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這不可能,」李珍立馬反駁,「皇兄絕不可能做這事。」
李瑾此人怯弱,唯恐惹怒了皇帝,監國期間事事都要過問皇帝的意見,又怎麼可能毒害他?
「王忠公公也不相信,那女史卻說太子與她早有私情,日後登基了許諾讓她做貴妃,還給了貼身的物品做信物。」
「後來王忠公公帶人到女史房中搜查,果然找到了太子時常帶在身上的一塊玉佩……」
李珍打斷道:「確定是太子的嗎?」
「王忠公公去問太子的時候,太子已經承認了,但他稱這玉佩是之前遺失了的,他也不認識那女史。」
「不過人證物證俱在,你們還是認定太子是真兇對吧?」李珍接著他的話說,「我和太子歷來親厚,所以現在也要把我一起軟禁起來?」
太監但笑不語。
一旁立著的瑪瑙憤憤不平:「這實在是太過分了!就算真是太子犯的事,與我們公主何干?為什麼不讓公主出蓬萊宮?」
太監被嗆得不敢回話,只一味賠笑,李珍卻抬手制止了瑪瑙的話。
她明白,皇后此番作為也是出於無奈。
李珍道:「我可以待在蓬萊宮裡,但我想勞煩公公一件事。」
「公主請說。」
「若是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公公可否來給我遞個消息?」
這不是什麼難事,太監很快答應。
「這段時間委屈公主了,但公主放心,皇后娘娘已經吩咐了,公主待在蓬萊宮期間份例一切照舊,您要是缺了什麼東西儘管提。」
李珍對皇后謝了個恩,太監很快退出主殿。
李珍透過窗戶看著太監走出蓬萊宮宮門,把守在宮門口的禁衛全都遣走,準備換上他帶來的另一批人。
聶隱也在其中,無論太監怎麼勸他都執拗地頓在原地,明顯不願,只仰頭望著站在窗戶後的李珍。
李珍對他搖搖頭,他垂在身側的雙拳緊握住,又鬆開,最終選擇妥協,走出蓬萊宮大門。
太監摸了摸頭上的汗水,「嘭」一聲將宮門緊閉。
這是李珍遇到過的最糟糕的境地,她幾乎已經孤立無援了。
她感覺思緒有些混亂,在椅子上愣愣坐了半天。
她被軟禁是因為李瑾,想要恢復自由身,也必須得先證明李瑾的無辜。
李瑾的無辜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出事,最先被懷疑的一定是太子,李瑾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皇帝下毒,就算下毒也不可能挑除夕夜宴這麼隆重的時候。
那女史、那玉佩更是刻意得不得了,像是早就安排好,就等著這一天來臨似的。
這事一定是有人嫁禍給李瑾的。
至於嫁禍者是誰……除了李玦之外李珍想不到第二個答案。
李琮已除,現在擋在他前面的人唯有李瑾。
但李珍想不通的是,在李珍的干擾下,他沒跟阿史那結識,也沒和謝修竹達成聯盟,他只不過是個不得寵的落魄皇子,沒多少錢也沒什麼勢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些事的?
買通女史容易,但讓女史給皇帝下毒可不容易;偷盜太子的玉佩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李珍腦中浮現出一個猜想。
這李玦不會在她不知不覺中找到什麼助力了吧?
是朝中哪位大臣嗎?
李珍越想越覺得這種可能性更大,李玦可是很聰明的人,他怎麼可能看著李瑾李琮都爭相出頭了,自己還默默無聞呢?
