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被探索的土地。」

  光幕的上的土地開始變化,並以此介紹了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等六大板塊。

  在美洲板塊,它定格住。

  「在美洲,產有玉米、番薯、花生,這些糧食在永樂年間被引進中原,因其適應性強、產量高,很快得到百姓的廣泛種植。」

  「糧食產量的增加,使得糧食的供應得到了保障,人口也在迅速的增加。華夏人口從幾千萬到了四億多人口,到了現代,華夏甚至增長到十四億人口......」

  畫面中出現了番薯、玉米從種植到結果的生長的規律。贏政看著天空中的光幕若有所思:「糧食?人口增長?」這後世之人,倒是知道當下令朝廷最為苦惱的是什麼。

  扶蘇忍不住看向贏政:「若是這美洲的糧食能在這時引進中原,該有多好。」

  李斯看著光幕,也若有所思。

  嬴政已經從剛剛的朝代領地變遷中,大致了解了這世界的疆域狀況,看著輿圖中,中原處在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相隔甚遠,即便現在知道哪裡有產量極高的糧食,以目前的航海技術要跨過遼闊的大海,倒是有些痴人說夢了。

  只是後世中原有十四億人口,這麼龐大的數字,是否在胡說八道?

  「當然,以諸位所在的年代,想要航海遠航,這不現實。」

  「茫茫大海中,若是不知道方向,必然在海中迷路,時間更迭,好在華夏在戰國時期已經發明了司南進行指明方向,在宋時司南得到完善。」

  畫面有一變。

  「這是從中原前往美洲的最佳航線,請諸位記牢。」明朝,朱棣眯眼看著天上的光幕:「明後是清?」

  朝代更替,乃是歷史規律,只是泱泱大明,最終還是在歷史上消失了嗎?

  這後世之人投放的這個光幕,提起了明朝永樂年間,這正是他的年號。

  他曾讓鄭和下西洋,莫非便是這個時候鄭和將玉米番薯從美洲大陸帶了回來?

  明朝人口為一千萬戶,以五人一戶,換算成人口這是五千萬人。

  到了清朝,人口便達到了四億?

  現代,有十四億人口?現代應該就是發布光幕的後世之人所處於的時代吧。

  只是十四億人口,這簡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一年的糧食收成真能養活這麼多人嗎?

  他盯著光幕,對著身邊的太監道:「將圖紙記錄,不容有錯。」

  這時候各朝各代的君王們,也都跟身邊的人這般說道。

  航線用箭頭表明,寫得十分的詳細,將可能遇到的風險也都一一說明。

  「當然,有航線還不足以讓諸位能踏上美洲,需要的還有大船隻,已經能推動船隻運行的動力。」

  明朝,科技領先於整個世界。

  因為內部政策問題,這才導致了整個國家分崩離析,若非如此,清軍如何能入關?

  而永樂大典也不會遺失。

  不過對於此時的朱棣來說,心中倒是沒有什麼激動的,航海,在明時技術已經成熟了。

  莫非,這後世之人,要將如何造出大船的技術,一併公布?

  嬴政,劉徹,李世民看著光幕。

  而這的確如此。

  「船隻的材料,需要用到鋼。這鋼堅硬無比.......同時還用到蒸汽機提供動力,而蒸汽機的原理為......」

  「兩者結合,只要諸位記牢其中的方法,製作出遠揚海外的船隻則只需要時間罷了。」

  劉徹看著光幕上的內容,再看看自己的枯瘦的身形,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奈何如今他已經老了。

  宮人道:「陛下,已經記下了。」

  光幕上的畫面又開始出現了變化,地圖放大,直指一個叫做交趾的地方。

  「若是一時之間去不了美洲,可攻下此處。這裡有一年兩熟的稻子,乃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交趾位於紅河流域,是在南越境內,這裡山多樹多,蛇蟲狠毒,又加上常年瘴氣環繞,少有人煙。」

  「至於瘴氣的由來,則是因為山林之中的樹木遮天蔽日,而南邊氣溫暖和,樹葉凋落後層層覆蓋,長時間的堆積而產生瘴氣。」

  光幕上也給了解決方式:「若想要清除瘴氣,可進行適量砍伐。」

  之後紅色字體閃爍:「若是進行大量砍伐樹木,則需要及時進行補種,以免導致生物鏈出現問題!切記!切記!」嬴政看著天幕,臉上凝重。

  他有意拿下南越,只是對於怎麼解決瘴氣問題十分的為難,光幕上的說法倒是給了他新的思路。

  要是拿下南越,真能在這交趾找到一年兩熟的稻子,於民而言倒是一件幸事。

  這光幕的出現,倒是有些好處。

  劉徹對這塊內容倒沒有什麼感觸,他早已經從息禾口中知道了一年兩熟的稻子情況,而那後世的雜交水稻,也弄了出來。

  他可惜的是,以他的身體狀況,倒是見不到船隻遠航美洲了。

  關於解決瘴氣的法子,他也是知道的。

  玄武門之變已經接近了尾聲,李淵看著眼前的逆子,手指巍巍顫顫的指著李世民:「你這個逆子,你殺了太子,現在是不是還想殺了朕?」

  李世民看著天上的光幕:「太子說,這天上的光幕是在譴責我枉顧倫理,對自己的親兄弟揮向屠刀,可我看這上面的內容,倒是並未譴責我,而是想教會我什麼。」

  「光幕在這個節點出現,說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李建成就該死!」他背著手,臉上帶著笑,「父皇,太子以死,長安也已經在我掌控之中,我不會殺你的,我已經殺了李建成,不會讓自己再背上弒父的名頭。」

  他嘆了一口氣:「這麼多年,想來父皇看在眼裡,大唐大片江山都是我打下來的,我在外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江山安穩了,父皇卻放任太子要我的命。這是卸磨殺驢,父皇啊,我都是為了自保,今日我不發動政變,那追隨我的官員們,怕也是要跟隨我去了。」

  李淵聞言,整個人的精神氣都垮掉了。

  天上的光幕,為何不譴責這個不孝子?不過自己這兒子連父親都不敬,又豈會害怕鬼神?

  李淵冷笑:「那你說,你現在待如何?」

  李世民早有準備:「這是兩份詔書,一則封我為太子,一則是你的退位詔書。」

  「若是我不依呢?」李淵喪氣道。

  「父皇,你還有得選擇嗎?」

  ......

  項羽與烏江自刎,屍體被將士爭搶。

  這是戰功。

  韓信看著天幕,大漢存續了兩百多年,真是令人意外。

  劉邦曾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他一直記在了心上。

  看著麾下將士搶占項羽的屍體,他眼睛微眯,他沒有不臣之心,可以他的戰績,當不當封得一個齊王的名號?

  與此同時,劉邦已經得知了項羽身死的消息,他指著光幕哈哈大笑:「將上面內容,皆記錄下來!」

  秦後為漢!

  漢才是天命所歸!

  那麼,這光幕上說的其他事情,應當是真的,那就都記下,如此,說不定漢能長存。

  光幕還在繼續,直至消失-|

  為了避免光幕引起騷亂,眾人稱為神跡顯露。

  ......

  (全文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8_b/bjZdK.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