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確實,這其中明顯是有問題啊!
葉青釉一直在旁細聽,在聽到『碳木論』的時候,心中便有震顫,滿腦子都是『莫說葉守錢痴,總有痴得像葉守錢一樣的人』。
又聽到後面的這些事兒,結合周家老夫妻兩人剛剛聽到聲音,連面都不漏,只說有半筐泥,再多一點兒也沒有之類的話......
很明顯,這是後面發生事情,所以周家老夫妻不想再賣小六泥,就糊弄個面子呀!
葉青釉聽得更加仔細,果然,下一瞬,便聽周老爺子說道:
「那段時間裡,我腿腳不便,心中又記掛著事情,揉不出泥,難免唉聲嘆氣,家中兒子以為是我擔心外面客人的事兒,就想了個注意——
自己上外頭去買四十文的泥,讓我把這泥再以三十文的價格賣出去.......」
這全家都有點呆傻啊!!!
都這麼忠厚老實嗎?
貼錢的生意也干?
葉青釉心中一聲暗罵,但腦中線索串聯,立馬知道究竟發生何事——
「我是閒不下的性子,所以那些四十文一筐的泥搬回家,我便想打開瞧瞧,可打開一看......」
周老爺子連聲嘆氣:
「只有最上面那一層是好泥,薄薄一層撥開後,下面的泥全部都是是沒有淘洗乾淨的沙子和石礫。」
「而那最上麵包的那層泥........就是出自我手。」
果然!
線索徹底串聯,葉青釉輕聲道:
「買周爺爺的泥,每筐分一些,便可以讓外面那些人的泥賣相更好,值的更多。」
「旁人若是來越姥山下買泥,只捻一點點上頭的泥,高價將整筐買了回去,那便是虧大發了。」
「越姥山路程較遠,也不是所有匠人都聚集在龍泉鎮上,不少也在周邊的鄉里田間,來一趟就更為麻煩,吃了虧不一定回來,哪怕回來,咱們剛剛路過河邊也瞧見了那一群亡賴混子,八成都是彼此護著的,想找人估計也難.......」
所以,那小六的生意才能長久不衰,一直在周老爺子這裡買泥。
這對小六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生意,只要一筐好泥分的筐數越多,便近乎沒有成本。
哪怕是沒有這麼幹,遇見真的識貨的客人,也能留幾款好泥單獨留給人家......
如此情況之下,歇一天便是無數銀子揮手告別,小六如何能不惱火,不催促呢?
難怪剛剛瞧見外頭的泥都參差不齊....不,壓根沒有參差,就是差。
剛剛葉青釉還想著為什麼那群人明明要做生意,卻連最起碼的將上面的泥給弄好看點兒都沒做到,原來是那群人壓根弄不出來好泥。
「終歸是小輩,而且又是爹娘沒得早的小輩,我們沒有將事兒說出去,不過也不願意再給他泥。」
周老爺子講了半天口乾舌燥,將杯里的茶水一飲而盡:
「他來催了好幾次,我們都說不方便,不想做泥,催的很緊,這才洗上小半筐壓根不夠用的糊弄,也想提醒提醒人家別幹缺德事。」
葉青釉想了想:
「周爺爺揉的泥很不錯,只是我剛剛掀筐上東西的時候,瞧見那荷葉都要枯了,是放了幾天,所以才有些幹了吧?」
「那老六...不,小六,是不是許久沒有來拿泥了?」
周老爺子一愣,旋即點頭道:
「是,得有大半月了吧。」
「不過我那泥存的好,放在陰涼地,又以荷葉封好,也不走水汽,所以放個把月也沒事的。」
葉青釉倒不是質疑周老爺子揉泥的技術,只是想要搞清楚另一件事:
「大半個月時間不來,周爺爺這腳傷也有幾個月,前面都弄半筐糊弄......」
「那人是知道在你們這裡討不到好,以後不會來了。」
這話一出,屋內陷入寂靜,周家老夫妻臉上明顯流露出失望以及受傷的神色。
葉青釉心中為那明顯無主的半筐泥感到高興,也為今後預想中能得到更多的泥而高興,可面上還是憋著嘴問道:
「周爺爺,那老六就是想要騙您的泥發財,咱們不一樣,咱們是正經的匠人,我爹是啥人,您也清楚的很,我可不信我阿爹替您討回錢後,您沒有打聽幾句......」
「咱們真心想要泥,也樂的有您這樣好的泥。」
「您家以後若是有泥,不如都賣給我們吧?」
「我們是肯定愛泥的......口說無憑,若您不信,我們,我們每次開窯做了瓷,就先給您留一件。」
第65章 誰占誰便宜
