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湯因比先生請看。”周赫煊從公文包中拿出一疊照片,那是《大公報》記者拍的。

  湯因比興致勃勃地仔細觀察,問道:“這是最近山東那個考古現場照片?”

  “對。”周赫煊指著圖片上的玉器說,“這是璋,這是珪,這是璧……這些都是從上古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中華文明禮器。它們有很多作用,比如下聘,比如外交,最重要的作用是祭天和祭神。禮器是禮樂制度的物化表現,有禮器出現,就證明已經形成政治制度。這些禮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說明從那個時候起,中華文明就一直延續至今,它的核心精神依舊保留著。”

  “那也不能證明夏商周是政治統一的國家啊,只能說明中華文明的超長延續性。”湯因比說。

  周赫煊笑道:“我們前面說了,中華文明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周朝的統治者被稱為天子,意思是代天牧民,天和人是統一的。大統一思想也萌芽於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凡當時使用這些禮器的部落和民族,從理論上都是要信奉天子的。即便權利沒有統一,但周朝在文化和政治上是肯定統一的。”

  “不不不,你的說法太牽強了。”湯因比連連搖頭,“我有研究過周朝的分封制,就相當於歐洲的封建制。打個不太形象的比喻,周天子就像哈布斯堡的皇帝,名義上代表著正統,可也只是擺設而已。你能說失去權柄的哈布斯堡皇帝,能夠統治西歐和中歐嗎?當時的西歐和中歐,又能稱為一個國家嗎?”

  周赫煊無奈苦笑:“好吧,我們終止這個爭論,因為誰都無法說服對方。”

  這真沒法辯論,因為中國和西方考古界的標準不一樣。西方的標準就是要有神廟、有城牆、有青銅器,而中國則更重視玉器的發現,因為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

  湯因比和周赫煊兩人漫無邊際地聊著,一會兒是人類文明,一會兒是歐美政治,一會兒是東亞文化圈,偶爾還扯一扯經濟。

  學生們聽得眉飛色舞,負責記錄談話內容的羅家倫,同樣也心潮澎湃。

  兩人的談話內容,有許多都是猜想和推論,也有各種學術思想突破。這些東西對後世而言,可能一個初中生都能說出來,屬於常識性的問題。

  但如今可是1920年代末期,他們之間的交流,充滿了令人驚嘆的先進性、預言性和突破性。

  可能隨隨便便一句話,在好些學生聽來,就宛如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對歷史、對文化、對世界的認識都產生了改變。

  俗稱,刷新三觀。

  第二天,清華的校辦學刊,便全文詳細的刊載了兩人的交流過程,新聞標題叫做——《東西方兩位大師的思想碰撞》。

  這份學刊被學生們爭相傳閱,甚至連北平的其他大學也拿去轉載,在北方文化學術界造成極大反響。

  直到80年後,這篇報導被人從故紙堆中翻出,全文貼到網絡上,立即引發轟動和熱議。因為裡面預測到二戰,預測到資本主義改良,預測到中國的崛起。

  網友們開始惡搞,把周赫煊和湯因比的照片做成各種表情包,戲稱他們為“大預言者”、“律令法師”。

  第二百七十八章 婚期將近

  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客房內。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美女秘書(助理)維羅妮卡打開房門,微笑道:“你好。”

  “小姐,您的咖啡。”酒店侍者恭敬地說。

  “交給我吧,這是你的小費。”維羅妮卡拿出一塊銀元,不等侍者感謝,便端著咖啡轉身回到房間。

  湯因比正在閱讀《槍炮、細菌與鋼鐵》的法文版樣書,看著看著又不時地翻回前面章節,反覆思考和回味書中的某些觀點。

  維羅妮卡說:“先生,喝點咖啡吧。”

  連續喊了兩聲,湯因比才猛地抬頭,然後說:“放茶几上。”

  維羅妮卡雖然年輕貌美,但並非胸大無腦的女人,她對各國歷史和文化也是有研究的,否則就不會有資格成為湯因比的助理秘書了。她好奇地問:“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世界各民族,或者說各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湯因比感慨萬分道,“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比我的文明發展學說更加理性和系統。簡直難以置信,居然有人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它足以轟動整個歷史學界。”

  “那麼厲害?”維羅妮卡不可置信道。

  湯因比苦笑道:“關於文明的發展,我一直認為必須要有挑戰,沒有挑戰的安逸族群,是不可能成長為強大文明的。但看了這本著作以後,我才發現自己的觀點太過片面了。只有挑戰並不能形成強大文明,還必須有適合發展的環境因素。周赫煊先生在書中,解釋了美洲和非洲落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維羅妮卡笑著說:“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閱讀這本書了。”

  “等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必須修改自己的論文,其中一些觀點確實有漏洞。”湯因比道。

  維羅妮卡拿出一張請柬,笑道:“這是周先生下午送來的,他快結婚了,婚禮在上海舉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