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任智妤滿面寒霜, 帶著駭人的怒氣出了主院大門。
身後, 守在廊下的管事神色如常,幾步上前,手腳輕而快,將書房房門重新關上。
…
楠木門沉重的閉闔聲落定,房中對坐兩人方才收回眼。
「殿下恕罪,妤兒的脾氣實在太過急躁, 過後臣必定嚴加管束,讓她自省改過。」說話的中年男人蓄著須髯,身形悍瘦, 面容嚴肅。
護國公,任保。
隔著金絲楠木小几,坐在對首的男子身著藏青綾羅圓領袍,袍上緙制四爪坐龍, 繡翟紋,華嚴貴重,氣勢逼人。
瑞鳳眼輕抬,擺了擺手:「她這性子從小便這樣,又倔,改不了的,罷了。」
「只是,妤兒方才所說的可都是真的?謝侯真與他庶長兄收留的女子……」
任保目凝冷光:「不錯,謝邃的確極看重那玉氏女子,冬祭之時,妤兒衝動,派了府中半數死士去截殺玉氏女,但沒有得手,我們的人反被鎮北侯所派的陌刀營精兵盡數斬殺,損失慘重。」
承王面色凝重,沉聲:「……陌刀精兵輕易不能出軍營,謝侯竟能為了她做到如此地步。看來,與此女之間的確不只是什么叔侄之情了。」
任保點頭,肅聲:「原本兩江那邊瞞得嚴密,冬祭後謝邃卻突然發難,妤兒雖魯莽,但她推斷的沒錯,那玉氏女子行事陰詭,如今的局面,必定與她脫不了干係,婦人枕邊之言雖輕,卻實難防範。」
枕邊風,尤勝黃蜂尾上針。
承王眉頭緊鎖:「鎮北侯此人堪稱木人石心,當初母后多次想將他收歸麾下,什麼方法都用了,結果每回都是偷雞不成……!謝氏歷代不參與黨爭,想來,他不會為了區區一個女人,就打破族訓的。」
「殿下錯了,那女子當初不過是個未引燃的捻子,但如今事情被催發,謝邃已然入局,再不能改變了。」任保面無表情,目光陰沉,
「且自我朝開國以來,謝氏勢盛至今,難道殿下真的信,是單靠一個明哲保身能做到的麼?」
承王提氣張了張口,最後啞言。
任保接著道:「若論陛下的信任,別說殿下和我,即便再加上睿王和秦恪,都越不過謝邃,所為何來?」
「……鎮北侯府,極為忠君。」承王緩慢吐出語句。
而正是因為忠君,他們這些年在兩江做的事已經超出了黨爭的範圍,謝硯深查出來後,極有可能不會袖手旁觀。
最要命的是,旁的人上奏皇子屯兵,就算有鐵證,也是困難重重,但謝硯深,哪怕他只是空口一說,平武帝都會有六分相信。
這樣的人,若為敵,他們原本八成勝算,立時消減一半。
不,還要再低,因為謝硯深手上還握著北境重兵。
「舅父,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承王俯身向前,語氣迫切,
「永樂宮賊婦如今仗著腹中子,又背靠太后,這些日子,已經將秦氏門下被貶的官員復起三個,有一個還是吏部的要員!此時若是又和鎮北侯對上,原本的大好局勢,就再不復存了!」
任保將小几上的暖茶向對面推過去幾分,不急不慢:「殿下稍安勿躁。」
「依老臣看,北境那邊,可以動一動了。」
承王眼中閃動:「舅父的意思……」
任保斂下雙目暗光:「兩江那邊,最要緊的地方尚未被謝邃的人突破,無需太過擔憂。只是現如今,不宜真的和鎮北侯府硬碰硬,免得叫睿王漁翁得利。」
「既然攔路之虎無法除去,那我們便調虎離山。」
承王眼睛亮起來,忍不住面上喜色:
「舅父說的是啊,只要設法讓鎮北侯回北境,眼下困境便迎刃而解了。」
任保撫須沉聲:「殿下先別高興太早,在北境製造些動亂,是可以支走鎮北侯,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秦貴妃有孕,若是貴妃再誕下一位皇子,從前我們耗費的心力,可就真的付諸東流了。」
「只是貴妃身在後宮,又有太后庇佑,老臣卻是無能為力了。」
護國公府再勢大,畢竟還是外臣,手伸不到宮裡,想要誅殺秦貴妃腹中之子,談何容易。
後宮之事,自然需要後宮之人來解決。
「舅父莫急,」承王揚手,正色道,「此事本王已請示過母后,母后說無需擔憂。」
任保:「哦?皇后娘娘已有對策?」
承王握拳抵在唇下:「本王也不甚清楚,但母后從不虛言,既然她說了,那咱們靜待即可。」