葉青釉這番略帶試探的話並不是全無緣由,今日這一場對話下來,她其實心裡也對周家老夫妻有了一定的認知。
說到底,他們和葉守錢其實都是一類人,心中都抱有一份赤子之心,對某一行懷有濃烈的感情與熱忱。
這兩老夫妻能被自己小輩誆騙這麼多年。
一方面除了真的不太敏銳以外。
另一方面,也正是希望有人能見微知著,從細枝末節也能瞧見他們的作用,瞧見他們揮灑汗水『種樹』供人『燒炭』的些許光亮。
可這事兒本就不太容易。
洗泥人不似匠人一般,能夠直接觸碰到成品,有機會在自己心血上或簡明或隱晦的留下獨屬於自己的烙印。
他們的努力正如燒炭的過程一般,前期培育樹苗時萬般的灌溉培育,都會在一場大火之後無影無蹤。
靜默之中,葉青釉又想起那塵封在博物館一角,無人問津的鴛鴦水盂。
那件器物連製作者的名字都沒留下,世人自然更不會想到每件瓷器的背後,還有無數連影子都瞧不見的人在默默付出。
葉青釉之所以說出那些話,其實想法也很簡單,一來想要得到泥,二來又可以讓周老爺子真真正正保留自己揉泥所成的瓷器,品賞自己的心血。
『一』這個數,對一次開窯可出的瓷器來說,說多不多,說少也是真的少,況且有了好泥,又能大大減少裂瓷的機率。
她原本就是吃軟不吃硬的人,別人待她如何,她也願意報以同樣的善意,更況且老夫妻二人瘸腿目瞎,本就弱勢幾分。
縱使是每次開瓷都送一件給對方,葉青釉確實也是不太在意。
「不行。」
「小丫頭,這話可莫要再說了。」
周老爺子斷然回絕,態度是難的的堅定:
「我只是老爺子,又不是大傻子,匠人的瓷器都是要留著買人給家裡餬口,我哪裡能平白伸手向你們要瓷器!」
「葉家老大!你們要泥的話,儘管先將門外那半筐泥拿走先用,我這幾日身子稍好一些,便起身揉泥,等你們下次再來取。」
葉青釉開口本欲再說些什麼,卻還是將話咽了回去,從貼身的小荷包里掏出一個約摸一兩左右的小銀角,又數出三十文銅錢,整整齊齊排在桌子上。
周老爺子不是沒見過銀子,可卻沒有對面父女一下子會掏出這些來,頓時瞪圓雙眼,又想說話,葉青釉倒是先笑著開了口:
「周爺爺,阿爹說八十文一筐,我只是個小丫頭不懂這些,便就全聽他的。」
「咱們剛剛分了家出來,用錢的地方多,先占您個便宜,求您先三十文賣咱們半筐。」
「剩下的一兩銀子,就當咱們定您這裡泥的定金錢,以後都按照八十文一筐和您定。」
周老爺子手忙腳亂的拄拐杖就要將錢推回去:
「三十文一筐,半筐就是十五文,怎麼還是你占了我便宜?」
「不能要這麼多!」
「而且這麼能賣八十文一筐?這不是框人宰人嗎?」
周老爺子連連擺手,葉青釉抬眼同自家老爹對了個眼神,葉守錢只是重重點頭:
「值。」
值,當然值。
投入和產出不敢說永遠都成正比,可大部分的時候,確實是有緊密的聯繫。
穩定的供貨商難求,也不是幾句言語就能定下來的事兒,肯定得建立更深些的關聯。
今日周老爺子沒有正面回答葉青釉所說以後只將泥賣給只見過他們的話題,倒也並不奇怪。
不願意先刷個存在感,先將近期的泥定下,往後也好再談論專屬供應的事情。
心中下了決斷的葉青釉避開周老爺子慌亂推錢的手,拉著老爹往屋外走,邊走一邊還不忘喊道:
「周爺爺,那就先這樣定下,我們下次再來拿泥,屆時再將竹筐還您。」
周老爺子腿傷還沒好,周氏又是個羊眼,自然追不上父女二人,只得在身後連連嘆氣。
剛才那一聲『值』字仿佛在在耳畔,捏著小銀角的周老爺子只覺自己手心隱隱發燙。
眼見那一大一小兩道身影背著竹筐漸漸走遠,甚至走的時候還不忘關上門,生平第一次,這樸實老漢的眼眶有了些酸澀的感覺。
周老爺子拄著拐子反身回來,同臉上一樣有些呆愣的老妻絮叨道:
「從來就只聽殺價,哪裡又聽得見買家還漲價買東西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葉青釉一直在旁細聽,在聽到『碳木論』的時候,心中便有震顫,滿腦子都是『莫說葉守錢痴,總有痴得像葉守錢一樣的人』。
又聽到後面的這些事兒,結合周家老夫妻兩人剛剛聽到聲音,連面都不漏,只說有半筐泥,再多一點兒也沒有之類的話......
