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便是那人自身並不在意,可是他的親朋、他的後人呢?一介偏遠世家得京中扶持,從此一躍而起成為一方巨擘……這樣的事情,從前也不是沒有過。
可至今仍然未有人出面,在裴昭這裡認領這一份功勞。
超然處世,隨手施為,不為所動。
只有大宗師了。
唯有無妄境大宗師。
。
而至於無妄境……
裴昭微微沉吟,忽然問道:「定襄見過東君嗎?」
薛定襄搖頭:「不曾。」
若要說來,當今天下,五位無妄境大宗師,在世人面前、露面的最少的,也是東君。
厲觀瀾為白帝城主,當年建初佛會曾一劍自天外來,往後週遊四方,時不時聽說些痕跡。李觀海身在蓬壺,雖甚少踏足中州,但海外之人,無不是對他頂禮膜拜。僧仲虔為妙香佛國的住持,崇賢塔中,僧眾常聽聞他布道講經。波羅覺慧尊為西蕃國師之位,常常插|手國事,更是在西蕃之中,有說一不二的超然地位。
唯有東君……
是驚鴻一瞥般的人物,唯一一次現世,乃是在大非川之上,折斷了西蕃國師蓬勃旺盛的野心。
若要說那一劍橫空的氣勢,彷佛是白帝城一脈真傳,與厲觀瀾一般無二。
最為神秘的也是他。
不知他姓名為何,不知他年歲幾何,不知他出身何處,更不知他有何愛好,那是一個完完全全成謎的人。
大概唯一為世人所知曉的,就是他深不可測的修為,與盛大輝煌的劍意。
薛定襄稟告完一段落,忽然說道:「陛下,或許他其實也並非無妄境界,只不過也是使了特殊的功法,提高了自己的修為。」
裴昭不想他竟然有此所說,卻是搖了搖頭。
猜測旁的人乃是強行提升修為,或許會有幾分可能,但是猜測東君……
他聲音淡淡:「厲觀瀾,不會說謊。」
薛定襄一時也恍然,竟然是他忘了!
劍為「朱明」,人為「東君」。
永新元年,那是厲觀瀾親口蓋過章的。
可如果當真是那一位,他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建鄴呢?且至今……也不曾現身。
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東君並沒有惡意。
建鄴久未有無妄境至,而如今,東君行跡成迷,孤懸在外……
當真是驚鴻般一現,疏忽間就全無了痕跡。
東君。
春風猶未到人間,東君珂佩響珊珊。[1]
裴昭不期然想到,那般輝煌燦爛的劍意,大概也只有這個稱號,才能夠配得上。
他其實先前就有所猜想,如今薛定襄將所有入微境界的武道高手行跡調查了一番,也不過是更加佐證他的猜測。
他說:「備一份禮,著人送去白帝城。」
只是,東君已是那般的境界,又不知他的性情喜好,想來尋常物事,也不能將他打動。
他已經有「朱明」在手,那應是他隨身的寶劍。如此,送神兵利器無用,送金銀財寶又太俗。
裴昭略略沉吟了一陣,終於道:「朕記得內庫之中,彷佛還藏有一塊天外玄鐵,送到白帝城去罷。」
此外……
「教鶴鄰進來。」
張鶴鄰侍立在旁,扶袖研墨,裴昭提筆,行雲流水般落下。
——以此信為諾,可允一事。
。
裴昭吩咐完了,終於垂手。
兩儀殿中,空曠無依,一時寂靜。
