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嚴江很失望,陛下很驕傲。

  它表示自從阿江建立學宮之後,他每個月都會讓人挑些出眾的入朝,沒有一次耽擱過,連在秦楚大戰時督戰於陳,都沒有一次斷過,也就寡人那麼緊著你~

  嚴江埋頭猛吸大王做為感謝,誇獎陛下簡直是萬世之明君,百代之聖皇,這樣的事情,也就您能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簡直是王中之王,天上之天!

  畢竟這點陛下是沒有說錯的,戰國的文化理論,都是依託國家而存,誰願意用,他們就會像聞到腥味的鯊魚一樣聚集過來,爭相拉踩賣安利,只要秦王表示對文化理論的重視,那就比什麼條例都有用。這個時候別猶豫,吹就是了。

  陛下滿意地翹了翹尾巴,阿江果然最懂他了。

  他們走過大能講學之地,又去觀看了不知多久沒有打開過的藏書之樓,還有已經被六國流民租住大半的客舍,遙想了曾經的人聲鼎沸之景,然後一起鄙視了湣王愚蠢,蘇秦奸詐。

  就是這兩個人,讓強大的不可一世的齊國栽了個大跟頭,到現在都沒爬起來。

  他們又走到昔日孟嘗君的舊宅,這裡已經被分給了其它田齊宗族,不見當年繁華之景,陛下高深莫測地看了一會,有些可惜地表示:惜未生在百年前。

  那個時候,是天下四公子的時代,是蘇秦張儀,白起范雎,魏冉廉頗,趙武靈王、齊宣燕昭的時代,不像如今。他拔劍四顧,驟然發現,這六國天下,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

  簡直寂寞如雪,還好有阿江陪伴。

  「可是陛下,權勢之毒,方是君王之大敵,無人能助,無人可解,」嚴江悠然道,「就比如田甲劫王,是湣王,還是孟嘗君?」

  陛下微微一凝,轉頭看他,這個話題,阿江是在觸碰他們之間的一些底線啊。

  「湣王當年也是賢王,只是古往今來,手握權柄者,無不為權柄反制。」嚴江半分不懼,淡然道:「所以,湣王如此、桓公如此、昭王如此、武靈王亦如此,世間權勢迷人眼帘,久持能清醒者,少矣。」

  陛下默然許久,竟生難以回答之感。

  嚴江也不催促,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齊湣王當年繼位時,也是明君之像,他幾乎做到了秦王如今的大部分程度:發動垂沙之戰,大敗楚國,讓楚割地稱臣。函谷關之戰,大敗秦國,秦國十五年不敢東進。子之之亂,滅掉燕國。然後又吞併富有的宋國,自稱東帝。

  這個時候,燕王派出了有名的歷史上最大腕的間諜——蘇秦。

  蘇秦入齊不久,就發生一件大事,一個叫田甲的宗室,莫名帶著一百家丁打入王宮,劫持齊湣王,然後被「平亂」了,雖然沒有顯示這事和丞相孟嘗君有關,但所以人都覺得,除了孟嘗君,無人能做到這點。

  孟嘗君當時百口莫辨,解釋不解釋都像是心虛,而就在這時,他的手下的幾個門客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豬隊友。

  那幾個老先生用性命擔保,這事和我們主公沒關係——他們齊刷刷地跪於宮門,對來圍觀的群眾大聲宣稱這田甲這事絕對不是孟嘗君乾的,然後一起自殺在齊王門口。

  齊王大怒,立刻問孟嘗君你到底想幹什麼,我這還在查呢,你急著是想說明什麼?

  下令著孟嘗君問罪。

  而後,孟嘗君被迫逃出齊國,他的後半生,便是在與齊國敵對中進行的,甚至後來齊國被五國圍攻時,他冷漠地「保持中立」。

  等多國攻齊之時,齊湣王派大軍迎敵,卻在千里之、敵強我弱之時,外強令將領出營壘,而主動出擊,然後當然就大敗了,他逃出齊國,流落衛、魯等小國之中,最後被楚將剝皮而殺,看得他兒子都嚇傻了。

  雖然後來齊國復國成功,但可強大的齊國就此消失於世間,只有一個面對魏楚攻打時抵抗一下的佛系國家,靠拉攏秦國勉強過日子。

  齊湣王當年蠢嗎?

  都不是,只是他老了,擔心權力,擔心孟嘗君勢大,只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

  他們是王,是寡人,不能錯,亦不應錯,錯的只能是別人。

  不錯,權力能改變人的本性,而在六國一統之後,立下萬世功業後,他還會允許別人質疑麼?

  必然是不會的。

  沉默許久,陛下回過神來。

  那眼神仿佛在說:阿江可是真敢說。

  嚴江擼著鳥毛,悠然道:「有什麼是我不敢的?」

  他捏著鳥翅膀,提起陛下,輕輕一戳,眉梢眼角都是情意:「分手嗎?」

  「……」

  陛下沉思片刻,亮出宛如利刃的爪子。

  嚴江立刻溫柔地抱起陛下:「是的,只有這個是我不敢的。」

  他埋頭吸了一口陛下蓬鬆舒服的頸部絨毛,保證道:「阿江最愛陛下了!」

  陛下這才滿意。

  哄好陛下,嚴江正要回去,便被鳥兒戳了一下,他疑惑地低下頭。

  陛下淡然表示,你剛剛說什麼來著,再說一次。

  第169章 撿漏

  紙包不住火, 嚴子入齊的消息很快通傳齊國。

  一時間,五國遺民窒息了。

  秦國殺了他們兒郎, 搶了他們土地, 毀了他們宗廟, 滅了他們社稷……如今,這秦王寵臣竟然還敢明目張胆地出現在齊國臨淄?

  真當他們死絕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