任保無言頷首。
「對了,」承王像是想起來什麼,又道,「待將謝侯支出京城,便尋個時機,殺了那玉氏女吧,免得妤兒日夜難安。」
「她性子犟,辦不成的事總是放不下,最受不得氣了,本王看著,也是不忍。」帶著無奈的輕嘆。
任保微皺眉,點頭:「殿下說的是。」
--
鳳儀宮,椒房殿。
獸鼎緩緩吐出白霧,龍涎香氣與赤壁椒香交融合一,散入殿宇每一處。
夜色深濃,宮婢解開玉鉤,千珠殿幔落下。
幔後影影綽綽,只隱約得見女人絕麗背影,身旁數名女官正為她褪去金紅宮裙。
末了,女官之中留下一名將她扶至妝檯前,小心卸著雲鬢之上的鳳冠,其餘的均悄步退出宮殿。
沉重殿門緩緩闔上。
任皇后閉著眼,丹唇輕啟:「錦安宮那邊,如何了?」
女官羽儀將手中赤金東珠釵輕放一旁,口中壓低聲:
「已經將十皇子奶母的血書交到淑妃手上了,錦安宮的人回稟,說淑妃一夜未眠,還將太后昔年賞賜的送子觀音不慎摔碎了一角。」
「奴婢瞧著,事情能成,不枉費娘娘這些年在她身上花的心血。」
「本宮留她到今日,總算是有用,」任皇后睜開眼,鳳目不怒自威,
「若非如此,當年太后和秦氏利用她謀陷本宮、阻我兒受封東宮之時,本宮就應該了結了她。」
羽儀手上動作不停,應和:「娘娘說的是,要不是淑妃太不中用,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何至於娘娘和殿下受了這麼多年委屈。」
「當年多好的時機,只差一步,偏偏被貴妃算計了,還有長樂宮那邊,更是……」
任皇后唇角冷冷勾起:「太后年歲高了,早忘了當初在先帝宮裡受盡苦楚的日子,又哪還記得,當年是怎麼想方設法求本宮的父親許婚嫁女的。」
先帝在時,諸皇子奪位之戰,平武帝能潛龍出淵,坐上皇位,極大程度上是依靠護國公府,彼時,長樂宮太后的娘家秦氏羽翼未豐,根本無法提供什麼助力。
平武帝登基之後,最初的幾年,秦家依舊沒成氣候。
儘管有太后的大力扶持,秦貴妃又寵冠六宮,但秦氏一族原本的根基實在太淺,因而,當時的睿王沒有和承王相爭的底氣。
前朝後宮,任氏風光無兩,自然而然,便想再進一步。
先帝子嗣眾多,參與奪嫡的成年皇子便有十一位,結黨營私,政變頻頻,局面慘烈異常,幾乎動搖國本。
故而平武帝方登大寶,前朝文武百官便已有不少力勸皇帝早日冊立太子。
承王乃正宮嫡出,按禮法,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更遑論身後有護國公府的鼎力支持。
平武帝正當壯年,本不欲太早立嗣,但也逐漸動搖,甚至說過「繼朕業者,真承王也」。
然而就在這個當口,後宮出了大事。
淑妃的十皇子夭折了,死在鳳儀宮,暴斃。
十皇子先天有心疾,但並不嚴重,只是身子比常人弱一些,不能受大驚嚇,遠不至於要命。
那日是冬祭前夕,清晨眾妃攜皇子公主來鳳儀宮請安,冬祭時六宮都要隨帝後一同出京去真皇山祭祀天地祖宗,任皇后按著往日章程,免不了要訓些話。
當時,十皇子似乎染了風寒,屢屢咳喘,偏生年幼也克制不住自己,多次打斷任皇后言語。
任皇后性情素來冷厲,當即訓斥伺候十皇子的奶母,連帶著淑妃也吃了掛落。
本是薄怒,訓斥之後,讓奶母將十皇子提前帶回去修養便罷了。
誰知道,任皇后怒言剛收,十皇子便驟然倒地,身體蜷縮捂著胸口,面色異常青紫。
飛奔著要去請太醫的宮人一腳剛跨出鳳儀宮的大門,殿內就傳來了女人悽厲嘶喊。
十皇子心疾突發,薨了。
事情發生在鳳儀宮,任皇后首當其衝,被太后傳至長樂宮,罰跪宮門之前。
太醫院查了許久,也查不出十皇子究竟是如何身亡的,只說,或許是因為受了什麼驚嚇。
淑妃喪子,失心發狂,在建章宮裡數度哭昏過去,醒來就是要找孩子,找不到,瘋了一樣自殘。
一連數日,平武帝罷朝,一直守在她身邊。
淑妃出身低,但在平武帝心中分量卻重,是從小就伺候他的大宮女,微末之時共苦多年,後來平武帝出宮立了王府,她便被納做了妾室。<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e.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身後, 守在廊下的管事神色如常,幾步上前,手腳輕而快,將書房房門重新關上。
