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寶珠微微一愣,想起韋訓裝在漆盒中送給她的那枝金桂,原本理應屬於面前這名貴婦。想必大蟾光寺的和尚根本不知道內情,如往年那般摘下第二枝花兒,當作頭枝獻給她了。
李昱繼續道:「第一枝桂花已然給你了,你也戴著招搖過了。現在滿城的桂花已經盛開,你還霸著花名不放,未免有些過分了。」
岐王妃未料到丈夫竟然根本不顧及她的聲譽與體面,氣得雙手發抖,腕上的佛珠隨之瑟瑟作響。
「看來妾說什麼都無濟於事,大王的心意是不可動搖了。」
李昱冷冷地道:「我辦這些宴會是另有所圖,你婦人之見,不要多問。」
岐王妃道:「就連叔父在世時也勸不動你,妾自然更沒那個學識與辯才,只能日日誦佛為大王祈福,望能消解少許褻瀆菩薩的業障。」
李昱冷笑了一聲,說:「王綏自己升天成佛了,肉身不毀,青史流芳,卻未曾給我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他必定有所藏私,說不定是服下了什麼使肉身金剛不壞的丹藥。我捐了那麼多功德錢給他修廟,為他介紹高手護法,最後連委託他徒弟畫一套九相圖都沒辦成,你們王家人實在是貪得無厭,忘恩負義!」
寶珠聽見「肉身不毀,青史留芳」這句話,想起王綏就是蟾光寺方丈曇林上人的俗家姓名,沒想到他竟是岐王妃的叔父。不過這倒也不是令人驚訝的事,二人皆出身於太原王氏,而權貴名門之間互相聯姻,彼此沾親帶故,總歸在同一個關係網中。
岐王妃見丈夫一意孤行,已無計可施,只能懇求:「妾只求大王不要再帶著繼輝他們參與其中了,他們是要做嗣王、郡王的,怎能年紀輕輕就開始沉湎於酒色,寵溺家妓。」
李昱早已厭煩至極,揚手趕人:「你只要能管住兒子不往祥雲堂跑,隨你如何處置。孩子大了,要寵幸哪個女人,難道還要提前向我呈報獲准嗎?」
「我不會讓他們跟你一樣的……」岐王妃一聲低語,攥緊手中佛珠,「還有一事,不得不告知大王,今年年初水災,夏天旱災,南邊幾個莊子顆粒無收,錢糧都收不上來。」
「知道了,我會想辦法的。」李昱隨口敷衍道。
岐王妃行禮告退。李昱被妻子攪擾了雅興,心中不樂,叫樂師伎人來表演了一套熱鬧的獅子舞,卻覺得索然無味。伸手摸了摸丹鳥的頭髮,看著手邊鮮嫩嬌美的小姑娘,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更加煩悶。既是祥瑞之人,為何不能助他重返青春?