很明顯,這是後面發生事情,所以周家老夫妻不想再賣小六泥,就糊弄個面子呀!
葉青釉聽得更加仔細,果然,下一瞬,便聽周老爺子說道:
「那段時間裡,我腿腳不便,心中又記掛著事情,揉不出泥,難免唉聲嘆氣,家中兒子以為是我擔心外面客人的事兒,就想了個注意——
自己上外頭去買四十文的泥,讓我把這泥再以三十文的價格賣出去.......」
這全家都有點呆傻啊!!!
都這麼忠厚老實嗎?
貼錢的生意也干?
葉青釉心中一聲暗罵,但腦中線索串聯,立馬知道究竟發生何事——
「我是閒不下的性子,所以那些四十文一筐的泥搬回家,我便想打開瞧瞧,可打開一看......」
周老爺子連聲嘆氣:
「只有最上面那一層是好泥,薄薄一層撥開後,下面的泥全部都是是沒有淘洗乾淨的沙子和石礫。」
「而那最上麵包的那層泥........就是出自我手。」
果然!
線索徹底串聯,葉青釉輕聲道:
「買周爺爺的泥,每筐分一些,便可以讓外面那些人的泥賣相更好,值的更多。」
「旁人若是來越姥山下買泥,只捻一點點上頭的泥,高價將整筐買了回去,那便是虧大發了。」
「越姥山路程較遠,也不是所有匠人都聚集在龍泉鎮上,不少也在周邊的鄉里田間,來一趟就更為麻煩,吃了虧不一定回來,哪怕回來,咱們剛剛路過河邊也瞧見了那一群亡賴混子,八成都是彼此護著的,想找人估計也難.......」
所以,那小六的生意才能長久不衰,一直在周老爺子這裡買泥。
這對小六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生意,只要一筐好泥分的筐數越多,便近乎沒有成本。
哪怕是沒有這麼幹,遇見真的識貨的客人,也能留幾款好泥單獨留給人家......
如此情況之下,歇一天便是無數銀子揮手告別,小六如何能不惱火,不催促呢?
難怪剛剛瞧見外頭的泥都參差不齊....不,壓根沒有參差,就是差。
剛剛葉青釉還想著為什麼那群人明明要做生意,卻連最起碼的將上面的泥給弄好看點兒都沒做到,原來是那群人壓根弄不出來好泥。
「終歸是小輩,而且又是爹娘沒得早的小輩,我們沒有將事兒說出去,不過也不願意再給他泥。」
周老爺子講了半天口乾舌燥,將杯里的茶水一飲而盡:
「他來催了好幾次,我們都說不方便,不想做泥,催的很緊,這才洗上小半筐壓根不夠用的糊弄,也想提醒提醒人家別幹缺德事。」
葉青釉想了想:
「周爺爺揉的泥很不錯,只是我剛剛掀筐上東西的時候,瞧見那荷葉都要枯了,是放了幾天,所以才有些幹了吧?」
「那老六...不,小六,是不是許久沒有來拿泥了?」
周老爺子一愣,旋即點頭道:
「是,得有大半月了吧。」
「不過我那泥存的好,放在陰涼地,又以荷葉封好,也不走水汽,所以放個把月也沒事的。」
葉青釉倒不是質疑周老爺子揉泥的技術,只是想要搞清楚另一件事:
「大半個月時間不來,周爺爺這腳傷也有幾個月,前面都弄半筐糊弄......」
「那人是知道在你們這裡討不到好,以後不會來了。」
這話一出,屋內陷入寂靜,周家老夫妻臉上明顯流露出失望以及受傷的神色。
葉青釉心中為那明顯無主的半筐泥感到高興,也為今後預想中能得到更多的泥而高興,可面上還是憋著嘴問道:
「周爺爺,那老六就是想要騙您的泥發財,咱們不一樣,咱們是正經的匠人,我爹是啥人,您也清楚的很,我可不信我阿爹替您討回錢後,您沒有打聽幾句......」
「咱們真心想要泥,也樂的有您這樣好的泥。」
「您家以後若是有泥,不如都賣給我們吧?」
「我們是肯定愛泥的......口說無憑,若您不信,我們,我們每次開窯做了瓷,就先給您留一件。」
第65章 誰占誰便宜
葉青釉這番略帶試探的話並不是全無緣由,今日這一場對話下來,她其實心裡也對周家老夫妻有了一定的認知。
