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齊王道:「本王打擾二位了。」
誰能接著他的話說下去?
二人都連忙擺手,「殿下屈尊。」
小廝很快進來上了茶,將先前二人冷卻的茶換了下去,齊王品了一口,道:「好茶,」
聽聞齊王頗好風雅之事,當然吃茶也在其中,茶一入口,自然分辨得出好壞。
吃到了好茶,齊王面上笑容愈發和煦了。
他這才發現二人還未坐下,只將茶盞擱下,對著二人伸手,「二位請坐。」
他二人這才坐下來。
齊王道:「本王受陛下詔回京,實想為陛下分憂,所以才來了政事堂。久聞政事堂的事務繁瑣,如今只剩計相與大參二人,擔子實在重了些,本王才在陛下面前主動請纓,故而前來想為二位分擔一些。」
這話一出。
陶棲和范曄心中一驚。
二人不動聲色對了個眼色。
受陛下詔才回京,陛下下的密詔?他二人是一點風聲都沒收到。
還有,什麼叫來分擔一些?若是陛下不信賴他,這就是僭越了。
二人同時道:「臣謝殿**諒。」
自稱一換,陶棲不禁心間暗道:「這范燁也是老狐狸,這麼快,就』投誠『了。」
還好,范燁先前翻了一些地方上寫的札子出來,不然怎麼解釋他二人就在此地干坐著,玩忽職守麼?
齊王坐在哪兒,將札子都翻了個遍,都是些小事,那肯定是小事,大的事已被范燁歸類放在了另一邊,打算等首相副相都在時拿出來商議,商議的最多的也莫過於「錢」字。
翻完了,齊王還未離開。
也沒對他們所做的批覆產生任何意見。
這架勢,倒像是在等什麼人,
心下剛有計較,堂外傳來急切腳步聲,他二人趕忙悄悄抬眼,往外瞧去,齊王掀了眼皮,見他二人這模樣,不禁笑出聲來,道:「是他們來了。」
這個他們,究竟是誰?
幾個人聯翩而至。
都是熟人。
常日總道精力不濟的洪林竟也來了。
六部堂官都來了。
雲固也在期間。
幾人朝著齊王行了大禮,又與范陶二人互行了禮,齊王招呼道:「諸位請坐吧,」
小廝很有眼色,很快又上了茶,可卻沒一人用。
不到片刻,又來了不少官員,只是政事堂坐不下,來的都是六部的副官,本該都站在各部門身後的,卻涇渭分明,站成了左右。
御史台與諫院的人來得最慢。
齊王見人來得差不多了,道:「本王今日將諸位請來,實是冒昧。」
「臣等不敢。」
齊王:「諸位有的也許知道,有的也許不知道,起居郎李佑據潭州私礦一事彈劾蕭術與付滿弄權誤國誤民的札子被陛下批了,現今蕭術與付滿被下了職,
在場的幾位堂官之間不乏還有蕭黨,本心存僥倖,聞言卻如同當頭一棒驚雷炸響。
在老相公徹底致仕前,朝堂已被蕭黨把持之久,縱橫多年的蕭黨被下來獄,王至以及右邊的人眼神中透著精光。
左邊的人以陳廷敬為首,都垂頭喪氣。
齊王道:「陛下仁慈,念著蕭付二人多年以來的功勞,只革職抄家,不發配。各部門以及台諫的官員,有知曉他二人罪行之人應立即上奏,有平日裡以蕭黨自居,依附於蕭黨之下的,幡然悔悟回頭是岸,朝廷會酌情處置。」
一片沉默之後,眾臣接令行禮。
齊王又道:「還有,那便是翰林學士雲鶴上奏彈劾蕭黨做局陷害忠良之事,也在徹查之中了,諸位若是有證據,請公然坦陳上奏直言。」
下面有人問,「敢問齊王殿下,殿下口中的忠良究竟是指誰?」
齊王捏了一下拇指上的玉戒,道:「謝懷謝永節。」
第182章
謝懷二字一出,滿堂靜寂。
直到一人從隊列中站出來,是戶部侍郎習當,指責正站在左邊垂頭喪氣的蕭黨,聲音鏗鏘,「好啊,我就知道,你們這群蠹蟲進讒害賢,引發杜郵之戮。
你們這群三屍五鬼真該死啊。」
習當與謝懷同科。
當年二人關係頗近,但習當被外放做官了,等再回京來時,故友墓木已拱。
朝廷上發生了不小的動盪,謝懷一死,滿朝文武像被下了拑口禁語一般,再無人記得謝懷,甚至,儲君還被廢了,成了親王去了封地。
國本動盪如此,祖宗之法像成了不及之法,與相熟的官員勸自己莫要再摻和這過了不少時日的重案,但習當心中過不去啊,他和謝懷約定過,定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定拼盡全力輔助君王。
那麼璀璨奪目的狀元郎。
他怎麼能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從前他就懷疑過蕭黨,卻苦於沒有實證,苦於雲家勢微蕭黨勢大,苦於眾人對謝懷二字都諱莫如深,如今他可算知道了,從齊王口中得知,還真如他所想,正是蕭黨。
他按捺不住自己胸腔中的怒火,盡數灑了出去。
陳廷敬本只垂著頭,其他人拿眼瞟他,他感覺自己如芒在背一般站立有些難安了。他現在是蕭黨中官職最大的那個,其他人能沉默,他確是不能。若是不站出來說兩句,恐怕聲望會盡失。
還有誰會信服他呢?
