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晚上吃飯時,扶蘇有些困惑,為什麼趙王不讓更賢名的兒子繼位,而是讓一個成天鬥雞走狗,恣意享樂的兒子為王呢?

  「因為李牧的權力太大了,又太有民望了,加上公子嘉又與李氏交好,」嚴江摸摸學生頭,細心解釋道,「他怕田氏之患再現。」

  然後講起了齊國以前是姜太公子孫的,後來田氏家族管齊國管得太好了,得到全國上下一致擁戴,成功篡位,李牧如今有代地大權,又有精兵,偏偏趙國名將如今青黃不接,需要他鎮守匈奴。更重要的是,如果趙嘉繼位,趙王的真愛三人——郭開、王后、幼子肯定一個都討不了好,所以兩番權衡之下,趙王果斷捨棄了長子,甚至如今都直接對他明言。

  扶蘇不能理解之餘,又有些擔心:「國君都這麼怕功高震主嗎?」

  「那看是誰,」嚴江撫摸著剛剛爬起來,正過來聽課的陛下,淡淡道,「如你父親,就不會怕誰功高震主。」

  「哦?」扶蘇眼睛發起光來。

  嚴江輕笑一聲:「因為沒人高得過他,更無人震得住他。」

  扶蘇和陛下頓時感覺到雙重的心裡滿足,陛下更是高傲地占據了僕人懷抱,大力把扶蘇掀了出去。

  它早知曉,那小兒詭計,於阿江毫無用處。

  第58章 不散

  秦王政十年, 趙燕和談失敗, 龐煖攻下燕城漁陽,這位置已經十分危急, 離燕都只有一百里,且周圍無險可守, 但就在龐煖將要猛攻燕都時, 秦派出將領王翦、桓齮、楊端和趁機率軍進攻趙。

  等了一年才開張的秦軍宛如餓虎出籠, 三將一連奪取九座城邑,最後拿下鄴城,各有收穫,其樂融融。

  鄴城在邯鄲南邊, 一水之隔的番吾就是南長城所在, 聽聞消息,趙王氣極大罵,派兵攻之, 但如今龐煖遠在北京, 李牧還在草原邊上,哪個都不可能瞬間飛到黃河邊來,於是這次臨時征在部隊只駐紮在番吾與秦軍隔河相望, 就是不過去。

  這還不算,王翦等人收到秦王政,不能逼趙國太緊的要求,他們的任務就是牽制趙國兵力,對方若是空虛了, 就順過去踩一腳,如果嚴陣以待,就繼續守著。

  只是這麼守著也不是事,太耗糧草,三位將軍隊私下嘀咕了幾日,便給秦王政上書一計。

  數日後,秦王傳來的紙令上只有一個字「准」。

  於是在留下了幾千人裝裝僵持的樣子後,三位將軍輪流派兵向著南方的魏國打野去了。

  從地圖看,秦趙魏三國的方位就是一個品字形,只是三個口的大小不同而已,韓國之夾在三口裡一個不起點的雜點,趙國是品字的上口,秦是左口,魏是右口。

  鄴城就在三口之間,原本是魏國的地盤,前幾年給了趙。

  這裡的庶民富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六國征戰數年,這些軍事要地來來回回,今天你是魏人明天就趙人,後天變成秦人也沒有大不了。

  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三位將軍從魏國連拔二十城,打到齊國的邊境,把整個魏國的北方土地都啃去一大片,從地圖上看,仿佛被剃了個平頭,秦王嘉獎了三位將軍,然後把這二十城連著鄴城都設為一郡,叫東郡,自此,魏國和燕趙之間的聯繫,被全數斬斷。

  燕趙之地被秦地包圍,成為孤島,再難以與他國相互救援。

  魏國毫無半分抵抗之力,被打地嗷嗷直叫,急忙派人入秦求和,秦王准之,令秦軍回撤。

  在這場聲東擊西的混戰里,趙打燕,秦打趙和魏,趙因為秦不能全力出手,一直熬到了天氣轉暖,冰雪化去,趙軍不得以撤軍,放棄了自己打下的數十個易水以北的燕國城池——冬日易水結冰,糧草可自冰上運過,但春夏冰水化去,趙國千里補給就很難渡過易水,背水為戰自古就是兵家大忌。

  幾乎同時,趙王偃去世。

  他兒子趙遷繼位,郭開從太子太傅升職加薪,成為相國。

  同時,他們撤了給公子嘉的封地,沒有郡城,而是施捨一般封了個邯鄲郊外一處鄉下的三百戶食邑——也就是讓三百戶普通自耕農供養這位太子,這甚至比不了一個低階的趙國貴族。

  傳令下達的第一個時辰,一支如狼似虎的士卒衝進公子嘉的府邸,強行押公子嘉前去就封。

  他們只許趙嘉帶上三五個隨從,甚至不許他收拾東西,在後者據理力爭之時一戈捅死了他的侍從,甚至在對方沒有反應過來時,又殺死了數名婢女。

  在他們要繼續殺人時,趙嘉同意與他們走。

  遠處閣樓上,嚴江抱著扶蘇,看著趙嘉被帶走,扶蘇的小臉繃的緊緊的,仿佛陷入了一個關於人生的巨大命題中。

  「先生?」扶蘇突然抬頭。

  「嗯?」嚴江低頭看他。

  「以後,會不會有讓父親更喜歡的弟弟呢?」扶蘇看著那強行維持著尊嚴,被人用刀兵指著上車的趙國公子,輕聲道,「然後,父親他就會像這樣……不要我了。」

  嚴江心裡一突,就扶蘇的歷史記載的命運來看,他死前看到的似乎還真是這個樣子哦……

  「如果你擔心的話,」嚴江努力組織著語言,勉強道,「那你就做你父親最不能失去的那個兒子。」

  「如此麼?」扶蘇看著公子嘉遠去馬車,默默低頭。

  才不呢,他才不要做這樣的失敗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