯解說:外出的婦女確實是397人,但做娼妓的僅有109人。

  然而,山形縣的風波未平,秋田縣的玉米村、下鄉村,雄勝郡的秋之宮村……等等村莊,也因大量少女淪為娼妓,而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

  到後來,“沒有少女的村莊”已經不能引起關注,因為太司空常見了,大量村民舉家自殺成為新的輿論熱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