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因此雖然有百鍊鋼的製作方法, 但實際上並沒有推廣開,百鍊鋼所製成的精兵利器, 每年不過百餘把, 而這些無一例外,都被當做寶物收藏。
即便是軍中,也只有頂級將領才會被賞賜一把。
因此這種不能批量生產的煉鋼方法, 對盛世來說意義不大。
「除了百鍊鋼外,還有炒鋼、灌鋼之法。」
盛世知道炒鋼和灌鋼的理論方法,但他需要墨家人幫他縮短工藝流程,研究出更好的設備,從而提高鋼的產量。
如今煉鋼條件之一的用煤炭提高爐溫,他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
豐饒聽完盛世的解釋後,便答應立即回去好好想想。
他們墨家人的手藝,若說第二便無人敢稱第一。他們自己或許一時不會想到煉鋼還有其他方法,但當有人提出要求,讓他們按照這個目標去做,那他們也可一試。
豐饒聽到盛世的灌鋼法後,茅塞頓開, 他想了想道:「我這就寫信回去,讓門人們都趕來祖安,務必將這高爐煉鐵灌鋼之法的設備做出來!」
盛世也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墨家人在形學,也就是幾何學,以及力學、光學等都有研究,因此學院裡又加了這些課程,盛世也趁機將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識編了個教材。
眼見著學院逐漸步上正軌,方瞻那裡的第一批兵器也已經做好,讓盛世過去取答應給他的那部分。
將作坊本就離鎮子不遠,盛世去的時候,齊老闆也在。
齊老闆最近幾個月忙得不亦樂乎,雖然鐵礦都是靈武軍出的,但他打造兵器的工續費也收了不少,至少比他賣農具賺得多。
他見盛世過來,樂得見牙不見眼。
方言已經回了京都,此次負責將作坊武器製作的是副將宋宣。宋宣已經讓人將兵器全都打包好,請盛世過來既是讓對方驗收,也是想問問這些東西要運到哪裡去。
這麼多兵器全都運回鎮裡肯定是不行的,盛世讓其分出一部分,準備給祖安的治安隊裝備上,剩下的大部分則讓宋宣在這裡給他安排一個庫房暫時先存放著。
齊老闆並不知道這個將作坊有盛世的一部分,只以為他是委託了靈武軍幫著給治安隊打造一些兵器,也沒有太當一回事。
-
七月初的時候,盛世收到消息,靈武軍主動出擊,憑藉著新武器一口氣將西陘關外的幾座城給收了回來,並且活抓了北戎王子,狠狠打了北戎的臉。
消息傳回京都,讓連年吃敗仗的建元帝大喜,當即傳令給忠平侯方瞻,讓其將被擒的北戎王子須卜烏押解入京。
很快北戎也派了使臣過來,想要贖回須卜烏。
京中自是好一番熱鬧,只是京中的熱鬧暫時與盛世無關,他剛收到易慎從晉陽傳來的書信,說是有人找他下單定製。
原來易慎回晉陽後不久,便開了個文人詩會,會中他用盛世送他的竹形琉璃毛筆題字,所用的印章便是那枚琉璃印章。
琉璃器自太后壽誕之後,便在京都及晉陽等城有很高的人氣,文人當中本就有不少人喜歡,但他們沒想到琉璃不僅被做成了擺件,居然還能被人做成文房四寶。
這就好比是玉石毛筆,玉石鎮紙和玉石印章。
就算有人之前對琉璃不太感興趣,但在詩會上易慎用了這些後,琉璃筆也要成為時尚單品了。
因此詩會一結束,便有人找易慎打聽這東西來自何處,能否買到。易慎也沒直接就跟他們說東西出自盛世這裡,只說是一位忘年交的小友送的。
若他們也想要,那他豁出老臉幫他們去問上一問。
盛世手中的書信,便是易慎寫來問他要不要賣琉璃筆等物件的。
盛世沒料到易慎居然主動幫他做了宣傳。
生意上門,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等東西做好一批,盛世親自帶著這些東西去了晉陽,同時也是親自上門感謝易慎的幫忙。
在易慎的府上,盛世還見到了易慎的一位好友,鄔淳。
鄔淳學識淵博,但與易慎不願入朝為官不同,他一心想要成為謀士輔佐明君。只是他時運不好,上一次選中的主上是建元帝的兄長。對方不聽他的勸解,寵幸奸佞,最後在奪嫡當中失敗,下場悽慘。
