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哦?」他應了聲,又語氣不解地問:「是要段某用手段假意勾引麼?」
寧閬頓了頓,似是覺得這樣有損段晏的顏面,於是說:
「也不必親自為之……皇兄的後宮如今也有好幾位公子,不納正經嬪妃已讓朝廷議論不休,若是再日日與公子們享樂,想來名聲也很快敗壞。」
「本王這裡有一瓶奇藥。」寧閬又從袖中取出一個小青瓷瓶,遞給段晏:「一點點藥粉,就能令皇兄頭暈腦脹,熱血上涌……有必要時,殿下可試一試。」
段晏:「……」
這都是什麼下三濫的手段?
但他垂眸盯著那青瓷瓶看了一會兒,還是收了起來:「多謝王爺指點。」
「今日便到這裡吧。」寧閬道:「日後本王會常與你秘密聯繫。」
話題即將結束,段晏卻抬起眼,突然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假如事成,王爺登上高位,準備如何處置……舊帝?」
寧閬不明白為何他特地有此一問,想了想,隨意回答:「那是本王的皇兄,本王當然不捨得對他下重手。」
「日後本王若是登基,就將皇兄囚於金殿密室,錦衣玉食嬌養一生也無妨。」
花叢的遮擋下,他沒發現段晏眸中冷冷的神色一閃而過。
「出來一趟時辰已久,段某先回了。」青年嗓音寒涼道。
*
燕國使臣出宮的途中,尚書又忍不住低聲問段晏:「殿下,是否真要協助那宣王……登位?」
段晏瞥他一眼:「你真信他會送我回燕國的話?」
尚書愣了一下:「那他是——」
「陰謀詭計,各取所需而已。」段晏淡聲說:「若他即位,恐怕第一個斬殺的便是手握他通敵叛國罪證的我。」
「真話假話並不重要,」青年漫不經心道:「不過是攪亂這一池渾水,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罷了。」
尚書聽明白了,但猶豫半晌,又問了另一個問題:「方才臣聽見那宣王提起……這昭國的皇帝將您入了後宮當他的侍君?這……這……」
今夜在宴會上,段晏是坐在燕國席位上的,故而燕國的人並不知他身為質子具體被如何對待。
而此時知道了,尚書卻漲紅臉,感到屈辱憤怒至極。
「您是何等尊貴身份,即便為質,也應對您禮遇有加,那昏君怎敢、怎敢……!」
段晏安靜了一會兒,搖搖頭,說:「我人現在宮中,其實也有更多機會,凡事要看全利弊。」
他見尚書幾乎是要溢出淚來,又無奈安慰:「我……並未受多少羞辱,您不必掛心,回燕國後,也請不要將此事告知父皇。」
尚書擦了擦眼淚,道:「殿下,此去一別,下次見面又不知是何時,您獨身在這昭國皇宮中,千萬要小心。」
「京城中已留下幾名身手極好的探子,」他又壓低了嗓音,悄聲說:「殿下若有要用之處,可以密令召見他們。」
段晏頷首,被侍衛攔在宮門之前,看著那一行使臣:「知曉了,回去吧。」
*
幾日後,燕國的使臣隊伍返程。
而寧詡終於鬆了一大口氣,不用費心糾結那許多迎來送往的禮儀,可以悶在御書房中自己批政務了。
和小青合作多日,兩個人的效率越來越高,如今每日呈送上來的奏摺,夏瀲自己就能處理完一大半無關緊要的小事,大大減輕了寧詡的負擔。
但光是看著小青提供的批覆模版,用硃筆把意見寫到摺子上,也是一個繁重的工作,寧詡接連寫了這麼多天,一手狗爬毛筆字都被訓練得有模有樣的。
燭火下,寧詡丟下毛筆,揉揉酸痛的手腕,無奈道:「還是得精簡政務,什麼大小狗屁事都要朕來批,朕成日裡不用休息麼?」
夏瀲拿了張凳子坐在一旁,幫他把寫好的摺子整理到邊上,以便第二日能讓宮人直接搬走。
聞言,他抬起眼,眼神柔和:「陛下若是覺得勞累,不妨歇一會兒,臣給您泡杯茶。」
「朕不渴,」寧詡站起來活動了一下,又扯了張空白的宣紙,招呼夏瀲:「朕只是突然有個念頭,和你探討一下。」
夏瀲於是也起身走近,看著寧詡在紙上寫寫畫畫。
