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你說。」
「確如殿下所言,薛鷙是天武寨的匪首,」沈琅道,「寨中匪寇多為青壯年,長於群伍協作,也擅刀弓騎射,統共有三五千眾。」
「我想國難當前,他們這些人生於斯、長於斯,熟知山川形勝。況且鞏義、孟州、澠池等地,皆為殿下藩籬,若能召集當地青壯,由薛鷙領頭,東都之戰,或還有幾分勝算。」
豫王捧起茶盞,慢條斯理地呷了一口,隨後他忽然一笑:「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那日本王告知你綏延城破,你卻勸本王留守東都,原來是因為私心。」
沈琅也沒有爭辯,既已叫豫王清楚了薛鷙的身份,他怎樣花言巧語,都是沒有用的。
於是他誠然答道:「我的確存了幾分私心,但絕不只有私心。」
他徐徐然道:「武將洪錚早年間曾大敗過韃靼,韃靼人總歸有些憷他,殿下若能將他從金陵城調至東都支援,我想大寧或許是有勝算的。」
豫王不說話。
於是沈琅只能叫金鳳兒呈上東都輿圖,托著給上首的豫王看:「韃靼若要攻,必然從西部、西北部進來,而東都此處多山脈,薛鷙他們是有優勢的,如若此處失防,就退到中部登封縣,到了天武寨,至少耗也能耗死部分異族。」
「倘或他守不住……殿下也可密信急召洪將軍退回金陵,沒什麼損失。」
豫王終於開口:「楫舟,戰場上的事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天武寨那些土寇再怎樣,也是烏合之眾,若放到真正的沙場上,根本不堪一擊,只怕連一個時辰也頂不住。」
沈琅堅持道:「即便如此,至少他們也能削弱部分韃靼兵力。倘若韃靼長驅直入,途中連個擋道的兵士也沒有,等他們到了南邊,恐怕更是士氣大振,我只怕他們到時『一鼓作氣』,將新都圍了,要來個瓮中捉鱉。」
「殿下,何不賭一把呢?倘或殿下天命所歸,果真有那扭轉乾坤的氣運,又何苦窩在新都夾縫求生?」
他說了這樣多,可上首的豫王卻只是盯著那張東都輿圖,不置可否。
沈琅心裡雖如火燒似的,可面上卻仍是鎮靜的,不敢輕易露怯。
他知道自己方才說的那些話,絕不像是萬全之策,若是仔細想來,甚至顯得有幾分牽強。
可他沒辦法了。最後一條活路,他必須替薛鷙爭來。
豫王緩聲道:「你說了這麼多,細想起來,勝算其實還是渺茫。」
沈琅爭辯:「自古沙場上便沒有定數,逐鹿宮闕,也是瞬息易勢……」
「好啦。」他忽然盯著沈琅笑,「本王也累了一天了,先叫他們預備飯食,填一填肚子吧。」
他這是聽得不耐煩了的意思,沈琅只好從善如流地收了聲。
豫王不緊不慢地留他在府上吃了晚飯,府上三餐總是春盛按酒,一席三十六碗菜餚。沈琅陪著笑臉同他吃酒,可豫王卻只是說些閒話家常,決口不提方才沈琅所提議的事。
直到用完飯後茶水,他才忽然問沈琅:「楫舟,本王若不允,你當如何?」
「你要和本王一道走,還是陪他一道留在這裡送死呢?」
沈琅沒有立即答覆,但豫王仿佛已經知道了他的答案,於是他輕輕嘆了口氣:「沒想到你竟也是個痴人。」
「楫舟,為這點虛無縹緲的情愛,斷送掉今後的前程,甚至是命,你也覺得值當麼?」
「殿下……楫舟本就沒什麼『前程』可言,若逃去金陵,也不過再苟活幾十年,」沈琅直白道,「殿下其實也是一樣的,蝸居在金陵新都,就是將那些人全都鬥敗了又怎樣?登上龍位,也不過做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即便在史書上留下一頁,也不過供後人恥笑,有什麼意思?」
他這樣膽大胡言,豫王反而笑了。
「無論殿下最後怎樣選,楫舟都會留在這裡。」
豫王終於道:「好。」
沈琅看向他。
「本王會給洪將軍寫一封密信,至於他究竟肯不肯為本王賣命,這也說不準。」豫王說,「盡人事、聽天命吧。」
說完他又叫來長史:「去書房將本王私章拿來。」
「楫舟,你來替本王措詞。」
第67章
沈琅回到抱月樓時, 天已經黑透。
