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葉守錢手裡的活計也沒停,隨口回道:
「那大師傅原先還不信,不肯開窯,我打了他一頓,你吳叔出來,又把人按到窯里又打了一頓,兩人打摔了許多泥胚和瓷器,身上還被燙傷了不少地方,一直到如今身上都還沒好全,後來有人見場面收拾不了,便報了官。」
「東家在府衙裡面有人,將這大師傅趕走,又給你吳叔添了些銀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這兩頭和稀泥的態度,倒也不怎麼令人意外。
也難怪吳匠人雖然也是匠人,可卻有自己的窯口,也能有餘力來幫忙。
葉青釉點了點頭,又捏了個尾巴高翹,看上去神氣非常的小鳥茶寵。
葉守錢像是想到了什麼似得,突然道:
「那幾年剛好是你生下來不久,你吳叔便很想讓你做他兒媳婦,我那時候滿心想著給你召婿,就給推了......今日隨你吳叔來的便是他們家錫平哥兒,青兒有瞧見他嗎?」
葉青釉正在捏茶寵的尾羽,聽見這話一個控制住力道,將尾羽削去了大半——
這問題問的是有瞧見嗎?
這怕不是問自家閨女有沒有瞧上眼吧?!
葉青釉面無表情,順手索性將尾羽揉癟捏圓,直接安放到尾巴上:
「瞧見了,咋了?」
葉守錢揉泥搓胚一氣呵成:
「他年前定了媳婦,就是咱隔壁的紅丫頭,我記得青兒平日裡和那丫頭玩的好.....咱得記得添妝,這吃酒咱們兩家都熟,人情不能忘,可得去的。」
哦?
哦!!!
也是,又不是什麼絕世的美人,也不是什麼話本子,哪能出現一個男人就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葉青釉面對催婚的不耐還沒生起一半,直接煙消雲散,甚至還有點因為自己自戀而產生的害臊:
「春紅姐好像是同我說過,原來他就是吳家的小子。」
龍泉地方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姓吳的人家不算少,加上姑娘家害羞,閒聊時也不會直接說起夫婿的姓名,所以原身雖然聽過幾耳朵,卻是對不上號。
今日這麼一聽,很顯然隔壁家那比葉青釉大上兩歲多的春紅姐,就是許給了這個吳家。
葉守錢點了點頭,以極快的速度又做好一個普普通通的拉圓碗狀泥胚,放在瓷架上:
「是,也算是個好姻緣,吳家人都老實肯干,錫平小子我也見過幾次,都是悶聲幹活的人,紅丫頭嫁給他......指定比如今好些。」
難得見到葉守錢也有這麼感慨的時候,於是葉青釉便在腦海里回想隔壁春紅姐的情況——
親娘早死,老爹前兩個月又娶了個婆娘,後娘還帶了一個閨女和一個兒子進門,一家子什麼活計都交給春紅做,從早干到晚。
可偏偏春紅就是個實心眼,一家子的事兒不但料理的明明白白,利落勤快的緊,還心善。
偶爾葉青釉被黃氏苛刻責罵,餓著肚子躲在牆角哭的時候,她還會將葉青釉帶回去,吃些她未婚夫婿送的小糕點.......
若是有人問白氏在哪裡?
白氏也在偷著哭呢!
葉青釉無奈的嘆一口氣,將手上兩隻成雙成對的鴛鴦茶寵放下:
「是這個理,春紅姐可比那什麼萬把年沒見過一次,一來就要刮咱們血汗錢添妝發嫁的人親近。」
「不過也等咱們賣了這一爐窯先再說。」
如今兩個人渾身上下,加起來可都摸不出十文銅板來,甚至還欠了四筐泥的人情債!
第78章 素燒器坯
也不知是葉青釉言語的功效,還是父女彼此都記掛著各自的『帳』。
兩人一通聊完,手上都是不自覺的加快了幾分,大半個白天的時間過去,一直到太陽約摸要下山的時間點,這才趕出六十多件碗碟杯瓶等傳統形制的泥胚,還有約摸八十多件的小瓷件泥胚。
其實也不能說是『才』,畢竟這趕製的速度,放眼整個龍泉,其實也是十分快的。
普通匠人若要刻花,對塑,制模掏瓷,一日裡估摸也就只能出十餘件,可今日裡父女倆做的,分外不同,這才有產量的提升。
葉守錢做的全部都是素麵泥胚,沒有半點兒花色,就是純素。
葉青釉做的雖然多,可每個簡單,隨性,說好聽點兒就是信手拈來,哪怕同一個形狀的小瓷件兒,神態,模樣細瞧也各不相同......
