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蔣昊之的白玉扳指在雨簾後泛著冷光,「崔二公子好劍法,不知能撐過幾輪箭陣?「他話音未落,十二張重弩已在牆頭張開。

  裴姜突然抓住崔雲舟的手腕:「你看西側屍堆!」

  崔雲舟瞳孔驟縮——那些浸泡在血水中的屍體間,有枚青銅扳指在閃電中一閃而過。

  弩機扣動的剎那,他猛然將裴姜推向廊柱:「走!」

  鐵矢穿透肩胛的劇痛讓他踉蹌跪地,耳邊傳來蔣昊之的冷笑。

  雨水中突然騰起紫色煙霧,腐屍般的惡臭瀰漫開來。

  裴姜看見有道黑影從屍堆中暴起,斷劍精準刺穿三名弩手的咽喉。

  崔雲舟被人拽著衣領拖進雨幕,青石板上留下蜿蜒血痕。

  「追!「蔣昊之的怒喝被雷聲淹沒。

  裴姜正要擲出最後三枚柳葉鏢,腕間忽然一麻。

  蔣昊之的暗衛在官道上一字排開,囚車鐵欄上凝結的血珠折射著殘月。

  長安方向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黑衣信使滾落馬背:「荊州急報!李公子他...「蔣昊之白玉扳指驟然收緊,信使脖頸立刻現出血線。

  裴姜聽見他在夜風裡冷笑:「倒是會挑時候。」

  此刻三百里外的漢水渡口,李燼正撕下臉上的人皮面具,和薛眴父子踏上了渡船。

  .......

