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除了五國流民擾人之外,齊國最大的問題,便是秦國這個龐然大物所帶來的戰爭陰影。

  自己秦王親政至今,不過七年爾,六國已滅五國,這種摧枯拉朽,一統天下的姿態,實在是讓齊國內部根本應接不暇。

  當韓國滅時,大家都不以為意,那小國不過一郡之地,更是四戰之所、鄭國時期就被晉與楚當做戰場,卻只能「保持中立」,待韓國滅鄭,就代替鄭的位置,成天受其它強國的毒打,無論秦攻六國、六國攻秦,韓都是被波及的花花草草,國都新鄭更是平均三年就要被他國波及一下,被滅順理成章。

  趙國被滅時,兩邊打出真火,可李牧一去,滅的那麼快,讓人救之不及,就很想不到了。但這事齊國上下都能理解,秦趙世仇,早就打出狗腦子了,再說趙國被滅也不是第一次了,要是把趙氏孤兒也算進去,這都第三次了,正常,但是得小心了,沒趙國抗,也不知誰抗得住秦國啊。

  燕國就不說嘛,荊軻都把秦王攆得繞柱了,秦國滅燕再合理不過了。

  可是魏國三個月完,就嚇呆楚齊了。及至秦攻楚時,齊國上下也捏了一把汗,等到李信兵敗,這才鬆了口氣,等到王翦與項燕對持,又提心弔膽,甚至楚國來借糧時,齊國上下都是願意借的,只要楚國多給點好處。

  只是這邊楚國便宜剛剛占到,壽春就已經失陷,在這段時間,齊國上下不是沒想過去支援一把項燕,但直到點兵時才發現,齊國一個能打的名將也找不出來。

  更可怕的是,秦國已經讓王賁領著大軍,前去攻代國了!!!

  代國趙嘉去年才經歷了地動,根本不可能擋得住了。

  趙嘉幾次過來向齊國求援助,可都幾個月了,朝上連是幫還是不幫都沒商量個所以然來。

  於是大家就拖延到今天,得過且過著,靠向上天祈禱秦國別打過來以及各種遣派使者讓示好秦王過日子。

  所以,請問江賢人,我們齊國要怎麼抗秦呢?請您教教我們!

  嚴江微微一笑,沉吟了一下,方才故做姿態地道:「秦強之勢已起,由吾之意,應做兩種準備。」

  「賢人請講!」太史家與田巿等人都認真傾聽之態。

  「一者,自是與秦相抗,」嚴江悠悠道,「齊國國富兵強,這士卒自是不缺,也不一定便會敗於秦手。」

  這是廢話,他們對自己的戰鬥力還不知道麼?於是就很有AC數了,田巿的父親皺眉道:「敢問還有何法?」

  「二者,若是事敗,」嚴江微微挑眉,悠然道,「便可事先備好後路。」

  「請細說。」

  「齊地有舟海之利,若實在事不可違,可駕船出海,一則可東至滄海君之地,二則可南至越地,」嚴江淡然道,「在楚國之南,有一揚越之地,為崇山峻岭所隔,地廣人稀,稻米一年三熟,沃野千里,便是秦要征去,怕也得數百年後了。」

  他說反正大船你們多的是,不如先準備的著坐船去朝鮮,反正沒多遠,這海上商路你們也熟悉,那裡可安全得緊,就是要重新開荒而已。如果要一勞永役,試著去南方揚越,那邊有條珠江,水量只比長江略差些,但肯定很安全。

  兩位齊國貴族們有些失望,故土難離,這方案固然可以做為備選,但他們還是希望能護住齊國的,於是就問還有沒有法子。

  嚴江看他們都不是很喜歡這兩條,只能苦笑一下,道:「這……真的為難在下了,秦軍之勢,六國皆懼,又豈是我一小民可擋的。」

  這倒也是,沒問到他們最想要的辦法,於是這幾人對嚴江的興趣也就大減,他們希望的是找到蘇秦張儀商鞅那種可以一己之力攪動天下風雲的存在,做不到這一點,嚴江也就是個普通的謀士而已。

  田巿也有些失落,出面邀請嚴江和他們一起去齊國北邊的狄縣。

  嚴江三兩句把他打發了,說是需要去琅琊拜見故友,回頭再過去,就甩掉了這個中二少年。

  他回客舍帶回馬匹和補給,還有武器,再出城找到花花,就繼續向北。

  齊國私學興盛,嚴江去了齊楚交界的蘭陵看了昔日荀子講學之處,那裡依然有荀子後人講學,只是沒有了傳說中學子如雲的盛況而已。

  他溫和有禮,又是來求學,又願給胡椒這種珍貴之物換觀看荀子之書的機會,很快就得到荀家的好感,願意讓他觀看抄本。

  於是嚴江抱著蘆花雞,一邊翻看,一邊和它聊起了荀子。

  這位大能可以兼容並蓄,儒法之道,皆可融匯貫通,更是教出李斯韓非張蒼等名留青史的人物,堪稱大教育家了,所學王道霸道兼用之,大王你在這薰陶一下王道之氣,且不要那麼偏科。

  陛下白了他一眼,辯解自己喜歡用霸道行事,是因為戰國之勢,當快刀斬亂麻,一氣呵成,不給六國喘息之機,王道他自是會的,但而今並不適用。

  嚴江卻看穿本質,問他多久適用。

  陛下當然答一統六國之後,再王道霸道兼用之,但嚴江還是帶著陛下,把蘭陵書院的荀子著作皆翻閱了一遍,陛下慘遭勸學,他本對這些儒學之說不甚喜歡,不過阿江喜歡,就勉為其難了。

  這樣研究幾日,倒也看出些名頭,秦王政聰慧敏銳之極,他並非不知道思想的厲害,相反,他對思想重要性極為清楚,所以才會贊同法家的禁絕思想,管理人民的方針,這就是完全的霸道行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