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那隻手機,周赫煊思來想去,還是毀掉算了,就當是和前世永久告別。

  他不怕手機泄露信息,因為沒有充電器。別說現在,就算是20年後,蘋果7的充電接口都能難倒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

  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留著也沒有任何意義。

  周赫煊找來個鐵盆子,點燃一沓廢舊報紙,然後把手機扔進去。很快手機屏幕就出現焦糊狀,漸漸燃燒融化,露出裡面的電子元件。

  第二天大清早,周赫煊像往常一樣去報社上班。他故意讓車夫繞路到河邊,把用紙袋包著的手機殘骸扔進河水當中。

  二十一世紀,再見了!

  第一百九十章 廣播電台

  自辛亥革命以來,無論南北方的政府,都要求取消農曆新年,改過西曆元旦。

  但千百年形成的風俗傳統,哪是一道政令能夠廢除的?

  大年初一這天,按照政府法令,《大公報》報社依舊正常上班。但報館的每位員工,都收到了老闆發的紅包,大家的辦公桌上也擺著瓜子和糖果。

  社長辦公室里,笑聲如雷。

  “哈哈哈哈!”

  胡政之放聲大笑,嗑著瓜子說:“明誠啊,這過去的一年,可謂是大豐收。不僅《大公報》在北方的日銷量破6萬,《大眾》副刊日銷量破2萬,咱們還在上海成功開闢了分社。”

  周赫煊問道:“上海那邊報紙銷量如果?”

  “上海報業競爭太激烈,而且有《申報》和《新聞報》兩大巨頭,如今咱們的《大公報》在南方勉強有5000份日銷。”胡政之毫不擔憂地說,“不過這只是開始,只要咱們一直遵循八字辦報方針,銷量總有一天會追趕上來。”

  周赫煊建議說:“要不在報紙上連載《射鵰英雄傳》吧,這本小說在南方少有人讀過,應該能夠提高報紙銷量。”

  “那怎麼行?”胡政之直接否定了這個建議,他說,“南北方的《大公報》,內容必須一致,總不能南邊多印一兩個版面吧?”

  “有何不可。”周赫煊笑道,“每期多印兩版,專門用來刊載武俠小說,成本增加不了多少,卻能迅速打開市場。”

  “不行,不行。”胡政之連連擺手,他和張季鸞都是很純粹的報人,認為報紙屬於社會公器,連廣告版面都不肯增加,更別提加印小說版面了。

  “那就依你吧。”周赫煊只能苦笑,也不想再勸,“北方你有什麼打算?”

  胡政之說著自己的遠大構想:“等熾章(張季鸞)在上海打開場面,我就去東北開奉天分社,接著是湖北、廣東和四川。十年之內,我要讓《大公報》的分社開遍全國!”

  “哈哈哈哈,這主意不錯。”周赫煊笑道,“昨晚我吃年夜飯的時候,腦子裡突然生出個想法。”

  “什麼想法?”胡政之問。

  “開辦廣播電台。”周赫煊道。

  胡政之說:“就是那種通過收音盒子,就能聽到人說話的廣播電台?”

  “對,就是那種。”周赫煊笑道。

  如今中國只有上海和哈爾濱兩地有電台,南京國民政府官辦的中央電台都還要幾個月才成立,天津、北平更是連收音機的影子都見不著。

  而且上海的三家廣播電台,如今已經倒閉了兩家。

  倒閉原因很簡單,開銷太大,賺不到錢。

  胡政之對此沒有什麼了解,他問道:“辦電台需要很高深的科學技術吧?而且資金投入也很高。”

  周赫煊笑道:“哈哈,政之兄,你別把電台想得有多難,那玩意兒比電報還簡單。不過確實要投入一些資金,而且日常開銷也很大,能不能賺錢還兩說。”

  “那還是別辦了,咱們是做報紙的,開廣播電台有點不務正業。”胡政之並不看好廣播事業。

  周赫煊想了想說:“也行,那我就自己出錢玩玩。不過我想跟《大公報》合作,廣播節目裡有些新聞內容,需要用到《大公報》的新聞稿。”

  “你是社長,你說了算,免費拿去用就是。”胡政之道。

  “那不行,公是公,私是私,新聞使用費必須出。不過嘛,廣播電台創業艱難,這新聞使用費只能象徵性的給點。”周赫煊詳細解釋說,“其實這也是增加《大公報》影響力的方法,《申報》和《大晚報》兩家報紙,就跟上海開洛廣播電台合作,有自己專門的播音分站(即電台頻道)。”

  “《申報》有自己的廣播站?”胡政之對此頗為驚訝。

  周赫煊說:“其實廣播電台跟報紙一樣,都是新聞載體。隨著科學進步,電台和收音機肯定越來越普及。”

  “也許吧。”胡政之明顯不相信這話。

  上海的開洛廣播電台,算是中國地區經營最久的電台了,可盈利模式太過單一。

  電台甚至連廣告都沒有,更沒有啥收聽費。他們搜羅市面商業行情,編輯成行情密碼單,每月印刷一次,聽眾需要出錢買密碼單來獲知消息。

  這什麼見鬼的玩法?

  更搞笑的是,開洛廣播電台為了增加影響力、擴大用戶群體,居然開設廣播頻道,免費提供給《申報》等報紙播送新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