他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籠絡所有助力在手上。
原書中他就是這樣做的,李珍只怪自己大意了,沒發覺他在背後做的這些小動作。
可惜現在後悔也遲了,李珍鬱悶了一會,就把這些拋在腦後,專心去想著對策。
可惜她被關在這裡,什麼也做不了,幾天下來不僅沒想出什麼好方法,還從長信宮的太監那兒得到了更糟糕的消息。
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皇帝總算能開口說話了,但他還不能處理政事,便只好讓李玦代為監國。
李玦之前從未出頭過,朝中老臣原本很是擔憂,但他不愧是男主,將每件事都處理的很妥帖,甚至還處理了不少陳年舊患。
總之是比李瑾出彩許多了。
因李瑾拒不承認毒害皇帝,他的案子還在調查之中,他雖被軟禁起來,但依舊還保持著太子之位。
兩相對比之下,朝中居然有臣子上書請求改立李玦為太子的。
李玦裝模作樣的把這消息瞞了幾天,最後實在頂不住朝臣的壓力,「迫於無奈」跑到皇帝面前哭訴,表示自己信任李瑾的為人,絕對沒有肖想過太子之位。
皇帝清醒了那麼久,一直沒宣布對李瑾的處置,朝廷上人人都察覺出皇帝定是對下毒一事產生了疑慮,他多半覺得這事不像是李瑾做的。
李玦的行動算是迎合了他的心意,也間接讓他看清了朝臣們的想法。
——無論李瑾是不是罪魁禍首,李玦的才能勝過李瑾這是板上釘釘的。
糾結猶豫了幾天,皇帝終於下令將李玦立為太子,讓他正式搬入東宮。
李瑾那邊皇帝卻是沒個說法,也沒給他封王,宮人們只好稱呼他一聲「大皇子」。
聽完了消息,李珍不由得暗暗頭疼,感嘆李玦這一招真是高超。
除夕夜宴下毒想要蒙蔽皇帝確實不容易,所以他沒急著讓皇帝處死李瑾,而是在國事中顯示出自己有更突出的能力……這樣就算李瑾日後洗刷了冤屈也很難奪回太子之位了。
李珍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就算宮人們對她依舊客客氣氣的,飲食炭火從不曾短缺,但她還是感受到身上散發陣陣寒意,仿佛身處數九寒天。
要是真讓李玦登基了,自己的女帝之路註定會比以前曲折。
李珍現在要做的不僅是幫李瑾洗脫罪名,還得找到李玦栽贓陷害的證據,可她連他背後的助力都不知道,又該怎麼去找?
這具身體今年就要滿十九了,離系統劃定的暴斃年齡只剩下十一年。
別以為十一年很長,在這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古代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好不容易想出的路徑就這樣被截斷,難道她要重新開始嗎?
她該怎麼開始?她還有力氣開始嗎?
一旦開始了又要耗費多少年的時間?
自從穿越以來,這是李珍第一次生出了如此大而深的無力感。
她躺在床上,被子蒙過頭,一整天不吃飯不喝水什麼都不做,倒是把翡翠瑪瑙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李玦成為太子後,外面的人大概知她處境艱難,都想入宮來看看她。謝修竹來過蓬萊宮好幾次,但每回都被擋回去,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只有落英的妹妹陳明珠悄悄給她捎了點東西進來。
那丫頭心思單純,身上也沒什麼好東西,就把自己攢下來的糕點和一些鞋襪繡品給了李珍。
還遞話說以後會想辦法送來更多。
陳明珠在忠勤伯府待過,大概是看到一些被關禁閉的下人們缺衣短食的,就誤以為李珍也是這樣。
李珍收到時愕然不已,但還是把放得硬邦邦的糕點吃完,把鞋襪貼身穿著了。
吃完陳明珠的糕點,李珍也覺得自己振作許多。
陳明珠的遭遇可比她慘多了,連她都沒有放棄,努力掙扎著,自己又有什麼資格意志消沉呢?
又不是明天就要暴斃,現在還有時間,李珍每天努力吃著精美的膳食,吃完了就開始思考對策。
到了陽春二月之時,她的蓬萊宮卻有人來訪了。
來的人並不是宮女太監,也不是後宮的主子。
而是一襲白衣的鶴安。
李珍看到他帶著道童就那樣堂而皇之地進入蓬萊宮,差點沒把下巴驚掉。
「道長?你怎麼來了?」
蓬萊宮被皇帝下令修繕過一次,到處都金碧輝煌的,一身素衣的鶴安站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
不是他太過樸素,而是屋子太華麗,被他襯托得庸俗不堪。
果然他這樣的人還是適合待在仙鶴觀那樣僻靜的地方。
「公主久不來看我,我只能主動來看公主了。」
李珍現在沒心情跟他耍嘴皮子:「你明知道我出不去。」
鶴安轉了個話題:「公主這些時日過得如何?」
「挺好的,」李珍回答,「吃的用的和平時沒區別,就是不能出去悶的慌。」
她說話間,鶴安細細打量了她,見的確她面色紅潤,精神良好,這才稍微安心些。
「不過我很好奇,我都不能出去了,道長你是怎麼進來的?」
「皇帝陛下久病不愈,我自然要為他做法祈福,」鶴安回答,「蓬萊宮是我夜觀天象後選擇的其中一地點。」
說完他命跟隨自己來的小道童去外面設香案做法。
「就算是太子也不能攔我。」
李珍癟嘴:「果然是神棍一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4_b/bjZr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李瑾此人怯弱,唯恐惹怒了皇帝,監國期間事事都要過問皇帝的意見,又怎麼可能毒害他?