…
楠木門沉重的閉闔聲落定,房中對坐兩人方才收回眼。
「殿下恕罪,妤兒的脾氣實在太過急躁, 過後臣必定嚴加管束,讓她自省改過。」說話的中年男人蓄著須髯,身形悍瘦, 面容嚴肅。
護國公,任保。
隔著金絲楠木小几,坐在對首的男子身著藏青綾羅圓領袍,袍上緙制四爪坐龍, 繡翟紋,華嚴貴重,氣勢逼人。
瑞鳳眼輕抬,擺了擺手:「她這性子從小便這樣,又倔,改不了的,罷了。」
「只是,妤兒方才所說的可都是真的?謝侯真與他庶長兄收留的女子……」
任保目凝冷光:「不錯,謝邃的確極看重那玉氏女子,冬祭之時,妤兒衝動,派了府中半數死士去截殺玉氏女,但沒有得手,我們的人反被鎮北侯所派的陌刀營精兵盡數斬殺,損失慘重。」
承王面色凝重,沉聲:「……陌刀精兵輕易不能出軍營,謝侯竟能為了她做到如此地步。看來,與此女之間的確不只是什么叔侄之情了。」
任保點頭,肅聲:「原本兩江那邊瞞得嚴密,冬祭後謝邃卻突然發難,妤兒雖魯莽,但她推斷的沒錯,那玉氏女子行事陰詭,如今的局面,必定與她脫不了干係,婦人枕邊之言雖輕,卻實難防範。」
枕邊風,尤勝黃蜂尾上針。
承王眉頭緊鎖:「鎮北侯此人堪稱木人石心,當初母后多次想將他收歸麾下,什麼方法都用了,結果每回都是偷雞不成……!謝氏歷代不參與黨爭,想來,他不會為了區區一個女人,就打破族訓的。」
「殿下錯了,那女子當初不過是個未引燃的捻子,但如今事情被催發,謝邃已然入局,再不能改變了。」任保面無表情,目光陰沉,
「且自我朝開國以來,謝氏勢盛至今,難道殿下真的信,是單靠一個明哲保身能做到的麼?」
承王提氣張了張口,最後啞言。
任保接著道:「若論陛下的信任,別說殿下和我,即便再加上睿王和秦恪,都越不過謝邃,所為何來?」
「……鎮北侯府,極為忠君。」承王緩慢吐出語句。
而正是因為忠君,他們這些年在兩江做的事已經超出了黨爭的範圍,謝硯深查出來後,極有可能不會袖手旁觀。
最要命的是,旁的人上奏皇子屯兵,就算有鐵證,也是困難重重,但謝硯深,哪怕他只是空口一說,平武帝都會有六分相信。
這樣的人,若為敵,他們原本八成勝算,立時消減一半。
不,還要再低,因為謝硯深手上還握著北境重兵。
「舅父,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承王俯身向前,語氣迫切,
「永樂宮賊婦如今仗著腹中子,又背靠太后,這些日子,已經將秦氏門下被貶的官員復起三個,有一個還是吏部的要員!此時若是又和鎮北侯對上,原本的大好局勢,就再不復存了!」
任保將小几上的暖茶向對面推過去幾分,不急不慢:「殿下稍安勿躁。」
「依老臣看,北境那邊,可以動一動了。」
承王眼中閃動:「舅父的意思……」
任保斂下雙目暗光:「兩江那邊,最要緊的地方尚未被謝邃的人突破,無需太過擔憂。只是現如今,不宜真的和鎮北侯府硬碰硬,免得叫睿王漁翁得利。」
「既然攔路之虎無法除去,那我們便調虎離山。」
承王眼睛亮起來,忍不住面上喜色:
「舅父說的是啊,只要設法讓鎮北侯回北境,眼下困境便迎刃而解了。」
任保撫須沉聲:「殿下先別高興太早,在北境製造些動亂,是可以支走鎮北侯,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秦貴妃有孕,若是貴妃再誕下一位皇子,從前我們耗費的心力,可就真的付諸東流了。」
「只是貴妃身在後宮,又有太后庇佑,老臣卻是無能為力了。」
護國公府再勢大,畢竟還是外臣,手伸不到宮裡,想要誅殺秦貴妃腹中之子,談何容易。
後宮之事,自然需要後宮之人來解決。
「舅父莫急,」承王揚手,正色道,「此事本王已請示過母后,母后說無需擔憂。」
任保:「哦?皇后娘娘已有對策?」
承王握拳抵在唇下:「本王也不甚清楚,但母后從不虛言,既然她說了,那咱們靜待即可。」
任保無言頷首。
