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七月剛過一周,溫栩深惡痛絕,決定改變一點什麼。因為通常一天下來,他完全不記得自己到底都做些了什麼。他只能靠寫日記記錄每一天。爭取多給自己找一點事情做。
顧延青很讚賞他這一行為。需要外出工作的早晨,他都會從溫栩的日記本里拆下一頁帶走,晚上再帶回來,重新夾上。不知不覺,過去一個月,這已經成為兩人心照不宣的行為。
其實他的生活里能被記錄的東西,大多都很沒意思,顧延青是這樣認為的。顧延青在日記本里寫工作進度、同事、一日三餐、公司樓下遇到的貓。溫栩寫論文進度、競賽、蛋糕、每天的吃藥進程。一點一滴都簡單地記錄在紙上,一天下來對方做了什麼,一目了然。
除溫栩這一環以外,顧延青發現他的生活還是和原來一樣,無趣、無聊、波瀾不驚、按部就班,但他又能清晰感覺到,生命中長久的、被隱埋的一些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潤物細無聲的。
是有一顆名叫「期待」的種子,在他心中緩慢地生根、發芽、成長。
這是溫栩親手種下的。
顧延青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生病最嚴重的這一個月里,溫栩體驗過數次瀕死的感覺,他突然對死亡沒有那麼懼怕了。閉眼,是他心病幻化所致的顧延青,睜眼,是想要和他一起再堅持堅持的顧延青。原來,死亡,像愛人一樣溫柔。
八月的第一個夜晚。他趁顧延青睡著,偷偷爬起來寫了一封遺書。遺書寫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面。日記本很厚,總共三百六十五張,顧延青不會輕易發現。他寫正面,顧延青寫反面。
顧延青說,每一頁都被填滿後,冗長無趣的一年也就過去了,一年,也不難堅持。也許就在一年後,顧延青會發現這封遺書的秘密。希望那時候他還活著。溫栩又想,如果一年內他還活著,他就撕掉那一頁。
溫栩在凌晨三點開始清點自己的遺產。人生中的大多,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實在太少太少。溫栩細數他前十九年的人生中,最有價值、最有資格作為遺產的東西。
媽媽留下來的一架鋼琴、半張照片、銀行卡里的餘額、他和顧延青養的蛋糕。
想到蛋糕,溫栩埋頭在日記中寫下蛋糕對於他來說的價值——我本以為顧延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牽掛,後來又多了只貓。
顧延青世界第一,蛋糕世界第二。
前些年溫栩一直在攢錢,為了早日逃出生天。他仔細想了想,他身上唯一有世俗價值的,還是只有銀行卡上的餘額。然而顧延青的二十三歲生日快到了,他已經花費了餘額的五分之四提前給顧延青買了生日禮物。
除了禮物,剩下的5200元還是留給顧延青。
溫栩又埋頭寫到。
臨近八月底,終於迎來顧延青的二十三歲生日。顧延青已提前請假,他決定要帶病情好轉的溫栩去旅遊一星期。溫栩連聲贊同,問到旅遊地點的時候,顧延青說一切交給他就好。
八月期間,一共發生了三件極其重大值得慶祝的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八月底,是在七天旅遊途中得到的消息。他與同學、師兄、老師組成的小組團隊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投的項目拿到了金獎。可喜可賀。幾人約定,在開學後要全校發捷報、大肆慶祝一番。
第二件事。發生在八月中下旬,他與顧延青拿到了簽訂意定監護協議的公證書。
民法典第33條規定,意定監護制度允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意識清醒時,根據自己的意願預先選定監護人,以便在未來喪失或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代為處理生活、醫療、財產等事務。
除監護人失能或死亡、法院判定解除以外,不可終止情形。
第三件事。是八月的最後一天,顧延青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第整整二十三年,也是溫栩陪他度過的第一個生日,極其具有意義。
