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周朵說:「我沒往前湊, 就聽著服裝貨櫃的售貨員說, 來的年輕人有,老頭老太太也有,昨天還有一位八十多的早上五點就來排隊了, 說是睡不著。結果坐在門口睡著了,幸虧有掃大街的碰上了,要不真出事了。」
這個周漁不知道,這有點危險了,出了事可是負面新聞,「今天有措施嗎?」
「有,我瞧著百貨公司外面立了個大牌子,上面寫著不允許早排隊,出事不負責。」
周漁問:「這也有五六天了,發出去的試用裝應該也不少了,沒說什麼時候結束嗎?」
周朵搖搖頭:「沒聽說。」
她這是進的周漁在市中店的辦公室,往外看了看,大家都在忙活著買東西,她就把門關了,猶豫了一下說:「姐,我咋覺得這個促銷沒我想到這麼好。」
周漁挺訝異的,自從肥皂廠弄了這個促銷後,大家都覺得這也太敢想敢幹了,都是誇讚的,周朵是第一個認為不好的。
她頓時來了興趣,「你怎麼想的?」
周朵跟親姐姐自然沒什麼不可說的,「我就是算了一下,覺得不合算。肥皂廠不是發不出工資過年嗎?怎麼不怎麼會過日子!」
「你那會兒弄調查問卷,一份問卷送一根三分錢的鉛筆,咱們店裡開業促銷,也是買五毛送一個雞蛋,成本價五分錢。就算後面又花大價錢買了彩電,可那個是給別人看的,東西還是咱自己的,比之吸引來的顧客,合算得很。」
「但肥皂廠這個,成本太高了。一塊香皂賣三毛三,出廠價是……」
她不知道,周漁給她補充,「兩毛六。」
「兩毛六,這幾天咱們南州就送了不下一萬份,省城可比咱們大,恐怕更多。你說,這最少就有五千塊的成本了。」
「而且參與的人多,收回來的調查問卷真的比人少更有用嗎?我覺得未必。如果送的少,就是來買香皂的試一試,最多是偶爾聽說了,過來瞧一瞧。但現在可是甭管平時用不用的,老的少的都來占便宜,收回來的調查問卷真的真實嗎?」
周朵的眉頭就擰起來了,顯然很不理解這個行為。
當然,她也沒有解決辦法:「可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就是覺得心疼得上!五千塊啊,這可不是小數。」
從周漁賣蘑菇開始,周朵就幫忙管帳,對數字很敏感,顯然她是算了一路了,又覺得心疼又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跟周漁聊聊。
反正姐姐是全能的嗎!
但她並不知道,自己有多敏感,事實上這事兒,周漁和莫大海有點分歧。那天周漁給莫大海出了主意後,莫大海立時就興奮起來,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當然,作為已經有成功營銷經驗的周漁,莫大海自然要請教她,這個問卷調查怎麼弄,畢竟肥皂和吃食等別的東西不一樣,你得試用啊,不用沒法填寫,用了人家未必願意回來送一張紙。
周瑜就說讓他們準備一點試用品,大概一塊香皂100克,可以切成10份,這樣讓大家用一用,等著用完了寫上使用感想,送回來,到時候可以半價購買正裝產品。
這樣的話,一方面節省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銷售量。
莫大海當時覺得挺好,但轉回頭促銷方案出來了,周漁才發現,改了,成了直接贈送。
莫大海還專門打了電話給周漁解釋:「我們肥皂廠的香皂名聲不好,我就是想,如果力度不夠大,怕人家不買帳,反正都送了一半了,乾脆全送吧。」
周漁試圖跟他解釋這個促銷是前所未有的,只要送就吸引了眼球。
更何況,這年頭錢值錢,很多人是數著分票過日子的,即便是半價買,那也便宜了一毛六分五,這已經是極大的便宜了,一樣能造成轟動。
更何況,還有品牌形象和消費者的期望管理,為什麼買化妝品很多品牌寧願送一堆小樣,也不送個正裝,明明這樣還可以省去小樣的包裝費,是因為怕消費者對品牌形成印象——這是可以不要錢就得來的東西,也是怕消費者形成期望——你送我就好,我不用花錢。一旦恢復原價,勢必會不再購買,因為他們覺得不值得。
可這些都太超前了,周漁剛起了個頭,莫大海就打哈哈過去了,周漁就沒再往下講。
幫人就是這樣,你幫了99步,最後一步也需要別人自己走,他怎麼走,那是他的事情,周漁挺失望的,但不至於翻臉。
畢竟她做到了問心無愧。