大約是思慮過重,在聽見金鳳兒閉上大門的動靜之後,沈琅忽然感覺整個身體都癱軟了下去, 幾乎要連木輦也坐不住。
邵媽媽聽見聲響, 急忙便跑出來迎他, 等進了樓, 她才低聲同沈琅說道:「你一走, 那個薛鷙就抱著院裡那條狗也出了門, 到了這會兒,也不見他回來。」
沈琅的手指在木製扶手上緩緩收緊。
借著燈燭的光亮, 邵媽媽終於發現沈琅的臉色似乎有幾分不尋常,她立即用手背碰了碰他前額,果然極燙。
「這又是怎麼弄的?」她抬頭問後頭的金鳳兒, 「好好的, 出門一趟回來,哥兒身上怎麼又熱起來了?」
沈琅輕輕一扯邵媽媽的袖擺:「媽, 沒事。」
「昨夜就有些不舒服了。」
邵媽媽忙高聲叫來畫煙, 讓他去找找樓里還有沒有退熱的草藥, 若有就先煎一劑來。
說罷她又從衣襟內摸出了一封信箋, 交到沈琅手裡來, 她低著聲音:「方才你不在, 有人來咱們這兒遞消息呢。」
沈琅拆開那封信箋看了眼, 因為身上發熱,他感覺自己的眼皮又沉又燙, 信上只潦草兩句:龍馭上賓於蹕路,今秘而不宣。
他把那信箋折好,讓金鳳兒將其丟進炭盆中燒毀。
沈琅去找豫王之前, 其實便已經在心裡做好了豫王對他的提議完全不為所動的準備,可他大約賭對了,運氣也足夠好。
豫王收到這則消息,只會比他更早,他如今已是既定的攝政王,到了南邊新都,他手上可調動的便不止西衛所那一支兵力。
這位皇帝死得實在也很湊巧,假如沈琅是豫王,也必然會選擇賭一把。
「藥先不要煎了,」沈琅吩咐金鳳兒,「你和畫煙先去備好馬車。」
說著他又看向邵媽媽:「媽,你去收拾些細軟乾糧,備足三四天的份量便好。」
邵媽媽皺起眉:「眼下都這樣晚了,城門那邊也敲了閉門鼓,再是要緊事,至少也等喝了藥,天亮再走吧。」
「我向殿下求了符牌,他也差人同門丞那裡打過招呼了,」沈琅沉聲,「……越早到越好,已經沒多少時間了。」
離開前,沈琅回了一趟臥房。
房內與他離開時並無二致,只是几案上多了一頁宣紙,上邊歪歪扭扭地寫著兩個大字:保重。
重字還少了一橫。
底下還有些塗黑的墨跡,沈琅猜想大約是他還想寫些什麼,可剛開了個頭,便又全數塗去了。
他很仔細地將那張宣紙折好,收進了衣襟里去。
二更天時,從抱月樓啟行的一列馬車,一路暢通無阻地從城門一側的小門出了城。
因走得著急,一路上沈琅身上時好時壞,停下休整時,邵媽媽給他煎了兩副退熱的藥,卻也不怎麼見效。
糧草一事,沈琅想著天武寨里應該暫時不會太缺,豫王那裡也會幫著籌備,因此只沿路購入了一批營帳和止血傷藥。
止血傷藥倒還好辦,營帳、甲冑一類的輜重並不在市面上隨意流通,好在沈琅手裡有豫王的符牌,又有府衙臨時批下來的文書,因此在採辦一事上倒沒有太受阻。
路過一家工坊時,沈琅另花了五十兩銀子買下了一套步人甲,這原是城中一位富商訂下的,可誰知離約定的日子過了三日,坊主卻也不見他來取,這才便宜了沈琅。
還剩下的銀錢,沈琅帶病咬牙跑了沿途許多個城鎮的工坊,統共也只買到四五百件普通皮甲,質量雖參差不齊,但有總比沒有強。
……
沈琅最終還是沒能撐到天武寨。
馬車行到山下時,邵媽媽原本想叫他起身吃些乾糧,眼見叫他不醒,才伸手探進衾被裡握了握他的手,果然又是燒得渾身滾熱。
邵媽媽別過頭去,暗自抹了把眼淚,繼而才扶著車廂,出去用冷水打濕了布帕,接著輕車熟路地回去替沈琅擦起了臉。
他病得這樣厲害,眼下論理本該靜養,可這幾日卻偏偏晝夜不停地又四處奔波,就是原來只是一場小病,怕也要熬成大病了。
邵媽媽勸了他幾回,他也不肯聽。
沈琅幾乎不曾對她發過火,對著她的語氣也總比對金鳳兒的要溫和許多,但只要是他認定了的事,即便是十個邵媽媽來,那也是勸不動的。
只是邵媽媽心裡始終還是氣他不肯保重自己的身子,可又捨不得太怨他,因此只好將這些不滿都遷怒到薛鷙身上。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馬車就行到了半山腰上。
金鳳兒對天武寨的記憶仍然還停留在三年以前,可這幾年之間,山里變化很大,他覺得眼前的一切都顯得陌生了起來。