而鄔淳也因曾是他的謀士,被牽連棄用,於家中荒渡數十年。
盛世雖看穿了他的身份,但也沒說破,對其行了個晚輩的禮。
鄔淳捋著鬍鬚越看越喜歡,他笑著問易慎:「這就是你那個忘年交的小友?看著確實一表人才。」
易慎一臉慈愛地請盛世入座,隨後介紹兩人認識。
雖然三人年齡差距頗大,且易慎和鄔淳都是文壇大拿,但他兩並沒有談些文學著作,而是挑了些當下的話題,例如北戎議和使團入京的事。
盛世也沒拘謹,見鄔淳問他對此事有何看法,想了下道:
「不期認為,不應答應和談。」
鄔淳頓時來了興趣。
「你來之前,我等也談到此事,他們認為雖然此次方侯爺擒下了須卜烏值得慶賀,但不可否認北戎鐵騎勇猛。若不答應和談,只怕北戎為了捲土重來,西陘關不一定能守得住。
況且朝廷此前就一直想要與北戎和談,只是一直沒能成功,如今對方同意坐下來談,你為何覺得又不應答應?」
盛世並不相信所有人都覺得應當和談,鄔淳這話分明是在考他。
「聽聞須卜烏驍勇善戰,深受北戎王喜愛,他被擒不僅讓北戎丟了面子,同時也是折了北戎王的左膀右臂。若放他回去,正是放虎歸山。」
鄔淳點了點頭,又問道:「如今方侯爺押須卜烏入京,北戎又派人過來要求和談,那你覺得我們應當如何?」
盛世想也沒想道:「須卜烏沒有歸降的可能,那便沒有活著的必要。與其放虎歸山,不若因病暴斃。」
他一說完,易慎頓時就大笑起來,對著鄔淳道:「我就說吧,你們當是一路人。」
聞言,鄔淳也跟著笑了起來。
見盛世一臉莫名,易慎笑著道:「你來之前,大家就討論過該當如何。有人同意和談,也有人不同意,只有鄔先生說方侯爺沒有當初將其擊斃,那就在押解路上讓其暴斃而亡,徹底絕了朝廷議和派的念頭。」
鄔淳補充道:「此前也不是沒有與北戎議和過。
他們只在自己處於弱勢的時候,才會提出議和,而一旦等他們兵強馬壯,他們會立刻殺入大涼。
很明顯,此次他們只是想要贖回須卜烏,一旦須卜烏回到北戎,議和協議必定被撕毀,而西陘關也定然會遭遇有史以來最強的襲擊。」
朝廷里那些精明的朝臣,如何會看不透北戎的算計?不過是各有算計罷了。
同意議和,至少可以問北戎索要財物贖人,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也更容易撈得好處。不同意議和,那就什麼都沒有。
盛世甚至讓宋宣帶了信給方瞻,但他覺得以方瞻的為人,怕是不會下這個手。因此須卜烏會不會被放回去,還真的不好說。
易慎擺了擺手,「行了,這事咱們也只能說說,最終如何,還得看朝廷的意思。我這次叫你來,也不是談論這個的,你看看我這位小友如何?」
鄔淳上下打量了一番盛世。
盛世大大方方任其打量,還貼心問道:「需不需要轉個身?」
鄔淳頓時失笑,朝易慎道:「你這小友是真的有趣。」說著,他看向盛世,問道:「不知盛先生府上,還需不需要一位管家?」
盛世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鄔淳是問他想不想要一位幕僚。
雖然不明白這位鄔淳先生為何願意當小小里正的幕僚,但既然易老組這個局,就表明對方人品學識都很好,且希望能夠撮合他們的。
他當即起身,對著鄔淳行禮,「承蒙先生不棄,無期自當掃榻相迎。」
易慎也捋著鬍鬚很滿意。
在他看來,盛世日後不會只是一名小小的里正,他在祖安數月,發現對方身邊缺少一位謀士,他想起自己那位悶在家裡的老友,便親自將人邀了過來。
盛世來之前,易慎已經與鄔淳聊了許久,因此才有盛世只說了一句話,鄔淳便答應了的情形。
鄔淳這幾日一直借住在易慎家中,如今既然已經是盛世的謀士了,自然該隨著盛世走。
此前盛昌則雖然與盛家本家分了家,但盛家宅子並沒有賣。因此盛昌則回晉陽的這段時間,仍舊住在這裡。
盛世帶著鄔淳回盛宅,剛下馬車便見有人堵在門外。
本家那邊聽說盛世一回晉陽便去拜訪了易家,還見了不少有名望的文人後,終於慌了。
他們雖然從盛昌則手裡搶走了昌隆號,但最近幾個月昌隆號的生意並不如盛昌則在時紅火,甚至還一日不如一日。
