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千錘百鍊總結出來的精華,馬克大人指出很久了,再者嚴江也沒指望一次把他們扭過來——大不了多講幾次啊,最好把這些珍貴的科研人才都收入門下才好。

  反正這年頭門派之分也不是那麼要緊——荀子這位儒家聖人,可是教了韓非李斯兩個法家大能出來的。

  那他指點兩個墨家名人出來,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科技文明的進步絕對不容打壓!

  ……

  台下的相里雲開始聽著不以為然,漸漸就皺眉提問,神色越發嚴厲起來——這些言論,好像,似乎,有點道理的樣子。

  -

  咸陽宮。

  秦王政很快接到嚴江講學的理論書卷。

  略略一翻,神色凝重的同時,心中卻漸漸動了起來。

  他似乎,找到圈住他辦法了。

  李斯在一邊疑惑地看著秦王,不懂那新書有何可看,讓大王把他忘在一邊。

  突然,見秦王放下書,悠然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

  若能天天在一起玩,死了也不恨啊。

  得君王如此評價,必讓阿江生知己之感,再與其縱論古今,相知交友,易也。

  作者有話要說: 史記里:大王當年沉迷韓非著作,讀完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然後見完韓非就把人家弄死了。

  第67章 不怕

  在戰國時期, 是諸子百家的天堂, 因為每一種學說都有人認可, 每一種學說都有可能被重用,墨家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不但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還身體力行去執行, 說非攻就能幫你守城, 守不住就老師弟子一起殉城, 給心靈雞湯還送勺子, 如果不是政治主張太坑,又哪可能在會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政治一物,需要天賦, 墨家要求弟子不能穿好的吃好的「短褐之衣,藜藿之羹」,過上早上能吃晚上不一定能吃的日子, 去哪國當官就得施墨家之政, 行不通就走, 還要交黨費, 要求之苛刻, 在諸子百家中絕對找不出第二個。

  這種日子哪是貴族公子們願意學的,人家辛苦求學數十年, 可不是衝著為人民服務的。

  是以, 墨家大多吸納社會底層,他們生活本就是那樣,自然對「短褐之衣, 藜藿之羹」接受自然,可如此一來,政治上的眼光相比那些從小薰染的貴族子弟,就差得多。

  嚴江和相里雲的交談里,他們出身底層卻沒有拉攏庶民的意思,而是懷抱對統治著美好的幻想,希望秦國統一就天下無攻,秦墨專心注重認識論,並且開始研究邏輯、幾何、光、力在事物中的作用。

  這已經是現代科學的雛形,但首先要讓墨家子認識到的事情是,事物並不能光看外表,節儉是美德,但強行要別人節儉就是不道德的,天生萬物以養人,與其一味地保持貧窮,不如帶大家一起脫離貧窮——這一點,恰恰是墨家的強項。

  與其成天和城牆弓箭兵戈死磕,你們的目光能不能放開一點,改進犁可以讓一人所耕地五倍增加,改進紙可以讓文字通傳天下,改進鐵器生產可利天下,改進棉麻可溫庶民,求諸國之君兼愛,為何你們不以兼愛眾生,為天下利呢?

  相里雲聽得居然感覺到一絲羞愧,強辯道:「我們何處不以兼愛?犁棉之物,不都是農家擅長麼?」

  嚴江微笑道:「兼相愛,交相利,農家亦是眾生,你既起了分別心,又如何能說自己兼愛呢?」

  相里雲皺眉苦思。

  嚴江卻說得差不多了,下台離開。

  這年頭的講學也是看分量的,他身份且不說,見識也遠非諸人能及,大家都在和書上的各種表達死磕的時候,他古今中外各種故事信手拈來,聽得學子們十分入迷,一時紛紛挽留。

  嚴江婉拒之後,便準備離開,就在這時,他被張蒼堵住。

  這位少年看他的目光淡定,仿佛在說先生您居然捨得回來了。

  「先生游趙韓可還愉悅?何日再去?」張蒼的目光充滿了冷漠,「你說走就走如此瀟灑,怎麼就這麼快捨得回來了?」

  嚴江沒有半點羞愧,微笑道:「男兒志在四方,再者,若我在,阿蒼你如何學以致用,年紀輕輕,便掌管這個偌大的學宮呢?」

  聽學子們說,他走之後,秦王政直接把學宮的事情扔給了張蒼,只是偶爾過問。

  張蒼恭敬道:「先生既然回秦,那便繼續任學宮之主,張蒼不敢擅專,這就去向王上請辭。」

  嚴江急忙抓住他:「阿蒼莫急,多日不見我甚為想念,近日琢磨出一些吃食,請你先嘗,當我賠罪,至於外出之事,你且聽我解釋……」

  這點拿到張蒼的死穴,他最不能拒絕知識和美食,而嚴江偏偏兩樣都是他見過最優秀的。

  於是張蒼把人帶回去。

  嚴江還指望他整理自己講給他的各種理論呢,也不嘗私,大展身手,做了好些甜品美食。

  於是貓頭鷹醒來時,就看到自己的僕人在在客房案前悠然地磨漿、割蜜,為旁人洗手羹湯,看他把磨好的杏仁漿過濾,加入骨膠,細心調和,然後遞給別人。

  在這種一塊紅糖都是寶物的古早年代,這種美食根本不是人類可以抗拒的。

  張蒼被杏仁豆腐、紅豆沙包等完全征服。

  本就只是抱怨一下的張蒼感覺賺到了一個世界,這種東西,他要是吃不到怎麼辦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