「散了,回去好好練舞。」岐王下令,便有下人來解開鎖鏈,押送寶珠回霓裳院。
一天下來,精疲力盡。寶珠癱倒在榻上,幾乎連翻身的力氣都沒剩下。這與狩獵騎馬導致的身體勞累完全不同,她所承受的,是奴顏婢膝、曲意承歡,時時刻刻與自尊與驕傲殊死搏鬥的精神折磨。一想到冒著亂-倫的風險,去侍奉一個覬覦自己母親的血親,她感到自己隨時都在崩潰邊緣。
寶珠再度望向頭頂上的房梁。
旅途之中,她曾在破敗的鬼宅中,見過前人自縊的繩索在風中飄蕩的場景。此時,她已親身體會到那種屈辱至極、生不如死的絕望。
要為了維護尊嚴提前了結生命嗎?這個念頭從寶珠腦海中一閃而過。她不能容忍自己如奴隸一般受辱苟活,桂花花神,綠珠墜樓……
「起來喝水,趁著還有亮光,再練一練。」米摩延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寶珠不禁發出哀嚎聲。自從米摩延發現李昱對她的舞蹈感興趣後,便一絲不苟地督促她練舞,望她能藉此求生,除了不上手打人,嚴厲程度幾乎要逼近趙姑姑。
「你給我留飯了嗎?」寶珠哀切地問。
米摩延乾脆地拒絕:「留了,現在嬤嬤虧待誰都不敢虧待你。但是你得練完才能吃,這樣能減輕重量,起跳的時候更輕盈。」
寶珠惱怒地說:「我不需要輕盈,猞猁才考慮蹦的高不高,我要得是打爆狗頭的膂力。」
米摩延三步並作兩步上去捂住她的嘴,壓低聲音呵斥:「你能別隨口說些誅九族的話嗎?」
寶珠心中暗想:老賊要有誅她九族的魄力,他自己也該賠進去了,玉石俱焚,倒是不錯。
她躺著歇息了片刻,在米摩延的催促下,兩人走出房間,一同去練功的北廳。卻見院子裡幾名舞姬湊在一起,悄悄交談著什麼,神色間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興奮。
米摩延好奇地問:「怎麼了?」
「玉壺被叫出去了。」
「她十天裡有八天都被叫去獻藝,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那舞姬低聲說:「這次可不一樣,是夫人屋裡的婢女來傳喚她的,說不定因為公子索要,主人要開恩給她良人身份了!」
寶珠和米摩延對視一眼,都覺得有些詫異。
第184章
自青衫客在金波榭大會上揚言,誰若能尋回騎驢娘子,他便將陳師古那件讓人垂涎的傳奇遺物拱手相送。此話一出,洛陽各大門派紛紛暗中較勁,消息接二連三地傳至洛水旁的這座小院。
然而消息雖多,卻未必屬實。就算是真的,又不一定跟騎驢娘子的失蹤有關聯,總得有人去核實查證。殘陽院眾人不舍晝夜地一條條排查,不知順手破了多少疑案,卻始終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線索。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在江湖中,拉幫結夥的組合里極少有三個人的。
嵩陽書院的掌門周子安喜歡舞文弄墨,經常記錄江湖上的奇聞軼事。他從自己十幾年前的筆記中查到一條線索:曾經有兩個同出一門的綠林大盜,綽號「風雷雙雄」,師兄風馳雲張某輕功卓絕,師弟雷霆手徐某拳掌強橫,這二人在中原地區興風作浪,無惡不作。他們的武功路數與韋訓提供的證據有幾分相似,只不過缺了一個人。
殘陽院據此打探消息,結果從丐幫口中得知,這兩個人早就被官府以弩兵設伏擒獲,在南市梟首示眾了。但問及被斬首的人面貌如何,大家都沒見過張、徐二人,自然說不出個所以然,反正親眼看見腦袋被砍下來了。
強弩有機械助力,精度高、威力大,又易於上手,可以說是小卒對付武林高手的不二利器。雖有操作繁瑣、不能連發的缺點,但只要人多就能解決。因此按照律令規定,平民可以用弓箭,卻不能持有弩。
韋訓將這線索告知楊行簡,楊行簡再去找洛陽縣尉耿昌人查證,果真從塵封的檔案中查到某年某月某日於南市斬首強盜張苟苟、徐什一的記錄,案犯的口供花押具在。
韋訓不肯罷休,想去掘出這二人的屍身確認,耿昌人卻尷尬地道明:按照規定,處刑的犯人應予以收殮埋葬,然而隸卒們惜力,如果沒有家屬來認領,便將屍體往亂葬崗上一丟,讓野狗代辦剩下的活兒,因此根本沒有墳墓。再說那是上一任河南府尹崔東陽在任時的事了,如今能找到案卷底檔已是僥倖。
