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於是他終於明白了:「原來是還未曾在建鄴刊刻的經卷……如今還沒有人聽過麼?」
那僧人答道:「是。」
於是他想,這位與他講經的僧人,果然是有幾分本事的,連那麼生僻的經文,與他講起都是信手拈來。和他之前所見過的所比,實在是一等一的好。
可是……
這般厲害的人物,為何一開始,歸喜禪師並不曾引出來?
那樣思忖,他的明白里,又生出來幾分困惑:「沙州為什麼會往這裡送經卷?」
是呀,為什麼呢?
孩童稚嫩的嗓音在明淨的秋日裡飄落,越過珠簾,傳入了室內。可簾後的僧人,卻並不曾回答。
裴昭無緣得見,可若是他不講理一些,若是他也如旁的皇子宗親們刁蠻,將那捲簾撩起,便會見得,那年輕僧人的眼神,傷感而又柔和。
秋雨淅淅瀝瀝,夜裡聽得風吹過,十分愁人的纏綿。
裴昭身體原本也並不怎麼好,夜裡被風聲驚醒。他年紀雖幼,然而已是沉穩,並不曾喚人。憂心家中長輩身體,悄悄下床,走到了窗前。
雨水打過樹葉,聽見嘩嘩作響,明日起來時,或許就只能見得些蕭條的枝幹。
佛祖會收到他抄寫的佛經嗎?會保佑他的阿娘、他的阿翁麼?
不過是個五六歲的孩子,便是再聰慧穎悟,終究有幾分稚弱氣。心裡默默念經的時候,裴昭視線盡頭卻瞥見,那琉璃塔上,彷佛有一抹昏暗的燈。隔著重重雨幕,看不真切,可是那燈影黯淡搖搖,彷佛是那與他講經的僧人所在之地。
第二日,再去琉璃塔上時,卻聽到了簾幕之後,傳來了一聲低低的咳。
那僧人歉然道:「教世子見笑了。」
僧人病了,卻還要向他抱歉。這塔內的人,沒有一人與他說過。若是他早知曉,他不會今日也來聽講經。
可他的確已經來了。
裴昭淺淺的抿起唇,在他的認知里,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很不妥當。他說:「今日不講了,你可要我替你尋一位醫官來。」
那僧人彷佛一怔,笑著嘆氣說:「我不用。」
好能逞強!
裴昭應了聲不答,若有所思,當日還是照常聽僧人講經,等到下來時,卻吩咐底下人送去了一碗梨膏,並有煎好的驅寒溫補之藥。那梨膏含|在嗓子裡,是有些甜的,最為滋潤不過。
翌日,果然聽得簾後,不曾傳來咳嗽聲。
裴昭覺得自己的功夫沒有白費,也算是沒教這僧人浪費了講經,不免高興幾分。
那日講經結束,彷佛有些不同尋常氣氛。
僧人慾言又止,終於說:「世子,不若請醫官替你看一看。」
裴昭微詫,還是答道:「我自幼便是如此,天氣暖和些便好,並不是什麼大礙。」
。
「後來呢?」寧離看見裴昭停下,禁不住問道。
後來?
後來那僧人告訴他,他身體裡的根本不是病,而是毒。秋日寂寥的蕭索中,言辭溫和,卻教人從骨子裡生出些寒。
不是因這相逢不過幾日的講經人,卻是為他朝夕相對的血脈至親。
蝕骨侵髓,倘若無人識破,足可以叫他病疴纏身,身體孱弱,毫無知覺死去的毒。
他目光中有淡淡的冷意,在落在眼前墓塔時,終於化作一抹溫和:「後來他送了我一盞燈。」
而若是再往後……
裴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傷感,那神情叫寧離也為之怔怔。
後來,大概他就要不好了吧。寧離心道。
墓塔上十分清楚的刻著文本。寧離看著那墓塔上刻下的字跡,或許是經歷了風雨吹打,有些地方已有灰白的蝕痕。
他說:「這是永新元年立的墓塔,他三年前去世了嗎?」
原來他三年前才去世。
裴昭搖了搖頭說:「並非,他已經去了很多年了。」
可是墓塔上有十分清楚明白的文本,令寧離忍不住都要反駁:「明明只有三年!」
裴昭見過他清澈的眼眸,心中略略停了一瞬。
他不想要將那些黑暗骯髒且齷齪的事情說給寧離聽,只怕會髒污了寧離的耳朵。可那是已經發生過的、無可辯駁的事實。
「那是之後才給他修的墓塔。」裴昭輕聲道。
。
墓塔上記載了他的生卒年月。那真的好是年輕。他甚至沒有活過弱冠。
可他已經死了十四年。
十四年後,才終於下葬嗎?
