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玄平跪地謝恩,心中卻明白,皇帝早已對他失去了信任。

  「只是……」皇帝不抬頭看他,只是把玩手中佛珠,語氣平淡,「愛卿之子李然現任刑部侍郎,不知是否也要一同辭官回鄉?」

  李玄平驀地驚出一身冷汗,連連彎腰拱手道:「犬子才幹不多,勝在一片拳拳之心,若是能得皇上青睞,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皇帝能放他走,但是卻不能放李然走。雖說皇后亦是他的女兒,但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皇后誠然只是皇后而非李氏之女。

  若是李然也走了,豈不是在明擺著昭告皇帝,他們李家同北安王同仇敵愾亦藏著反叛之心嗎?

  皇帝得到了滿意的回答,兩人虛以逶迤寒暄幾句,皇帝便藉口去皇后宮中叫他走了。

  李玄平起身離開皇宮,宮道之上,背影顯得格外蒼涼。

  -

  隨著李玄平的離去,朝中局勢變得更加微妙。

  皇帝開始加緊為梁梁謀劃,生怕自己一旦駕崩,年幼的皇孫無法應對季汝珣的威脅。

  一日,皇帝留宿皇后宮中。

  皇帝倚在軟榻上,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目光沉沉地望著殿外的夜色。

  一側案幾軟座上的皇后眸色深邃,卻壓下心間無限思量,不著痕跡的嘆息一聲,旋即換上笑容,輕輕為他斟了一杯茶,柔聲道:「陛下,夜深了,該歇息了。」

  父親已經辭去官職歸鄉了,李然仍在刑部任職,官場上波詭雲譎變動不已,人人都感覺風雨欲來,只是不知那日是何時。

  她知道,若是真的有哪一天,她必是自身難保了,只求弟弟能夠抽身而出,她能做的,便只是陪著皇帝走完這一程,那些恩愛恨怨便都隨風去吧,她已無力改變。

  皇帝接過茶盞,卻並未飲下,只是緩緩摩挲著杯沿,似在思索什麼。

  片刻後,他抬眼看向皇后,語氣平淡卻帶著幾分試探:「皇后,國丈辭官歸鄉,丞相之位空缺,朝中不可一日無相。不知皇后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皇后聞言,神色如常,心中卻微微一緊。她知道,皇帝這是在試探她的心思。

  她放下手中的茶壺,輕輕撫了撫衣袖,沉吟片刻後道:「陛下,丞相之位關係重大,需得才幹出眾、忠心耿耿之人方能勝任。臣妾雖久居深宮,但也聽聞朝中有幾位大臣頗有才幹……」

  「哦,說來聽聽。」

  「不知陛下可曾考慮過宋氏的宋靈昀?」

  皇帝眉梢微挑,語氣中帶著幾分興趣:「哦?宋靈昀?朕倒是聽過他的名字,據說此人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只是……朕想知道,皇后為何覺得他合適?」

  皇后微微一笑,語氣溫婉:「宋靈昀雖出身寒門,但學識淵博,處事沉穩,且無世家根基,亦無姻緣紐帶,與朝中各派皆無利益牽扯。這樣的人,既能專心為陛下分憂,又不會因私心而動搖朝綱。況且,他年輕有為,若能得陛下重用,必能盡心竭力,為朝廷效力。」

  皇后神色遲疑,似還有話要說,皇帝看出她猶豫的神色,便出言推了一把:「皇后但說無妨。」

  皇后笑了笑,「想必,臣妾所想,和皇上您想的應是一樣的。」

  兩人相視,眸中都透露出心有靈犀之色。

  「那宋氏一家,對梁梁和康康多有照拂,臣妾亦是去過幾次宋家,看得出宋氏對梁梁和康康的一片真心,若是宋靈昀委以重任,想必在梁梁獨挑大樑之時,能夠一心輔佐。」

  皇帝聽罷,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他放下手中的茶盞,緩緩道:「皇后所言極是。宋靈昀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朕也曾聽聞他在刑部任職時,辦事幹練,頗有建樹。只是……他畢竟年輕,資歷尚淺,若是驟然提拔為丞相,恐怕朝中會有非議。」

  皇后輕輕一笑,語氣從容:「陛下,資歷固然重要,但才幹與忠心更為關鍵。宋靈昀雖年輕,但若能得陛下信任,必能不負所托。至於朝中非議,陛下只需稍加安撫,便可平息。況且,如今朝中局勢微妙,陛下正需一位無牽無掛、忠心耿耿的丞相來輔佐。」

  皇帝聽罷,沉吟片刻,最終點了點頭:「皇后所言有理。既然如此,朕便考慮提拔宋靈昀為丞相。只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皇后微微一笑,柔聲道:「陛下英明。」

