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行不行,我威望不足。30歲都不到,去北大當教授都顯得太年輕了,哪裡能做校長!”周赫煊連忙推辭,他可不想去趟那個渾水。

  張作霖卻拍板說:“好,就這麼定了。小周先生去當校長,我信得過。”

  “雨帥,你還是另選高才吧,我真的不行。”周赫煊那個後悔啊,他就不該提北大的事,純屬引火燒身。

  一旦周赫煊去北大做校長,管得太嚴,就是破壞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校風。而管得太松,肯定又要惹怒張作霖,簡直兩面不討好。

  這種破事,周赫煊才不會管。

  張作霖笑道:“不准拒絕,我回頭就跟教育部打招呼。來來來,喝酒!小周先生,我就把北大交給你了,一定要給我管好。”

  “雨帥,我真的不行。”周赫煊臉都綠了。

  張作霖卻不顧他的推辭,哈哈大笑著繼續喝酒。

  周赫煊想死的心都有,見事情已經板上釘釘,他只能說:“雨帥,讓我做北大校長也可以,但你必須答應我兩個要求。”

  “說。”張作霖道。

  “第一,教育部的款項必須按時發放,不得拖欠。”周赫煊道。

  張作霖笑道:“可以。”

  周赫煊又說:“第二,學生可能會參加一些活動,甚至是遊行示威。這我攔不住,也沒辦法攔。我只能保證,北大那邊不會公然喊出革命黨的口號。”

  “這個嘛……”張作霖猶豫了。

  周赫煊趁機說:“如果第二點雨帥不能答應,那恕我不能勝任。”

  “行,老子就答應你!”張作霖拍桌子說。他對北大的事已經煩透了,內閣和教育部隔三差五就有人來反應,早晚都必須解決的。

  離開張作霖的官邸,周赫煊唉聲嘆氣,跟死了老爸一樣,埋怨道:“任公先生,你可把我害苦了!”

  “哈哈哈哈。”梁啓超幸災樂禍,“明誠,你行的,我看好你。”

  周赫煊雖然嘴上這麼說,其實心裡也是願意的,否則他堅持不干,張作霖總不能用槍逼著他去當校長。

  幫助北大提前複課,這是一樁大好事。至於以後鬧出麻煩,大不了周赫煊引咎辭職。

  第九十三章 當官了

  周赫煊當官了,是教育部的官。

  他年紀輕輕、資歷不足,張作霖想安排他擔任北大校長,就必須給個比較體面的政府公職。

  北洋時期的官職,一共分為九等二十二級。

  最高級的是特任官,由政府以特令形式任命,比如中央各部部長,以及地方省長;接下來是簡任官,由政府挑選合格官員擔任,比如中央各部次長和省政府委員;再後面為薦任官,由主管長官推薦人才擔任,比如中央各部科長和地方縣長。

  周赫煊以前沒有任何政府職務,所以比較適合做薦任官。

  教育部的薦任官共8人,其中秘書長1人,司長3人,參事4人。

  秘書長和司長如今都滿員了,唯獨參事還有空缺,周赫煊自然而然的榮升教育部參事。

  整個過程完全符合正規程序,先由教育總長任可澄發出邀請,得到周赫煊應允後,再通過教育部正式下發薦任書。周赫煊搖身一變就成為北洋政府的縣處級官員,等級比地方縣長略高,每月官俸360銀元。

  北洋政府的薪水很有意思,技術官員往往比行政官員拿得多。比如副部級別的行政官員,薪水最高才500元,而同等級的技術官員最多可以拿800元。

  周赫煊懷著深深的惡意聯想:難道是因為行政官員便於貪污,所以才用高薪來補償技術官員?

  當教育部任命書下發到北大時,那邊的教授們集體懵逼,連夜召開北大評議會。

  參與會議的人員不多,只有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馬衡、北大物理教授李書華(中法大學代理校長)、北大國文系主任馬裕藻(北大校花馬珏之父)、北大生物系主任譚熙鴻、北大植物標本室主任鍾觀光、北大教授洪濤生、吳虞(被胡適譽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等,總共加起來還不滿10人。

  一封北大校長委任書擺在眾人面前,場面陷入沉默當中。

  馬裕藻率先發話,敲著桌子說:“到底什麼情況?怎麼突然選個年輕人來當校長?”

  譚熙鴻道:“我跟周赫煊認識,他的人品還是極好的。”

  “這不關人品的事。”吳虞提出疑問道,“教育部為什麼安排周赫煊來北大當校長,他跟張作霖又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幕後交易?”

  鍾觀光嘆息道:“值此危局,有人願意來當北大校長,敢於接手這個爛攤子,已經值得慶幸了。”

  “是啊,有校長總比沒校長好。”李書華說。他今年也接手了一個爛攤子,“三一八慘案”的時候,中法大學(建國後併入北理工)校長李石被政府通緝,李書華臨危受命代理校長之職。

  “老四,你怎麼看?”馬裕藻問馬衡,他們兩個是親兄弟。

  “我沒看法,你們說了算。”馬衡屬於那種埋頭做學問的人,不喜歡參與俗事,他未來會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譚熙鴻比較傾向於支持周赫煊,他說:“我覺得不論如何,最重要的是讓北大儘早複課。教育部現在肯任命校長,說明事情已經有了轉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