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嘉珍想了想還是拒絕了:「我就不回去了。祖父祖母歲數大了,我得留在他們身邊照顧。」又皺了皺鼻子,小聲說道,「不太想回家。」

  他在神都這裡很好。

  祖父母慈愛,和妻子的感情好,還有妻子的娘家人也關係融洽。

  他只要專心讀書就好。

  不像他在象州的時候,明明他是小兒子,偏就像是家裡的外人,就因為他跟娘姓蘇,就好像他不是親生的了一樣。

  他爹他兄長他們也就算了,他娘也這樣,真是無語。

  趙淩明白蘇家的情況,自己堂妹沒受委屈,別的他都管不著:「那行,你好好讀書。」

  確定蘇嘉珍不打算跟他去象州之後,他就去吏部要了一份願意補缺的名單,除了這一科的進士、同進士之外,還有歷屆沒補上缺的進士、同進士,甚至舉人,以及一些因為生病和丁憂等請了長假,回來後到現在還沒補上缺的官員。

  名單到手之後,他就出了公告招收算數和外語方面的人才,確定了考試日期。

  這部分想著補缺的人選,基本都待在神都,經過數日的通知,總算召集起一批裸考的。

  很多考試名次不好,沒什麼出路的進士、同進士,不管原先心氣有多高,經過一段時間的現實拷打後,幾乎是只要有個班上就好。

  這次趙淩對於學歷要求還放寬到了舉人這一檔,哪怕時間很短,沒什麼複習資料,參與考試的也有兩百多人。

  人數比預計的要多,不過沒關係,趙淩本來就借用了貢院。

  考試流程大家都熟悉,挨個檢查完之後,上午一場下午一場,午膳考場提供,考完就散場。

  題目不算多,難度不算太高,不過因為這些內容和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科舉內容不一樣,能夠表現良好的人不多。

  外語考試還有一場面試。

  面試考官趙淩請了他便宜外祖父……不,他的好貴外祖父王延出馬當主考官,兩個鴻臚寺的官員只能當陪考。

  王主考官有多貴呢?

  大概是一艘畫舫全權使用一個月,還得負責上面的一切用度的花費。

  沒錯,老頭今年不打算回去過年,跟幾個老夥伴約好了要去莊上過,在暖融融的船上吃火鍋唱歌彈琴吟詩賞雪。

  他都攢了許多老頭們出去遊玩的詩畫集子了。

  算了,錢不錢的倒是無所謂,就是飲食上多注意著點,別把這群瘦巴巴的老頭吃出三高來。

  平時也就算了,過年這會兒牲口都出欄了。

  這群老頭是真的能夠干出一頓飯炫一大碗紅燒肉的。

  更別提莊上還有那麼多肥羊肥雞肥鴨肥鵝,連他莊上養的魚都肥。

  報名考試的有兩百五十三人,最後錄取的只有十三人,其中十個在算數方面底子還不錯,三個懂一點外語。

  趙淩直接帶他們到吏部辦了手續,在貢院騰了兩間屋子出來當教室,給他們做集中培訓。

  反正貢院平時沒什麼人,給他用用就用用。

  他也可以借著來上課摸魚。

  把這些事情都上了軌道,終於到了竇桓和林姑娘大婚的日子。

  這會兒距離他們從私軍營回來還沒十天。

  趙淩和竇榮作為男方家人,提前一晚住在了鎮國公府,天不亮就起床開始做各種準備。

  皇后娘娘不便提前到,派了許多宮人過來,連聞公公都特意跟著竇桓一起去迎親。

  竇桓腿腳不便,自然不好騎馬,迎親用的是一輛四匹棗紅馬拉的馬車。

  車廂用的不是冬季的轎廂,而是夏季的敞篷式樣。

  貝家人本來心底嘀咕林姑娘不嫁「前途無量」的貝向榮,反倒去選一個瘸子,見了鎮國公府這陣仗,也說不出什麼來,笑得……千奇百怪地把林姑娘送出家門。

  林姑娘也沒有坐上花轎,而是在紅綢的牽引下,直接坐上馬車,坐在竇桓的身邊。

  沒人敢說不成體統。

  人家身邊跟著兩排宮女太監,難道是要跟天家說不成體統嗎?

  或許一些言官敢,但貝家不敢。

  接親很順利,新娘的嫁妝十里紅妝。

  竇鳳沒能趕回來確實有些遺憾,但帝後和太子太子妃都來了,不能說這場婚事就不被重視。

  許多賓客想得多的,還覺得是顯示天家對竇家的態度。

  竇榮覺得這些人是想太多。

  外甥成親,姨父姨母就住對門,過來吃個喜酒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他們要是不來,才能顯示出顧家對竇家的厭棄。

  現在竇家還得守國門,能厭棄嗎?