裴昭忽然想起當時歸喜禪師所告訴他的話。歸猗之所以被上皇厭惡,可不正是因為與寧王交好?
他是否能在寧離的面前隱瞞這些?
可那些事情要解釋起來,實在是過於艱難。
他只得說:「後來太子將他下葬了。」
太子……?!
寧離恍然,太子,那便是當今的陛下。他愣了一會兒,說道:「仁壽八年,那不就是太子被扔到幽州去的時候?」
他說:「是因為將歸猗下葬,所以觸怒了上皇嗎?」
裴昭也不知此時他怎的敏銳的如此過分,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無聲的點了點頭。
寧離怔怔道:「他只是一個無欲無求的僧人,如果真要論,他讓波羅覺慧灰溜溜的滾回去西蕃,還應當是有功。」漆黑的眼眸中,寫滿了茫然,「我曾聽說這琉璃塔也與他有關係,為什麼,上皇對他卻這樣為難?」
那也正是裴昭所想要知曉的。
後來在歸喜禪師口中獲得一鱗半爪,勉勉強強拼湊起些痕跡。
他並不想將這些事情告訴寧離。若要叫寧離天真自由、無憂無慮下去自是最好,可寧離必須知曉這一些,以防建鄴城中有可能襲來的風雨。
從旁人口中知道,倒不如由他告訴,這樣叫寧離提起些警惕。上皇已經差遣人相召,說不得什麼時候,便會對上。
裴昭說:「沙州寧氏為上皇所忌憚,寧寧,你知道嗎?」
「知道。」寧離點頭。
「歸猗與寧氏交好。」裴昭淡淡道,神情凝過,幾分嘆息,「……而他本是上皇的佛前替身。」
第52章 白果湯 碧海燃犀燈
52.
佛前替身?!
寧離從前不曾聽過這個說法,有一些不解:「什麼是佛前替身?」
耳側聽得裴昭聲音,淡淡傳來。
「若是崇尚佛法,原本要在佛前修行的,自己沒那個工夫在佛寺苦修,便從貧家買來年幼孩童,送到寺廟中代替修行,可稱之為佛前替身。」
「這好沒有道理。」寧離微一揚眉,已經是有些不悅,「若當真是潛心修佛,如何自己不去?都說是心誠則靈,難道旁人修的功德,還能算到他頭上?」
裴昭道:「大雍的皇子,從太|祖至今,也未曾有出家的。」
寧離瞪眼,不可思議道:「行之,你是在替他說話?」
裴昭輕輕搖頭:「寧寧,我只是據實相告罷了。」
寧離抿了抿唇,也知道裴昭說的是事實,若是因此而遷怒,才是好沒有道理。正因為如此,對那老皇帝的不喜,又更深了一分,恨恨道:「真是好不要臉!」
裴昭嘆道:「寧寧啊……」語氣中並無責怪之意。
然而寧離卻知道他想說什麼,輕哼道:「我只和你說,又不在外人面前這麼說。」
裴昭心道,真是這樣麼?那為何暗衛已經闖見好幾次了?便是那些寧王府的侍衛,偶爾察覺著,對大安宮也頗有不敬之意。而寧氏的小郎君,此刻又在自己跟前,都說是上行下效,寧王府的侍衛如此,自然是因為著自家的主君。
更何況……
那時在湯山的別院中,自己就已經知曉了,不是麼?
裴昭淡淡道:「他為佛前替身,便要終日與經書為伴,青燈古佛,不得外出。」而若是替身的正主不幸離世,更是要以死殉之。
末尾的兩句並不曾出口,只因為那替身的已經早死,而做正主的仍端居大安宮。
寧離聽罷,一揚眉梢:「所以當年他去參加佛會,挫了西蕃的風頭,大大揚了大雍的面子,難道還做錯了?」
裴昭眉眼低垂,靜靜地望著身前冰冷石碑,良久,終是嘆道:「是對,也是大錯特錯。」
。
冬日凋敝。
墓塔之前,這一時間,只聽得寒風吹過衰草,捲起枯枝敗葉,撲颳起嗚嗚咽咽聲響。
聲聲相疊,悽愴不堪。
「為什麼?」
裴昭從前也也不知,後來隱約間得知些關竅,緩緩答道:「對大雍,自然是一件好事,對上皇,卻不見得。」
「怕是自己的風頭被蓋過去了麼?」寧離恨聲道,「可真是小肚雞腸。」
少年言辭直白,未曾有半分遮掩,甚至連胸膛也微微起伏,想來是心緒波動極了。
裴昭先前未想寧離會如此憤慨,可再一想,歸猗原本為寧王好友,心中便也恍然。
那僧人答道:「是。」
於是他想,這位與他講經的僧人,果然是有幾分本事的,連那麼生僻的經文,與他講起都是信手拈來。和他之前所見過的所比,實在是一等一的好。
可是……
這般厲害的人物,為何一開始,歸喜禪師並不曾引出來?
