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上,簡體字從古至今就存在,漢字書寫就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後世保存的唐宋碑文、字畫,裡面就有很多簡體字出現。清朝康熙雖然下令必須使用繁體,但就連他內務府腰牌上的刻字都是簡體,因為更加方便好認。

  就算此刻周赫煊稿子上全是簡體,拿去報社也毫無問題,全部寫繁體字反倒會顯得腦子有病。

  傍晚時分,李家老三跑來敲門大喊:“周大哥,吃飯啦!”

  “來了!”

  周赫煊應了一聲,順手拿起那一萬多字的小說稿,打算請李壽民明天轉交給報社編輯。

  第五章 千字一元

  周赫煊一走進屋裡,李壽民就高興地對他說道:“赫煊兄,你願意做報紙校對員嗎?月薪36元。我過幾天就要升任編輯了,校對員正好有空缺,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聘上。就是有些屈才。”

  “恭喜壽民兄升職。”周赫煊抱拳道。

  “一個小編輯而已,有何恭喜可言。”李壽民擺手笑道。他還真不稀罕當編輯,唯一高興的就是工資漲了點,能夠緩解家裡的經濟狀況。

  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小說稿:“既然壽民兄做了編輯,那就煩請幫我看看。”

  “一定拜讀大作。”李壽民接過稿子,頗為好奇周赫煊會寫出怎樣的作品。

  周夫人已經把飯菜端上桌,說道:“先吃飯吧。”

  眾人用餐完畢,周赫煊跟周夫人聊了幾句,便告辭返回自己臥室繼續碼字。

  李壽民則捧著書稿讀起來,《射鵰英雄傳》以一段說書的情節開場,漸漸引出郭、楊兩位忠義之後,間雜了胡虜入侵的家國情懷。周赫煊那一萬多字,只寫到丘處機登場,並為兩個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楊康。

  讀完稿子,李壽民感覺有點意思,但也僅此而已。因為故事情節還沒有展開,只能從字裡行間,推測出郭靖、楊康應該是本書的主角。

  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愷然)的《江湖奇俠傳》問世,標誌著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誕生,從故事內容上脫離了傳統俠義小說,一時間風靡南方各省。

  北方的武俠小說家,此時以趙煥亭為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骨子裡還是三俠五義那一套。

  這兩人並稱為“南向北趙”,算是最頂尖的武俠作家。

  在李壽民看來,周赫煊的《射鵰英雄傳》,走的正是“南向”平江不肖生的路數。這種小說如今很受歡迎,在報紙上連載肯定沒問題,他準備等周赫煊多寫一些字數,再拿去報社找主編。

  第二天早晨,李壽民準時在院子裡練吐納術。等他收功完畢,就見周赫煊笑呵呵地走來,拿著幾張稿子說:“壽民兄,我昨晚回去把第一章補齊了,共2萬6千多字。”

  “這麼快啊。”李壽民有點驚訝。

  他也沒多想,帶著稿子就去報社上班了。等做完手頭的工作,差不多已經快到中午,終於有時間閒下來閱讀後面半章的內容。

  郭嘯天為掩護兄弟逃命力戰而死,楊鐵心為了救嫂子,毅然含淚捨棄已經懷孕的妻子,重傷之後生死不明。這一段寫得極為熱血,後世讀者或許已經司空見慣,但放在20年代的民國卻格外精彩。

  李壽民讀到這裡頓感豪氣生發,同時又不覺為書中人物感到悲嘆。

  兩位義士的妻子都活了下來,而且各自懷著孩子,這又讓讀者感到萬分期待。

  李壽民收起稿件,逕自去找副主編陶晉成:“陶先生,你看看這篇小說。”

  陶晉成戴上眼鏡認真品讀,很快把稿子看完,高興地問:“這是哪位大師的作品?有點類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帶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壽民說:“我一個朋友寫的,他剛從西洋遊學回國。”

  陶晉成說:“《江南十三俠》就快連載完了,這部《射鵰英雄傳》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麼定?”李壽民問。

  陶晉成考慮了一下,說道:“稿件質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

  “少了。”李壽民主動幫周赫煊談價錢。

  如今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稿費一般為千字1元到3元,像魯迅這種大師級人物的稿費可以達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詩歌、評論、雜文的價碼,長篇小說的稿酬普遍更低。

  陶晉成笑道:“讓作者來報社,我當面跟他談吧。”

  ……

  《新天津報》是兩年前由劉髯公創辦的,辦報方針平民化,說白了就是給平頭老百姓看的報紙,不摻和政治與學術之爭。

  這份報紙發展極快,銷量從最開始的1000多份,現在已經漲到2萬多份,算是京津地區排得上號的大報紙。劉髯公趁熱打鐵,接連又增辦了《新天津晚報》和《新天津曉報》,兩份新報銷量也已經達到五、六千。

  當然,《新天津》系列報紙發展得如此之快,還要多虧了《大公報》歇業關門。

  《大公報》最開始是保皇黨基地,報館總部就設在天津,後來又跟皖系軍閥聯繫頗深,在京津地區發行量極大。

  三年前,《大公報》的第二任老闆在日本大地震中喪生,再加之直皖戰爭中皖系軍閥落敗,《大公報》接連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終於停刊了。趁著這個空檔,《新天津》報系才迅速擴大,占領了京津地區的報業市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