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一些小輩,來了之後難免給予一些照顧。

  尤其是遇到會試那年,總有一些學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找不到住處,或者是合適的住處。

  趙家肯定不是什麼客人都留宿,但總會有幾個沒法拒絕的客人。

  別的不說,下一科考試,王延的孫輩就會來幾個,還不包括趙王氏的幾個姐妹家的兒子們。

  趙家自己的幾個兒子侄子,考試都算是很早的,其實二十多下場考試才正常。

  想到這裡,趙王氏想到周家,問:「周家伯伯的調令出了沒?去哪兒?」

  「出了,秘書監。」雖說是個四品上的官職,還是三省官員之一,但論起權勢,還真不如當個知府。

  只不過周家伯伯的年紀擺在這兒,但凡能年輕個五六歲,說不定能當個六部的侍郎。

  當然,現在沒什麼職缺。

  趙驊想到職缺,就覺得心累:「也不知道誰接任翰林院直院。」

  「你不知道?」

  「不知道啊。我又不是吏部的,也不在翰林院裡,我怎麼知道?」他事情很多的好嘛。

  趙淩和竇榮的調令,都是他剛回家和兩個孩子一同坐車的時候說起的。

  可恨他生了四個兒子,還有兩個比較擅長算數的侄子、一個女婿,一個都沒撈著給自己打下手。

  不對,他還有個小兒子呢。

  臭小子前陣子說是往鐵脊縣去了,路上還不知道怎麼樣,也不知道往家裡寫封信。

  別跑得不知道回來,錯過會試。

  趙王氏覺得趙驊沒用極了,白了他一眼,確定他沒別的事情,就說道:「我跟淩兒說話去。」

  「哎?」趙驊眼睜睜看著自己妻子走了,嘀咕,「我還想說今年蓉蓉是不是要去封地。」

  算了,他去跟葛姨娘說。

  趙婉蓉要是真的要隨二皇子就封,應該是不需要他們家來準備什麼東西。

  但他們要是真的一點都不準備,心裏面肯定放不下。

  只是現在二皇子會去哪裡就封都不知道,希望不是去什麼苦寒之地吧。

  趙淩和竇榮兩人都封了侯,桃溪巷的宅子也得做一些更改,符合一座侯府該有的氣度。

  這些都是由工部動手。

  改動不多,最顯眼的改動是換了扇大門。

  而竇榮的封侯,也代表了竇榮徹底放棄繼承鎮國公的爵位。

  在一些想法多的人眼裡,這是明升暗降。

  至於讓竇榮負責水軍?

  水軍總共才多少人,多少船?

  能和涼州鐵騎比嗎?

  再說趙淩和竇榮兩個男人,又生不出孩子來,兩個爵位又怎麼樣?都不能傳給後人。

  侯爺也就是說著好聽,能有實權重要?

  在眾多的不理解中,趙淩按部就班地在神都籌措自己的班底,經過兩個月的教學和考核,最終除了原先的十三人之外,又只額外留下了兩個人。

  剩下的人在聽說市舶司將來是要待在海外小島上的,頓時就打了退堂鼓;不過更多的是考核沒通過的。

  這些有本事加塞進來的人,本就不那麼愁沒官做,迫切性和首批招收的十三人不一樣。

  兩個月的學習就當了上了個補習班。

  趙淩給後來的兩人去吏部登記好之後,就著手準備去象州。

  蒸汽船是開不走的,說是給竇榮造的大玩具,但錢是顧潥出的,後續還得把空客船完善,往上面裝火炮。

  趙淩估摸著他在象州新造一艘蒸汽船出來,第一艘的火力系統都未必能搞定。

  嗯,時間太短了,要是能再多兩三個月,他高低得給自家客船裝上一個蒸汽機,現在還得原始的搖啊搖。

  趙復一家果然跟著一起回,趙復也果然要帶走小豬仔。

  他還試圖把小豬仔放在自己的房間裡,被趙淩嚴詞拒絕。

  「不行,你要跟小豬仔睡一起,那就去睡豬圈。」

  趙復用一種「你無理取鬧」的神情看向趙淩:「放貨倉我不放心。我房間那麼大,容得下幾隻小豬,多的還能放趙靜、趙學的房裡。」

  趙靜、趙學:「……」

  盧姨娘經過了兩三年的養豬生涯,如今身子骨強健,哪怕今天換上了綾羅綢緞,瞧著也不像是貴婦人,倒像是貴婦人身邊得用的管事娘子,聽見趙復的話,「輕聲細語」道:「好了,船上也不是只有你住。十三郎他們還要讀書呢,不影響到人麼?」

  對上這個侄子,趙復一次都沒占到過便宜,偏還每次都要槓上一回,也不知道是哪裡有毛病。

  盧姨娘現在已經認命了,對自己變大了許多的嗓門都已經不想改了。

  改什麼?