他緩緩走出去,乘坐輦車,車輪滑過了宮中的御道,終於在芙蓉池前停下。
四處望見林翠蔥蘢,煙波浩渺。
然而裴昭卻並無意趣。
跨過芙蓉池,朝更遠處行去,說不得,兩旁的宮室花木,就有一些蕭索。
在他即位之後,上皇的那些妃嬪姬妾們,自然悉數也跟去了大安宮,於是,偌大的後宮便空了下來。
宮室既無人,自也未曾修繕,如此,漸漸荒涼下來。
太平之下,亦有隱憂。百廢俱興,裴昭並不想將國庫的錢財,耗費在無用的土木之上。
古柏蕭蕭,清冷肅靜,遙遙的見得一處院牆。
上書正是三個大字:淨居寺。
元熙帝崇佛,在建康宮西北角,古寺舊址上重,修了這一座淨居寺。上皇投其所好,大興土木,在淨居寺中又拔地而起了一座琉璃塔。
初時說六年,後又算八年,再一說十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工期遙遙的看不見盡頭,耗費巨大,勞民無數。直到上皇退位的前一年,這座琉璃塔才真正修成。裴昭率兵踏入建康宮時,正見得這座琉璃塔上,佛燈高照,四壁九霄,煌煌如同白晝景象。
裴昭不喜如此,後來停了琉璃塔的佛燈。於是這建康宮中,曾經叫人津津樂道的一景,便從此沉寂下來。
寺中並無人。
這地方其實荒寂得很了,僧侶也沒得個幾個,也只是裴昭,偶爾會回來片刻罷了。
院牆悄悄,松柏鬱郁,他沿石階上前,到得那小池塘邊上,浮冰薄薄的結著,忽然間有所覺,回身過去。
果然見得一人,眉眼脫俗,清新可愛,正朝他走來。
「行之!」
日輪西沉,餘暉灑過鴉青僧袍,碎金浮影。裴昭靜靜地望著他,倏爾開口:「寧寧。」
寧離道:「今日|你是出去了麼,我等了你好久,你才回來。」
裴昭便點了點頭。
寧離見他溫和模樣,又覺著自己好沒有道理。他是閒人,一貫都無事,自然可以自暇自逸,自在玩耍。可裴昭身為暗衛,事務繁重,又哪裡有這麼多時間?
更何況……
他這是剛剛惹了禍事被拘禁呢,裴昭能來看他一眼,已然是很不容易了。
。
他其實心中存了件事想與裴昭說,翹首以盼著,終於等著人來。此時並肩在池塘前,已經是有些輕快的笑起來:「你借給我的畫,我已經看過啦……行之,多謝你。」
那一日幽篁館中並不曾被告知,翌日才在小薊抱來的雕花木盒中窺見了真容,原是《春歸建初圖》。
裴昭問道:「可還喜歡?」
「喜歡呀。」寧離並不掩飾,「但我沒有帶過來。」那日看了好些時候,被內侍帶入皇寺里時,的確沒有想得起。
卻見裴昭點了點頭:「不急在這一時,這畫無人欣賞,在崇文閣中空放著也是蒙塵。既你喜歡,便是慢慢的看,也沒有什麼。」
寧離心道,那怎麼好意思?裴昭能夠借來這畫,想必也要一番工夫呢!還是早看早還。但他的確又很喜歡那畫,甚至還想要臨出摹本,教阿耶也看一看……
便是這兩廂為難間,不經意側頭,正對上裴昭沉靜雙眸,寧和溫柔。
一時間,顧慮皆忘,頓時笑起來:「那我就聽你的啦!」
。
他笑聲悅耳清脆,若流泉漱玉,琅琅動聽,偏又有一般無憂無慮,最是活潑動人。裴昭原是有些沉鬱的,無知無覺間,也漸漸化了開來。
寧離笑著問道:「行之,是你替我求了情嗎?」
裴昭莞爾:「怎麼這樣想?」
那還用問?