他們急於改變現狀,見盛世在晉陽開了安盛書局,便想著從源頭截斷,高價收來紙張,試圖壟斷市場,逼盛世從他們這裡高價買紙。
即便是軍中,也只有頂級將領才會被賞賜一把。
因此這種不能批量生產的煉鋼方法, 對盛世來說意義不大。
「除了百鍊鋼外,還有炒鋼、灌鋼之法。」
盛世知道炒鋼和灌鋼的理論方法,但他需要墨家人幫他縮短工藝流程,研究出更好的設備,從而提高鋼的產量。
如今煉鋼條件之一的用煤炭提高爐溫,他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
豐饒聽完盛世的解釋後,便答應立即回去好好想想。
他們墨家人的手藝,若說第二便無人敢稱第一。他們自己或許一時不會想到煉鋼還有其他方法,但當有人提出要求,讓他們按照這個目標去做,那他們也可一試。
豐饒聽到盛世的灌鋼法後,茅塞頓開, 他想了想道:「我這就寫信回去,讓門人們都趕來祖安,務必將這高爐煉鐵灌鋼之法的設備做出來!」
盛世也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墨家人在形學,也就是幾何學,以及力學、光學等都有研究,因此學院裡又加了這些課程,盛世也趁機將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識編了個教材。
眼見著學院逐漸步上正軌,方瞻那裡的第一批兵器也已經做好,讓盛世過去取答應給他的那部分。
將作坊本就離鎮子不遠,盛世去的時候,齊老闆也在。
齊老闆最近幾個月忙得不亦樂乎,雖然鐵礦都是靈武軍出的,但他打造兵器的工續費也收了不少,至少比他賣農具賺得多。
他見盛世過來,樂得見牙不見眼。
方言已經回了京都,此次負責將作坊武器製作的是副將宋宣。宋宣已經讓人將兵器全都打包好,請盛世過來既是讓對方驗收,也是想問問這些東西要運到哪裡去。
這麼多兵器全都運回鎮裡肯定是不行的,盛世讓其分出一部分,準備給祖安的治安隊裝備上,剩下的大部分則讓宋宣在這裡給他安排一個庫房暫時先存放著。
齊老闆並不知道這個將作坊有盛世的一部分,只以為他是委託了靈武軍幫著給治安隊打造一些兵器,也沒有太當一回事。
-
七月初的時候,盛世收到消息,靈武軍主動出擊,憑藉著新武器一口氣將西陘關外的幾座城給收了回來,並且活抓了北戎王子,狠狠打了北戎的臉。
消息傳回京都,讓連年吃敗仗的建元帝大喜,當即傳令給忠平侯方瞻,讓其將被擒的北戎王子須卜烏押解入京。
很快北戎也派了使臣過來,想要贖回須卜烏。
京中自是好一番熱鬧,只是京中的熱鬧暫時與盛世無關,他剛收到易慎從晉陽傳來的書信,說是有人找他下單定製。
原來易慎回晉陽後不久,便開了個文人詩會,會中他用盛世送他的竹形琉璃毛筆題字,所用的印章便是那枚琉璃印章。
琉璃器自太后壽誕之後,便在京都及晉陽等城有很高的人氣,文人當中本就有不少人喜歡,但他們沒想到琉璃不僅被做成了擺件,居然還能被人做成文房四寶。
這就好比是玉石毛筆,玉石鎮紙和玉石印章。
就算有人之前對琉璃不太感興趣,但在詩會上易慎用了這些後,琉璃筆也要成為時尚單品了。
因此詩會一結束,便有人找易慎打聽這東西來自何處,能否買到。易慎也沒直接就跟他們說東西出自盛世這裡,只說是一位忘年交的小友送的。
若他們也想要,那他豁出老臉幫他們去問上一問。
盛世手中的書信,便是易慎寫來問他要不要賣琉璃筆等物件的。
盛世沒料到易慎居然主動幫他做了宣傳。
生意上門,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等東西做好一批,盛世親自帶著這些東西去了晉陽,同時也是親自上門感謝易慎的幫忙。
在易慎的府上,盛世還見到了易慎的一位好友,鄔淳。
鄔淳學識淵博,但與易慎不願入朝為官不同,他一心想要成為謀士輔佐明君。只是他時運不好,上一次選中的主上是建元帝的兄長。對方不聽他的勸解,寵幸奸佞,最後在奪嫡當中失敗,下場悽慘。
而鄔淳也因曾是他的謀士,被牽連棄用,於家中荒渡數十年。
盛世雖看穿了他的身份,但也沒說破,對其行了個晚輩的禮。