說難聽點兒,就是丑的千奇百怪,博一個讓人瞧著就會被逗樂的機會。
這兩種自不用多費心思琢磨細處,自然動作也就快。
四筐泥用完兩筐還多一些,葉守錢開始一一擺放泥胚,葉青釉便揉著酸脹疼痛的手起身,抱柴燒火,開始暖爐。
兩父合的極快,不多時便將窯門合上,開始等待第一輪素燒結束,再施釉,第二輪燒瓷。
制瓷門道很多,這是最基本的流程。
葉青釉前世里很多不了解燒瓷的人都以為直接製作泥胚,上釉,燒瓷,這就大功告成,便可得到大量的瓷器......這當然是錯的。
泥胚最好是先陰乾的七七八八,再進入窯洞中以低於燒製成品三百到四百的溫度燒制一次,再盡數取出上釉,這才能使瓷掛得住釉色,最後再燒制才能得到能展現於世人眼前的絕美瓷器。
兩輪燒制的過程中必定會有各種原因,導致各種廢瓷存在,可最後統計默認的出瓷率,其實算的都是成品和素燒前泥胚的數量對比,這也是匠人約定俗成的規矩,最後發展成為一種道標。
爐火撲面而來,葉守錢將葉青釉拉遠了一些:
「息爐得明天早上的事兒了,爹先將你送回去,再回來在這外間兒守夜。」
對龍泉的匠人們來說,瓷器就是另外一條命,於是在燒瓷的時候守夜,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件大事。
一來,可以更加敏銳的感知溫度變化,及時添柴,看顧窯口。
二來,每年每季其實時常會發生某些窯口沒有安排人看顧,所以被人逮著機會,在即將要燒好的窯前等著,將窯搬空的事兒發生。
葉青釉兩日裡做了百來件瓷器,腕口不時便隱隱作痛,可這是她來到這裡後燒制的第一爐窯,也事關乎他們家的前景,如此不管不顧就走了,著實也不是葉青釉的風格,哪能輕易的離開。
葉守錢要將她送走,她便徑直抖了今早帶出來的一個小包裹,從內里翻出一小床薄薄的被褥來鋪到柴垛上,硬是裝沒聽到,賴著不走。
兩人拉扯了一番,葉守錢無奈還是讓人給白氏傳了口信,讓葉青釉留了下來。
兩父女一人守上半夜,一人守下半夜,一直到天光將破的時候,才不再繼續投入柴火,任由窯內的余焰盪盡最後一絲溫度。
葉守錢重新將窯門拆開的時候,葉青釉深刻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兩輩子加在一起都沒有那麼緊張過。
父女二人將素燒胚一件件掏出,準備上釉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葉青釉越檢查,臉色越是不好看。
沒有什麼上蒼垂憐,沒有什麼一鳴驚人的把戲,第一輪素燒的結果很是不盡如人意。
兩百多件瓷器,因變形,劃傷,足磕,礦點,胚泡等原因產生的廢胚,就有四成之多。
這其中,周老爺子那邊買的泥,砂礫少,泥質精細綿密,第一輪素燒後,十件里約摸能出七八件素胚。
而吳匠人那邊送來的四大筐泥里,十件只能出五六件。
如此中和下來,廢胚數才穩定到四成左右。
可這,分明才只是第一輪!
葉青釉的臉色不是很好看,葉守錢倒有些習以為常,看樣子是覺得這個成功率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所有素胚取出,借著便是緊鑼密鼓的上釉。
葉守錢坐於柴垛之上,雙腿夾緊釉瓮,一手持木製的圓口夾,夾起某一寬口圓盤素胚的底座,一手護持,兩隻手齊齊發力,將素胚以極快的速度浸入釉瓮之中,而後既輕又快的晃蕩.....