  皇帝看了皇后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伸手握住皇后的手,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皇后,朕這些日子忙於朝政,倒是冷落了你。你為朕分憂解難,朕心中甚是感激。」

  皇后掩唇哂笑,低眉順目,語氣溫柔:「陛下言重了。臣妾身為皇后,理應為陛下分憂。只要陛下龍體康健,朝局安穩,臣妾便心滿意足了。」

  皇帝輕輕拍了拍皇后的手,語氣中帶著幾分疲憊:「有你陪在朕身邊,朕心中也安穩許多。只是……朝中局勢複雜,朕心中總有些不安。」

  皇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她輕聲道:「陛下不必過於憂心。只要陛下穩坐龍椅,朝中再大的風浪也能平息。臣妾相信,陛下定能化險為夷,穩固江山。」

  皇帝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殿外的夜色,語氣低沉:「但願如此。」

  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皇帝略顯疲憊的面容。皇后靜靜陪在一旁,心中卻思緒萬千。她知道,皇帝對季汝珣的猜忌已深,朝中局勢隨時可能生變。而她所能做的,便是盡力為皇帝分憂,穩住朝局。

  自那日之後,皇帝便開始頻繁召見宋靈昀,意欲對他委以重任。

  「宋愛卿,朕知道你為人正直,能力出眾。」皇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如今朝中局勢複雜,朕需要你這樣的忠臣來輔佐梁梁。」

  宋靈昀心中一凜,知道皇帝這是在試探他的忠誠。他連忙跪地,恭敬道:「陛下厚愛,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皇孫,保我大周江山穩固。」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宋靈昀離開皇宮後,心中卻並不輕鬆。

  他知道,皇帝對季汝珣的猜忌已經達到了頂點,而季汝珣的反心也日漸顯露。

  作為丞相,他必須在皇帝與季汝珣之間找到平衡,否則一旦局勢失控,整個大周都將陷入動盪。

  -

  宋靈昀的任命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儘管皇帝有意提拔他,但朝中各方勢力對此反應不一,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和權臣,對宋靈昀這樣一個出身寒門、資歷尚淺的年輕人驟然升任丞相之位,感到極為不滿。

  朝會上,禮部尚書率先發難:「陛下,丞相之位乃國之重器,非德高望重、資歷深厚者不可勝任。宋靈昀雖才幹出眾,但畢竟年輕,恐難以服眾。臣以為,此事還需慎重考慮。」

  緊接著,兵部尚書也附和道:「陛下,宋靈昀雖在刑部有所建樹,但丞相之位涉及朝政全局,非一隅之才可勝任。臣以為,應當從朝中老臣中選拔更為妥當。」

  面對群臣的質疑,皇帝神色冷峻,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語氣威嚴:「諸位愛卿所言,朕並非不知。然而,宋靈昀雖年輕,但其才幹與忠心,朕心中有數。如今朝中局勢複雜,朕需要的是一位無牽無掛、忠心耿耿的丞相,而非那些結黨營私、心懷叵測之人。」

  皇帝的話音剛落,殿內頓時一片寂靜。群臣面面相覷,無人敢再輕易開口。

  就在此時,御史大夫站了出來,恭敬道:「陛下,臣以為宋靈昀雖年輕,但其才幹與忠心確實無可挑剔。況且,陛下既然已決定提拔他,臣等自當遵從聖意。只是,臣擔心朝中某些勢力會因此心生不滿,恐生事端。」

  皇帝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凌厲:「心生不滿?朕倒要看看,誰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興風作浪!宋靈昀的任命,朕意已決,任何人不得再有異議!」

  皇帝的強硬態度讓群臣不敢再言。然而,朝中的暗流並未因此平息。

  -

  幾日後,朝中開始流傳一些關於宋靈昀的流言蜚語,稱他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甚至有人暗中散布謠言,稱他與北安王季汝珣有勾結。

  這些流言迅速在朝中蔓延,甚至傳到了皇帝的耳中。

  皇帝對此並未立即表態,而是暗中派人調查。然而,調查的結果卻顯示,這些流言並無實據,顯然是有人故意散布,意在阻撓宋靈昀的任命。

  皇帝心中明了,知道這是朝中某些勢力在暗中作祟。他冷笑一聲,心中已有了決斷。

  次日朝會上,皇帝當著群臣的面,直接點名了幾位散布流言的官員,語氣冰冷:「朕聽聞,近日朝中有人散布謠言,詆毀宋靈昀。朕已查明,這些謠言純屬子虛烏有。朕今日在此明言,若再有誰敢在朝中興風作浪,散布謠言,朕定不輕饒!」

  皇帝的話如同一記重錘,砸在群臣心頭,那些原本心懷不滿的官員頓時噤若寒蟬,不敢再有任何動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