線索再次斷絕。
殘陽院幾個人在小院聚首交換情報,都覺得一籌莫展,不知該再怎麼查下去。想勸韋訓罷手,但看他那瘋魔入體的模樣,一定是不死不休。
經過這些天的休養,十三郎的傷勢已大有好轉,師兄師姐們聚頭的時候,他很有眼色地煮茶招待。他走到院子水缸中取水,拴在樹下的驢看見他,再次人立而起,扯著嗓子拼命叫喚起來。
十三郎放下水瓢,從袋子裡掏出最後一點豆粕,盡數倒進石槽內。可那丑驢瞧也不瞧一眼,失了智般蹦跳叫喚個不停,四蹄揚起的塵土在空中瀰漫。
它嗓音嘔啞刺耳,攪得人心煩意亂,邱任在屋裡嚷嚷:「娘子都丟了,這坐騎留著作甚?乾脆宰掉吃肉,省得它在這兒聒噪。」
韋訓早已疲累至極,站著都能睡著,腦中一片亂麻,當即起身去院裡,拔出魚腸要把驢首砍下來。
驢見勢不妙,一頭拱到他懷裡,哼哼唧唧地撒嬌。韋訓立時想起寶珠在的時候,就是這樣撫摸它的腦袋,手裡的匕首便垂了下去。驢繼續挪動四蹄,像舞馬一樣來回踏步,韋訓這才發現它這段時間情緒異常,前蹄已將院裡的土踏出一個淺淺的坑。
坑中有一縷黃色的東西,快被泥土蓋上了。韋訓俯身從土裡撿了起來,發現只是一束普通稻草。這東西一般是餵牲口用的,驢耐粗飼,不挑食,吃草料可以滿足需求,只是需要大量時間咀嚼消化。為了趕路,韋訓一直都是購買精飼料豆粕、豆餅餵驢。
他轉頭問十三郎:「我們不在的時候,你出去買草料餵驢了嗎?」
十三郎搖頭:「你們出去後,我就打坐練功療傷,並沒有出去閒遊。」
韋訓暗忖:那麼這縷稻草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租住的時候就已存在於院中了嗎?倘若如此,驢應該早就吃下去了。
事發之時,楊行簡被推入井中,十三郎被打至瀕死,現場裡沒有其他人,但卻有一個活物在庭院中目睹全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李昱繼續道:「第一枝桂花已然給你了,你也戴著招搖過了。現在滿城的桂花已經盛開,你還霸著花名不放,未免有些過分了。」
岐王妃未料到丈夫竟然根本不顧及她的聲譽與體面,氣得雙手發抖,腕上的佛珠隨之瑟瑟作響。
「看來妾說什麼都無濟於事,大王的心意是不可動搖了。」
李昱冷冷地道:「我辦這些宴會是另有所圖,你婦人之見,不要多問。」
岐王妃道:「就連叔父在世時也勸不動你,妾自然更沒那個學識與辯才,只能日日誦佛為大王祈福,望能消解少許褻瀆菩薩的業障。」
李昱冷笑了一聲,說:「王綏自己升天成佛了,肉身不毀,青史流芳,卻未曾給我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他必定有所藏私,說不定是服下了什麼使肉身金剛不壞的丹藥。我捐了那麼多功德錢給他修廟,為他介紹高手護法,最後連委託他徒弟畫一套九相圖都沒辦成,你們王家人實在是貪得無厭,忘恩負義!」
寶珠聽見「肉身不毀,青史留芳」這句話,想起王綏就是蟾光寺方丈曇林上人的俗家姓名,沒想到他竟是岐王妃的叔父。不過這倒也不是令人驚訝的事,二人皆出身於太原王氏,而權貴名門之間互相聯姻,彼此沾親帶故,總歸在同一個關係網中。
岐王妃見丈夫一意孤行,已無計可施,只能懇求:「妾只求大王不要再帶著繼輝他們參與其中了,他們是要做嗣王、郡王的,怎能年紀輕輕就開始沉湎於酒色,寵溺家妓。」
李昱早已厭煩至極,揚手趕人:「你只要能管住兒子不往祥雲堂跑,隨你如何處置。孩子大了,要寵幸哪個女人,難道還要提前向我呈報獲准嗎?」
「我不會讓他們跟你一樣的……」岐王妃一聲低語,攥緊手中佛珠,「還有一事,不得不告知大王,今年年初水災,夏天旱災,南邊幾個莊子顆粒無收,錢糧都收不上來。」
「知道了,我會想辦法的。」李昱隨口敷衍道。
岐王妃行禮告退。李昱被妻子攪擾了雅興,心中不樂,叫樂師伎人來表演了一套熱鬧的獅子舞,卻覺得索然無味。伸手摸了摸丹鳥的頭髮,看著手邊鮮嫩嬌美的小姑娘,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更加煩悶。既是祥瑞之人,為何不能助他重返青春?