  真厭棄,姨父也不會把私軍營那麼重要的事情告訴他了,更別說是讓他負責練兵。

  竇榮心裏面想著事情,面上一點都沒露出來。

  竇家的賓客武官比較多。

  趙淩本來還擔心武官喝了酒之後會不會比文官們難纏,結果並沒有。

  帝後坐鎮,所有人都好說話得很,連勸酒的都沒一個,全都在夸新郎好新娘好,雙方天作之合等等等等。

  趙淩本來還擔心會喝醉,結果白擔心了,就是累。

  他自己成親因為喝醉了,中間就躺平,真沒多累,這次可算是還上債了。

  送走最後一個客人,趙淩抬手搓了搓臉,把焊死在臉上的笑容搓下來:「笑得臉酸。」

  竇榮聽得發笑,回頭跟竇姜氏招呼:「娘,你也趕緊去休息吧。我和水靈也回去了。」

  竇姜氏頗有點暈頭轉向:「啊?你們這麼晚了還要回去?不在家住一晚嗎?」

  「不了。回去沒幾步路。」反正是坐馬車,用不著他們走路,「明天早上我過來幫你收拾,你也趕緊去休息。」

  竇榮說的收拾,肯定不是收拾那些杯盤狼藉,而是清點禮單,以及準備新嫁娘的回門禮等等。

  竇姜氏一聽竇榮會來,心裏面安定了很多。

  她還真不知道怎麼當個婆婆。

  她總共就倆兒子。

  小兒子成親了,但是分出去單過,「兒媳」還是個男的,平日裡相處就跟多個小兒子似的。

  她的妯娌們倒是有許多兒媳,但那種不是想著我拿捏你就是你拿捏我的相處方法,她看不過眼。

  竇榮第二天很早就到了,竇姜氏往他背後看了看:「瑞瑞沒來啊?」

  「沒。他今天還得去貢院那邊上課,有人今天要塞人進來,他得去看看。」

  一個部門一次招收了那麼多人,要求還「不高」,對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

  誰家還沒個舉人以上學歷的待業青年呢?

  雖然現在還沒確定具體是什麼官職,但通過正式考核之後,肯定是個官。

  這可比翰林院的那些個臨時工好多了。

  很多人家裡並不缺錢,也不指著一個小官的俸祿過日子,但有沒有官,其實就是有沒有權,是社會階級的象徵。

  商人、地主就算有再多的錢,在官員面前照樣低一頭。

  趙淩知道其中的規則,其實不在意塞不塞人什麼的,只要培訓通過就可以,培訓通不過,那到時候也不能說他沒給機會。

  數學這東西吧,不會就是不會,不是有沒有機會。

  第146章

  趙淩通過「擴招」, 兩個班人數達到了五十人。

  過年前又「請走」了七個人,給剩下的四十三個人布置了海量的寒假作業,確保他們過年期間能夠做到筆不離手。

  他打算得很好, 打包了心愛的豆豆就去到了竇榮的莊上過年。

  也可以反向理解為, 竇榮打包了心愛的石獅子去了莊上過年。

  竇榮的莊子比較遠, 平時他們沒什麼時間去。

  他想著也沒人能找過來。

  結果發現想多了。

  竇桓和林氏也過來了, 自然帶著竇姜氏一起。

  倒不是說他們就住到了竇榮的莊子上, 而是竇桓的莊子就在隔壁。

  當初竇姜氏給兩個兒子置辦產業都是一起的。

  竇桓是長子,自然需要重視;竇榮沒養在身邊, 有所虧欠,也得補償。

  最後的結果就是竇姜氏在給兩個兒子置辦產業的時候, 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城內的鋪子,城外的田產, 都是一樣的。

  趙淩感覺像是還住在城裡一樣。

  兩邊莊子的距離,甚至比從鎮國公府到桃溪巷還近。

  這倒也無所謂, 住得近, 方便天天一起炫牛肉。

  這邊莊上引進了福滿莊先進的養殖理念,專門蓄養了肉牛和梅花鹿。

  不過就算是肉牛,在當下吃起來也不能太打眼,還是直接在莊上現殺現吃又方便又新鮮。

  一頭牛能出幾百斤肉, 他們這幾個人當然吃不完那麼多, 架不住王延隔一天就會指使著畫舫過來轉悠一圈,裝走牛肉和鹿肉,放下羊肉、豬肉和雞鴨鵝。

  一艘好好的畫舫, 被老頭愣是當成了貨船。

  趙淩坐在河邊的棚子裡,只動嘴巴:「魚拿走,我自己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