「確如殿下所言,薛鷙是天武寨的匪首,」沈琅道,「寨中匪寇多為青壯年,長於群伍協作,也擅刀弓騎射,統共有三五千眾。」
「我想國難當前,他們這些人生於斯、長於斯,熟知山川形勝。況且鞏義、孟州、澠池等地,皆為殿下藩籬,若能召集當地青壯,由薛鷙領頭,東都之戰,或還有幾分勝算。」
豫王捧起茶盞,慢條斯理地呷了一口,隨後他忽然一笑:「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那日本王告知你綏延城破,你卻勸本王留守東都,原來是因為私心。」
沈琅也沒有爭辯,既已叫豫王清楚了薛鷙的身份,他怎樣花言巧語,都是沒有用的。
於是他誠然答道:「我的確存了幾分私心,但絕不只有私心。」
他徐徐然道:「武將洪錚早年間曾大敗過韃靼,韃靼人總歸有些憷他,殿下若能將他從金陵城調至東都支援,我想大寧或許是有勝算的。」
豫王不說話。
於是沈琅只能叫金鳳兒呈上東都輿圖,托著給上首的豫王看:「韃靼若要攻,必然從西部、西北部進來,而東都此處多山脈,薛鷙他們是有優勢的,如若此處失防,就退到中部登封縣,到了天武寨,至少耗也能耗死部分異族。」
「倘或他守不住……殿下也可密信急召洪將軍退回金陵,沒什麼損失。」
豫王終於開口:「楫舟,戰場上的事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天武寨那些土寇再怎樣,也是烏合之眾,若放到真正的沙場上,根本不堪一擊,只怕連一個時辰也頂不住。」
沈琅堅持道:「即便如此,至少他們也能削弱部分韃靼兵力。倘若韃靼長驅直入,途中連個擋道的兵士也沒有,等他們到了南邊,恐怕更是士氣大振,我只怕他們到時『一鼓作氣』,將新都圍了,要來個瓮中捉鱉。」
「殿下,何不賭一把呢?倘或殿下天命所歸,果真有那扭轉乾坤的氣運,又何苦窩在新都夾縫求生?」
他說了這樣多,可上首的豫王卻只是盯著那張東都輿圖,不置可否。
沈琅心裡雖如火燒似的,可面上卻仍是鎮靜的,不敢輕易露怯。
他知道自己方才說的那些話,絕不像是萬全之策,若是仔細想來,甚至顯得有幾分牽強。
可他沒辦法了。最後一條活路,他必須替薛鷙爭來。
豫王緩聲道:「你說了這麼多,細想起來,勝算其實還是渺茫。」
沈琅爭辯:「自古沙場上便沒有定數,逐鹿宮闕,也是瞬息易勢……」
「好啦。」他忽然盯著沈琅笑,「本王也累了一天了,先叫他們預備飯食,填一填肚子吧。」
他這是聽得不耐煩了的意思,沈琅只好從善如流地收了聲。
豫王不緊不慢地留他在府上吃了晚飯,府上三餐總是春盛按酒,一席三十六碗菜餚。沈琅陪著笑臉同他吃酒,可豫王卻只是說些閒話家常,決口不提方才沈琅所提議的事。
直到用完飯後茶水,他才忽然問沈琅:「楫舟,本王若不允,你當如何?」
「你要和本王一道走,還是陪他一道留在這裡送死呢?」
沈琅沒有立即答覆,但豫王仿佛已經知道了他的答案,於是他輕輕嘆了口氣:「沒想到你竟也是個痴人。」
「楫舟,為這點虛無縹緲的情愛,斷送掉今後的前程,甚至是命,你也覺得值當麼?」
「殿下……楫舟本就沒什麼『前程』可言,若逃去金陵,也不過再苟活幾十年,」沈琅直白道,「殿下其實也是一樣的,蝸居在金陵新都,就是將那些人全都鬥敗了又怎樣?登上龍位,也不過做個自欺欺人的皇帝。」
「即便在史書上留下一頁,也不過供後人恥笑,有什麼意思?」
他這樣膽大胡言,豫王反而笑了。
「無論殿下最後怎樣選,楫舟都會留在這裡。」
豫王終於道:「好。」
沈琅看向他。
「本王會給洪將軍寫一封密信,至於他究竟肯不肯為本王賣命,這也說不準。」豫王說,「盡人事、聽天命吧。」
說完他又叫來長史:「去書房將本王私章拿來。」
「楫舟,你來替本王措詞。」
第67章
沈琅回到抱月樓時, 天已經黑透。
大約是思慮過重,在聽見金鳳兒閉上大門的動靜之後,沈琅忽然感覺整個身體都癱軟了下去, 幾乎要連木輦也坐不住。