「王忠公公也不相信,那女史卻說太子與她早有私情,日後登基了許諾讓她做貴妃,還給了貼身的物品做信物。」
「後來王忠公公帶人到女史房中搜查,果然找到了太子時常帶在身上的一塊玉佩……」
李珍打斷道:「確定是太子的嗎?」
「王忠公公去問太子的時候,太子已經承認了,但他稱這玉佩是之前遺失了的,他也不認識那女史。」
「不過人證物證俱在,你們還是認定太子是真兇對吧?」李珍接著他的話說,「我和太子歷來親厚,所以現在也要把我一起軟禁起來?」
太監但笑不語。
一旁立著的瑪瑙憤憤不平:「這實在是太過分了!就算真是太子犯的事,與我們公主何干?為什麼不讓公主出蓬萊宮?」
太監被嗆得不敢回話,只一味賠笑,李珍卻抬手制止了瑪瑙的話。
她明白,皇后此番作為也是出於無奈。
李珍道:「我可以待在蓬萊宮裡,但我想勞煩公公一件事。」
「公主請說。」
「若是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公公可否來給我遞個消息?」
這不是什麼難事,太監很快答應。
「這段時間委屈公主了,但公主放心,皇后娘娘已經吩咐了,公主待在蓬萊宮期間份例一切照舊,您要是缺了什麼東西儘管提。」
李珍對皇后謝了個恩,太監很快退出主殿。
李珍透過窗戶看著太監走出蓬萊宮宮門,把守在宮門口的禁衛全都遣走,準備換上他帶來的另一批人。
聶隱也在其中,無論太監怎麼勸他都執拗地頓在原地,明顯不願,只仰頭望著站在窗戶後的李珍。
李珍對他搖搖頭,他垂在身側的雙拳緊握住,又鬆開,最終選擇妥協,走出蓬萊宮大門。
太監摸了摸頭上的汗水,「嘭」一聲將宮門緊閉。
這是李珍遇到過的最糟糕的境地,她幾乎已經孤立無援了。
她感覺思緒有些混亂,在椅子上愣愣坐了半天。
她被軟禁是因為李瑾,想要恢復自由身,也必須得先證明李瑾的無辜。
李瑾的無辜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出事,最先被懷疑的一定是太子,李瑾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皇帝下毒,就算下毒也不可能挑除夕夜宴這麼隆重的時候。
那女史、那玉佩更是刻意得不得了,像是早就安排好,就等著這一天來臨似的。
這事一定是有人嫁禍給李瑾的。
至於嫁禍者是誰……除了李玦之外李珍想不到第二個答案。
李琮已除,現在擋在他前面的人唯有李瑾。
但李珍想不通的是,在李珍的干擾下,他沒跟阿史那結識,也沒和謝修竹達成聯盟,他只不過是個不得寵的落魄皇子,沒多少錢也沒什麼勢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些事的?
買通女史容易,但讓女史給皇帝下毒可不容易;偷盜太子的玉佩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李珍腦中浮現出一個猜想。
這李玦不會在她不知不覺中找到什麼助力了吧?
是朝中哪位大臣嗎?
李珍越想越覺得這種可能性更大,李玦可是很聰明的人,他怎麼可能看著李瑾李琮都爭相出頭了,自己還默默無聞呢?