「散了,回去好好練舞。」岐王下令,便有下人來解開鎖鏈,押送寶珠回霓裳院。
一天下來,精疲力盡。寶珠癱倒在榻上,幾乎連翻身的力氣都沒剩下。這與狩獵騎馬導致的身體勞累完全不同,她所承受的,是奴顏婢膝、曲意承歡,時時刻刻與自尊與驕傲殊死搏鬥的精神折磨。一想到冒著亂-倫的風險,去侍奉一個覬覦自己母親的血親,她感到自己隨時都在崩潰邊緣。
寶珠再度望向頭頂上的房梁。
旅途之中,她曾在破敗的鬼宅中,見過前人自縊的繩索在風中飄蕩的場景。此時,她已親身體會到那種屈辱至極、生不如死的絕望。
要為了維護尊嚴提前了結生命嗎?這個念頭從寶珠腦海中一閃而過。她不能容忍自己如奴隸一般受辱苟活,桂花花神,綠珠墜樓……
「起來喝水,趁著還有亮光,再練一練。」米摩延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寶珠不禁發出哀嚎聲。自從米摩延發現李昱對她的舞蹈感興趣後,便一絲不苟地督促她練舞,望她能藉此求生,除了不上手打人,嚴厲程度幾乎要逼近趙姑姑。
「你給我留飯了嗎?」寶珠哀切地問。
米摩延乾脆地拒絕:「留了,現在嬤嬤虧待誰都不敢虧待你。但是你得練完才能吃,這樣能減輕重量,起跳的時候更輕盈。」
寶珠惱怒地說:「我不需要輕盈,猞猁才考慮蹦的高不高,我要得是打爆狗頭的膂力。」
米摩延三步並作兩步上去捂住她的嘴,壓低聲音呵斥:「你能別隨口說些誅九族的話嗎?」
寶珠心中暗想:老賊要有誅她九族的魄力,他自己也該賠進去了,玉石俱焚,倒是不錯。
她躺著歇息了片刻,在米摩延的催促下,兩人走出房間,一同去練功的北廳。卻見院子裡幾名舞姬湊在一起,悄悄交談著什麼,神色間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興奮。
米摩延好奇地問:「怎麼了?」
「玉壺被叫出去了。」
「她十天裡有八天都被叫去獻藝,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那舞姬低聲說:「這次可不一樣,是夫人屋裡的婢女來傳喚她的,說不定因為公子索要,主人要開恩給她良人身份了!」
寶珠和米摩延對視一眼,都覺得有些詫異。
第184章
自青衫客在金波榭大會上揚言,誰若能尋回騎驢娘子,他便將陳師古那件讓人垂涎的傳奇遺物拱手相送。此話一出,洛陽各大門派紛紛暗中較勁,消息接二連三地傳至洛水旁的這座小院。
然而消息雖多,卻未必屬實。就算是真的,又不一定跟騎驢娘子的失蹤有關聯,總得有人去核實查證。殘陽院眾人不舍晝夜地一條條排查,不知順手破了多少疑案,卻始終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線索。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在江湖中,拉幫結夥的組合里極少有三個人的。