如今周朵提起來,周漁說的也公正:「你考慮的是對的,成本是很重要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你可以去觀察觀察,到時候告訴我。」
周漁要做大,肯定需要幫手,擁有新鮮好用腦子的周朵是第一人選,所以她有空就會提點幾句,這也是周漁親生爸媽教導她的方式,耳濡目染之下,一些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周朵就知道,大姐肯定會加作業,不過她卻覺得這作業挺有意思的,她願意學習:否則,大姐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的帳目她都管不了了,以後咋辦啊。
周漁和莫大海的分歧無人知道,周漁抽空去了一趟商務局——上次回來後,周漁就在試探,她能不能擴大規模,譬如開到省城去。
周漁在南州是合法經營,是因為她是蔬菜公司下屬的個體戶,背靠蔬菜公司。但是到了省城,南州市蔬菜公司也就不管用了,而這會兒還沒個體戶有這個本事,開店到外市去呢,所以張翰今就沒答應她。
但周漁這個人,最會的就是以退為進,不讓她開到省城去,周漁就問:「那我能不能擴大一下經營範圍?」
張翰今就問她:「你現在還不夠啊,我看你的人忙得都團團轉?!還要經營什麼?」
周漁就跟他解釋:「人睜眼期間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可是除此之外,也要別的東西,要盤子碗筷,要肥皂擦臉膏,要寫字的筆和紙,也要擦鞋油鞋刷子吧。如果他們都在我店裡能找到,那不是省了老大的事兒了。我想加百貨。」
「你都幹了,百貨公司和供銷社幹什麼!」
周漁一聽就知道,這兩家肯定背後沒少嘀咕她,她倒是理直氣壯:「張局,如果他們幹得好,能被我搶了生意嗎?我看百貨公司也改革了,開始論績效,服務態度好多了,尤其是最近送香皂的事兒大家都很滿意的。」
「我倒是覺得,這也有我的功勞!」
周漁和張翰今算是合作過的交情,比之原先可要親密的多,他們一個想干好,一個想看著下面干好,目標一致,周漁有些話也敢說。
「這話有點往我臉上貼金,而且好像是倒打一耙,但實際是,如果沒有門市部,他們想要改革,最起碼要推後三五年。張局,現在百貨公司里的東西,已經多少像是南州肥皂廠一樣,被外來貨取代了。
我的一個朋友,叫做尤雪麗,原先是化工廠的廣播員,今年已經調到了製片廠當演員了。她下定改行決心之前,出去轉了一圈,去了京市也去了香江。回來跟我說,香江那裡的物質極大豐富,有很多很多的商場,人們可以自由選購。
現在,是沒有這些商場來到咱們南州,但發展的這麼快,誰知道三五年後,是什麼樣子呢,那時百貨公司再動,還管用嗎?」
「我知道他們肯定告狀了。但我覺得,不能本末倒置!」
張翰今是個很喜歡傾聽的人,話不多,周漁嘚嘚半天,他才問了一句:「這怎麼講?」
「就是不能因為我幹得好限制我,把幹得好的拉下來,大家一起不好好幹嗎?就算是您想激勵他們動起來,也得有個目標啊,我願意當他們的目標!」
饒是張翰今都被她逗笑了,當時揮揮手讓周漁回去了,啥也沒說。
不過沒兩天,就給周漁打了電話:「過來辦手續吧。」
所以,周漁這次去商務局,就是要更換新的營業執照——她的範圍擴大了,日用百貨也進了裡面,就是菸酒糧食還不行,沒有放開呢。
但有了這個範圍,周漁的小超市就大體成型了。
拿證的時候,她去張翰今那邊逛了一圈,謝謝他,張翰今就遞給了她一張昨天的南河日報——原來採訪她的那篇文章發出去了。
這篇文章最後經過商討和幾輪修改,並沒有採用黎雪的那篇客觀描寫衝突的文章,反而這事兒隱去了,起的名字也很簡單《開門市部的個體戶周漁》。
周漁是看過最後的定稿的,所以對內容很熟悉——文章的語言完全是描述性的,根本沒有任何的評價,都是在客觀的講述一個被退學的女孩,從養蘑菇開始短短半年的成績。
當時記者余小芳是這麼跟周漁說的:「我們什麼都不用說,你出現在南河日報上,是引領什麼風氣,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如今報紙拿在手裡,周漁瞧了瞧,不是第一版,而是在第三版,占了整整一個版面,本來是想登她的照片的,不過周漁為了門市部著想,所以建議用了門市部門面照一張。<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個周漁不知道,這有點危險了,出了事可是負面新聞,「今天有措施嗎?」