他只能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習侍郎,妄言則亂,莫要操持一隅之說攻訐大家。」
「大家?」這句話算是把習當久久隱忍的怒氣激發了。
「是敬獻蕭術生辰綱的大家?還是寫賀文的大家?陳大司寇?」
陰陽怪氣,
滿堂鬨笑。
陳廷敬被同僚們笑得有些羞怒,手不停的抖,臉紅筋漲,見死對頭一黨正提袖掩面而笑,他將袖子一甩,匍匐跪下,對著齊王道:「殿下,老臣……被構陷無顏,老臣應頭搶地爾。」
他沒說完,便準備跪下去,掩面而泣。
習當一看,誰不會賣慘了?
既然他這般惱羞成怒,那自己學他一般。
「殿下,臣嗚呼哀哉,臣友謝懷驚才絕艷,竟與世長辭,」正準備傾述衷腸。
齊王咳嗽一聲,打斷了。
齊王道:「兩位都請起,今日本王召集你們到這來,主要就是說這兩件事,朝廷不可一日無你們這些重臣,還望大家共濟世業。
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話音落下。
大臣們向齊王行禮告退。
雲固卻沒走。
待人走後,齊王知他意,不等他開口就道:「天官怎麼還不走?稍後便把狀元郎好好個兒還回府上。」
雲固行了個揖禮。
「臣謝殿下。」
七月十六辰時,齊王從政事堂離去後直奔了皇城司獄,奉了旨意將雲鶴和李佑放了出來。
齊王做事周道,邀請他倆到自己府上整頓。
雲鶴連聲拒了。
李佑沒拒,他除了宮中也沒落腳的地兒,何況那是來自以後東宮甚至是陛下對邀約,他說什麼也不能拒。
雲鶴朝著齊王行了個禮,齊王道:「想必你二人已猜到了。」
二人看過來,
「蕭相公付相公已下獄。」
李佑完全沒想到這一出,聞言腦子像是有無數隻蟬在鳴叫,讓他無法思索齊王的話,好半晌他才接受了這個信息。
雲鶴道:「殿下,既然臣已出獄,那謝懷謝永節一案,」
齊王哈哈一笑,「如你所願,已在調查中。」
雲鶴這才放下心來。
陛下終究是低了一下頭,捨不得先後留下的嫡長子,將齊王召回來了。
雲鶴又問:「那陳王殿下?」
齊王像是沒想到他會問陳王一般,
側目半晌才答:「陳王回封地了。」
這便是在明著給他二人說,他齊王,留在東京,就是儲君。
雲鶴行了個禮,道:「臣恭祝殿下,」
齊王見他面上有了鬍鬚,看上去既像又不像個少年,不忍調侃道:「少寧,你今年究竟是何年歲?」
李佑瞬間感覺到,齊王與自己二人的距離感消失了。
雲鶴一板一眼答:「臣尚未及冠。」
獄卒們見他們不走,還想再這監獄中說話,趕忙又去端了三把椅子,齊王阻止了。
說完帶著二人走了出去,
在獄中待著不動還好,一動起來,走出牢房們的那一刻,雲鶴就感覺臉上像是蒙上了紗霧一般,雖是悶熱,他緊了緊衣袍,又用手整理了額前的碎發,盡數歸攏於紗帽之中他才再邁了步子。
獄中通道都點著燈,卻還是昏暗無比。
齊王道:「怎麼未及冠就如此老成?稟德及冠了吧,也不見他像你這般。」
自覺落後一步的李佑不自覺被點名,他見著雲鶴整理了衣著也跟著整理起來,聞言點了點頭,又才反應過來,齊王在二人身前,看不見自己點頭,忙答:「回殿下的話,臣已及冠有幾,愚臣雖長少寧幾個年歲,處事確無少寧穩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誰能接著他的話說下去?