邵媽媽聽見聲響, 急忙便跑出來迎他, 等進了樓, 她才低聲同沈琅說道:「你一走, 那個薛鷙就抱著院裡那條狗也出了門, 到了這會兒,也不見他回來。」
沈琅的手指在木製扶手上緩緩收緊。
借著燈燭的光亮, 邵媽媽終於發現沈琅的臉色似乎有幾分不尋常,她立即用手背碰了碰他前額,果然極燙。
「這又是怎麼弄的?」她抬頭問後頭的金鳳兒, 「好好的, 出門一趟回來,哥兒身上怎麼又熱起來了?」
沈琅輕輕一扯邵媽媽的袖擺:「媽, 沒事。」
「昨夜就有些不舒服了。」
邵媽媽忙高聲叫來畫煙, 讓他去找找樓里還有沒有退熱的草藥, 若有就先煎一劑來。
說罷她又從衣襟內摸出了一封信箋, 交到沈琅手裡來, 她低著聲音:「方才你不在, 有人來咱們這兒遞消息呢。」
沈琅拆開那封信箋看了眼, 因為身上發熱,他感覺自己的眼皮又沉又燙, 信上只潦草兩句:龍馭上賓於蹕路,今秘而不宣。
他把那信箋折好,讓金鳳兒將其丟進炭盆中燒毀。
沈琅去找豫王之前, 其實便已經在心裡做好了豫王對他的提議完全不為所動的準備,可他大約賭對了,運氣也足夠好。
豫王收到這則消息,只會比他更早,他如今已是既定的攝政王,到了南邊新都,他手上可調動的便不止西衛所那一支兵力。
這位皇帝死得實在也很湊巧,假如沈琅是豫王,也必然會選擇賭一把。
「藥先不要煎了,」沈琅吩咐金鳳兒,「你和畫煙先去備好馬車。」
說著他又看向邵媽媽:「媽,你去收拾些細軟乾糧,備足三四天的份量便好。」
邵媽媽皺起眉:「眼下都這樣晚了,城門那邊也敲了閉門鼓,再是要緊事,至少也等喝了藥,天亮再走吧。」
「我向殿下求了符牌,他也差人同門丞那裡打過招呼了,」沈琅沉聲,「……越早到越好,已經沒多少時間了。」
離開前,沈琅回了一趟臥房。
房內與他離開時並無二致,只是几案上多了一頁宣紙,上邊歪歪扭扭地寫著兩個大字:保重。
重字還少了一橫。
底下還有些塗黑的墨跡,沈琅猜想大約是他還想寫些什麼,可剛開了個頭,便又全數塗去了。
他很仔細地將那張宣紙折好,收進了衣襟里去。
二更天時,從抱月樓啟行的一列馬車,一路暢通無阻地從城門一側的小門出了城。
因走得著急,一路上沈琅身上時好時壞,停下休整時,邵媽媽給他煎了兩副退熱的藥,卻也不怎麼見效。
糧草一事,沈琅想著天武寨里應該暫時不會太缺,豫王那裡也會幫著籌備,因此只沿路購入了一批營帳和止血傷藥。
止血傷藥倒還好辦,營帳、甲冑一類的輜重並不在市面上隨意流通,好在沈琅手裡有豫王的符牌,又有府衙臨時批下來的文書,因此在採辦一事上倒沒有太受阻。
路過一家工坊時,沈琅另花了五十兩銀子買下了一套步人甲,這原是城中一位富商訂下的,可誰知離約定的日子過了三日,坊主卻也不見他來取,這才便宜了沈琅。
還剩下的銀錢,沈琅帶病咬牙跑了沿途許多個城鎮的工坊,統共也只買到四五百件普通皮甲,質量雖參差不齊,但有總比沒有強。
……
沈琅最終還是沒能撐到天武寨。
馬車行到山下時,邵媽媽原本想叫他起身吃些乾糧,眼見叫他不醒,才伸手探進衾被裡握了握他的手,果然又是燒得渾身滾熱。
邵媽媽別過頭去,暗自抹了把眼淚,繼而才扶著車廂,出去用冷水打濕了布帕,接著輕車熟路地回去替沈琅擦起了臉。
他病得這樣厲害,眼下論理本該靜養,可這幾日卻偏偏晝夜不停地又四處奔波,就是原來只是一場小病,怕也要熬成大病了。
邵媽媽勸了他幾回,他也不肯聽。
沈琅幾乎不曾對她發過火,對著她的語氣也總比對金鳳兒的要溫和許多,但只要是他認定了的事,即便是十個邵媽媽來,那也是勸不動的。
只是邵媽媽心裡始終還是氣他不肯保重自己的身子,可又捨不得太怨他,因此只好將這些不滿都遷怒到薛鷙身上。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馬車就行到了半山腰上。
金鳳兒對天武寨的記憶仍然還停留在三年以前,可這幾年之間,山里變化很大,他覺得眼前的一切都顯得陌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