「有,我瞧著百貨公司外面立了個大牌子,上面寫著不允許早排隊,出事不負責。」
周漁問:「這也有五六天了,發出去的試用裝應該也不少了,沒說什麼時候結束嗎?」
周朵搖搖頭:「沒聽說。」
她這是進的周漁在市中店的辦公室,往外看了看,大家都在忙活著買東西,她就把門關了,猶豫了一下說:「姐,我咋覺得這個促銷沒我想到這麼好。」
周漁挺訝異的,自從肥皂廠弄了這個促銷後,大家都覺得這也太敢想敢幹了,都是誇讚的,周朵是第一個認為不好的。
她頓時來了興趣,「你怎麼想的?」
周朵跟親姐姐自然沒什麼不可說的,「我就是算了一下,覺得不合算。肥皂廠不是發不出工資過年嗎?怎麼不怎麼會過日子!」
「你那會兒弄調查問卷,一份問卷送一根三分錢的鉛筆,咱們店裡開業促銷,也是買五毛送一個雞蛋,成本價五分錢。就算後面又花大價錢買了彩電,可那個是給別人看的,東西還是咱自己的,比之吸引來的顧客,合算得很。」
「但肥皂廠這個,成本太高了。一塊香皂賣三毛三,出廠價是……」
她不知道,周漁給她補充,「兩毛六。」
「兩毛六,這幾天咱們南州就送了不下一萬份,省城可比咱們大,恐怕更多。你說,這最少就有五千塊的成本了。」
「而且參與的人多,收回來的調查問卷真的比人少更有用嗎?我覺得未必。如果送的少,就是來買香皂的試一試,最多是偶爾聽說了,過來瞧一瞧。但現在可是甭管平時用不用的,老的少的都來占便宜,收回來的調查問卷真的真實嗎?」
周朵的眉頭就擰起來了,顯然很不理解這個行為。
當然,她也沒有解決辦法:「可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就是覺得心疼得上!五千塊啊,這可不是小數。」
從周漁賣蘑菇開始,周朵就幫忙管帳,對數字很敏感,顯然她是算了一路了,又覺得心疼又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跟周漁聊聊。
反正姐姐是全能的嗎!
但她並不知道,自己有多敏感,事實上這事兒,周漁和莫大海有點分歧。那天周漁給莫大海出了主意後,莫大海立時就興奮起來,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當然,作為已經有成功營銷經驗的周漁,莫大海自然要請教她,這個問卷調查怎麼弄,畢竟肥皂和吃食等別的東西不一樣,你得試用啊,不用沒法填寫,用了人家未必願意回來送一張紙。
周瑜就說讓他們準備一點試用品,大概一塊香皂100克,可以切成10份,這樣讓大家用一用,等著用完了寫上使用感想,送回來,到時候可以半價購買正裝產品。
這樣的話,一方面節省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銷售量。
莫大海當時覺得挺好,但轉回頭促銷方案出來了,周漁才發現,改了,成了直接贈送。
莫大海還專門打了電話給周漁解釋:「我們肥皂廠的香皂名聲不好,我就是想,如果力度不夠大,怕人家不買帳,反正都送了一半了,乾脆全送吧。」
周漁試圖跟他解釋這個促銷是前所未有的,只要送就吸引了眼球。
更何況,這年頭錢值錢,很多人是數著分票過日子的,即便是半價買,那也便宜了一毛六分五,這已經是極大的便宜了,一樣能造成轟動。
更何況,還有品牌形象和消費者的期望管理,為什麼買化妝品很多品牌寧願送一堆小樣,也不送個正裝,明明這樣還可以省去小樣的包裝費,是因為怕消費者對品牌形成印象——這是可以不要錢就得來的東西,也是怕消費者形成期望——你送我就好,我不用花錢。一旦恢復原價,勢必會不再購買,因為他們覺得不值得。
可這些都太超前了,周漁剛起了個頭,莫大海就打哈哈過去了,周漁就沒再往下講。
幫人就是這樣,你幫了99步,最後一步也需要別人自己走,他怎麼走,那是他的事情,周漁挺失望的,但不至於翻臉。
畢竟她做到了問心無愧。
如今周朵提起來,周漁說的也公正:「你考慮的是對的,成本是很重要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你可以去觀察觀察,到時候告訴我。」