「對了,」承王像是想起來什麼,又道,「待將謝侯支出京城,便尋個時機,殺了那玉氏女吧,免得妤兒日夜難安。」
「她性子犟,辦不成的事總是放不下,最受不得氣了,本王看著,也是不忍。」帶著無奈的輕嘆。
任保微皺眉,點頭:「殿下說的是。」
--
鳳儀宮,椒房殿。
獸鼎緩緩吐出白霧,龍涎香氣與赤壁椒香交融合一,散入殿宇每一處。
夜色深濃,宮婢解開玉鉤,千珠殿幔落下。
幔後影影綽綽,只隱約得見女人絕麗背影,身旁數名女官正為她褪去金紅宮裙。
末了,女官之中留下一名將她扶至妝檯前,小心卸著雲鬢之上的鳳冠,其餘的均悄步退出宮殿。
沉重殿門緩緩闔上。
任皇后閉著眼,丹唇輕啟:「錦安宮那邊,如何了?」
女官羽儀將手中赤金東珠釵輕放一旁,口中壓低聲:
「已經將十皇子奶母的血書交到淑妃手上了,錦安宮的人回稟,說淑妃一夜未眠,還將太后昔年賞賜的送子觀音不慎摔碎了一角。」
「奴婢瞧著,事情能成,不枉費娘娘這些年在她身上花的心血。」
「本宮留她到今日,總算是有用,」任皇后睜開眼,鳳目不怒自威,
「若非如此,當年太后和秦氏利用她謀陷本宮、阻我兒受封東宮之時,本宮就應該了結了她。」
羽儀手上動作不停,應和:「娘娘說的是,要不是淑妃太不中用,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何至於娘娘和殿下受了這麼多年委屈。」
「當年多好的時機,只差一步,偏偏被貴妃算計了,還有長樂宮那邊,更是……」
任皇后唇角冷冷勾起:「太后年歲高了,早忘了當初在先帝宮裡受盡苦楚的日子,又哪還記得,當年是怎麼想方設法求本宮的父親許婚嫁女的。」
先帝在時,諸皇子奪位之戰,平武帝能潛龍出淵,坐上皇位,極大程度上是依靠護國公府,彼時,長樂宮太后的娘家秦氏羽翼未豐,根本無法提供什麼助力。
平武帝登基之後,最初的幾年,秦家依舊沒成氣候。
儘管有太后的大力扶持,秦貴妃又寵冠六宮,但秦氏一族原本的根基實在太淺,因而,當時的睿王沒有和承王相爭的底氣。
前朝後宮,任氏風光無兩,自然而然,便想再進一步。
先帝子嗣眾多,參與奪嫡的成年皇子便有十一位,結黨營私,政變頻頻,局面慘烈異常,幾乎動搖國本。
故而平武帝方登大寶,前朝文武百官便已有不少力勸皇帝早日冊立太子。
承王乃正宮嫡出,按禮法,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更遑論身後有護國公府的鼎力支持。
平武帝正當壯年,本不欲太早立嗣,但也逐漸動搖,甚至說過「繼朕業者,真承王也」。
然而就在這個當口,後宮出了大事。
淑妃的十皇子夭折了,死在鳳儀宮,暴斃。
十皇子先天有心疾,但並不嚴重,只是身子比常人弱一些,不能受大驚嚇,遠不至於要命。
那日是冬祭前夕,清晨眾妃攜皇子公主來鳳儀宮請安,冬祭時六宮都要隨帝後一同出京去真皇山祭祀天地祖宗,任皇后按著往日章程,免不了要訓些話。
當時,十皇子似乎染了風寒,屢屢咳喘,偏生年幼也克制不住自己,多次打斷任皇后言語。
任皇后性情素來冷厲,當即訓斥伺候十皇子的奶母,連帶著淑妃也吃了掛落。
本是薄怒,訓斥之後,讓奶母將十皇子提前帶回去修養便罷了。
誰知道,任皇后怒言剛收,十皇子便驟然倒地,身體蜷縮捂著胸口,面色異常青紫。
飛奔著要去請太醫的宮人一腳剛跨出鳳儀宮的大門,殿內就傳來了女人悽厲嘶喊。
十皇子心疾突發,薨了。
事情發生在鳳儀宮,任皇后首當其衝,被太后傳至長樂宮,罰跪宮門之前。
太醫院查了許久,也查不出十皇子究竟是如何身亡的,只說,或許是因為受了什麼驚嚇。
淑妃喪子,失心發狂,在建章宮裡數度哭昏過去,醒來就是要找孩子,找不到,瘋了一樣自殘。
一連數日,平武帝罷朝,一直守在她身邊。
淑妃出身低,但在平武帝心中分量卻重,是從小就伺候他的大宮女,微末之時共苦多年,後來平武帝出宮立了王府,她便被納做了妾室。<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e.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