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國高效的小麥推廣成功躲避了這次旱災,雖然冬小麥無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但至少還是有收成,巴蜀有都江堰,並沒有太大問題,南郡有雲夢大澤取水,只是太原隴西北郡之地,不可避免需要一些救濟,但這些地方原本就非主產糧區,影響不大。

  真正慘的是趙燕楚魏,他們大多種的是粟米,雖然比小麥更耐旱,卻是春種秋收,作物夏季對水都有基本要求,旱災之時,夏日烈陽之下的蒸發,是所有農夫的噩夢。

  更恐怖的是,這次旱災,持續到了八月,三月到八月,都沒有下過一滴雨,這種全中原地區的乾旱,讓人根本沒有補種的機會。

  秦國各地的對此的反應一是在求水車,二是繼續征丁派糧入前線囤積。

  嚴江則開始做天氣記錄——這是小冰期之前的徵兆啊,搞不好以後幾十年,旱災水災都會經常見。

  秦王政對此事十分愉悅,覺得是因為自己死盯農物推廣和阿江帶回種子的功勞,以獎勵名為時常來嚴江這裡享受冷食涼風以及誇獎。

  連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也沒能打擾他好心情——趙國本就不產糧,這次已經鬧出天災,年底出兵時,就好打的多了,這是上天也在幫他。

  「太子丹逃跑了,你就真一點不擔心?」嚴江並不覺得這是小事,拿著消息推了推正在吃冰的秦王。

  「螳臂當車,有何可慮,燕丹輕慮淺謀,不足為懼。」秦王政說到這,反而對另外的人有意見,「倒是高漸離,寡人如此看重他,他以樂師之身竊符,助燕丹逃亡,待滅燕,必再擒他,刺其目以奏樂。」

  嚴江一時神色複雜。

  「愛卿可是擔心燕國難滅?」秦王政好整以暇。

  嚴江微笑誇獎道:「怎會,有王上在,何疆不可得,何國不可滅?」

  秦王璨然一笑,雄姿英發,霸氣無邊。

  嚴江腦子裡卻反覆出現繞柱負劍躲築,也笑起來。

  一時間,宮廷內外,和樂融融。

  第82章 試探

  嚴江最近和墨家走得非常近,簡直親如一家, 回家的時間日益減少。

  沒辦法, 這些秦墨的動手能力太強了,嚴江有時只需要提一個設想, 他們就能做出實物,如果哪裡不好用,還會想方設法改進,那能力讓他覺得自己是開了個外掛。

  最近他又「發明」了槤枷, 助農民脫粒, 還有碾子,幫助去殼, 更有風扇車, 用以清選吹走糧食中的硬殼。

  其中以槤枷和碾子最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前者只是在一個大木棍上加幾個小木棍,用著打糧食,一看就懂自己就做,碾子雖然重但是磨好了一個里村的人都可以用, 都是能節約時間和力氣的好東西, 但而造價貴的風扇車被庶民們嫌棄, 銷量可憐,幾乎無人問津。

  嚴江最近給秦王吹了幾晚上耳風, 終於說動秦王, 讓他弄點國有企業, 給農民也找點事做。

  少府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少府的兵戈都是專人製作,材料都是專人驗收,這次在嚴江的建議下,秦王終於在商事上鬆動了一手,允許少府將一部分材料外包出去,放利於民。

  陳夢是咸陽宗田的管事,她在隴西被嚴江上卿賞識,記錄農物生長規律,後來推廣冬麥時被調到咸陽,被秦王親自任命為宗廟的田事官,統管千頃良田,不但讓全家脫了奴籍,還成了少有的女官,算是人生贏家了。

  最近,少府新建了一座紙坊,向各地收買麥杆,最好是切碎泡好的,這下,宗田的麥杆都成了緊俏物資,夏收之後,到處可見搗麥杆的農夫,陳夢交給他們一半,剩下的還是讓他們用來燒成草木灰肥地,以免喪失地力。

  今年閒置的田地里大多種上了苜蓿,放養的牛羊都甚是肥美,有的里村分肉,甚至達到了最窮的傭耕也能吃上一小塊的程度。

  是以雖然大旱,日子卻並不難過,陳夢記錄最後一片田的收成,看到一個群小孩子正在河邊撿鵝毛,被鵝追的哇哇大叫,也沒有一點退縮的意思的,最後是鵝跑進小河裡認輸才算完事,可這時,一個孩子一腳踩空,在河裡撲騰起來。

  然後被一隻老虎叼起來,幾個小孩子被嚇呆,就在這時,小河旁邊的蘆葦叢里,居然冒出一個碩大的虎頭,向這邊飛快游來。

  小孩子們嚇得大哭,尖叫著四散跑開。

  陳夢遠遠地看著,心提到了嗓子眼,卻見大老虎咬著小孩肚兜,將他拖上岸來,卻沒有一口鎖喉,而是在小孩子恐懼的大哭里甩著尾巴,悠然走到一個獨輪車旁,跳上去,不下來了。

  「好了花花,我可推不動你。」嚴江輕笑著推了一把老虎碩大的頭顱,得到花花一聲不滿的嗷嗚,尾巴幾乎要甩到天上去。

  「嚴上卿,」陳夢壓抑著恐懼,緩緩走到他身邊,把今天的記錄交給他看。

  「做得不錯。」嚴江微笑著翻看了一圈,表揚了少女的細心,在其中一張記錄上用炭筆劃下記號,「這種肥量和水量,就做為明年的所有宗田的種植標準,如果產量差別不大,就大規模推廣,我到時為你請功。」

  陳夢點頭表示了感謝,卻欲言又止。

  「還有什麼事?」

  「上卿,我最近看農家之書,發現了一個法子,叫『畎畝法』,田地太高,就種溝中,田地太低,就種壟上,如此,高田不會被旱被吹,低田不會被淹被遮,」陳夢小聲道,「所以,我想著,能不能在地里開出高低不同的溝壟,如此一來,將麥種下在溝中,苜蓿草種壟上,如此一來,麥苗漸長,便可將壟上的土草推到溝里,壟盡而根深,便不易被風吹倒幼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