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周彥紅笑得齜牙咧嘴的,讓陸鳳羽給自己磨墨,鋪了紙開始作畫。
趙奶奶很新奇,湊在一邊看。
陸舟和陸蕊乖乖坐在外公身邊吃糯米糰子:「娘肯定是要畫瑞瑞舅舅和翊舅舅。」
等趙淩和竇榮收拾完自己,過來炕屋烘頭髮的時候,周彥紅畫的已經能看得出兩人的狼狽樣子了。
趙淩看得齜牙咧嘴的:「表姐你不厚道。」又說陸鳳羽,「表姐夫,你這是助紂為虐。」
陸鳳羽不以為意:「我們這叫夫唱婦隨。」
趙淩聽他說起唱什麼的,就順嘴說道:「我看現在府城的茶館和酒樓里都有說書先生,有些說的還是邸報的內容。咱們家酒樓里有嗎?」別一天到晚講小說,播報個新聞也很實用。
楊氏說道:「沒呢。上次我們去府城也看到了,挺好的。都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要是咱們家也有這麼個說書的,倒是很好。只是回來之後,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有學問的可不會當說書先生,考上個童生都能教蒙學,當先生可比說書先生體面。」
說書先生叫先生,可不是真先生。
但凡學問過得去一點的,哪怕不繼續讀書科考,在自己家開個學堂當個先生;或者去衙門謀個簡單一些的差使,當個吏員;甚至是當個帳房先生,都比說書先生體面,且錢多。
瀘陽縣畢竟只是一個小縣城,教育資源就這樣了,哪裡能請得到能解讀邸報的讀書人來當說書先生?
陸鳳羽說道:「上次我們去東州府城逛,倒是在酒樓里聽了一場,那說書先生說的倒是不錯。邸報上的內容,關鍵倒不是講得多精彩,而是不能偏頗,對說書先生的學問略有點要求。」
其實解讀邸報上的內容,算是讀書人的基本功之一。
作為一名官員預備役,要是連正確解讀公文都做不到,那這書也白讀了。
趙淩順嘴就說道:「十一和十二不是沒事幹麼?反正他們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每天去酒樓講講邸報,倒也不一定要會說書。」
竇榮提議:「感覺更適合放在茶樓。客人們聽到邸報的內容就會討論,討論就會多點茶水。放酒樓的話,客人們吃飽了干坐著不好。」
「二姑父家不是有個茶樓,就在貢院對面來著。」趙淩一下就想起來了,「哎?二姑父的生意忙得過來嗎?我看他一直在外面忙著收租,說是得過兩天才能回家。」
趙奶奶笑道:「哪會一年到頭收租啊?就年前這段時間最忙。說邸報很好啊,去年你爹回來的時候,也跟我們講呢。反正十一和十二在家也沒什麼事情,讓他們去做點事情也好。」
趙爺爺趙奶奶是歲數越大越想得開。
子女出息,孫輩更出息。
他們只管享福就是了,別的管那麼多?
早幾年,他們還喜歡住在城裡,現在他們只想待在村子裡,跟一群老夥計聊天。
一天到晚的東家長西家短的有什麼意思?
大家聊聊國家大事,好歹村里也出了侯爺了,村里人的格局打開,眼界也得高點。
趙爺爺也贊同:「正好讓他們過年這段時間給村里人講講,我聽聽看像不像樣。」
正好趙靜和趙學端著兩盆剛出爐的點心過來,模樣有些小心翼翼:「爺爺說什麼呢?」
趙爺爺支使:「過來,給爺爺講講邸報。」
趙爺爺平時會看看邸報,主要作用是拿來跟老夥計們吹噓,炕屋裡就擺著呢。
兄弟倆剛被嫡母訓了一頓,這會兒可乖巧了:「爺爺您不是都看過了嘛。」