二人都連忙擺手,「殿下屈尊。」
小廝很快進來上了茶,將先前二人冷卻的茶換了下去,齊王品了一口,道:「好茶,」
聽聞齊王頗好風雅之事,當然吃茶也在其中,茶一入口,自然分辨得出好壞。
吃到了好茶,齊王面上笑容愈發和煦了。
他這才發現二人還未坐下,只將茶盞擱下,對著二人伸手,「二位請坐。」
他二人這才坐下來。
齊王道:「本王受陛下詔回京,實想為陛下分憂,所以才來了政事堂。久聞政事堂的事務繁瑣,如今只剩計相與大參二人,擔子實在重了些,本王才在陛下面前主動請纓,故而前來想為二位分擔一些。」
這話一出。
陶棲和范曄心中一驚。
二人不動聲色對了個眼色。
受陛下詔才回京,陛下下的密詔?他二人是一點風聲都沒收到。
還有,什麼叫來分擔一些?若是陛下不信賴他,這就是僭越了。
二人同時道:「臣謝殿**諒。」
自稱一換,陶棲不禁心間暗道:「這范燁也是老狐狸,這麼快,就』投誠『了。」
還好,范燁先前翻了一些地方上寫的札子出來,不然怎麼解釋他二人就在此地干坐著,玩忽職守麼?
齊王坐在哪兒,將札子都翻了個遍,都是些小事,那肯定是小事,大的事已被范燁歸類放在了另一邊,打算等首相副相都在時拿出來商議,商議的最多的也莫過於「錢」字。
翻完了,齊王還未離開。
也沒對他們所做的批覆產生任何意見。
這架勢,倒像是在等什麼人,
心下剛有計較,堂外傳來急切腳步聲,他二人趕忙悄悄抬眼,往外瞧去,齊王掀了眼皮,見他二人這模樣,不禁笑出聲來,道:「是他們來了。」
這個他們,究竟是誰?
幾個人聯翩而至。
都是熟人。
常日總道精力不濟的洪林竟也來了。
六部堂官都來了。
雲固也在期間。
幾人朝著齊王行了大禮,又與范陶二人互行了禮,齊王招呼道:「諸位請坐吧,」
小廝很有眼色,很快又上了茶,可卻沒一人用。
不到片刻,又來了不少官員,只是政事堂坐不下,來的都是六部的副官,本該都站在各部門身後的,卻涇渭分明,站成了左右。
御史台與諫院的人來得最慢。
齊王見人來得差不多了,道:「本王今日將諸位請來,實是冒昧。」
「臣等不敢。」
齊王:「諸位有的也許知道,有的也許不知道,起居郎李佑據潭州私礦一事彈劾蕭術與付滿弄權誤國誤民的札子被陛下批了,現今蕭術與付滿被下了職,
在場的幾位堂官之間不乏還有蕭黨,本心存僥倖,聞言卻如同當頭一棒驚雷炸響。
在老相公徹底致仕前,朝堂已被蕭黨把持之久,縱橫多年的蕭黨被下來獄,王至以及右邊的人眼神中透著精光。
左邊的人以陳廷敬為首,都垂頭喪氣。
齊王道:「陛下仁慈,念著蕭付二人多年以來的功勞,只革職抄家,不發配。各部門以及台諫的官員,有知曉他二人罪行之人應立即上奏,有平日裡以蕭黨自居,依附於蕭黨之下的,幡然悔悟回頭是岸,朝廷會酌情處置。」
一片沉默之後,眾臣接令行禮。
齊王又道:「還有,那便是翰林學士雲鶴上奏彈劾蕭黨做局陷害忠良之事,也在徹查之中了,諸位若是有證據,請公然坦陳上奏直言。」
下面有人問,「敢問齊王殿下,殿下口中的忠良究竟是指誰?」
齊王捏了一下拇指上的玉戒,道:「謝懷謝永節。」
第182章
謝懷二字一出,滿堂靜寂。
直到一人從隊列中站出來,是戶部侍郎習當,指責正站在左邊垂頭喪氣的蕭黨,聲音鏗鏘,「好啊,我就知道,你們這群蠹蟲進讒害賢,引發杜郵之戮。
你們這群三屍五鬼真該死啊。」
習當與謝懷同科。
當年二人關係頗近,但習當被外放做官了,等再回京來時,故友墓木已拱。
朝廷上發生了不小的動盪,謝懷一死,滿朝文武像被下了拑口禁語一般,再無人記得謝懷,甚至,儲君還被廢了,成了親王去了封地。
國本動盪如此,祖宗之法像成了不及之法,與相熟的官員勸自己莫要再摻和這過了不少時日的重案,但習當心中過不去啊,他和謝懷約定過,定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定拼盡全力輔助君王。
那麼璀璨奪目的狀元郎。
他怎麼能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從前他就懷疑過蕭黨,卻苦於沒有實證,苦於雲家勢微蕭黨勢大,苦於眾人對謝懷二字都諱莫如深,如今他可算知道了,從齊王口中得知,還真如他所想,正是蕭黨。
他按捺不住自己胸腔中的怒火,盡數灑了出去。
陳廷敬本只垂著頭,其他人拿眼瞟他,他感覺自己如芒在背一般站立有些難安了。他現在是蕭黨中官職最大的那個,其他人能沉默,他確是不能。若是不站出來說兩句,恐怕聲望會盡失。
還有誰會信服他呢?