「朕覺得,這每日上呈的摺子,有許多是根本用不著朕來做決定的。朝中既然分了六部,各自有尚書為首,為何不能他們率先處理一部分小事,每月再將具體事項和處理辦法列明,寫成奏本,給朕過目便可呢?」
寧詡想了想,大筆一揮,在紙上寫:「這玩意兒就叫『月報』吧。」
夏瀲提出疑問:「大事小事,如何界定?若是該呈給陛下的事宜,卻由尚書們私自批示了,怎麼辦呢?」
「那就要制定一個標準,」
寧詡對於這個在行,落筆在紙上一一寫明:「比如呢,涉及五十兩黃金以下的活動,統一經戶部尚書同意;更大金額的才呈給朕。」
「又比如,涉及八品官員及以下的調整變動,就呈給吏部尚書過目批覆;更高品階的才報給御書房。」
「這些標準需要結合近來奏本的內容範圍制定,不能憑空瞎編,需得下一些功夫,不然就亂套了。」寧詡又道。
夏瀲認真聽著,若有所思道:「放權給一部分朝廷高官,的確可行,但是否會導致嚴重的貪腐案發生?」
寧詡點點頭,說:「朕會給都察院放寬職權,命其厲行監察之責,還有可以……」
兩人簡單討論半晌,夏瀲想了想,又問:「各部每月一報處理事項,是否太遲了些?如此即便有問題,也難以快速解決。」
寧詡用毛筆在紙上塗了塗,說:
「那就再加個七日一報,就叫『周報』吧。和月報相結合,具體的上報部門要分開撰寫,火漆封印,多人簽名,都察院也得寫報告,這樣才能幾方對照,最大程度避免尚書們一言堂。」
兩個人邊說邊記,足足聊了近兩個時辰,寧詡才回過神來:「啊……是不是很晚了?」
夏瀲看了看滴漏,說:「已過了子時了。」
「先休息吧,」寧詡擱下筆,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再熬夜工作,道:「制度調整非一日之功,就算是急也急不來的,有空還得召集各部徵詢意見呢。」
夏瀲點頭,整理好了亂糟糟的御案,道:「那我先回秋水苑……」
「都這麼晚了,」寧詡隨口說:「就歇在明樂宮吧,這處偏殿許多,宮人們平日都有打掃的。」
夏瀲頓了頓,清楚寧詡心裡並無綺念,也大方應了:「是,臣遵旨。」
宋公公帶人進來,見夏瀲要留宿明樂宮,原本正為他高興,卻又聽寧詡道:「尋處乾淨的偏殿收拾收拾,給夏良君住下。」
宋公公一怔,但很快反應過來:「奴才明白。」
雖不是與寧詡住在同一個寢殿內,但也算是留宿明樂宮,宋公公於是吩咐所有宮人,一切按侍寢的規矩辦,仍在起居註上寫明。
消息傳出,後宮中的許多宮殿燭火久久不熄。
無他,就為向來只是白日在御書房協理政事的夏良君,這個晚上終於留宿侍寢了!
這還是在段侍君之後,第二位侍寢的公子!
有人高興有人暗自傷心,還有人在深夜裡久久難眠,最後咬牙從榻上起身,黑著臉思索。
外面何種情況,寧詡一概不知,他批了一整天的摺子,可謂是焦頭爛額苦累不已,如今躺在床上只想安心睡覺,什麼事也不搭理。
不料正昏昏欲睡間,他忽然聽見宋公公在外頭輕輕叩殿門。
「陛下,陛下您睡著了嗎?」
「竹意堂來人急報,說段侍君腿疼不已,請您去看一看呢!」
第13章
這一夜,段晏本來在寢殿的燈下寫信。
一封是回給宣王寧閬的,寧閬沒有食言,的確很快將密信遞到了他手上,實現了時常聯絡的許諾。
那密信還是由紡織司的馬太監送來的,看見馬太監陰沉著臉卻不得不對他擠出笑容的那一霎,段晏才明白,先前寧詡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馬公公雖在御前伺候,卻有異心,朕想尋個由頭把他調去別的地方。」
於是便有假借竹意堂的段晏之手,將原先的御前大太監馬公公降職,送去了紡織司。
想通前後緣由,段晏坐在案前,心不在焉地想,那人……似乎也並不如何草包愚鈍。
明明也會用些借刀殺人的小伎倆,應還算是聰明的。
不過既然聰明,為何當初又能被下了藥,鎖入殿中,迫不得已和他滾成一團?
