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嬌羞地低下頭,說你對我如何,都沒有關係……

  嚴江被萌到了,抱著它就親起來。

  花花看著兩個兩腳獸又勾搭到了一起,默默把下巴擱在大爪子上,它是一隻成熟的老虎了,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存在。

  一人一鳥膩歪了一會,陛下被誇的翹了下尾巴,表示這是自然,寡人乃是當得天下者,若無心胸,如何收天下之材為己用?只是這六國謀士向來喜坑帝王,寡人這才納諫謹慎了些。

  嚴江一時好奇,謀士們不是為國君爭利麼?怎麼說喜歡坑人呢?

  陛下這才說了幾個題目,讓嚴江去問優旃——那侏儒見多識廣,還是知道一些故事的。

  於是嚴江好奇地找優旃進來講解。

  優旃還真知道這些故事——這是他們的業務,於是便提起了嚴江問的這些事情。

  六國這些謀士吧,很少為國君做打算,但卻喜歡打著為了國君的幌子為自己牟利,比如一百年前,魏國的公孫衍和齊國的田盼都想打趙國,但是魏王和齊王都不想找這麻煩,於是公孫衍就吹著牛逼說:「各國出五萬人,必五個月破趙」。

  田盼說:「大哥你牛皮吹太滿了,要是打不過,怕是有後患哦」

  公孫衍就說:「這就是你不聰明了,兩位大王本就不想打,說得太困難他們更不會打了,不如說容易點,讓他們上勾,等局勢危險了,他們敢不給我們加兵嗎?」

  田盼:「大哥您說的有道理,就這麼辦!」

  於是他們帶著五萬人打趙,兩位大王終是不放心,又調了全國部隊,成功打敗趙國。

  類似的事情還有蘇秦和張儀,蘇秦這邊說服了魏王合縱,說你兵強馬壯,國內富饒,不需要聽秦國的,魏王被吹得找不著北,同意了。結果蘇秦坐的凳子還沒涼呢,張儀又過來,說你國內一個險地都沒有,跟你合縱的五國都有領土糾紛,山川無險可守,你還傻呼呼地合縱,讓別國軍隊從你這過,到時沒秦國幫你,被人吃了都不知道吧?於是魏王被嚇到了,同意和秦國在一起,搞連橫。

  這兩個師兄弟把戰國當棋盤,蘇秦說一個,張儀就去壞一個,中招的除了秦國山東六國都被說了一次,還有范雎收了錢就去給秦王說白起壞話,淳于髡收了魏國錢幫著魏國退齊軍,還可以在齊王那大膽承認收錢並說明這都是為了大王好……

  總之,戰國是人才的天下,但人嘛,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該怎麼做,誰最重要,大家心裡都是有數的,沒有太多忠心的說法,這裡混不好,去他國混也沒問題。

  比如大將吳起,人家就當過魯、魏、楚三國的高管,陳軫更是來回反覆跳……

  那有沒有忠義的人呢?

  當然有,但一般不是這些聰明人,反而是墨家那些俠客是為諾而死的,儒法之類的,比較少就是了。

  陛下一邊聽著優旃講這些故事,一邊在阿江手裡委屈地表示你看到了吧,這些人,你說要怎麼才能讓人放心呢?所以我才想著他們少知道一點,少搞一點事情啊。

  嚴江忍不住笑了,對鳥兒道:「忠心之事,此法易解。」

  陛下歪頭看他。

  嚴江戳了一下他:「太晚了,明天再說罷。」

  陛下就很氣。

  「所以,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嚴江忍不住笑了出聲,任鳥兒在他身上的橫跳。

  儒家當年在秦國統一後,是如何的跳腳想要爭一席之地啊,幾乎把秦王吹上天,結果漢朝一立,立刻就把當年跪舔秦始皇的事情遺忘了,大罵暴秦。

  但人家漢武帝的屁股就很端正,知道確立統一思想和皇權的合法性,李斯在這一點就差得太遠。

  其實秦王想要諸家編愛國教育還不簡單麼?只要他一聲令下,保證諸子百家的哪一家都會把這一條寫進總綱里。

  ……

  船很快便到了大梁,越靠近國都,周圍的田地屋舍便越密集,這座城市坐落在鴻溝與濟水的交匯處,繁華至極,城牆高有五丈,還以鴻溝之水繞城,修出可以行大船的護城河。

  「昔日魏惠王遷都於此,花費二十餘年,建起的大梁宏大無比,光是城牆就有三十餘里。」優旃在船頭講解道,「城中有十萬戶,比咸陽邯鄲都多,也就齊國臨淄能與之相提而論。」

  「這裡甚是富庶啊。」嚴江贊道。

  「悝侯變法後,國內開放山林川澤,讓貧民可漁獵為生。」優旃解釋道,「如此,便能衣食有著。」

  戰國時期,山川林澤的捕獵都是國君的小金庫,普通人是不可以去抓的,嚴江記得秦國局部大旱時,秦王就曾經給過災民入山捕獵做為救災的方法。

  魏國商貿發達,想是看不上這點小錢的。

  嚴江在大梁附近轉了一圈,發現數十里都是開墾的熟地,山林中也有果木,人群來往,還真沒發現有什麼可以放老虎的地方。

  於是他拿出文書,帶著老虎,準備用秦國上卿的身份進入大梁,理由就說是替秦王來拜見魏王。

  「可是您沒有禮物啊?」優旃面色複雜,總不能打空手去拜見吧。

  陛下倒是很淡定,沒有就沒有,他不信魏王有膽子遣使來咸陽問自己為什麼沒給禮物。

  對這個問題,嚴江只是微微一笑。

  他去買了孔雀石與藍銅礦,調成了石青石綠兩種顏料,然後用絹布畫了一幅《千里江山圖》,時間有限,他當然沒如江山圖原本那樣畫個五米出來,而是畫了一米長半米寬的橫幅,畫得是鴻溝沿岸到大梁的繁華富庶,如今的戰國帛畫可沒有這麼艷麗的顏色,足夠驚呆他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