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要在軍閥林立的民國玩共和?

  呵呵,中央政府一旦抓權,地方軍閥立馬就炸刺兒,政治上失去的利益全靠槍桿子打回來。

  眾人吃喝一陣,孟小冬起身說道:“時候不早了,小妹先行告辭。”

  周赫煊順口說道:“你一個弱女子回家不安全,讓壽民兄送你吧。”

  李壽民頗為無語,他在杭州有個初戀叫明珠,李家搬到天津後二人都還在通信,可惜明珠姑娘因為家庭緣故做了風塵女子。李壽民受此情傷一直單身,後來取筆名“還珠樓主”,也是用“還君明珠雙淚垂”的詩句典故來紀念初戀。他如今還處於“累覺不愛”的狀態,對孟小冬是真的沒啥想法。

  但既然周赫煊提出相送,李壽民也不好回絕,那顯得多沒風度啊。他問道:“孟小姐住哪邊?”

  “我就住新天津報館。”孟小冬答道。

  緣分啊!

  周赫煊和李壽民對視一眼,俱都感到好笑。他們一個在《新天津晚報》發表作品,一個在新天津報館做編輯,而孟小冬居然也住在報館裡頭。

  當然,孟小冬住的是報館後宅,那屬於社長劉髯公的起居之所,普通員工是不能進去的。

  孟小冬的師門跟劉髯公交情頗深,她隱居天津後一直住在那裡,已經有兩年時間了。

  她平時除了看戲看報,就是遍訪名師請教曲藝。經劉髯公介紹,孟小冬先後向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王庚生、韓慎先、李采繁、竇硯峰等名票名師學習,已然融合各家之長。

  幾年前的孟小冬就被尊為冬皇,如今她更是技藝精深,只等明年復出登台,必然會一鳴驚人、名動八方。

  周赫煊掏銀子結帳,說起對孫氏兄弟的安排:“我剛到天津時租了間四合院的房子,如今押金還沒退呢,你們不如搬過去住,跟壽民兄也好有個照應。”

  “對對對,可以搬到我們那邊去。”李祥基連忙附和,他對孫家兄弟的功夫也是很佩服的。

  孫氏兄弟如今住在小客棧里,有好地方可去自然願意,二人已經打定主意跟著周赫煊混,不說廢話當即答應下來。

  李壽民叫來幾輛黃包車,對周赫煊說:“赫煊兄,你送孟小姐回去吧,我跟祥基還要幫兩位孫兄弟搬家。”

  “如此也好。”周赫煊倒無所謂。

  一行人分為兩撥各自散去,黃包車夫跑得很快,不多時便已經來到報館。

  周赫煊頗有風度地說:“孟小姐請吧,改日再會。”

  孟小冬躊躇片刻,突然問:“周先生,你就一直打算在褚大帥麾下做事?”

  “不然呢?”周赫煊反問。

  孟小冬瞥了一眼李栓柱說:“恕小妹交淺言深,我覺得周先生手段高明、才華出眾,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應當找個更好的去處。比如……南方!”

  “呵呵。”周赫煊笑道,“你可以先去看看我的《大國崛起》。”

  “也是周先生寫的書?”孟小冬問。

  周赫煊詳細說:“《大國崛起》每天在《京津泰晤士報》連載,中文版英文版上都有。”

  “小妹一定拜讀,告辭!”孟小冬抱拳離去,當晚便向劉髯公要了幾張《京津泰晤士報》。這玩意兒普通百姓根本不看的,街面上也很難買到,只有在租界裡才能尋見銷售點。

  第二日大清早,劍仙李景林收到一封拜帖,還連帶著20多份報紙,正是連載著《大國崛起》的《京津泰晤士報》。

  對文人而言,作品就是敲門磚,周赫煊如果貿然拜訪,說不定會被人拒之門外呢。

  第三十五章 發酵

  天津租界,李公館。

  李景林打完一套拳法正在喝茶,親隨楊奎山快步走來通報:“李師,有人送來一張拜帖,還附帶了這些報紙。”

  “嗯?”

  李景林還沒見過投拜帖兼送報紙的,頓時來了興趣,笑道:“拿來我看看。”

  楊奎山立即雙手奉上,他不僅是李景林的親信,同樣還是李景林的入室弟子,武當太極劍的唯一傳人。

  李景林打開拜帖,裡面啥內容都沒寫,只有一個莫名其妙的落款——晚輩周赫煊拜上!

  什麼玩意兒?

  李景林又去翻報紙,只見所有報紙都不齊全,但每張都刊載了一篇名叫《大國崛起》的文章,作者署名正是周赫煊。

  反正下野後也閒著沒事兒,李景林乾脆從頭讀起來。一直從葡萄牙篇讀到法國篇,親隨跑進來喊他吃飯,李景林才驚覺已經到中午了,他竟然不知不覺就看了半天。

  “真是好文章啊!”李景林拍案贊道,對親隨說,“把吃的給我端過來,我今天要用宏文下飯。”

  法國的革命鬧了近百年,什麼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真的反反覆覆,你方唱罷我登場。

  李景林以前只知道法國鬧過很多革命,還是第一次了解得如此透徹。在他看來,法國的歷次革命就如同兒戲,但又聯想到如今的中國,發現都尼瑪差不多。

  難道中國也要鬧上百年革命才能真正統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