那樣思忖,他的明白里,又生出來幾分困惑:「沙州為什麼會往這裡送經卷?」
是呀,為什麼呢?
孩童稚嫩的嗓音在明淨的秋日裡飄落,越過珠簾,傳入了室內。可簾後的僧人,卻並不曾回答。
裴昭無緣得見,可若是他不講理一些,若是他也如旁的皇子宗親們刁蠻,將那捲簾撩起,便會見得,那年輕僧人的眼神,傷感而又柔和。
秋雨淅淅瀝瀝,夜裡聽得風吹過,十分愁人的纏綿。
裴昭身體原本也並不怎麼好,夜裡被風聲驚醒。他年紀雖幼,然而已是沉穩,並不曾喚人。憂心家中長輩身體,悄悄下床,走到了窗前。
雨水打過樹葉,聽見嘩嘩作響,明日起來時,或許就只能見得些蕭條的枝幹。
佛祖會收到他抄寫的佛經嗎?會保佑他的阿娘、他的阿翁麼?
不過是個五六歲的孩子,便是再聰慧穎悟,終究有幾分稚弱氣。心裡默默念經的時候,裴昭視線盡頭卻瞥見,那琉璃塔上,彷佛有一抹昏暗的燈。隔著重重雨幕,看不真切,可是那燈影黯淡搖搖,彷佛是那與他講經的僧人所在之地。
第二日,再去琉璃塔上時,卻聽到了簾幕之後,傳來了一聲低低的咳。
那僧人歉然道:「教世子見笑了。」
僧人病了,卻還要向他抱歉。這塔內的人,沒有一人與他說過。若是他早知曉,他不會今日也來聽講經。
可他的確已經來了。
裴昭淺淺的抿起唇,在他的認知里,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很不妥當。他說:「今日不講了,你可要我替你尋一位醫官來。」
那僧人彷佛一怔,笑著嘆氣說:「我不用。」
好能逞強!
裴昭應了聲不答,若有所思,當日還是照常聽僧人講經,等到下來時,卻吩咐底下人送去了一碗梨膏,並有煎好的驅寒溫補之藥。那梨膏含|在嗓子裡,是有些甜的,最為滋潤不過。
翌日,果然聽得簾後,不曾傳來咳嗽聲。
裴昭覺得自己的功夫沒有白費,也算是沒教這僧人浪費了講經,不免高興幾分。
那日講經結束,彷佛有些不同尋常氣氛。
僧人慾言又止,終於說:「世子,不若請醫官替你看一看。」
裴昭微詫,還是答道:「我自幼便是如此,天氣暖和些便好,並不是什麼大礙。」
。
「後來呢?」寧離看見裴昭停下,禁不住問道。
後來?
後來那僧人告訴他,他身體裡的根本不是病,而是毒。秋日寂寥的蕭索中,言辭溫和,卻教人從骨子裡生出些寒。
不是因這相逢不過幾日的講經人,卻是為他朝夕相對的血脈至親。
蝕骨侵髓,倘若無人識破,足可以叫他病疴纏身,身體孱弱,毫無知覺死去的毒。
他目光中有淡淡的冷意,在落在眼前墓塔時,終於化作一抹溫和:「後來他送了我一盞燈。」
而若是再往後……
裴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傷感,那神情叫寧離也為之怔怔。
後來,大概他就要不好了吧。寧離心道。
墓塔上十分清楚的刻著文本。寧離看著那墓塔上刻下的字跡,或許是經歷了風雨吹打,有些地方已有灰白的蝕痕。
他說:「這是永新元年立的墓塔,他三年前去世了嗎?」
原來他三年前才去世。
裴昭搖了搖頭說:「並非,他已經去了很多年了。」
可是墓塔上有十分清楚明白的文本,令寧離忍不住都要反駁:「明明只有三年!」
裴昭見過他清澈的眼眸,心中略略停了一瞬。
他不想要將那些黑暗骯髒且齷齪的事情說給寧離聽,只怕會髒污了寧離的耳朵。可那是已經發生過的、無可辯駁的事實。
「那是之後才給他修的墓塔。」裴昭輕聲道。
。
墓塔上記載了他的生卒年月。那真的好是年輕。他甚至沒有活過弱冠。
可他已經死了十四年。
十四年後,才終於下葬嗎?
