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哈哈大笑。

  就在此時,車把式突然勒馬停車,前頭被堵住了。

  周赫煊跳下車往前走去,卻見前面停著兩輛馬車、三輛牛車。其中一輛車的車軸壞了,路邊站著些男男女女,甚至還有一個外國人。

  “你們好,需要幫忙嗎?”周赫煊問。

  “不用,很快就修好。”一個西裝革履的青年回話說,“你好,我是山東防飢會聶正清,這些都是我們的會友。那位洋人朋友叫哈雷特·阿班,是《紐約時報》的記者。”

  “我是天津濟民會周赫煊,很高興認識各位。”周赫煊笑道。他確實代表著天津濟民會,這次還帶了2000元的濟民會賑災款來。

  周赫煊一報姓名,對方立即就轟動了,全都朝他涌過來。

  “你就是寫《大國崛起》的周先生?”

  “我看過你的《狗官》,寫得真好!”

  “周先生,你也來賑災嗎?”

  “周先生……”

  就連那個洋人記者都跑過來,熱情地握著周赫煊的手說:“周,我早就想採訪你了!”

  哈雷特·阿班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他在美國報界地位極高,在美國多家報紙任職過,甚至做到了報社總編的位置。可他偏偏“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日子”,突發奇想,要到遠東來闖一闖天下。

  “你好,阿班先生。”周赫煊高興地說,他當然也知道這個美國記者。

  或者說,熟讀民國史的人,都應該對哈雷特·阿班有印象。

  此君乃《紐約時報》首席駐華記者,歷史上曾報導過廣州革命、北伐、東北易幟、中原大戰、中東路事件、濟南慘案、九一八、西安事變……這些發生在民國的大事,都是由他傳遞到《紐約時報》,傳遞給全球大眾,甚至他的報導能夠影響各國的政界決策和外交方略。

  民國時期的西方記者極多,卻沒有誰能和阿班相比。他後來的居所,位於上海百腦匯大廈頂層,手下記者、助理和僕役成群,出入都坐最新款的豪華轎車,身邊必有保鏢伴隨。中國政府要員,以及日、英、美、蘇等國在華高層,無不將他奉為上賓。

  然而,擁有如此高的地位和財富,每當遇到大事,阿班必然親赴現場採訪,甚至跑到戰場上感受炮火。

  這傢伙是個冒險分子,為了採訪新聞連命都可以豁出去。

  車把式修車的時候,哈雷特·阿班不顧形象的坐在地上,點上香菸說:“周,你知道嗎?幫你出版《大國崛起》的那個美國出版商,以前是我的屬下。他寫信給我說,如果我在中國遇到你,一定要幫他好好做專訪。”

  “你想問什麼?”周赫煊笑道。

  “關於你的一切,我都非常好奇。”哈雷特·阿班慢條斯理地掏出採訪本,“來吧,現在就開始。”

  周赫煊編造的那個身世,他已經重複過無數次,早就滾瓜爛熟了,現在又在阿班面前複述了一遍。

  這次不同以往,哈雷特·阿班的採訪稿,意味著《紐約時報》頭條新聞。

  第二百零九章 歪曲報導

  採訪完畢,車軸還沒修好。

  哈雷特·阿班指著周圍光禿禿的的山坡,扶了扶眼睛說:“周,我到了山東,才終於知道什麼叫饑荒。饑荒,就是人們把能吃的都吃了,把不能吃的也塞進嘴裡。我曾親眼所見,有個山東災民吃泥餅,最後腹脹而死。”

  周赫煊不禁苦笑,如今正是五月,植物蔥蘢茂密的時候。可眼前的小山坡卻沒有幾分綠意,別說青草和樹葉,就連好多樹皮都被饑民扒來吃了。

  跟此刻的情形比起來,後世那些影視劇里的大饑荒場面,就跟鬧著玩一樣——可沒見哪個導演拍戲的時候,把青草拔光、把樹皮剝光。

  周赫煊不想聊災荒話題,太沉重了,轉而問道:“你為什麼來中國?”

  “當然是為了冒險啊。”哈雷特·阿班笑著說,“在美國的辦公室里坐著,每天報導千篇一律的新聞,重複那些乏味無聊的文章,這種日子我受夠了。中國就不一樣,每天都有神奇的事情發生,這裡是冒險家的天堂。”

  周赫煊毫不客氣地說:“我不認同你對‘濟南慘案’的報導,太偏頗了,中國人看了會很生氣。”

  哈雷特·阿班是全世界第一個報導濟南慘案的,比中國記者的動作都快。

  他憑藉美國記者的身份,先是去青島採訪了日本總領事館、陸軍總部,以及海軍總部的發言人。那些人對他說,5月3號那天發生了戰鬥,電報線因戰火而中斷,青島至濟南的火車也停運了,不知道前方的具體情況。

  哈雷特·阿班認為日本人在說謊,執意要去濟南,日方只好答應他乘坐運兵車前往。

  來到濟南後,阿班又採訪了日軍第六師團長及其助手,還有日本駐濟南領事、英美德等國的領事和傳教士。唯獨沒有採訪濟南市民和北伐軍將士,因為濟南城裡找不到中國人,沒死的要麼逃走,要麼已經躲起來。

  總的說來,哈雷特·阿班的報導比較客觀公正,沒有偏袒哪一方,而且詳細描述了屠殺後的慘狀。

  但由於採訪的對象比較片面,他受到日本人的極大誤導,最後居然得出這麼個結論:“從細節證據看,衝突起因應該怪中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