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兄弟大喜,他們之前不是不想另找門路,但秦國的將軍們最近注意力全落在東方的滅國之戰,想要爭奪爵位,看不上這點小錢,才準備走昌平君的門路,結果他又去了楚國稱王,好在嚴江回來,他是秦王近臣,極受寵幸,又與軍中李氏家族交好,有他幫助,拿下秦國地茶葉,肯定不難。

  「只是,我有一個條件。」嚴江微微一笑,「若是能行,我便上書王上,給你邊茶專營之權。」

  「您儘管說!」烏氏倮大喜道。

  「入邊的路途,只能走我說的線。」他回憶著秦國的在北地郡縣,從地圖的頂點,向下畫出一條幾乎筆直的直線。

  若是有後世之人看到,定會驚呼一聲,說出「秦直道」這個詞。

  「這是小事,由您做主即可!」兩兄弟恭敬地點頭。

  嚴江心中甚喜,送走兩兄弟,就轉身拿了地圖,去找秦王,把事情一說。

  秦王正在被趙地的各種雜事弄得疲憊,見嚴江過來,頓生欣喜,展開地圖後,看著圖上線路,一言不發,仿佛在思考。

  嚴江見他半天不說話,伸手輕撞了他一下。

  「以茶葉換取牛馬,」秦王指尖在案上輕敲,「你這是,欲謀取河套之地?」

  「不錯,北地貧瘠,但若有商道一路來回,必有村落聚集,形成道路,若能在此地起一城,」他在河套地指了指,「定草原易也。」

  秦國統一之後,征百萬民夫修直道、建長城,派三十萬大軍北卻匈奴,直接拖夸帝國財政,成為後世窮兵黷武的反例,但後世長城在其它朝代幾度重建,人家為什麼卻沒有崩呢?

  因為秦國這長城直道,真的都是從無到有,在窮山惡水間修出來的!

  就嚴江如今了解的秦國糧草運送而言,山東六國的糧運到內蒙古,損失是二百比一,兩百份消耗在路上後,才有一份能送到前線,而古代的長途遷移,是以人命為結算單位的。

  「若是有一商路成形,沿途必有村落聚集,終點必能形成城塞,草原動靜易得,行軍入邊皆易,又可得巨數牛馬,而樂而不為呢?」嚴江微笑道。

  茶葉對草原牧民來說,是鹽一樣或不可缺的存在,因為那裡缺乏蔬菜——只需要試試天天吃羊奶羊肉吃上三天,普通人身體就可以體會到對維生素的渴望。

  但對中原的耕者就可有可無了,你耕農好意思說自己沒吃過草嗎?農耕民族渴望的是肉類蛋白,是脂肪!

  後世蒙恬奪了匈奴人的河套平原,秦始皇也更是遷了十萬人在那裡定居,可惜秦末血流成河,匈奴人奪回河套,秦國的遷民消失在歷史記載里,直到百年後漢武帝又重新奪回河套,遷民建城,耗費巨大到天下財賦減半。

  「如此多之茶葉,從何而來?」秦王問出關鍵問題。

  「南方。」嚴江伸手一指,落在地圖上的南郡以北,百越所在,「茶之一物,性喜雨水炎熱,只要肥水陽光充足,便能盡情採摘。」

  茶和麥子不一樣,麥子只能一年收一茬,熱帶地區的茶葉卻可以反覆採收,更重要的是,這東西非常容易運輸,後世很長時間,茶磚都是可以做為貨幣的存在。

  只是採茶辛苦一點,但這時代,幹什麼不辛苦啊?

  秦王手指撫摸過地圖上的長線,緩緩道:「此事雖可,但寡人最近諸事繁忙,實是無暇他顧……」

  嚴江皺眉道:「王上,此事甚大……」

  商路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商路周圍要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圈,最快也要七八年,真等滅完六國再弄,你又要折騰地天下不寧了。

  「滅燕在即,大小諸事皆不能輕忽,」秦王政略有為難,拉著阿江的手,給他看變成紙都有一尺高的奏書,「不然……愛卿晚上來寡人宮中,再做細談?」

  嚴江一想也是,便點頭同意。

  秦王政又愉悅地拉著阿江,讓他幫幫忙將那些不重要的、問候請安的奏書放在一邊,好加快批閱速度。

  嚴江允了,想了想,他又給秦王提意道:「不如您下一道召令,讓他們做個奏書標記。」

  「何解?」秦王政端起阿江給他倒的清茶,感覺甚是甘甜,微微眯眼,問。

  「問安貢品之書,卷外標以綠;軍情之書,標以赤;政務之書,標以黑;如是,分清重緩急,如何?」紅綠黑都是很常見的顏料,這樣秦王能將一些不重要的分給出去,免得過勞死。

  秦王政點頭:「善,便依你。」

  嚴江動作麻利,幫他磨墨整理歸納完後,就回去擼老虎。

  秦王政看著他背影,微微勾唇,感覺春光甚好,萬物同力,連多日的疲憊,似乎都消退了去。

  他輕笑一聲,從自己的私庫里拿出百金,讓人賞給秦墨。

  此事複雜,是以,至少半月,都能與阿江同室了……

  第103章 疑雲

  二月的夜甚寒, 秦王宮殿中的地爐卻燒得甚熱,嚴江只坐了一會, 便覺汗流夾背。

  秦王倒是只著薄衣,手握書卷, 淡然道:「阿江莫急,寡人這便讓人熄了爐火。」

  「謝王上。」嚴江鬆了口氣, 古代的衣服上下相連,脫起來就得寬衣解帶,顯得很是無禮。

  但炭火一小,寒意便透窗而入,秦王與他聊了一會,突然皺眉不語。

  嚴江正想問咋了, 便見對方平靜地伸手, 把雙手都放到嚴江袖中, 握住他那溫暖柔韌的手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