關於旅遊地點的選擇,顧延青很認真負責,且神神秘秘。他將溫栩帶到書房,把人抱到自己的腿上,開會那樣的架勢,在溫栩面前打開了電腦。溫栩窩在他懷裡,眯眼去看,緊接著瞪圓了眼睛,確定眼前的是一份調研PPT。
溫栩端正態度,去看PPT的標題——《無雨之城:全球少雨地區的文化與風景探索》。
溫栩愣愣的,一時沒反應過來,等著顧延青的提點:「這是……」
顧延青提點:「上次,我問你,以後會不會留在這座城市,你說,可能會去一座不會下雨的城市。我就猜想,你可能會比較喜歡少雨的地區。」
「如果以後,你不想留在這裡,我們可以去這些城市居住,養老。」
顧延青有兩座他最心儀的城市選擇。
利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幾乎不下雨的首都,600多年來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降雨。位於太平洋沿岸,擁有美麗的海濱風光。
阿利坎特位於西班牙東南部,全年陽光充足,降雨極少,尤其是夏季幾乎無雨。擁有美麗的海灘、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海濱長廊。
相比較常年多雨霧天氣的舒州,不愛雨水的人可能會更傾向於這些城市。溫栩想起他在舒大和顧延青的第二次見面。那天他剛下課,發現天空突降驟雨。他從來沒有出門帶傘的習慣。但一時著急回寢室,就去找教學樓角落的共享雨傘架。
傘架上還有最後一把可以借用的透明雨傘。
他剛要抬手,卻被另一個人拿走了。
溫栩正準備做冒雨回寢室的打算,那人又把雨傘遞給他。他戴著寬大的黑色衛衣帽,溫栩還是一眼認出他來。
時間又過去半年,那些記憶與情緒已在他的腦海中漸漸模糊。再被提起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撐著那把透明雨傘,行走在雨中,他抬頭看,雨滴砸落在傘面上激起一朵朵水花,最終匯聚成一道道水痕,傘外世界的城市由此扭曲。
溫栩笑著說,如果公證書算作結婚證,那旅遊算不算度蜜月啊。
顧延青摟著他問,「那你現在還想去那座不會下雨的城市嗎?」
溫栩轉過頭,吻了吻他,說道,「我想,我已經來到了。」
THE END.
顧延青很讚賞他這一行為。需要外出工作的早晨,他都會從溫栩的日記本里拆下一頁帶走,晚上再帶回來,重新夾上。不知不覺,過去一個月,這已經成為兩人心照不宣的行為。
其實他的生活里能被記錄的東西,大多都很沒意思,顧延青是這樣認為的。顧延青在日記本里寫工作進度、同事、一日三餐、公司樓下遇到的貓。溫栩寫論文進度、競賽、蛋糕、每天的吃藥進程。一點一滴都簡單地記錄在紙上,一天下來對方做了什麼,一目了然。
除溫栩這一環以外,顧延青發現他的生活還是和原來一樣,無趣、無聊、波瀾不驚、按部就班,但他又能清晰感覺到,生命中長久的、被隱埋的一些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潤物細無聲的。
是有一顆名叫「期待」的種子,在他心中緩慢地生根、發芽、成長。
這是溫栩親手種下的。
顧延青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生病最嚴重的這一個月里,溫栩體驗過數次瀕死的感覺,他突然對死亡沒有那麼懼怕了。閉眼,是他心病幻化所致的顧延青,睜眼,是想要和他一起再堅持堅持的顧延青。原來,死亡,像愛人一樣溫柔。
八月的第一個夜晚。他趁顧延青睡著,偷偷爬起來寫了一封遺書。遺書寫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面。日記本很厚,總共三百六十五張,顧延青不會輕易發現。他寫正面,顧延青寫反面。
顧延青說,每一頁都被填滿後,冗長無趣的一年也就過去了,一年,也不難堅持。也許就在一年後,顧延青會發現這封遺書的秘密。希望那時候他還活著。溫栩又想,如果一年內他還活著,他就撕掉那一頁。
溫栩在凌晨三點開始清點自己的遺產。人生中的大多,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實在太少太少。溫栩細數他前十九年的人生中,最有價值、最有資格作為遺產的東西。
媽媽留下來的一架鋼琴、半張照片、銀行卡里的餘額、他和顧延青養的蛋糕。