他只能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習侍郎,妄言則亂,莫要操持一隅之說攻訐大家。」
「大家?」這句話算是把習當久久隱忍的怒氣激發了。
「是敬獻蕭術生辰綱的大家?還是寫賀文的大家?陳大司寇?」
陰陽怪氣,
滿堂鬨笑。
陳廷敬被同僚們笑得有些羞怒,手不停的抖,臉紅筋漲,見死對頭一黨正提袖掩面而笑,他將袖子一甩,匍匐跪下,對著齊王道:「殿下,老臣……被構陷無顏,老臣應頭搶地爾。」
他沒說完,便準備跪下去,掩面而泣。
習當一看,誰不會賣慘了?
既然他這般惱羞成怒,那自己學他一般。
「殿下,臣嗚呼哀哉,臣友謝懷驚才絕艷,竟與世長辭,」正準備傾述衷腸。
齊王咳嗽一聲,打斷了。
齊王道:「兩位都請起,今日本王召集你們到這來,主要就是說這兩件事,朝廷不可一日無你們這些重臣,還望大家共濟世業。
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話音落下。
大臣們向齊王行禮告退。
雲固卻沒走。
待人走後,齊王知他意,不等他開口就道:「天官怎麼還不走?稍後便把狀元郎好好個兒還回府上。」
雲固行了個揖禮。
「臣謝殿下。」
七月十六辰時,齊王從政事堂離去後直奔了皇城司獄,奉了旨意將雲鶴和李佑放了出來。
齊王做事周道,邀請他倆到自己府上整頓。
雲鶴連聲拒了。
李佑沒拒,他除了宮中也沒落腳的地兒,何況那是來自以後東宮甚至是陛下對邀約,他說什麼也不能拒。
雲鶴朝著齊王行了個禮,齊王道:「想必你二人已猜到了。」
二人看過來,
「蕭相公付相公已下獄。」
李佑完全沒想到這一出,聞言腦子像是有無數隻蟬在鳴叫,讓他無法思索齊王的話,好半晌他才接受了這個信息。
雲鶴道:「殿下,既然臣已出獄,那謝懷謝永節一案,」
齊王哈哈一笑,「如你所願,已在調查中。」
雲鶴這才放下心來。
陛下終究是低了一下頭,捨不得先後留下的嫡長子,將齊王召回來了。
雲鶴又問:「那陳王殿下?」
齊王像是沒想到他會問陳王一般,
側目半晌才答:「陳王回封地了。」
這便是在明著給他二人說,他齊王,留在東京,就是儲君。
雲鶴行了個禮,道:「臣恭祝殿下,」
齊王見他面上有了鬍鬚,看上去既像又不像個少年,不忍調侃道:「少寧,你今年究竟是何年歲?」
李佑瞬間感覺到,齊王與自己二人的距離感消失了。
雲鶴一板一眼答:「臣尚未及冠。」
獄卒們見他們不走,還想再這監獄中說話,趕忙又去端了三把椅子,齊王阻止了。
說完帶著二人走了出去,
在獄中待著不動還好,一動起來,走出牢房們的那一刻,雲鶴就感覺臉上像是蒙上了紗霧一般,雖是悶熱,他緊了緊衣袍,又用手整理了額前的碎發,盡數歸攏於紗帽之中他才再邁了步子。
獄中通道都點著燈,卻還是昏暗無比。
齊王道:「怎麼未及冠就如此老成?稟德及冠了吧,也不見他像你這般。」
自覺落後一步的李佑不自覺被點名,他見著雲鶴整理了衣著也跟著整理起來,聞言點了點頭,又才反應過來,齊王在二人身前,看不見自己點頭,忙答:「回殿下的話,臣已及冠有幾,愚臣雖長少寧幾個年歲,處事確無少寧穩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