嵩陽書院的掌門周子安喜歡舞文弄墨,經常記錄江湖上的奇聞軼事。他從自己十幾年前的筆記中查到一條線索:曾經有兩個同出一門的綠林大盜,綽號「風雷雙雄」,師兄風馳雲張某輕功卓絕,師弟雷霆手徐某拳掌強橫,這二人在中原地區興風作浪,無惡不作。他們的武功路數與韋訓提供的證據有幾分相似,只不過缺了一個人。
殘陽院據此打探消息,結果從丐幫口中得知,這兩個人早就被官府以弩兵設伏擒獲,在南市梟首示眾了。但問及被斬首的人面貌如何,大家都沒見過張、徐二人,自然說不出個所以然,反正親眼看見腦袋被砍下來了。
強弩有機械助力,精度高、威力大,又易於上手,可以說是小卒對付武林高手的不二利器。雖有操作繁瑣、不能連發的缺點,但只要人多就能解決。因此按照律令規定,平民可以用弓箭,卻不能持有弩。
韋訓將這線索告知楊行簡,楊行簡再去找洛陽縣尉耿昌人查證,果真從塵封的檔案中查到某年某月某日於南市斬首強盜張苟苟、徐什一的記錄,案犯的口供花押具在。
韋訓不肯罷休,想去掘出這二人的屍身確認,耿昌人卻尷尬地道明:按照規定,處刑的犯人應予以收殮埋葬,然而隸卒們惜力,如果沒有家屬來認領,便將屍體往亂葬崗上一丟,讓野狗代辦剩下的活兒,因此根本沒有墳墓。再說那是上一任河南府尹崔東陽在任時的事了,如今能找到案卷底檔已是僥倖。
線索再次斷絕。
殘陽院幾個人在小院聚首交換情報,都覺得一籌莫展,不知該再怎麼查下去。想勸韋訓罷手,但看他那瘋魔入體的模樣,一定是不死不休。
經過這些天的休養,十三郎的傷勢已大有好轉,師兄師姐們聚頭的時候,他很有眼色地煮茶招待。他走到院子水缸中取水,拴在樹下的驢看見他,再次人立而起,扯著嗓子拼命叫喚起來。
十三郎放下水瓢,從袋子裡掏出最後一點豆粕,盡數倒進石槽內。可那丑驢瞧也不瞧一眼,失了智般蹦跳叫喚個不停,四蹄揚起的塵土在空中瀰漫。
它嗓音嘔啞刺耳,攪得人心煩意亂,邱任在屋裡嚷嚷:「娘子都丟了,這坐騎留著作甚?乾脆宰掉吃肉,省得它在這兒聒噪。」
韋訓早已疲累至極,站著都能睡著,腦中一片亂麻,當即起身去院裡,拔出魚腸要把驢首砍下來。
驢見勢不妙,一頭拱到他懷裡,哼哼唧唧地撒嬌。韋訓立時想起寶珠在的時候,就是這樣撫摸它的腦袋,手裡的匕首便垂了下去。驢繼續挪動四蹄,像舞馬一樣來回踏步,韋訓這才發現它這段時間情緒異常,前蹄已將院裡的土踏出一個淺淺的坑。
坑中有一縷黃色的東西,快被泥土蓋上了。韋訓俯身從土裡撿了起來,發現只是一束普通稻草。這東西一般是餵牲口用的,驢耐粗飼,不挑食,吃草料可以滿足需求,只是需要大量時間咀嚼消化。為了趕路,韋訓一直都是購買精飼料豆粕、豆餅餵驢。
他轉頭問十三郎:「我們不在的時候,你出去買草料餵驢了嗎?」
十三郎搖頭:「你們出去後,我就打坐練功療傷,並沒有出去閒遊。」
韋訓暗忖:那麼這縷稻草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租住的時候就已存在於院中了嗎?倘若如此,驢應該早就吃下去了。
事發之時,楊行簡被推入井中,十三郎被打至瀕死,現場裡沒有其他人,但卻有一個活物在庭院中目睹全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