釉瓮上盪開一圈漣漪,一上一下之間,一個盤身沾染半數釉水的瓷胚便被放回架上預備等會兒第二輪的燒制。
葉青釉原本還有些擔心,可在見到那釉面和素麵分割線近乎完美之後,這份擔心也咽回了肚子裡。
只有一個釉瓮,釉水也不多,葉青釉自然沒有不長眼的和一個多年的熟手老師傅搶活,搶位置,於是便在旁一邊觀察,一邊檢查各素胚的情況。
突然,葉青釉問道:
「爹,咱們不支釘燒嗎?」
釘燒,就是第二輪燒制時支在全釉面瓷器下的一種輔助工具。
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全釉面瓷,前朝以前,很多瓷器都是半釉面瓷,或上釉面瓷......叫法很多,可只有一個大意,就是瓷器的底部,不上釉,只有大部分的釉面。
這種瓷器是老傳統瓷器,一來好上手上釉,二來燒制的時候,由於底部沒有釉,不會沾染什麼東西產生黑面,也好放置於窯內燒制,所以一直保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大師傅原先還不信,不肯開窯,我打了他一頓,你吳叔出來,又把人按到窯里又打了一頓,兩人打摔了許多泥胚和瓷器,身上還被燙傷了不少地方,一直到如今身上都還沒好全,後來有人見場面收拾不了,便報了官。」
「東家在府衙裡面有人,將這大師傅趕走,又給你吳叔添了些銀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這兩頭和稀泥的態度,倒也不怎麼令人意外。
也難怪吳匠人雖然也是匠人,可卻有自己的窯口,也能有餘力來幫忙。
葉青釉點了點頭,又捏了個尾巴高翹,看上去神氣非常的小鳥茶寵。
葉守錢像是想到了什麼似得,突然道:
「那幾年剛好是你生下來不久,你吳叔便很想讓你做他兒媳婦,我那時候滿心想著給你召婿,就給推了......今日隨你吳叔來的便是他們家錫平哥兒,青兒有瞧見他嗎?」
葉青釉正在捏茶寵的尾羽,聽見這話一個控制住力道,將尾羽削去了大半——
這問題問的是有瞧見嗎?
這怕不是問自家閨女有沒有瞧上眼吧?!
葉青釉面無表情,順手索性將尾羽揉癟捏圓,直接安放到尾巴上:
「瞧見了,咋了?」
葉守錢揉泥搓胚一氣呵成:
「他年前定了媳婦,就是咱隔壁的紅丫頭,我記得青兒平日裡和那丫頭玩的好.....咱得記得添妝,這吃酒咱們兩家都熟,人情不能忘,可得去的。」
哦?
哦!!!
也是,又不是什麼絕世的美人,也不是什麼話本子,哪能出現一個男人就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葉青釉面對催婚的不耐還沒生起一半,直接煙消雲散,甚至還有點因為自己自戀而產生的害臊:
「春紅姐好像是同我說過,原來他就是吳家的小子。」
龍泉地方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姓吳的人家不算少,加上姑娘家害羞,閒聊時也不會直接說起夫婿的姓名,所以原身雖然聽過幾耳朵,卻是對不上號。
今日這麼一聽,很顯然隔壁家那比葉青釉大上兩歲多的春紅姐,就是許給了這個吳家。
葉守錢點了點頭,以極快的速度又做好一個普普通通的拉圓碗狀泥胚,放在瓷架上:
「是,也算是個好姻緣,吳家人都老實肯干,錫平小子我也見過幾次,都是悶聲幹活的人,紅丫頭嫁給他......指定比如今好些。」
難得見到葉守錢也有這麼感慨的時候,於是葉青釉便在腦海里回想隔壁春紅姐的情況——
親娘早死,老爹前兩個月又娶了個婆娘,後娘還帶了一個閨女和一個兒子進門,一家子什麼活計都交給春紅做,從早干到晚。
可偏偏春紅就是個實心眼,一家子的事兒不但料理的明明白白,利落勤快的緊,還心善。
偶爾葉青釉被黃氏苛刻責罵,餓著肚子躲在牆角哭的時候,她還會將葉青釉帶回去,吃些她未婚夫婿送的小糕點.......
若是有人問白氏在哪裡?
白氏也在偷著哭呢!
葉青釉無奈的嘆一口氣,將手上兩隻成雙成對的鴛鴦茶寵放下:
「是這個理,春紅姐可比那什麼萬把年沒見過一次,一來就要刮咱們血汗錢添妝發嫁的人親近。」
「不過也等咱們賣了這一爐窯先再說。」
如今兩個人渾身上下,加起來可都摸不出十文銅板來,甚至還欠了四筐泥的人情債!
第78章 素燒器坯
也不知是葉青釉言語的功效,還是父女彼此都記掛著各自的『帳』。
兩人一通聊完,手上都是不自覺的加快了幾分,大半個白天的時間過去,一直到太陽約摸要下山的時間點,這才趕出六十多件碗碟杯瓶等傳統形制的泥胚,還有約摸八十多件的小瓷件泥胚。
其實也不能說是『才』,畢竟這趕製的速度,放眼整個龍泉,其實也是十分快的。
普通匠人若要刻花,對塑,制模掏瓷,一日裡估摸也就只能出十餘件,可今日裡父女倆做的,分外不同,這才有產量的提升。
葉守錢做的全部都是素麵泥胚,沒有半點兒花色,就是純素。
葉青釉做的雖然多,可每個簡單,隨性,說好聽點兒就是信手拈來,哪怕同一個形狀的小瓷件兒,神態,模樣細瞧也各不相同......
