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張蒼都好奇地放下筆,擠過來聽故事,有不安的宮人幾次請公子回宮,都被小孩一個眼神拒絕了,漂亮的大眼睛粘在嚴江畫的各種動物上,根本撕不下來。

  一直到晚上,不安的宮人說夫人就要找來了,孩子帶這才不舍地離開,同時,鳥陛下也醒了。

  「所以知道了麼,好與壞,都是自己才能體會的事情,」嚴江溫和地告訴那孩子,「你的父親雄才大略,天下無雙,自是能分清好壞,為你解惑的。這本畫呢,就送給你了。」

  小孩子欣喜地接過畫冊,眼裡滿滿的崇拜,點點頭,謝了嚴卿,乖巧地被帶走了,而陛下則愉悅地踱步過來,趕走張蒼,微微抬起脖子,一臉高傲地聽僕人講了事情經過。

  隨著嚴江講述,陛下神情得意消失,陷入肅殺。

  「……所以我覺得,秦王在其它事情上都比祖輩厲害,偏偏在教兒子這事上,比六國的所有昏君加起來都還差。」嚴江嘖嘖了兩聲,「這果然上天是公平的。」

  貓頭鷹整個呆掉。

  第42章 父子

  秦始皇的子嗣這事, 可真是一把心酸淚, 仿佛上天在用秦國來完成大一統後,就拔D無情地拋棄了這個王朝。

  因為始皇的一統六國後的一路造作, 天下人苦不堪言,大部分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王長子扶蘇身上, 這位年輕人謙謙君子、學問精湛、品德良善, 他的師長們也傾盡全力也他灌輸了仁善忠孝, 希望他能將天下從秦王的暴政中解救出來。

  然過猶不及,這位王長子的師父出生儒家,直接上書秦王反對郡縣制,崇尚周禮, 希望秦皇分封諸子為王, 這事直接造成了李斯進諫焚書坑儒,扶蘇為此勸諫父親別這樣殘暴,秦王被兒子一懟, 覺得這小子太軟弱善良, 回頭就把他打發去修長城。

  及至始皇病死在巡遊途中,胡亥與趙高勾結,矯詔繼位, 傳父親旨意要長城邊的扶蘇自盡,扶蘇手握秦國最強大的北方軍團,卻連求證一下都沒有,就聽話自殺了,半點不讓弟弟為難!

  於是胡亥自此為了滅秦最大的主力, 一口氣殺光了幾乎所有重臣和兄弟姐妹,修改刑法,橫徵暴斂,六國之叛軍眼看就要被秦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剿滅,他卻疑心章邯不臣,斷其糧草,把這位名將白白折在了巨鹿,成為另一位絕世名將的墊腳石——項羽獲得史詩成就「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可以說,要不是這兩個兒子太奇葩,秦國絕對沒有可能三年就滅,苟上個十幾年毫無問題,再不濟,關上函谷關,縮進關中天險,回頭來個一統六國也不是沒有機會。

  二世而亡啊,嚴江想想就覺得遺憾,你說扶蘇一個王長子,自殺那麼麻溜幹嘛,秦國的王權繼承哪次不是各公子一起打出狗腦子的,你有蒙恬三十萬大軍,從秦直道殺回咸陽都要不了一月啊,而且都不過天險四關就能高速直達關中盆地,秦國主力一半在你手上,一半遠在南越回不來,你倒好,說放棄就放棄了。

  看到阿江一臉嫌棄,貓頭鷹越發食不知味,戳著僕人就要他繼續講。

  但嚴是多小心的人,只是蹭了一下愛寵的臉:「到底是秦宮呢,不說這些了,來,嘗嘗這個飴糖水,可惜甘蔗要全拿來留種,否則今年你就能嘗嘗紅糖了。」

  陛下沒得到答案,不悅地踢翻了陶碗。

  它為什麼要學會教孩子,作為他的兒子,權謀治國難道這些不應該是天生就會的麼?

  ……

  秦王勤政,如今雖有紙出世,但各地的政令依然是竹簡傳書,他又喜歡事事過問,每日固定要批六十多斤的竹簡,是以處理完政事後,已經是下午夕食的時辰了。

  於是他就以此為由,找到了嚴江,吃了幾口,就把話題一轉,提到了各國君王繼承上。

  東周戰國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混亂的一段歷史,因為繼人原因敗國的數不勝數,隨便一扯就能找到,於是秦王把目標指向老對頭,提起趙武靈王的故事——說這位英名的君王胡服騎射,變法強趙,偏偏兒了養出問題了,生生把四十多歲的他餓死在沙丘行宮,若非如此,趙國或許能與強秦一爭長短。

  嚴江也是知道這段的,只是看秦王的神色就難免帶了些悲憫,你倒是可憐起別人了,但以後你也死那地方了,還和鹹魚泡在一起,沒比他好多少。

  但話肯定不能這麼說的,嚴江表現困惑,問道:「我還以為王上會覺得趙武靈王死的理所當然呢。」

  趙武靈王那事也是堪稱千古卓絕的騷操作,他為了真愛美人孟姚的遺願,廢了長子繼承權,立真愛生的小兒子為太子,還把王位讓給小兒子,自己當太上皇。這能看出他是個好爸爸,可這好爸爸就因為大兒子被廢後沒有怨言地繼續孝敬他,他又後悔了,找到已是國主小兒子說:兒啊,你哥哥這麼好,你看打個商量,我把趙國劃成兩半,他北王你南王,一國雙王怎麼樣?

  當然不怎麼樣!小兒子差點瘋了,然後兩兒子各自帶兵真刀實槍地掐了一架,長子輸了,跑沙丘父親那求保護,父親當然是選擇保護兒子——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操蛋的事,無可奈何的小兒子只好對不起父親與兄長,送他們先後歸天了。

  秦王面不改色道:「君臣孝道,天理昭彰,武靈王雖有錯,但惠文王既已得王位,也不該趕盡殺絕。」

  嚴江更困惑了,目光上下打量,幾乎以為秦王被誰上了身,你什麼時候在意過孝道啦?你要不要去看看那個接太后的車架,到現在還沒挪過一百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