想到蛋糕,溫栩埋頭在日記中寫下蛋糕對於他來說的價值——我本以為顧延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牽掛,後來又多了只貓。
顧延青世界第一,蛋糕世界第二。
前些年溫栩一直在攢錢,為了早日逃出生天。他仔細想了想,他身上唯一有世俗價值的,還是只有銀行卡上的餘額。然而顧延青的二十三歲生日快到了,他已經花費了餘額的五分之四提前給顧延青買了生日禮物。
除了禮物,剩下的5200元還是留給顧延青。
溫栩又埋頭寫到。
臨近八月底,終於迎來顧延青的二十三歲生日。顧延青已提前請假,他決定要帶病情好轉的溫栩去旅遊一星期。溫栩連聲贊同,問到旅遊地點的時候,顧延青說一切交給他就好。
八月期間,一共發生了三件極其重大值得慶祝的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八月底,是在七天旅遊途中得到的消息。他與同學、師兄、老師組成的小組團隊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投的項目拿到了金獎。可喜可賀。幾人約定,在開學後要全校發捷報、大肆慶祝一番。
第二件事。發生在八月中下旬,他與顧延青拿到了簽訂意定監護協議的公證書。
民法典第33條規定,意定監護制度允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意識清醒時,根據自己的意願預先選定監護人,以便在未來喪失或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代為處理生活、醫療、財產等事務。
除監護人失能或死亡、法院判定解除以外,不可終止情形。
第三件事。是八月的最後一天,顧延青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第整整二十三年,也是溫栩陪他度過的第一個生日,極其具有意義。
關於旅遊地點的選擇,顧延青很認真負責,且神神秘秘。他將溫栩帶到書房,把人抱到自己的腿上,開會那樣的架勢,在溫栩面前打開了電腦。溫栩窩在他懷裡,眯眼去看,緊接著瞪圓了眼睛,確定眼前的是一份調研PPT。
溫栩端正態度,去看PPT的標題——《無雨之城:全球少雨地區的文化與風景探索》。
溫栩愣愣的,一時沒反應過來,等著顧延青的提點:「這是……」
顧延青提點:「上次,我問你,以後會不會留在這座城市,你說,可能會去一座不會下雨的城市。我就猜想,你可能會比較喜歡少雨的地區。」
「如果以後,你不想留在這裡,我們可以去這些城市居住,養老。」
顧延青有兩座他最心儀的城市選擇。
利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幾乎不下雨的首都,600多年來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降雨。位於太平洋沿岸,擁有美麗的海濱風光。
阿利坎特位於西班牙東南部,全年陽光充足,降雨極少,尤其是夏季幾乎無雨。擁有美麗的海灘、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海濱長廊。
相比較常年多雨霧天氣的舒州,不愛雨水的人可能會更傾向於這些城市。溫栩想起他在舒大和顧延青的第二次見面。那天他剛下課,發現天空突降驟雨。他從來沒有出門帶傘的習慣。但一時著急回寢室,就去找教學樓角落的共享雨傘架。
傘架上還有最後一把可以借用的透明雨傘。
他剛要抬手,卻被另一個人拿走了。
溫栩正準備做冒雨回寢室的打算,那人又把雨傘遞給他。他戴著寬大的黑色衛衣帽,溫栩還是一眼認出他來。
時間又過去半年,那些記憶與情緒已在他的腦海中漸漸模糊。再被提起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撐著那把透明雨傘,行走在雨中,他抬頭看,雨滴砸落在傘面上激起一朵朵水花,最終匯聚成一道道水痕,傘外世界的城市由此扭曲。
溫栩笑著說,如果公證書算作結婚證,那旅遊算不算度蜜月啊。
顧延青摟著他問,「那你現在還想去那座不會下雨的城市嗎?」
溫栩轉過頭,吻了吻他,說道,「我想,我已經來到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