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扶蘇這才鬆手,他剛剛緊緊捏著水碗,指尖泛白,幾乎麻木。

  他母親素來是藏不住事的性子,這先上月便坐立不安,扶蘇只當她是知攻楚而憂,整日安慰她父王就是滅楚,也必會留宗廟社稷,卻不想讓母親更加畏懼,當時,他便覺得有些不妙。

  而前些日子父王遇刺的消息傳來後,母親更是整夜整夜無法安睡,眼神都有些滲人。

  如此一來,再是愚蠢,扶蘇也知道此事必然與母親祖母有關。

  他當時就氣得差點揪禿花二的頭毛,為此他恨極了祖母,且不說父王那統一霸業不應受阻,光母親是什麼性子,祖母豈會不知?

  她那點能力,豈能壓得住的這朝堂上的豺狼虎豹?

  再者,父王何等英明神武,大秦六代明君勵經圖治,為的是什麼?

  難道是七國安寧麼?

  她們心中卻只有故國份位,江山霸業,豈能毀於婦人之手?

  接下來是做什麼,必然是扶個聽話兒子上位,太后聽政,再給楚國續上二十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起身前去尋找祖母。

  太后是真的病的很重了,躺在床上看他的眸光卻依舊慈祥。

  「扶蘇,你來了啊……」太后輕輕揮手,「過來,讓我看看。」

  扶蘇乖巧聽話地走到太后身邊,跪在榻前,握住了祖母的手,眼睛帶上淚水:「曾祖母~」

  「乖孩子,」華陽太后凝視著扶蘇精緻的面孔,「長得真好,像我羋姓之人。」

  扶蘇重重點頭,輕聲道:「曾祖母今日可好些了?」

  「怕是沒幾日了,」華陽太后嘆息道,「就能多看看你這幾日了。」

  「您一定會好起來的。」扶蘇哽咽道。

  華陽太后笑而不語。

  她的情況,她還不了解麼,若她不死,如何能消了政兒戒備之心。

  又如何再來第二次的機會?

  扶蘇垂下眼眸,有些抽泣,那祖母沒幾日可活了,但他的母親還青春正盛呢,豈可與祖母為了楚國之地身處險境。

  「曾祖母,」扶蘇小聲地道,「你一定會沒事的,和父王一樣,都會長命百歲。」

  華陽太后眉目微深:「好孩子,你是不是聽說了什麼?」

  「父王遇刺,大軍之中遇刺,」扶蘇眉目里都是擔憂,「城裡會不會很危險啊?二弟和三弟還有妹妹,會不會也遇到刺客啊?」

  華陽太后輕輕笑了起來:「扶蘇長大了,還擔心起弟妹來了麼?」

  扶蘇點頭:「這是當然,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之愛為先呢?」

  華陽太后微笑起來,昌平君這些年將這孩子教得忠厚而仁義,他若繼位,便天下太平——她又些悵然,當年她這些楚國宗室入秦,任君挑選那時耳提面命,便是讓楚國得些安寧。

  所以她先是選了根基淺薄的異人繼位;後來她選政兒而非成蟜,也是因為政兒根基不如成蟜。

  如今扶蘇心地良善,以儒為師,有他在,倒可放心去了。

  「只是,祖母,」扶蘇低聲道,「高弟的母親成天想要去宗廟為父王祈福保佑,扶蘇也想去給父王與曾祖母祈福,可以嗎?」

  華陽太后深深地看著他:「這自是應該,只是王駕不日便返,你身為王長子,不得離宮,他們自去便可。」

  「好!」扶蘇點點頭,又與她說了一會話,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見扶蘇出去,華陽太后輕聲道:「扶蘇倒提醒我了,將其它公子與公主帶出咸陽,隱匿於鄉,待大事之後,再回宮廷。」

  「若事敗……」她頓了頓,終是沒有說下去,她已為家族盡力,餘下的,便罷休吧。

  楚姬若做不到,這幾人便是她之保命符。

  陰影中有人無聲退去。

  ……

  扶蘇一出宮廷,便立刻去了二弟之處。

  七歲的弟弟一見他來,便露出漏風的門牙,露出喜歡的笑意。

  「阿高,」扶蘇笑著走過來,「我已經給曾主母說了,她願意讓你母親去宗廟了。」

  公子高點頭,這幾天,他也不安的緊。

  「對了,這個,」扶蘇拿出一根細燭,「這是我找先生要的神物,祈福祭祀最有神效,這次我不能去,你便代我點了吧。」

  「好,」居然是那位嚴子上仙的寶物麼?

  公子高拿著細燭,看了又看。

  「對了,記得要在子時在房外點燃,早了晚了都不可以,可明白?」扶蘇認真道。

  「好,我聽兄長的。」公子高用力點頭。

  「那我便安心了!我尚有事,你照顧好母親妹妹。」扶蘇轉身離開。

  「自然。」公子高眉心又憂愁起來,「父王定會無事吧?」

  「當然!」扶蘇戳了他眉頭,「別瞎想,等父王回來便好。」

  「嗯。」

  ……

  扶蘇又出門,對著三弟如此交代了一番,他們之中最小的也七歲了,大多能明事理。

  做到這些事後,他寫了一封信,安靜地坐在房裡,等著章邯到來。

  章邯又帶來了新消息,依然是各種靠不住的謠言,連秦王其實已經與嚴子一同升仙的傳言都有了,扶蘇聽得搖頭,心事重重地將書信交給章邯,讓他速速將信轉交給尉繚。

  尉繚既是國尉又是父王最看重的心腹,這信交給他,當然是沒問題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