說難聽點兒,就是丑的千奇百怪,博一個讓人瞧著就會被逗樂的機會。
這兩種自不用多費心思琢磨細處,自然動作也就快。
四筐泥用完兩筐還多一些,葉守錢開始一一擺放泥胚,葉青釉便揉著酸脹疼痛的手起身,抱柴燒火,開始暖爐。
兩父合的極快,不多時便將窯門合上,開始等待第一輪素燒結束,再施釉,第二輪燒瓷。
制瓷門道很多,這是最基本的流程。
葉青釉前世里很多不了解燒瓷的人都以為直接製作泥胚,上釉,燒瓷,這就大功告成,便可得到大量的瓷器......這當然是錯的。
泥胚最好是先陰乾的七七八八,再進入窯洞中以低於燒製成品三百到四百的溫度燒制一次,再盡數取出上釉,這才能使瓷掛得住釉色,最後再燒制才能得到能展現於世人眼前的絕美瓷器。
兩輪燒制的過程中必定會有各種原因,導致各種廢瓷存在,可最後統計默認的出瓷率,其實算的都是成品和素燒前泥胚的數量對比,這也是匠人約定俗成的規矩,最後發展成為一種道標。
爐火撲面而來,葉守錢將葉青釉拉遠了一些:
「息爐得明天早上的事兒了,爹先將你送回去,再回來在這外間兒守夜。」
對龍泉的匠人們來說,瓷器就是另外一條命,於是在燒瓷的時候守夜,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件大事。
一來,可以更加敏銳的感知溫度變化,及時添柴,看顧窯口。
二來,每年每季其實時常會發生某些窯口沒有安排人看顧,所以被人逮著機會,在即將要燒好的窯前等著,將窯搬空的事兒發生。
葉青釉兩日裡做了百來件瓷器,腕口不時便隱隱作痛,可這是她來到這裡後燒制的第一爐窯,也事關乎他們家的前景,如此不管不顧就走了,著實也不是葉青釉的風格,哪能輕易的離開。
葉守錢要將她送走,她便徑直抖了今早帶出來的一個小包裹,從內里翻出一小床薄薄的被褥來鋪到柴垛上,硬是裝沒聽到,賴著不走。
兩人拉扯了一番,葉守錢無奈還是讓人給白氏傳了口信,讓葉青釉留了下來。
兩父女一人守上半夜,一人守下半夜,一直到天光將破的時候,才不再繼續投入柴火,任由窯內的余焰盪盡最後一絲溫度。
葉守錢重新將窯門拆開的時候,葉青釉深刻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兩輩子加在一起都沒有那麼緊張過。
父女二人將素燒胚一件件掏出,準備上釉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葉青釉越檢查,臉色越是不好看。
沒有什麼上蒼垂憐,沒有什麼一鳴驚人的把戲,第一輪素燒的結果很是不盡如人意。
兩百多件瓷器,因變形,劃傷,足磕,礦點,胚泡等原因產生的廢胚,就有四成之多。
這其中,周老爺子那邊買的泥,砂礫少,泥質精細綿密,第一輪素燒後,十件里約摸能出七八件素胚。
而吳匠人那邊送來的四大筐泥里,十件只能出五六件。
如此中和下來,廢胚數才穩定到四成左右。
可這,分明才只是第一輪!
葉青釉的臉色不是很好看,葉守錢倒有些習以為常,看樣子是覺得這個成功率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所有素胚取出,借著便是緊鑼密鼓的上釉。
葉守錢坐於柴垛之上,雙腿夾緊釉瓮,一手持木製的圓口夾,夾起某一寬口圓盤素胚的底座,一手護持,兩隻手齊齊發力,將素胚以極快的速度浸入釉瓮之中,而後既輕又快的晃蕩.....
釉瓮上盪開一圈漣漪,一上一下之間,一個盤身沾染半數釉水的瓷胚便被放回架上預備等會兒第二輪的燒制。
葉青釉原本還有些擔心,可在見到那釉面和素麵分割線近乎完美之後,這份擔心也咽回了肚子裡。
只有一個釉瓮,釉水也不多,葉青釉自然沒有不長眼的和一個多年的熟手老師傅搶活,搶位置,於是便在旁一邊觀察,一邊檢查各素胚的情況。
突然,葉青釉問道:
「爹,咱們不支釘燒嗎?」
釘燒,就是第二輪燒制時支在全釉面瓷器下的一種輔助工具。
不是所有的瓷器都是全釉面瓷,前朝以前,很多瓷器都是半釉面瓷,或上釉面瓷......叫法很多,可只有一個大意,就是瓷器的底部,不上釉,只有大部分的釉面。
這種瓷器是老傳統瓷器,一來好上手上釉,二來燒制的時候,由於底部沒有釉,不會沾染什麼東西產生黑面,也好放置於窯內燒制,所以一直保持。<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