裴昭忽然想起當時歸喜禪師所告訴他的話。歸猗之所以被上皇厭惡,可不正是因為與寧王交好?
他是否能在寧離的面前隱瞞這些?
可那些事情要解釋起來,實在是過於艱難。
他只得說:「後來太子將他下葬了。」
太子……?!
寧離恍然,太子,那便是當今的陛下。他愣了一會兒,說道:「仁壽八年,那不就是太子被扔到幽州去的時候?」
他說:「是因為將歸猗下葬,所以觸怒了上皇嗎?」
裴昭也不知此時他怎的敏銳的如此過分,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無聲的點了點頭。
寧離怔怔道:「他只是一個無欲無求的僧人,如果真要論,他讓波羅覺慧灰溜溜的滾回去西蕃,還應當是有功。」漆黑的眼眸中,寫滿了茫然,「我曾聽說這琉璃塔也與他有關係,為什麼,上皇對他卻這樣為難?」
那也正是裴昭所想要知曉的。
後來在歸喜禪師口中獲得一鱗半爪,勉勉強強拼湊起些痕跡。
他並不想將這些事情告訴寧離。若要叫寧離天真自由、無憂無慮下去自是最好,可寧離必須知曉這一些,以防建鄴城中有可能襲來的風雨。
從旁人口中知道,倒不如由他告訴,這樣叫寧離提起些警惕。上皇已經差遣人相召,說不得什麼時候,便會對上。
裴昭說:「沙州寧氏為上皇所忌憚,寧寧,你知道嗎?」
「知道。」寧離點頭。
「歸猗與寧氏交好。」裴昭淡淡道,神情凝過,幾分嘆息,「……而他本是上皇的佛前替身。」
第52章 白果湯 碧海燃犀燈
52.
佛前替身?!
寧離從前不曾聽過這個說法,有一些不解:「什麼是佛前替身?」
耳側聽得裴昭聲音,淡淡傳來。
「若是崇尚佛法,原本要在佛前修行的,自己沒那個工夫在佛寺苦修,便從貧家買來年幼孩童,送到寺廟中代替修行,可稱之為佛前替身。」
「這好沒有道理。」寧離微一揚眉,已經是有些不悅,「若當真是潛心修佛,如何自己不去?都說是心誠則靈,難道旁人修的功德,還能算到他頭上?」
裴昭道:「大雍的皇子,從太|祖至今,也未曾有出家的。」
寧離瞪眼,不可思議道:「行之,你是在替他說話?」
裴昭輕輕搖頭:「寧寧,我只是據實相告罷了。」
寧離抿了抿唇,也知道裴昭說的是事實,若是因此而遷怒,才是好沒有道理。正因為如此,對那老皇帝的不喜,又更深了一分,恨恨道:「真是好不要臉!」
裴昭嘆道:「寧寧啊……」語氣中並無責怪之意。
然而寧離卻知道他想說什麼,輕哼道:「我只和你說,又不在外人面前這麼說。」
裴昭心道,真是這樣麼?那為何暗衛已經闖見好幾次了?便是那些寧王府的侍衛,偶爾察覺著,對大安宮也頗有不敬之意。而寧氏的小郎君,此刻又在自己跟前,都說是上行下效,寧王府的侍衛如此,自然是因為著自家的主君。
更何況……
那時在湯山的別院中,自己就已經知曉了,不是麼?
裴昭淡淡道:「他為佛前替身,便要終日與經書為伴,青燈古佛,不得外出。」而若是替身的正主不幸離世,更是要以死殉之。
末尾的兩句並不曾出口,只因為那替身的已經早死,而做正主的仍端居大安宮。
寧離聽罷,一揚眉梢:「所以當年他去參加佛會,挫了西蕃的風頭,大大揚了大雍的面子,難道還做錯了?」
裴昭眉眼低垂,靜靜地望著身前冰冷石碑,良久,終是嘆道:「是對,也是大錯特錯。」
。
冬日凋敝。
墓塔之前,這一時間,只聽得寒風吹過衰草,捲起枯枝敗葉,撲颳起嗚嗚咽咽聲響。
聲聲相疊,悽愴不堪。
「為什麼?」
裴昭從前也也不知,後來隱約間得知些關竅,緩緩答道:「對大雍,自然是一件好事,對上皇,卻不見得。」
「怕是自己的風頭被蓋過去了麼?」寧離恨聲道,「可真是小肚雞腸。」
少年言辭直白,未曾有半分遮掩,甚至連胸膛也微微起伏,想來是心緒波動極了。
裴昭先前未想寧離會如此憤慨,可再一想,歸猗原本為寧王好友,心中便也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