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卡卡差不多懂了,「您是旅居到這裡,就搬過來一直住。」

  「那您知道足著頭是什麼意思不?我看到一個人的包上寫,沒有人會在翠湖自殺,足著頭上《都市條形碼》,不明白第二句什麼意思」她沒忍住詢問。

  「足著頭?」大叔先問,隨後反應過來。

  「我知道了,是足桌頭。」他強調了口音。

  「就是翠湖的水太淺了,跳下去會磕到頭,崴到腦袋。」大叔解釋著。

  「《都市條形碼》是這邊本地的節目。」

  卡卡懂了,「那放在一塊就是,不會有人在翠湖自殺,跳下去會磕到頭,還會上新聞丟人現眼。」

  想到那個帆布包,結合這個含義,卡卡就覺得很有意思了。

  九月份的昆明,夜色降臨很晚,趕在天色暗下以前,卡卡準備吃個晚飯,卻先溜進了一家書店。

  翠湖北路的書店,面積不大,甚至有著狹窄,但各類的元素十分緊湊,文創豐富。

  作為一家書店來說,這裡的面積顯然無法供讀者停留太久進行閱讀,店內的裝飾也很適合打卡。

  卡卡選擇了一本書,汪曾祺的《在西南聯大》,結帳完的那一刻,她看見眼前升起了遊戲提示。

  【旅行卡卡觸發特殊旅行圖鑑——西南聯大】

  【翠湖打卡已完成!】

  卡卡拿著書的手微頓,盲盒旅行任務已經結束,她隨性來看了翠湖,卻意外觸發了新圖鑑,轉山而過,又是新路。

  她將書籍的塑封直接拆開,書頁隨著右手微動,掃到了《翠湖心影》這一篇散文。

  汪曾祺先生如此寫到:「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第28章

  昆明素有春城之稱,而卡卡對這裡的了解,大多來自於汪曾祺老爺子的筆下。

  老爺子寫昆明的雨,寫翠湖,寫日軍空襲時的跑警報,寫沒錢的聯大學生泡茶館......

  儘管很久都沒有看書了,但卡卡仍然記得老爺子寫過文林街的茶館,寫過跑警報時,趁機去水房燒水洗頭的女學生,還有那趁機煮蓮子的仁兄。

  卡卡回想起從前上學的時候,白日在學校,在畫室累積了通身的疲憊,晚上回家洗過澡,臨睡前,她在床頭放著幾本書,汪老的書最多。

  翻過幾頁,看上一兩篇文章,緊皺的眉頭與拘謹的身體仿佛也隨之鬆散開來,心情平和地睡去了。

  卡卡此刻半躺在酒店的床上,兩個枕頭墊在後背,她拿著自己新買的書,想起數年前的生活。

  老爺子的散文被各個出版社以不同的名字集結多少個版本。

  卡卡重新閱讀了《翠湖心影》這一篇,不免陷入思緒。

  老爺子提到的翠湖圖書館,如今似乎沒了。

  文章里的翠湖,想來比如今更美些。

  卡卡在翠湖邊度過了一下午美好的時光,但也有不美之處,這座與城市共同生長的公園裡如今有小火車,各色的燈帶,嘈雜的攤位。

  這大抵是提供城市服務的一部分,只是未免不美,也有些擾了翠湖的靜。

  周三,一大早,卡卡狠心沒有吃酒店的早餐,而是騎上小電驢,沖向昆明赫赫有名的篆新農貿市場。

  當然,她不是來逛菜市場的,而是要去這裡吃早餐,吃大名鼎鼎的豆花米線。

  六塊錢一碗的豆花素米線,雪白的豆花落在米線上,佐以蔥花料子花生,筷子一挑拌開,卡卡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還是她第一次吃到帶豆花的米線呢!

  米線不是常吃的那種帶湯米線,而是干拌的,將辣子拌開,連豆花帶米線一起入口,豆花在口中瞬間被碾碎,趁機囫圇吸溜爽滑的米線,辣子舌尖兒跳躍,香得嘞!