說到底,他們和葉守錢其實都是一類人,心中都抱有一份赤子之心,對某一行懷有濃烈的感情與熱忱。
這兩老夫妻能被自己小輩誆騙這麼多年。
一方面除了真的不太敏銳以外。
另一方面,也正是希望有人能見微知著,從細枝末節也能瞧見他們的作用,瞧見他們揮灑汗水『種樹』供人『燒炭』的些許光亮。
可這事兒本就不太容易。
洗泥人不似匠人一般,能夠直接觸碰到成品,有機會在自己心血上或簡明或隱晦的留下獨屬於自己的烙印。
他們的努力正如燒炭的過程一般,前期培育樹苗時萬般的灌溉培育,都會在一場大火之後無影無蹤。
靜默之中,葉青釉又想起那塵封在博物館一角,無人問津的鴛鴦水盂。
那件器物連製作者的名字都沒留下,世人自然更不會想到每件瓷器的背後,還有無數連影子都瞧不見的人在默默付出。
葉青釉之所以說出那些話,其實想法也很簡單,一來想要得到泥,二來又可以讓周老爺子真真正正保留自己揉泥所成的瓷器,品賞自己的心血。
『一』這個數,對一次開窯可出的瓷器來說,說多不多,說少也是真的少,況且有了好泥,又能大大減少裂瓷的機率。
她原本就是吃軟不吃硬的人,別人待她如何,她也願意報以同樣的善意,更況且老夫妻二人瘸腿目瞎,本就弱勢幾分。
縱使是每次開瓷都送一件給對方,葉青釉確實也是不太在意。
「不行。」
「小丫頭,這話可莫要再說了。」
周老爺子斷然回絕,態度是難的的堅定:
「我只是老爺子,又不是大傻子,匠人的瓷器都是要留著買人給家裡餬口,我哪裡能平白伸手向你們要瓷器!」
「葉家老大!你們要泥的話,儘管先將門外那半筐泥拿走先用,我這幾日身子稍好一些,便起身揉泥,等你們下次再來取。」
葉青釉開口本欲再說些什麼,卻還是將話咽了回去,從貼身的小荷包里掏出一個約摸一兩左右的小銀角,又數出三十文銅錢,整整齊齊排在桌子上。
周老爺子不是沒見過銀子,可卻沒有對面父女一下子會掏出這些來,頓時瞪圓雙眼,又想說話,葉青釉倒是先笑著開了口:
「周爺爺,阿爹說八十文一筐,我只是個小丫頭不懂這些,便就全聽他的。」
「咱們剛剛分了家出來,用錢的地方多,先占您個便宜,求您先三十文賣咱們半筐。」
「剩下的一兩銀子,就當咱們定您這裡泥的定金錢,以後都按照八十文一筐和您定。」
周老爺子手忙腳亂的拄拐杖就要將錢推回去:
「三十文一筐,半筐就是十五文,怎麼還是你占了我便宜?」
「不能要這麼多!」
「而且這麼能賣八十文一筐?這不是框人宰人嗎?」
周老爺子連連擺手,葉青釉抬眼同自家老爹對了個眼神,葉守錢只是重重點頭:
「值。」
值,當然值。
投入和產出不敢說永遠都成正比,可大部分的時候,確實是有緊密的聯繫。
穩定的供貨商難求,也不是幾句言語就能定下來的事兒,肯定得建立更深些的關聯。
今日周老爺子沒有正面回答葉青釉所說以後只將泥賣給只見過他們的話題,倒也並不奇怪。
不願意先刷個存在感,先將近期的泥定下,往後也好再談論專屬供應的事情。
心中下了決斷的葉青釉避開周老爺子慌亂推錢的手,拉著老爹往屋外走,邊走一邊還不忘喊道:
「周爺爺,那就先這樣定下,我們下次再來拿泥,屆時再將竹筐還您。」
周老爺子腿傷還沒好,周氏又是個羊眼,自然追不上父女二人,只得在身後連連嘆氣。
剛才那一聲『值』字仿佛在在耳畔,捏著小銀角的周老爺子只覺自己手心隱隱發燙。
眼見那一大一小兩道身影背著竹筐漸漸走遠,甚至走的時候還不忘關上門,生平第一次,這樸實老漢的眼眶有了些酸澀的感覺。
周老爺子拄著拐子反身回來,同臉上一樣有些呆愣的老妻絮叨道:
「從來就只聽殺價,哪裡又聽得見買家還漲價買東西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