「爺爺您想聽哪段?我念給您聽。」
趙淩聽著聽著,打了個哈欠。
炕屋的溫度對他來說有點太高了,暖融融的特別催眠。
竇榮摸了摸他的頭髮已經幹了,就招呼了一聲,帶著趙淩回他們自己屋裡去,準備把頭髮先綁起來。
離開了那個暖融融的環境,趙淩一下就清醒了:「不對,我還得殺魚呢。等著,我給你做魚湯。」
竇榮就隨便扎了一下頭髮,跟著趙淩一起去了廚房。
趙淩系上圍裙,動作利落,看得在廚房看午飯的田氏都驚訝了一下:「淩兒還會做飯呢?」
趙淩把一條黑魚宰殺乾淨,開始片魚片,得意:「這話說的,我家常媽媽的廚藝都是跟我學的。」
常娘子在大廚房裡也在收拾魚湯,笑道:「嗯,我還真是跟四郎學的。」
趙淩驚訝了一下:「常媽媽你在啊?」然後他就看到常娘子往魚湯里放了一撮鹹菜,頓時別開臉,「這個我沒教!」
廚房裡的眾人都笑出了聲。
田氏笑罵:「你自己不吃鹹菜,還不讓別人吃鹹菜。雪裡蕻做的鹹菜燒魚可鮮了。翊兒吃鹹菜的吧?」
竇榮也是眉眼含笑:「嗯,吃一點。」
他只是隨趙淩,平時不怎麼吃鹹菜之類的。
「那一會兒嘗嘗看。」
「好。」竇榮應下,扭頭看趙淩對他怒目而視,故意笑問,「怎麼了?」
趙淩冷哼:「叛徒!」
竇榮還挑釁:「一會兒魚湯里給我放塊嫩豆腐。」
趙淩罵罵咧咧,但還是往裡面放了豆腐。
竇榮又想讓趙淩多放幾塊生薑。
趙淩不耐煩:「你別太過分啊!」
竇榮像是看不出好賴一樣,繼續騷擾:「出鍋的時候多撒些白胡椒,再撒點蒜葉。」
趙淩罵罵咧咧地按照竇榮的要求做了:「臭豆豆,你完蛋了,一會兒讓抹布揍死你。」
廚房裡其他人都一邊裝聽不見,一邊臉上帶著笑。
等竇榮把魚湯盛進碗裡,田氏才說道:「淩兒這點倒是像小弟……你爹。你爹以前也總是偷摸著進廚房給自己開小灶,就是每次洗鍋子都洗不乾淨。我們也只能偷偷裝不知道。」
「哎?我爹就給我們講過前半段。他還說自己給人看墓、寫墓志銘賺錢,真的假的?真能賺到錢?」趙淩很好奇。
「能啊。你爹後來讀書、去府城參加鄉試的錢,都是他自己賺的。」她悄悄給趙驊塞了一點。
只是那時候她沒掌家,用的還是壓箱底的錢,也不多。
當時她對科考一點概念都沒有,等她兒子趙廈開始讀書之後,才知道讀書多花錢。
她當初給趙驊的那一點,真的是聊勝於無。
田氏跟趙復成親的時候,趙復屢試不第,已經二十四了。
那會兒趙驊已經十五,比田氏小不了幾歲。
田氏一個剛過門的大嫂,不太好管那麼大的小叔子,有些事情看在眼裡,只是都沒法說。
她覺得明明小弟已經表現出了那麼好的讀書天賦,怎麼公婆非得把那麼多錢花在趙復身上,搞得小弟連飯都吃不飽,還得自己想辦法。
只是她也沒法做什麼,只能替趙驊遮掩一點。
趙驊多機靈一個人啊,知道田氏對他好,後面成親之後,才能安心把懷孕的趙王氏留在瀘陽縣,就是知道田氏靠譜。
中午吃過很多魚的午飯,一群小輩圍一起,繼續聽田氏說長輩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田氏一點都沒不耐煩:「說起來,我還是你娘的第一個學生。」
趙淩立馬拉起抹布一拱爪子:「師姐。我也是我娘的學生。」
田氏沒好氣地拍了拍抹布軟軟的肚皮一下,乾脆把抹布抱到自己懷裡,才繼續說道:「那會兒你娘懷著你大哥,我就住在縣城裡照顧你娘。那會兒人傻,都不知道可以出門,在家實在沒什麼事情做,你娘就教我識字。哦,你爹還給你娘布置功課!」
她是真沒見過有這樣的夫妻的!