鄔淳捋著鬍鬚越看越喜歡,他笑著問易慎:「這就是你那個忘年交的小友?看著確實一表人才。」
易慎一臉慈愛地請盛世入座,隨後介紹兩人認識。
雖然三人年齡差距頗大,且易慎和鄔淳都是文壇大拿,但他兩並沒有談些文學著作,而是挑了些當下的話題,例如北戎議和使團入京的事。
盛世也沒拘謹,見鄔淳問他對此事有何看法,想了下道:
「不期認為,不應答應和談。」
鄔淳頓時來了興趣。
「你來之前,我等也談到此事,他們認為雖然此次方侯爺擒下了須卜烏值得慶賀,但不可否認北戎鐵騎勇猛。若不答應和談,只怕北戎為了捲土重來,西陘關不一定能守得住。
況且朝廷此前就一直想要與北戎和談,只是一直沒能成功,如今對方同意坐下來談,你為何覺得又不應答應?」
盛世並不相信所有人都覺得應當和談,鄔淳這話分明是在考他。
「聽聞須卜烏驍勇善戰,深受北戎王喜愛,他被擒不僅讓北戎丟了面子,同時也是折了北戎王的左膀右臂。若放他回去,正是放虎歸山。」
鄔淳點了點頭,又問道:「如今方侯爺押須卜烏入京,北戎又派人過來要求和談,那你覺得我們應當如何?」
盛世想也沒想道:「須卜烏沒有歸降的可能,那便沒有活著的必要。與其放虎歸山,不若因病暴斃。」
他一說完,易慎頓時就大笑起來,對著鄔淳道:「我就說吧,你們當是一路人。」
聞言,鄔淳也跟著笑了起來。
見盛世一臉莫名,易慎笑著道:「你來之前,大家就討論過該當如何。有人同意和談,也有人不同意,只有鄔先生說方侯爺沒有當初將其擊斃,那就在押解路上讓其暴斃而亡,徹底絕了朝廷議和派的念頭。」
鄔淳補充道:「此前也不是沒有與北戎議和過。
他們只在自己處於弱勢的時候,才會提出議和,而一旦等他們兵強馬壯,他們會立刻殺入大涼。
很明顯,此次他們只是想要贖回須卜烏,一旦須卜烏回到北戎,議和協議必定被撕毀,而西陘關也定然會遭遇有史以來最強的襲擊。」
朝廷里那些精明的朝臣,如何會看不透北戎的算計?不過是各有算計罷了。
同意議和,至少可以問北戎索要財物贖人,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也更容易撈得好處。不同意議和,那就什麼都沒有。
盛世甚至讓宋宣帶了信給方瞻,但他覺得以方瞻的為人,怕是不會下這個手。因此須卜烏會不會被放回去,還真的不好說。
易慎擺了擺手,「行了,這事咱們也只能說說,最終如何,還得看朝廷的意思。我這次叫你來,也不是談論這個的,你看看我這位小友如何?」
鄔淳上下打量了一番盛世。
盛世大大方方任其打量,還貼心問道:「需不需要轉個身?」
鄔淳頓時失笑,朝易慎道:「你這小友是真的有趣。」說著,他看向盛世,問道:「不知盛先生府上,還需不需要一位管家?」
盛世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鄔淳是問他想不想要一位幕僚。
雖然不明白這位鄔淳先生為何願意當小小里正的幕僚,但既然易老組這個局,就表明對方人品學識都很好,且希望能夠撮合他們的。
他當即起身,對著鄔淳行禮,「承蒙先生不棄,無期自當掃榻相迎。」
易慎也捋著鬍鬚很滿意。
在他看來,盛世日後不會只是一名小小的里正,他在祖安數月,發現對方身邊缺少一位謀士,他想起自己那位悶在家裡的老友,便親自將人邀了過來。
盛世來之前,易慎已經與鄔淳聊了許久,因此才有盛世只說了一句話,鄔淳便答應了的情形。
鄔淳這幾日一直借住在易慎家中,如今既然已經是盛世的謀士了,自然該隨著盛世走。
此前盛昌則雖然與盛家本家分了家,但盛家宅子並沒有賣。因此盛昌則回晉陽的這段時間,仍舊住在這裡。
盛世帶著鄔淳回盛宅,剛下馬車便見有人堵在門外。
本家那邊聽說盛世一回晉陽便去拜訪了易家,還見了不少有名望的文人後,終於慌了。
他們雖然從盛昌則手裡搶走了昌隆號,但最近幾個月昌隆號的生意並不如盛昌則在時紅火,甚至還一日不如一日。
他們急於改變現狀,見盛世在晉陽開了安盛書局,便想著從源頭截斷,高價收來紙張,試圖壟斷市場,逼盛世從他們這裡高價買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