  木棉花砸在船舷上迸出血漿般的汁液,崔雲山攥著弟弟滾燙的手腕,在嶺南潮濕的晨霧裡數著脈搏。

  烏篷船划過十三行碼頭時,他看見戴翡翠耳環的波斯商人正在卸貨,檀木箱縫隙間露出半截鎏金佛臂。

  「當年你...怎麼活下來的?「崔雲舟突然在劇痛中清醒,指尖深深摳進兄長臂膀的舊箭傷。

  舢板突然劇烈搖晃,五個疍民打扮的漢子躍上船頭。

  崔雲山嗅到他們魚簍里傳來的腐臭味,那是北疆屍犬特有的氣息。

  「蔣大人的禮物。「為首者拋來青瓷藥瓶,瓶身赫然刻著長安蔣氏家紋。

  腐屍蜂群撲向面門的瞬間,崔雲山袖中金針帶著蠶絲穿透船底。

  兄弟二人墜入珠江混濁的河水,他最後看見那個波斯商人正在岸上微笑,黃金花鈿在朝陽下閃著血光。

  三日後的午夜,崔雲山背著昏迷的弟弟敲響六榕寺角門。

  雁來堂在廣州據點剛成立不久,此次南下,由於情勢緊張,崔雲山並未通知雁來堂的暗探,此時他才讓一名小比丘尼替他去城裡送信,兄弟二人怕是要在廣州,待上很長一段時日了。

  第85章 :結局

  一晃兩年過去,裴姜被蔣昊之軟禁在長安蔣府之中,猶如籠中雀。

  長安亂局平息於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

  安祿山死於親信之手,亂世將息,宮中卻又起波瀾。

  蔣昊之藉機進駐大明宮,自稱攝政王,密謀登基。

  然而他低估了親弟蔣淮升的野心。

  兄弟鬩牆,反目成仇,蔣淮升獻計投誠,助李燼軍隊破宮門,親手將兄長縛於太極殿前。

  而裴姜,也在這場政變中被救出。

  她著一襲素衣,站在承天門前,看著年僅十六的李燼緩步登上御階,昔日青澀少年,如今眸光沉靜如水。

  他的目光掃過群臣,掃過兄長舊部,最後停在裴姜身上,輕輕點頭,仿佛說:「阿姊,我做到了。」

  天下再無安史之亂,只有新的王朝,新的天子。

  廣州,一隅南疆之地。

  崔雲舟醒來時,窗外榕樹枝影斑駁。

  他已不記得自己是誰,也不記得那個常在夢中喚他名字的女子。

  他只知身邊有個眉眼有疤的男子自稱兄長,日日煎藥照料,從不多言過往。

  有時夢醒,他總覺得心口空落落的,像丟了什麼極重要的東西。

  他走在廣州街巷,偶爾看到青布素衣、烏髮微揚的女子背影,便會莫名駐足,久久不能移開視線。

  這一年暮春,長安來了一批商人,說北地戰亂已止,新皇登基,號為「德熙」,朝政漸安,天下或可太平。

  崔雲舟聽著這些消息,只是微微一愣,指尖在酒盞邊緣輕輕摩挲,似乎記憶深處,有一段未完的故事正在甦醒。

  蔣昊之被押入天牢的那日,長安正下著細雨。

  青磚黛瓦間雨絲如簾,曾在權力巔峰之上俯瞰天下的他,如今雙手反綁,狼狽不堪。

  他不曾低頭。

  哪怕被拖過朱雀門、押過含元殿前的玉階時,仍舊昂首挺胸,唇角還掛著一絲冷笑。

  「要殺便殺,」他對李燼道,「你坐上那個位子,靠的是我蔣家互斗,靠的是你姐姐舊部鞠躬盡瘁。你有什麼資格裝作寬仁之君?」

  李燼沒有說話,只緩緩垂眸,看著這個曾策馬揚鞭、指點江山的人,如今像頭困獸。

  裴姜走了出來,站在天牢門外,沉聲問他:「當年你若不助我,李燼怎能崛起?可你後來卻步步相逼,是因權嗎?」

  蔣昊之看著她,沉默許久,只吐出一句:「我本不該心軟不殺你姐弟二人的。」

  裴姜一怔。

  他苦笑道:「我以為能掌控你、用你,後來才知,你是我今生唯一沒算準的人。」

  他本可以是一代權臣,是攝政王、是開國元勛,甚至是帝王——但偏偏被兄弟出賣,被野心反噬,被心中那抹執念困住了手腳。

  最終,李燼未殺他。

  他被貶為庶人,發配邊疆嶺南,每五日需至郡府聽訓,永不敘用。

  ......

  三年後,長安初夏。

  朝廷下詔,平定嶺南有功的崔雲山封為定國公,衣錦還朝。

  天子李燼親迎於宣平門外,賜宴三日。

  這日,長安萬人空巷,百姓夾道相迎,只為一睹傳說中力挽南疆的名將風采。

  裴姜未隨李燼出迎。

  她站在未央宮一側的長廊下,遠遠看著那一隊將軍車馬緩緩而來,陽光在金甲銀袍上跳躍,有一抹熟悉的身影,自人群中緩步而下,身形清瘦挺拔,眉目如畫,卻眼神清澈疏離。

  是他。

  崔雲舟。

  可他,已不記得她了。

  他們於宮宴上正式相見。金碧輝煌的凌霄殿中,觥籌交錯,絲竹飄揚。

  李燼笑著向崔雲舟說道:「崔二公子,多年不見,朕還記得當日你對我們姐弟二人的照顧和幫助。」

  崔雲舟起身行禮,目光淡然,禮數周到,卻帶著疏離客氣。

  裴姜輕輕看著他,眼神深遠如海。

  那一刻,時間仿佛倒流,回到了初見、逃亡路上共飲雨水的歲月。

  他們曾經歷過生死,共同謀划過大業。

  而如今,他與她之間,只餘一聲:「臣見過長公主。」

  宴散時,夜色闌珊。裴姜獨自立於御花園的瓊華池前,池中水波微漾,倒映出她素衣輕影。

  身後傳來腳步聲,她不必回頭,也知道是他。

  「臣以往,與長公主是舊識?」崔雲舟問,聲音低沉而溫和。

  「是。」她淡淡應。

  「我總覺得,……似曾相識。」

  她輕笑,眸光落在遠處宮牆,「你說過一句話。」

  「我說了什麼?」

  「你說:『只要你在,長安再亂,我也不怕。』」

  他怔住,抬頭看她,眼神中閃過一瞬的茫然和痛楚。

  裴姜沒有多言,只是轉身離開。

  而他站在原地,忽覺心口隱隱作痛,像被風吹散的一紙誓言,在今夜無聲飄落。

  御書房夜深,燈燭搖曳。

  李燼披著素白常服坐在案後,手中一卷奏摺卻許久未動。

  他望著殿外月色,忽然嘆了一口氣。

  身旁侍從不敢作聲,屏息佇立。

  良久,李燼放下筆,道:「她不是那種會求我的人。」

  「她說沒事,眼睛卻紅了。」

  「她說他好好的就行,我卻知道她早已把心都給了他。」

  他看似穩坐江山之主,卻終究還是那個會偷偷跟在姐姐身後,喊她「阿姊」的少年。

  「崔雲舟不記得她,但我記得他是怎麼陪我們走到今日的。」李燼緩緩站起身,眼中有了不容置疑的堅定。

  「既然他不記得她,那就由我來替他記得。」

  「明日便起草詔書——朕要賜婚,皇姊裴姜與定國公之弟崔雲舟。」

  內侍驚得抬頭:「陛下,崔雲舟……他如今未婚,身份合適,但他……」

  「他若還記得裴姜,會自己求婚。」李燼打斷他,淡淡一笑,「可他不記得,就得我替他做這個決定。」

  「天下人可以負她,唯有朕不能。」

  次日清晨,詔書下達,滿朝皆驚。

  崔雲舟立於御前,拱手靜聽。

  那道聖旨宛如千斤重錘,落在他心頭。

  他說不出拒絕,也不知為何一聽到「裴姜」兩個字,胸口便悶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李燼看著他,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鋒利的少年威嚴:「你或許不記得她,但她,是朕的親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