段晏想不清楚,索性不去想了,就當寧詡的智商水平不穩定,來回蹦躍罷了。
他回完給宣王寧閬的信,又重新拿了白紙,開始落筆。
這幾封是要給留在宮外的燕國探子的,段晏一邊寫,一邊尋思如何能找個機會出宮,與探子們接觸,即使不能說話,但若能將信傳遞過去,也是好的。
寧閬頓了頓,似是覺得這樣有損段晏的顏面,於是說:
「也不必親自為之……皇兄的後宮如今也有好幾位公子,不納正經嬪妃已讓朝廷議論不休,若是再日日與公子們享樂,想來名聲也很快敗壞。」
「本王這裡有一瓶奇藥。」寧閬又從袖中取出一個小青瓷瓶,遞給段晏:「一點點藥粉,就能令皇兄頭暈腦脹,熱血上涌……有必要時,殿下可試一試。」
段晏:「……」
這都是什麼下三濫的手段?
但他垂眸盯著那青瓷瓶看了一會兒,還是收了起來:「多謝王爺指點。」
「今日便到這裡吧。」寧閬道:「日後本王會常與你秘密聯繫。」
話題即將結束,段晏卻抬起眼,突然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假如事成,王爺登上高位,準備如何處置……舊帝?」
寧閬不明白為何他特地有此一問,想了想,隨意回答:「那是本王的皇兄,本王當然不捨得對他下重手。」
「日後本王若是登基,就將皇兄囚於金殿密室,錦衣玉食嬌養一生也無妨。」
花叢的遮擋下,他沒發現段晏眸中冷冷的神色一閃而過。
「出來一趟時辰已久,段某先回了。」青年嗓音寒涼道。
*
燕國使臣出宮的途中,尚書又忍不住低聲問段晏:「殿下,是否真要協助那宣王……登位?」
段晏瞥他一眼:「你真信他會送我回燕國的話?」
尚書愣了一下:「那他是——」
「陰謀詭計,各取所需而已。」段晏淡聲說:「若他即位,恐怕第一個斬殺的便是手握他通敵叛國罪證的我。」
「真話假話並不重要,」青年漫不經心道:「不過是攪亂這一池渾水,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罷了。」
尚書聽明白了,但猶豫半晌,又問了另一個問題:「方才臣聽見那宣王提起……這昭國的皇帝將您入了後宮當他的侍君?這……這……」
今夜在宴會上,段晏是坐在燕國席位上的,故而燕國的人並不知他身為質子具體被如何對待。
而此時知道了,尚書卻漲紅臉,感到屈辱憤怒至極。
「您是何等尊貴身份,即便為質,也應對您禮遇有加,那昏君怎敢、怎敢……!」
段晏安靜了一會兒,搖搖頭,說:「我人現在宮中,其實也有更多機會,凡事要看全利弊。」
他見尚書幾乎是要溢出淚來,又無奈安慰:「我……並未受多少羞辱,您不必掛心,回燕國後,也請不要將此事告知父皇。」
尚書擦了擦眼淚,道:「殿下,此去一別,下次見面又不知是何時,您獨身在這昭國皇宮中,千萬要小心。」
「京城中已留下幾名身手極好的探子,」他又壓低了嗓音,悄聲說:「殿下若有要用之處,可以密令召見他們。」
段晏頷首,被侍衛攔在宮門之前,看著那一行使臣:「知曉了,回去吧。」
*
幾日後,燕國的使臣隊伍返程。
而寧詡終於鬆了一大口氣,不用費心糾結那許多迎來送往的禮儀,可以悶在御書房中自己批政務了。
和小青合作多日,兩個人的效率越來越高,如今每日呈送上來的奏摺,夏瀲自己就能處理完一大半無關緊要的小事,大大減輕了寧詡的負擔。
但光是看著小青提供的批覆模版,用硃筆把意見寫到摺子上,也是一個繁重的工作,寧詡接連寫了這麼多天,一手狗爬毛筆字都被訓練得有模有樣的。
燭火下,寧詡丟下毛筆,揉揉酸痛的手腕,無奈道:「還是得精簡政務,什麼大小狗屁事都要朕來批,朕成日裡不用休息麼?」
夏瀲拿了張凳子坐在一旁,幫他把寫好的摺子整理到邊上,以便第二日能讓宮人直接搬走。
聞言,他抬起眼,眼神柔和:「陛下若是覺得勞累,不妨歇一會兒,臣給您泡杯茶。」
「朕不渴,」寧詡站起來活動了一下,又扯了張空白的宣紙,招呼夏瀲:「朕只是突然有個念頭,和你探討一下。」
夏瀲於是也起身走近,看著寧詡在紙上寫寫畫畫。
「朕覺得,這每日上呈的摺子,有許多是根本用不著朕來做決定的。朝中既然分了六部,各自有尚書為首,為何不能他們率先處理一部分小事,每月再將具體事項和處理辦法列明,寫成奏本,給朕過目便可呢?」