周漁要做大,肯定需要幫手,擁有新鮮好用腦子的周朵是第一人選,所以她有空就會提點幾句,這也是周漁親生爸媽教導她的方式,耳濡目染之下,一些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周朵就知道,大姐肯定會加作業,不過她卻覺得這作業挺有意思的,她願意學習:否則,大姐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的帳目她都管不了了,以後咋辦啊。
周漁和莫大海的分歧無人知道,周漁抽空去了一趟商務局——上次回來後,周漁就在試探,她能不能擴大規模,譬如開到省城去。
周漁在南州是合法經營,是因為她是蔬菜公司下屬的個體戶,背靠蔬菜公司。但是到了省城,南州市蔬菜公司也就不管用了,而這會兒還沒個體戶有這個本事,開店到外市去呢,所以張翰今就沒答應她。
但周漁這個人,最會的就是以退為進,不讓她開到省城去,周漁就問:「那我能不能擴大一下經營範圍?」
張翰今就問她:「你現在還不夠啊,我看你的人忙得都團團轉?!還要經營什麼?」
周漁就跟他解釋:「人睜眼期間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可是除此之外,也要別的東西,要盤子碗筷,要肥皂擦臉膏,要寫字的筆和紙,也要擦鞋油鞋刷子吧。如果他們都在我店裡能找到,那不是省了老大的事兒了。我想加百貨。」
「你都幹了,百貨公司和供銷社幹什麼!」
周漁一聽就知道,這兩家肯定背後沒少嘀咕她,她倒是理直氣壯:「張局,如果他們幹得好,能被我搶了生意嗎?我看百貨公司也改革了,開始論績效,服務態度好多了,尤其是最近送香皂的事兒大家都很滿意的。」
「我倒是覺得,這也有我的功勞!」
周漁和張翰今算是合作過的交情,比之原先可要親密的多,他們一個想干好,一個想看著下面干好,目標一致,周漁有些話也敢說。
「這話有點往我臉上貼金,而且好像是倒打一耙,但實際是,如果沒有門市部,他們想要改革,最起碼要推後三五年。張局,現在百貨公司里的東西,已經多少像是南州肥皂廠一樣,被外來貨取代了。
我的一個朋友,叫做尤雪麗,原先是化工廠的廣播員,今年已經調到了製片廠當演員了。她下定改行決心之前,出去轉了一圈,去了京市也去了香江。回來跟我說,香江那裡的物質極大豐富,有很多很多的商場,人們可以自由選購。
現在,是沒有這些商場來到咱們南州,但發展的這麼快,誰知道三五年後,是什麼樣子呢,那時百貨公司再動,還管用嗎?」
「我知道他們肯定告狀了。但我覺得,不能本末倒置!」
張翰今是個很喜歡傾聽的人,話不多,周漁嘚嘚半天,他才問了一句:「這怎麼講?」
「就是不能因為我幹得好限制我,把幹得好的拉下來,大家一起不好好幹嗎?就算是您想激勵他們動起來,也得有個目標啊,我願意當他們的目標!」
饒是張翰今都被她逗笑了,當時揮揮手讓周漁回去了,啥也沒說。
不過沒兩天,就給周漁打了電話:「過來辦手續吧。」
所以,周漁這次去商務局,就是要更換新的營業執照——她的範圍擴大了,日用百貨也進了裡面,就是菸酒糧食還不行,沒有放開呢。
但有了這個範圍,周漁的小超市就大體成型了。
拿證的時候,她去張翰今那邊逛了一圈,謝謝他,張翰今就遞給了她一張昨天的南河日報——原來採訪她的那篇文章發出去了。
這篇文章最後經過商討和幾輪修改,並沒有採用黎雪的那篇客觀描寫衝突的文章,反而這事兒隱去了,起的名字也很簡單《開門市部的個體戶周漁》。
周漁是看過最後的定稿的,所以對內容很熟悉——文章的語言完全是描述性的,根本沒有任何的評價,都是在客觀的講述一個被退學的女孩,從養蘑菇開始短短半年的成績。
當時記者余小芳是這麼跟周漁說的:「我們什麼都不用說,你出現在南河日報上,是引領什麼風氣,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如今報紙拿在手裡,周漁瞧了瞧,不是第一版,而是在第三版,占了整整一個版面,本來是想登她的照片的,不過周漁為了門市部著想,所以建議用了門市部門面照一張。<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