  她回去了肯定還得跟著趙復一起養豬。

  早知今日,她當初還不如直接去嫁個屠夫,當個屠夫娘子。

  不對,屠夫宰的豬,哪有他們養的好吃?

  外頭的那些豬吃的都是些什麼腌臢物,哪有他們自家養的豬吃得好喝得好?

  趙復到底犟不過趙淩,只能委屈巴巴地把幾頭小豬仔親自抱到貨船上。

  趙淩要帶上自己的學生、家人,船上的空間不夠再帶上那麼多下官從屬。

  這十五名下官可不是單身赴任,都是帶著自己家人的。現在的家人也不只是老婆孩子,有些還有家中老人、兄弟姐妹,以及伺候的下人。下人也多半不止一個兩個。

  趙淩要帶,竇榮也要帶。

  他甚至還帶了兩艘戰艦。

  不過戰艦隻起到威懾作用(?),客船和貨船才是主力。

  一直到船隊出發,趙驊都沒多說什麼話。

  回去的路上,趙王氏就不太滿意:「孩子出遠門,你怎麼一個字都不說?那麼放心?」

  趙驊遙指了一下碼頭的方向,反問:「那麼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我能說什麼?」

  路上小心?

  該小心的是別人。

  「只希望現在水上太平些,別還跟我們以前那時候一樣,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趙驊是管過漕運的。

  漕運油水足,但也危險。

  在趙淩上輩子,有一句話叫百萬漕工衣食所系,指的就是依靠漕運這個行當維持生計的人數眾多,還都是壯勞力。

  大虞的漕工肯定沒有百萬之巨,但也不少。

  這些人從苦力,到拉幫結派,到好勇鬥狠爭搶地盤,一直到壓榨普通船工、漕工,做大做強直接攔截水上的各路船隻收取過路費,只花了很短的時間。

  負責管理漕運的官員但凡稍微弱勢一點,都沒法鎮住這群人。

  趙驊當初乾的時候也就是年輕,背後又站著皇帝,別人敢跟他橫,他比別人更橫。

  一直到現在,趙家的船往返水上都太太平平,當然也是他們基本都跟著葛家的船走。

  葛家這樣的大商隊,黑白兩道都打點清楚,路上大概率不會有什麼波折。

  這次趙淩自己走,船幾乎都是新的。

  兩艘戰艦考慮到速度和內河航運的吃水深度,船並不大,外行看著也並不會覺得有多少戰鬥力。

  趙王氏半點不擔心:「來了更好,正好給竇翊送戰功。那群人無法無天的,早就該收拾了。」

  「真打起來,哪有不出意外的?」趙驊現在沒了年輕時候的那股子莽勁,「船隊裡還那麼多老弱婦孺呢。」

  趙王氏顯然比趙驊狠:「出意外就直接把他們滅了。襲擊朝廷命官,等同造反,直接誅九族。你們這群人就是下手不夠狠,才讓那些人那麼囂張。不能徹底解決,至少也該殺雞儆猴,免得他們把勢力做大。哦,也是。你們跟著人家漕幫一起收錢,拿的還是大頭,怪不得不清剿。」

  「什麼你們我們的?我什麼時候幹過這個事情?哪怕是當官的,也不是吃一個鍋里的,人家幹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我是那種人嗎?」趙驊不滿。

  已經遠航的趙淩則表示期待:「多來幾個收錢的,我把他們的關卡端了,就能把市舶司設到哪裡。」

  下官們表示疑惑:「市舶司不是只設在象州府,負責海外貿易嗎?」

  「不不不。市『舶』司,跟船有關的,我們都能管。」這是皇帝親學生特權,不然他真的立了那麼多功勞還貶官嗎?

  一個從三品的爵位就算是升官了嗎?

  必然不能啊。

  趙淩搓搓手:「沒事。我們只要不主動挑事,把事情解決之後『暫管』,然後『代管』,最後就變成我們的啦~」

  下官們顯然不能理解趙淩這種帶著點調皮的輕鬆語氣。

  竇榮很配合:「我已經吩咐戰艦上不露兵甲。這是新船,普通水匪也就幾艘小舢板,應該分不清戰艦不戰艦的。」

  大虞的船運不怎麼發達,水軍自然也是。

  南方地區雖然水路眾多,但很多河道都不能通行大船,經常有河道淤堵、窄小、過於湍急等等不利航行的因素。

  至於趙淩的這種行為在後世有一個專有名詞,叫釣魚執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