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要記得我。」信中如是說。

  圍觀的陛下十分生氣,信紙踢進了火堆里。

  「寶貝別生氣,我只愛你一個,」嚴江向小心眼的他保證,「我只要記得你就夠了。」

  陛下這才驕傲地讓他抱起來。

  嚴江笑著親它。

  思緒卻不受控制地飄散開來。

  那個人啊,他必然會記得很清楚了。

  畢竟有那麼一點時間,他以為他們已經是朋友……

  第73章 弄巧

  晚上與秦王約會一起吃飯時,嚴江沒提老虎, 而是面色如常地提起了燕國之事。

  燕國這些日子很不好過。

  去歲年初, 秦國出兵趙國,解了燕國之圍。

  但和談失敗, 趙國很快就再起兵戈,沒有秦國的相助後,趙國幾乎將燕國按在地上摩擦,太子丹更是一日三番求見秦王, 求其出兵助燕, 更帶出了唇亡齒寒的故事。

  嚴江曾經就在一旁一邊碾茶一邊看著秦王泰然自若地批閱奏書,聽完之後, 秦王政放下書簡, 微微帶冷笑:「燕與秦, 唇亡齒寒?」

  嚴江好險沒笑出來,就燕國那種堪比義大利的水貨也敢和秦國說唇亡齒寒,也太給自己臉上貼金了,而坐下的太子丹臉色發青, 憔悴的面容上儘是屈辱與隱忍, 不敢多說, 只是跪地叩首不起。

  趙國大軍去年秋突然繞道陰山,避開督亢之地, 從北方攻占漁陽, 包圍燕都近一月, 他可說是走投無路。

  如今能救燕國的, 只有齊與秦,但齊國當年被燕所滅,田單復國後元氣大傷,其後修生養息,六十年未動刀兵,根本不理解燕國的求援。

  他身為太子,只能再度前來請求秦王出兵。

  秦王政當時接過嚴江遞來的奶茶,好整以暇道:「一年之前,秦以救趙一次,若此次解圍其情復現,大秦豈非成了燕國部署?」

  你家這樣扶不起來,趙國打一次秦國就得去救你一次,我秦國又不是你家馬仔。

  「王上明鑑,丹萬不敢做此想,」燕丹跪地叩首,「只要大秦能願出兵,我父王願割讓督亢之地給秦,以報大恩。」

  ……

  「所以你還是心動了?」回憶結束,嚴江坐在露台上,為秦王溫酒添香,十月還是有不少蚊蟲逐光而來,他的除蟲菊今年大豐收,做出的蚊香極受歡迎。

  「畢竟是督亢之地。」秦王把玩著酒樽。

  督亢之地不但繁華豐腴,而且是燕國護衛都城之要地,拿下此地,轉頭就能包圍燕都,拿下燕國,可不像如今趙軍需要繞過陰山那麼困難,此次趙國能突然繞過陰山長城突襲軍都徑,也不過是因為去年燕趙大戰,燕國把所有兵力放在督亢之地,疏忽後方,守備空虛的原因。

  「如此一來,秦軍便成了燕趙之間的守衛。」嚴江為他將酒滿上。

  督亢之地雖好,但與秦國並不接壤,是包圍在燕與趙之間的一塊飛地,秦軍雖然一個回頭就能拿下燕國,但趙國肯定不會坐視秦國吞燕,到時一但那裡的秦軍被燕趙前後夾擊,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這一招頗有當年韓國用上黨之地,挑起趙秦長平之戰的意味。

  但這就是戰國,一群國家像竹籠里的螃蟹,誰想爬出去都得被別的螃蟹拉下來。當年齊國攻占最富裕的宋國,回頭就被五國圍攻,國都滅了,宋國也被其它五國瓜分,要不是樂毅當時圍著為齊國都城五年都不打的騷操作給了點緩衝時間,齊國六十年前就玩完了。

  這裡邊秦國堪稱最大受害者,要打下趙國邯鄲了,五國來救,要打下魏國大梁了,三國來救……

  「那又如何。」秦王政看著愛卿給他畫出的地圖,指尖撫摸過燕趙之間,「機不可失。」

  「那大王明鑑,只是來得及麼?」動員兵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秦國就算現在開始準備,也不能耽誤春耕——嚴江輕輕咦了一聲,眉眼一挑,看向秦王。

  互視瞬間,兩人都已經懂得意思,不由得同時舉杯。

  「難怪大王大力推行秋耕,甚至親自過問。」嚴江輕笑道。

  這也太犀利了,幾乎每個到他手上東西都能發揮最大功效,難怪能是千古一帝。

  「全憑阿江秋麥立功。」秦王也微微勾唇,盞中美酒似乎都甜香了三分,「允了燕國出兵,他們便日夜兼程,又送來大異獸奇珍。」

  嚴江帶回來的是冬小麥,不光產量更高,且耕種之日是在秋後,收穫於夏初之時。等秋耕過後,秦軍集結完畢,大軍殺去,正是趙國春耕之時,這時想抽調兵力,比平時難上十倍,強行抽丁,也會軍心不穩——春耕若耽擱,就是整整一年忍飢挨餓,誰無妻兒父母,又哪能安下心下打仗?

  只是這樣一來,趙國的百姓怕就要過苦日子了。

  「身為庶民,興亡皆苦。」嚴江嘆息了一聲,為了天下一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何須嘆息,待寡人一統六國,自然無苦。」秦王政一飲而盡,眉宇間儘是霸氣豪情,安慰心軟的阿江。

  嚴江看著他,目露悲憫,沒說話。

  秦王政目光瞬間不悅,冷淡道:「不信?」

  嚴江看著他的臉,嘆息道:「王上,此話揭過吧。」

  您老人家上位後天下更苦,天下人都快瘋了,你一死就天下大亂,那幾年才是文明浩劫。

  秦王不答,只以手支頤,凝視他的目光驕矜之色甚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