他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籠絡所有助力在手上。
原書中他就是這樣做的,李珍只怪自己大意了,沒發覺他在背後做的這些小動作。
可惜現在後悔也遲了,李珍鬱悶了一會,就把這些拋在腦後,專心去想著對策。
可惜她被關在這裡,什麼也做不了,幾天下來不僅沒想出什麼好方法,還從長信宮的太監那兒得到了更糟糕的消息。
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皇帝總算能開口說話了,但他還不能處理政事,便只好讓李玦代為監國。
李玦之前從未出頭過,朝中老臣原本很是擔憂,但他不愧是男主,將每件事都處理的很妥帖,甚至還處理了不少陳年舊患。
總之是比李瑾出彩許多了。
因李瑾拒不承認毒害皇帝,他的案子還在調查之中,他雖被軟禁起來,但依舊還保持著太子之位。
兩相對比之下,朝中居然有臣子上書請求改立李玦為太子的。
李玦裝模作樣的把這消息瞞了幾天,最後實在頂不住朝臣的壓力,「迫於無奈」跑到皇帝面前哭訴,表示自己信任李瑾的為人,絕對沒有肖想過太子之位。
皇帝清醒了那麼久,一直沒宣布對李瑾的處置,朝廷上人人都察覺出皇帝定是對下毒一事產生了疑慮,他多半覺得這事不像是李瑾做的。
李玦的行動算是迎合了他的心意,也間接讓他看清了朝臣們的想法。
——無論李瑾是不是罪魁禍首,李玦的才能勝過李瑾這是板上釘釘的。
糾結猶豫了幾天,皇帝終於下令將李玦立為太子,讓他正式搬入東宮。
李瑾那邊皇帝卻是沒個說法,也沒給他封王,宮人們只好稱呼他一聲「大皇子」。
聽完了消息,李珍不由得暗暗頭疼,感嘆李玦這一招真是高超。
除夕夜宴下毒想要蒙蔽皇帝確實不容易,所以他沒急著讓皇帝處死李瑾,而是在國事中顯示出自己有更突出的能力……這樣就算李瑾日後洗刷了冤屈也很難奪回太子之位了。
李珍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就算宮人們對她依舊客客氣氣的,飲食炭火從不曾短缺,但她還是感受到身上散發陣陣寒意,仿佛身處數九寒天。
要是真讓李玦登基了,自己的女帝之路註定會比以前曲折。
李珍現在要做的不僅是幫李瑾洗脫罪名,還得找到李玦栽贓陷害的證據,可她連他背後的助力都不知道,又該怎麼去找?
這具身體今年就要滿十九了,離系統劃定的暴斃年齡只剩下十一年。
別以為十一年很長,在這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古代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好不容易想出的路徑就這樣被截斷,難道她要重新開始嗎?
她該怎麼開始?她還有力氣開始嗎?
一旦開始了又要耗費多少年的時間?
自從穿越以來,這是李珍第一次生出了如此大而深的無力感。
她躺在床上,被子蒙過頭,一整天不吃飯不喝水什麼都不做,倒是把翡翠瑪瑙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李玦成為太子後,外面的人大概知她處境艱難,都想入宮來看看她。謝修竹來過蓬萊宮好幾次,但每回都被擋回去,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只有落英的妹妹陳明珠悄悄給她捎了點東西進來。
那丫頭心思單純,身上也沒什麼好東西,就把自己攢下來的糕點和一些鞋襪繡品給了李珍。
還遞話說以後會想辦法送來更多。
陳明珠在忠勤伯府待過,大概是看到一些被關禁閉的下人們缺衣短食的,就誤以為李珍也是這樣。
李珍收到時愕然不已,但還是把放得硬邦邦的糕點吃完,把鞋襪貼身穿著了。
吃完陳明珠的糕點,李珍也覺得自己振作許多。
陳明珠的遭遇可比她慘多了,連她都沒有放棄,努力掙扎著,自己又有什麼資格意志消沉呢?
又不是明天就要暴斃,現在還有時間,李珍每天努力吃著精美的膳食,吃完了就開始思考對策。
到了陽春二月之時,她的蓬萊宮卻有人來訪了。
來的人並不是宮女太監,也不是後宮的主子。
而是一襲白衣的鶴安。
李珍看到他帶著道童就那樣堂而皇之地進入蓬萊宮,差點沒把下巴驚掉。
「道長?你怎麼來了?」
蓬萊宮被皇帝下令修繕過一次,到處都金碧輝煌的,一身素衣的鶴安站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
不是他太過樸素,而是屋子太華麗,被他襯托得庸俗不堪。
果然他這樣的人還是適合待在仙鶴觀那樣僻靜的地方。
「公主久不來看我,我只能主動來看公主了。」
李珍現在沒心情跟他耍嘴皮子:「你明知道我出不去。」
鶴安轉了個話題:「公主這些時日過得如何?」
「挺好的,」李珍回答,「吃的用的和平時沒區別,就是不能出去悶的慌。」
她說話間,鶴安細細打量了她,見的確她面色紅潤,精神良好,這才稍微安心些。
「不過我很好奇,我都不能出去了,道長你是怎麼進來的?」
「皇帝陛下久病不愈,我自然要為他做法祈福,」鶴安回答,「蓬萊宮是我夜觀天象後選擇的其中一地點。」
說完他命跟隨自己來的小道童去外面設香案做法。
「就算是太子也不能攔我。」
李珍癟嘴:「果然是神棍一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4_b/bjZr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