田氏的娘家在田家村家境還算不錯,兄弟年幼時上過兩年學堂,認得幾個字而已,她自己是不識字的。
她年輕的時候見識淺薄,也不怎麼明事理,有些事情心裏面隱隱覺得不對,又說不上來具體怎麼不對,覺得對的事情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對。
趙王氏自己學,也教田氏學。
田氏有了基礎之後,趙王氏雖然跟著趙驊離開了瀘陽縣,但還是時不時寄回來各種信(功課)。
也虧得田氏識字快,信基本都能看得懂。
趙復這個人貪財好色不假,但田氏有什麼不懂的拿去問他,他倒也能認真教導。
他覺得妻子好學上進是好事,紅袖添香更是佳話。
田氏的目光落在趙靜和趙學身上:「你們倆現在能夠讀那麼多年書,知不知道有多難得?」
趙靜和趙學紛紛羞愧地低下頭。
過了一會兒,趙靜才開口說道:「我們也不想學成這樣,是實在不懂。我們也知道,要是我們能夠有個功名在身,就能有個好前程,起碼能娶個身份更高的姑娘為妻……母親,我們真的知道錯了。」
趙學也跟著說道:「我們往後也會認真讀書,讓我們以後的孩子不愁沒書念。」他還機靈地舉了趙淩的例子,「小叔認真讀書,當了大官,才有十三弟能夠在文華殿讀書。」
趙奶奶很新奇,湊在一邊看。
陸舟和陸蕊乖乖坐在外公身邊吃糯米糰子:「娘肯定是要畫瑞瑞舅舅和翊舅舅。」
等趙淩和竇榮收拾完自己,過來炕屋烘頭髮的時候,周彥紅畫的已經能看得出兩人的狼狽樣子了。
趙淩看得齜牙咧嘴的:「表姐你不厚道。」又說陸鳳羽,「表姐夫,你這是助紂為虐。」
陸鳳羽不以為意:「我們這叫夫唱婦隨。」
趙淩聽他說起唱什麼的,就順嘴說道:「我看現在府城的茶館和酒樓里都有說書先生,有些說的還是邸報的內容。咱們家酒樓里有嗎?」別一天到晚講小說,播報個新聞也很實用。
楊氏說道:「沒呢。上次我們去府城也看到了,挺好的。都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要是咱們家也有這麼個說書的,倒是很好。只是回來之後,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有學問的可不會當說書先生,考上個童生都能教蒙學,當先生可比說書先生體面。」
說書先生叫先生,可不是真先生。
但凡學問過得去一點的,哪怕不繼續讀書科考,在自己家開個學堂當個先生;或者去衙門謀個簡單一些的差使,當個吏員;甚至是當個帳房先生,都比說書先生體面,且錢多。
瀘陽縣畢竟只是一個小縣城,教育資源就這樣了,哪裡能請得到能解讀邸報的讀書人來當說書先生?
陸鳳羽說道:「上次我們去東州府城逛,倒是在酒樓里聽了一場,那說書先生說的倒是不錯。邸報上的內容,關鍵倒不是講得多精彩,而是不能偏頗,對說書先生的學問略有點要求。」
其實解讀邸報上的內容,算是讀書人的基本功之一。
作為一名官員預備役,要是連正確解讀公文都做不到,那這書也白讀了。
趙淩順嘴就說道:「十一和十二不是沒事幹麼?反正他們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每天去酒樓講講邸報,倒也不一定要會說書。」
竇榮提議:「感覺更適合放在茶樓。客人們聽到邸報的內容就會討論,討論就會多點茶水。放酒樓的話,客人們吃飽了干坐著不好。」
「二姑父家不是有個茶樓,就在貢院對面來著。」趙淩一下就想起來了,「哎?二姑父的生意忙得過來嗎?我看他一直在外面忙著收租,說是得過兩天才能回家。」
趙奶奶笑道:「哪會一年到頭收租啊?就年前這段時間最忙。說邸報很好啊,去年你爹回來的時候,也跟我們講呢。反正十一和十二在家也沒什麼事情,讓他們去做點事情也好。」
趙爺爺趙奶奶是歲數越大越想得開。
子女出息,孫輩更出息。
他們只管享福就是了,別的管那麼多?
早幾年,他們還喜歡住在城裡,現在他們只想待在村子裡,跟一群老夥計聊天。
一天到晚的東家長西家短的有什麼意思?
大家聊聊國家大事,好歹村里也出了侯爺了,村里人的格局打開,眼界也得高點。
趙爺爺也贊同:「正好讓他們過年這段時間給村里人講講,我聽聽看像不像樣。」
正好趙靜和趙學端著兩盆剛出爐的點心過來,模樣有些小心翼翼:「爺爺說什麼呢?」
趙爺爺支使:「過來,給爺爺講講邸報。」
趙爺爺平時會看看邸報,主要作用是拿來跟老夥計們吹噓,炕屋裡就擺著呢。
兄弟倆剛被嫡母訓了一頓,這會兒可乖巧了:「爺爺您不是都看過了嘛。」
「爺爺您想聽哪段?我念給您聽。」
趙淩聽著聽著,打了個哈欠。
炕屋的溫度對他來說有點太高了,暖融融的特別催眠。
