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繼續說:“這裡的歷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事件。而政治、經濟、文化,是歷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三個因素,他直接或間接的推動歷史事件。歷史並非孤立的,所以外交和民族也得研究。至於個人,就是歷史人物的影響,比如秦始皇、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歷史人物的行為活動,很多是偶然的,但其影響卻非常深遠。”

  台下師生露出思索的神情,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也做過這方面研究,但卻沒有周赫煊講得這麼概括和全面。

  周赫煊又說:“至於單獨的歷史事件分析,我認為應該從這四個方面著手。”

  他又在黑板上寫下“起因”、“過程”、“結果”和“影響”,說道:“我們拿甲午中日戰爭來舉例,它的起因是什麼?這就要分析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還有中國和日本,甚至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外交、個人等因素。戰爭為什麼會打,為什麼能打起來?先來說說日本方面……”

  周赫煊先是分析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日本當時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實行“征韓侵華”政策。而中國內憂外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朝鮮是中國最後一塊遮羞布,當時的統治者又不大看得起日本,自然要力圖維護我大清的尊嚴。

  說完戰爭起因,周赫煊又講戰爭過程,兩國的外交、兩國的制度、兩國的經濟、兩國的軍事力量等等對比,包括慈禧修院子也在其中:“中國輸掉戰爭是必然的。在戰前,中日兩國經歷了20年的軍備競賽,中國的海軍策略是以防禦為主,而日本則是進攻型海軍。1889年美國海軍報告中,認為中國海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甚至排在美國和日本前面。李鴻章對此沾沾自喜,認為渤海門戶不可動搖,日本深感海軍力量不足,最大限度的增加海軍軍費,斥巨資建造了三艘口徑大、航速快的軍艦。在隨後的幾年,中國海軍停步不前,而日本還在加快海軍發展速度。結果此消彼長,到戰爭爆發前,日本從軍艦數量上已經超越中國,軍艦的許多性能也超過中國,整體實力其實已經超越中國海軍,位列亞洲第一。”

  “這是軍事方面,再來說外交。中國毫無外交可言,只能是列強瓜分的對象。而日本呢,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都支持日本發動戰爭,中國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

  “為什麼這些列強會支持日本侵略中國,這就要從他們自身的政治、經濟發展說起……”

  等周赫煊把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和過程講完,台下師生已經聽得目瞪口呆。這一戰對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相關研究不計其數,但還真沒哪個像周赫煊講得如此透徹。

  “啪啪啪啪!”

  周赫煊正待繼續講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和影響,台下已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等掌聲結束才繼續說:“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不再複述。現在來說它的影響,戰爭中國雖然輸了,但國人卻在思想文化上徹底覺醒,許多改良派人士逐漸轉為革命派……”

  第九十章 學霸太多

  關於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梁啓超體會太深了。他們維新派里的很多人,就是受甲午戰敗刺激,才走上了變法之路。

  恍然間,梁啓超想到死去的好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多麼豪氣,卻又是多麼悲哀。

  周赫煊還在講台上繼續:

  “分析甲午戰敗的影響,也要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思想文化等等方面來進行。

  軍事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在列強面前徹底失去防禦能力,這才有了後來的庚子國變。而日本占領台灣、朝鮮後,對中國的東北、華東形成直接威脅。以後如果中日再次開戰,那麼這兩個地方將會變成日本侵華跳板。

  經濟上,《馬關條約》的簽署,中國共賠償日本2.3億兩白銀,加重了清政府和老百姓的財政負擔。而日本則國力大增,不但獲得巨額賠款,還繳獲價值1億多日元的艦艇,一下子稱雄亞洲。

  政治上,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朝鮮附屬國的丟失,通商口岸的增多,讓中國徹底成為任由列強宰割的羔羊。清政府威信大失,對中國的統治力更加薄弱,地方勢力日漸抬頭。

  文化上,中國的天朝上國思想遭受顛覆性衝擊,民族危機愈加深重,同時也促使中華民族日益覺醒。可以說,甲午戰敗,相當於日本給中國打了一劑強心針。無數愛國人士走上圖強道路,催生出變法派、革命派等等。

  外交上,中國……好了,以上這些就是甲午戰爭的全部歷史研究內容。”

  周赫煊講完甲午戰爭又說:“任何歷史事件,可能由一次意外觸發,但意外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根源,這就是梁任公先生講的歷史因果性。而接下來的影響,則是他說的連續性。至於所有因素的全面分析,則是他講的歷史總體性。事實上,我的那些歷史研究理論,跟任公先生的歷史研究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陣掌聲後,梁啓超擺手苦笑:“明誠,你就別往我臉上貼金了,我的那套理論可沒你講得深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