寧詡想了想,大筆一揮,在紙上寫:「這玩意兒就叫『月報』吧。」
夏瀲提出疑問:「大事小事,如何界定?若是該呈給陛下的事宜,卻由尚書們私自批示了,怎麼辦呢?」
「那就要制定一個標準,」
寧詡對於這個在行,落筆在紙上一一寫明:「比如呢,涉及五十兩黃金以下的活動,統一經戶部尚書同意;更大金額的才呈給朕。」
「又比如,涉及八品官員及以下的調整變動,就呈給吏部尚書過目批覆;更高品階的才報給御書房。」
「這些標準需要結合近來奏本的內容範圍制定,不能憑空瞎編,需得下一些功夫,不然就亂套了。」寧詡又道。
夏瀲認真聽著,若有所思道:「放權給一部分朝廷高官,的確可行,但是否會導致嚴重的貪腐案發生?」
寧詡點點頭,說:「朕會給都察院放寬職權,命其厲行監察之責,還有可以……」
兩人簡單討論半晌,夏瀲想了想,又問:「各部每月一報處理事項,是否太遲了些?如此即便有問題,也難以快速解決。」
寧詡用毛筆在紙上塗了塗,說:
「那就再加個七日一報,就叫『周報』吧。和月報相結合,具體的上報部門要分開撰寫,火漆封印,多人簽名,都察院也得寫報告,這樣才能幾方對照,最大程度避免尚書們一言堂。」
兩個人邊說邊記,足足聊了近兩個時辰,寧詡才回過神來:「啊……是不是很晚了?」
夏瀲看了看滴漏,說:「已過了子時了。」
「先休息吧,」寧詡擱下筆,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再熬夜工作,道:「制度調整非一日之功,就算是急也急不來的,有空還得召集各部徵詢意見呢。」
夏瀲點頭,整理好了亂糟糟的御案,道:「那我先回秋水苑……」
「都這麼晚了,」寧詡隨口說:「就歇在明樂宮吧,這處偏殿許多,宮人們平日都有打掃的。」
夏瀲頓了頓,清楚寧詡心裡並無綺念,也大方應了:「是,臣遵旨。」
宋公公帶人進來,見夏瀲要留宿明樂宮,原本正為他高興,卻又聽寧詡道:「尋處乾淨的偏殿收拾收拾,給夏良君住下。」
宋公公一怔,但很快反應過來:「奴才明白。」
雖不是與寧詡住在同一個寢殿內,但也算是留宿明樂宮,宋公公於是吩咐所有宮人,一切按侍寢的規矩辦,仍在起居註上寫明。
消息傳出,後宮中的許多宮殿燭火久久不熄。
無他,就為向來只是白日在御書房協理政事的夏良君,這個晚上終於留宿侍寢了!
這還是在段侍君之後,第二位侍寢的公子!
有人高興有人暗自傷心,還有人在深夜裡久久難眠,最後咬牙從榻上起身,黑著臉思索。
外面何種情況,寧詡一概不知,他批了一整天的摺子,可謂是焦頭爛額苦累不已,如今躺在床上只想安心睡覺,什麼事也不搭理。
不料正昏昏欲睡間,他忽然聽見宋公公在外頭輕輕叩殿門。
「陛下,陛下您睡著了嗎?」
「竹意堂來人急報,說段侍君腿疼不已,請您去看一看呢!」
第13章
這一夜,段晏本來在寢殿的燈下寫信。
一封是回給宣王寧閬的,寧閬沒有食言,的確很快將密信遞到了他手上,實現了時常聯絡的許諾。
那密信還是由紡織司的馬太監送來的,看見馬太監陰沉著臉卻不得不對他擠出笑容的那一霎,段晏才明白,先前寧詡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馬公公雖在御前伺候,卻有異心,朕想尋個由頭把他調去別的地方。」
於是便有假借竹意堂的段晏之手,將原先的御前大太監馬公公降職,送去了紡織司。
想通前後緣由,段晏坐在案前,心不在焉地想,那人……似乎也並不如何草包愚鈍。
明明也會用些借刀殺人的小伎倆,應還算是聰明的。
不過既然聰明,為何當初又能被下了藥,鎖入殿中,迫不得已和他滾成一團?
段晏想不清楚,索性不去想了,就當寧詡的智商水平不穩定,來回蹦躍罷了。
他回完給宣王寧閬的信,又重新拿了白紙,開始落筆。
這幾封是要給留在宮外的燕國探子的,段晏一邊寫,一邊尋思如何能找個機會出宮,與探子們接觸,即使不能說話,但若能將信傳遞過去,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