  這一碗米線量不算多,但卡卡吃得停不下來。

  如果讓她來形容,這並非是吃起來多麼驚艷的米線,更像是家常的小店,住在附近的本地人抬腳下樓便來吃上一碗,解決今天的早飯。

  是乾淨的,家常的,舒服的味道。

  吃過了豆花米線,卡卡又騎上了小電驢,準備重返翠湖周邊。

  這會兒正值早高峰,翠湖本就是昆明市中心,她在擁堵的路上擠了好一會兒才回來。

  卡卡從斜挎包里摸出書冊,指尖一抿,停留在了《鳳翥街》

  「昆明大西門外有兩條街,兩條街的街名都起得富麗堂皇,一條叫鳳翥街,一條叫龍翔街......」

  卡卡順著導航找了過去,書中描寫的茶館、飯館、紙菸店、騾馬店蕩然無存,今朝的鳳翥街旁,老式的居民樓下開著常見的小店。

  走到街尾,就能看見一面的圍牆被粉刷過,安置了展板,書寫此處的歷史。

  「你好,鳳翥」的大字下便是這條老街過去的老相片。

  時光並沒有封印這裡,卡卡捲起書頁,圍牆上剛好是這一段汪老描繪鳳翥街的文字。

  【鳳翥街打卡已完成!】

  只是,沒有找到現在能買摩登粑粑的地方。

  穿過鳳翥街,便到了龍翔街。

  對比鳳翥街,龍翔街無疑長了太多,卡卡沿著大路走,她看著周遭數不清的食鋪,眼花繚亂。

  街道上來往的人不少,這裡是老商業區了。

  卡卡路過了一家名為「豆香園」的店鋪,門口的座位上都坐滿人,似乎是這家招牌上寫的「二十年專注云南小吃」最好的印證。

  好多人!

  我也要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反正,早上吃的一小碗豆花米線也不是很占肚子,再來點小吃也是吃得下的,卡卡這麼想著就邁進了店。

  豆漿糯米飯,冰豆漿,豆麵湯圓......

  什,什麼?豆漿糯米飯這種食物搭配真的是可以的嗎?

  卡卡暗自腹誹,卻沒有錯過上面特地標註的標籤。

  心懷謹慎的卡卡點了一份冰豆漿,一份酥紅豆。

  卡卡眨了眨眼,冰豆漿她還是第一次喝呢。

  香酥紅豆並非是甜點,而像是小菜小食,吃起來是酥酥脆脆的,甜辣口,感覺超適合下酒。

  再來抿一口冰豆漿,豆香醇厚,卡卡覺得自己好像嘬到了點不一樣的東西,像是奶皮。

  她再喝一口,又吃到了,是豆皮!

  說是冰豆漿,其實喝起來還是溫熱的,「冰」之處就在於這以豆皮做成的冰塊!

  吃上幾口香酥紅豆,再抿上口感神奇的冰豆漿,卡卡覺得這豆漿配紅豆,愣是讓自己吃出來了小菜配酒的感覺。

  她看著旁邊桌正有人吃著豆漿糯米飯,看起來好香的樣子!

  卡卡不太喜歡吃甜點,對這豆漿糯米飯實在有些下不去手,她在心底暗下決心,下次吧,下次自己做好了準備就來嘗嘗。

  【龍翔街打卡已完成!】

  從龍翔街往回走,路過福華園,剛喝了半肚子豆漿的卡卡覺得自己現在實在吃不下又一碗米線了,遺憾地看了兩眼,走進文林街。

  《泡茶館》這一篇里,鳳翥街與文林街都有著不少的茶館,卡卡如今再走,茶館還未遇上一家,倒是咖啡館與小酒館不少。

  各色風情的小店令人覺得十分文藝,打卡拍照的人絡繹不絕。

  如今,遊客多些,學生少些。

  【文林街打卡已完成!】

  卡卡順著附近斜坡而下,這會兒的先生坡並沒有多少人在此過路,對比文林街,一時顯得空曠而安靜。

  常人大抵是從翠湖——先生坡——文林街——文化路順著打卡而走,卡卡自己則是隨心走了一個反向的路線。

  先生坡不過百米,兩邊都是老舊的居民樓,從上坡往下走,很是有些陡峭。

  當年的先生們登坡而來,去西南聯大教書,而去翠湖的老爺子,也是從文林街走先生坡這條直達翠湖的捷徑。

  下完陡坡,便能看到明晃晃的「先生坡」標誌了。

  【先生坡打卡已完成!】

  卡卡繼續沿著翠湖北路走,不知不覺又近了翠湖。

  今日的天氣與昨日一樣好,翠湖的風景也當很好。

  卡卡尋摸了一輛小電驢,定位地點——西南聯大舊址

  走過了鳳翥街與龍翔街,下了先生坡,見過了翠湖,總該去看看西南聯大了。

  卡卡對西南聯大並不陌生,她從很多人的筆下讀過這裡。

  最早是在汪曾祺的筆下,後來讀過《南渡北歸》,《西南聯大行思錄》,看過《無問西東》,《九零後》......

  當一個人看過那些人的故事,很難不對這裡心生嚮往。

  1937年8月,民國教育部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這三所高校的命運在未來的八年裡緊緊綁在了一起。

  1938年2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自長沙改遷昆明,4月,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一座特殊時期的學校,一群最頂尖的大師與學子。

  現今的西南聯大舊址位於雲南師範大學,幾經修繕,而保留了更加原始風貌的校區位於蒙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0_b/bjZfr.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