竇榮摸了摸他的頭髮已經幹了,就招呼了一聲,帶著趙淩回他們自己屋裡去,準備把頭髮先綁起來。
離開了那個暖融融的環境,趙淩一下就清醒了:「不對,我還得殺魚呢。等著,我給你做魚湯。」
竇榮就隨便扎了一下頭髮,跟著趙淩一起去了廚房。
趙淩系上圍裙,動作利落,看得在廚房看午飯的田氏都驚訝了一下:「淩兒還會做飯呢?」
趙淩把一條黑魚宰殺乾淨,開始片魚片,得意:「這話說的,我家常媽媽的廚藝都是跟我學的。」
常娘子在大廚房裡也在收拾魚湯,笑道:「嗯,我還真是跟四郎學的。」
趙淩驚訝了一下:「常媽媽你在啊?」然後他就看到常娘子往魚湯里放了一撮鹹菜,頓時別開臉,「這個我沒教!」
廚房裡的眾人都笑出了聲。
田氏笑罵:「你自己不吃鹹菜,還不讓別人吃鹹菜。雪裡蕻做的鹹菜燒魚可鮮了。翊兒吃鹹菜的吧?」
竇榮也是眉眼含笑:「嗯,吃一點。」
他只是隨趙淩,平時不怎麼吃鹹菜之類的。
「那一會兒嘗嘗看。」
「好。」竇榮應下,扭頭看趙淩對他怒目而視,故意笑問,「怎麼了?」
趙淩冷哼:「叛徒!」
竇榮還挑釁:「一會兒魚湯里給我放塊嫩豆腐。」
趙淩罵罵咧咧,但還是往裡面放了豆腐。
竇榮又想讓趙淩多放幾塊生薑。
趙淩不耐煩:「你別太過分啊!」
竇榮像是看不出好賴一樣,繼續騷擾:「出鍋的時候多撒些白胡椒,再撒點蒜葉。」
趙淩罵罵咧咧地按照竇榮的要求做了:「臭豆豆,你完蛋了,一會兒讓抹布揍死你。」
廚房裡其他人都一邊裝聽不見,一邊臉上帶著笑。
等竇榮把魚湯盛進碗裡,田氏才說道:「淩兒這點倒是像小弟……你爹。你爹以前也總是偷摸著進廚房給自己開小灶,就是每次洗鍋子都洗不乾淨。我們也只能偷偷裝不知道。」
「哎?我爹就給我們講過前半段。他還說自己給人看墓、寫墓志銘賺錢,真的假的?真能賺到錢?」趙淩很好奇。
「能啊。你爹後來讀書、去府城參加鄉試的錢,都是他自己賺的。」她悄悄給趙驊塞了一點。
只是那時候她沒掌家,用的還是壓箱底的錢,也不多。
當時她對科考一點概念都沒有,等她兒子趙廈開始讀書之後,才知道讀書多花錢。
她當初給趙驊的那一點,真的是聊勝於無。
田氏跟趙復成親的時候,趙復屢試不第,已經二十四了。
那會兒趙驊已經十五,比田氏小不了幾歲。
田氏一個剛過門的大嫂,不太好管那麼大的小叔子,有些事情看在眼裡,只是都沒法說。
她覺得明明小弟已經表現出了那麼好的讀書天賦,怎麼公婆非得把那麼多錢花在趙復身上,搞得小弟連飯都吃不飽,還得自己想辦法。
只是她也沒法做什麼,只能替趙驊遮掩一點。
趙驊多機靈一個人啊,知道田氏對他好,後面成親之後,才能安心把懷孕的趙王氏留在瀘陽縣,就是知道田氏靠譜。
中午吃過很多魚的午飯,一群小輩圍一起,繼續聽田氏說長輩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田氏一點都沒不耐煩:「說起來,我還是你娘的第一個學生。」
趙淩立馬拉起抹布一拱爪子:「師姐。我也是我娘的學生。」
田氏沒好氣地拍了拍抹布軟軟的肚皮一下,乾脆把抹布抱到自己懷裡,才繼續說道:「那會兒你娘懷著你大哥,我就住在縣城裡照顧你娘。那會兒人傻,都不知道可以出門,在家實在沒什麼事情做,你娘就教我識字。哦,你爹還給你娘布置功課!」
她是真沒見過有這樣的夫妻的!
田氏的娘家在田家村家境還算不錯,兄弟年幼時上過兩年學堂,認得幾個字而已,她自己是不識字的。
她年輕的時候見識淺薄,也不怎麼明事理,有些事情心裏面隱隱覺得不對,又說不上來具體怎麼不對,覺得對的事情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對。
趙王氏自己學,也教田氏學。
田氏有了基礎之後,趙王氏雖然跟著趙驊離開了瀘陽縣,但還是時不時寄回來各種信(功課)。
也虧得田氏識字快,信基本都能看得懂。
趙復這個人貪財好色不假,但田氏有什麼不懂的拿去問他,他倒也能認真教導。
他覺得妻子好學上進是好事,紅袖添香更是佳話。
田氏的目光落在趙靜和趙學身上:「你們倆現在能夠讀那麼多年書,知不知道有多難得?」
趙靜和趙學紛紛羞愧地低下頭。
過了一會兒,趙靜才開口說道:「我們也不想學成這樣,是實在不懂。我們也知道,要是我們能夠有個功名在身,就能有個好前程,起碼能娶個身份更高的姑娘為妻……母親,我們真的知道錯了。」
趙學也跟著說道:「我們往後也會認真讀書,讓我們以後的孩子不愁沒書念。」他還機靈地舉了趙淩的例子,「小叔認真讀書,當了大官,才有十三弟能夠在文華殿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