寧離眼珠子咕嚕,嗔道:「當時宮裡來了人,我還以為要把我帶到什麼地方去關著呢,結果就關在這小廟裡。」
虧他已經做了那麼多嚇人的想像,結果車輪粼粼,停下的還是並不陌生的地方。
淨居寺縱使在宮牆之內,院牆高聳,他也不會慌張。
還有一種隱秘的快樂悄然漫上。
這裡有他相知、相識、相交的人。
裴昭見他快活的眉眼,不見得半分的憂愁,似是半點不懂得這責罰的厲害處,不由得嘆道:「寧寧,你這是受了罰,又不是被嘉獎,怎麼還這樣的高興?」
寧離心中想的才不好說,吞吞吐吐,編造不出,忽然一揚手,在脖子前做了一個「咔嚓」的姿勢。
眨了眨眼道:「反正又不可能把我砍掉!」
「你呀!」裴昭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
禪房還是上一次見過的模樣,送了些齋飯來。有一道雪菜羅漢筍,清香脆嫩,最是可口。
飽腹一番,還有一件事,想要相問。
寧離道:「行之,從前你是住在這寺里的,是不是?」
自從去了建初寺後,佛會那日的反常之處,便存在他的心中。先前是寧離忘了,如今又到了這淨居寺,才再度想起來。算算時間,二十年前,行之大概也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幼童,不一定知曉。可若是要讓他在行之與歸喜禪師之間選一個問,那他的答案,自然是不消再問的。
裴昭並不隱瞞,聞言頷首。
見得他態度,寧離低聲說:「我想向你打聽一個人。」
「什麼人?」竟惹得寧離向他打聽。
寧離便說:「我想打聽的,是元熙十九年建初佛會那時,擊敗了波羅覺慧、教他灰溜溜滾回去的那僧人。行之,你知曉他是淨居寺中的哪一位麼?」
可至今仍然未有人出面,在裴昭這裡認領這一份功勞。
超然處世,隨手施為,不為所動。
只有大宗師了。
唯有無妄境大宗師。
。
而至於無妄境……
裴昭微微沉吟,忽然問道:「定襄見過東君嗎?」
薛定襄搖頭:「不曾。」
若要說來,當今天下,五位無妄境大宗師,在世人面前、露面的最少的,也是東君。
厲觀瀾為白帝城主,當年建初佛會曾一劍自天外來,往後週遊四方,時不時聽說些痕跡。李觀海身在蓬壺,雖甚少踏足中州,但海外之人,無不是對他頂禮膜拜。僧仲虔為妙香佛國的住持,崇賢塔中,僧眾常聽聞他布道講經。波羅覺慧尊為西蕃國師之位,常常插|手國事,更是在西蕃之中,有說一不二的超然地位。
唯有東君……
是驚鴻一瞥般的人物,唯一一次現世,乃是在大非川之上,折斷了西蕃國師蓬勃旺盛的野心。
若要說那一劍橫空的氣勢,彷佛是白帝城一脈真傳,與厲觀瀾一般無二。
最為神秘的也是他。
不知他姓名為何,不知他年歲幾何,不知他出身何處,更不知他有何愛好,那是一個完完全全成謎的人。
大概唯一為世人所知曉的,就是他深不可測的修為,與盛大輝煌的劍意。
薛定襄稟告完一段落,忽然說道:「陛下,或許他其實也並非無妄境界,只不過也是使了特殊的功法,提高了自己的修為。」
裴昭不想他竟然有此所說,卻是搖了搖頭。
猜測旁的人乃是強行提升修為,或許會有幾分可能,但是猜測東君……
他聲音淡淡:「厲觀瀾,不會說謊。」
薛定襄一時也恍然,竟然是他忘了!
劍為「朱明」,人為「東君」。
永新元年,那是厲觀瀾親口蓋過章的。
可如果當真是那一位,他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建鄴呢?且至今……也不曾現身。
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東君並沒有惡意。
建鄴久未有無妄境至,而如今,東君行跡成迷,孤懸在外……
當真是驚鴻般一現,疏忽間就全無了痕跡。
東君。
春風猶未到人間,東君珂佩響珊珊。[1]
裴昭不期然想到,那般輝煌燦爛的劍意,大概也只有這個稱號,才能夠配得上。
他其實先前就有所猜想,如今薛定襄將所有入微境界的武道高手行跡調查了一番,也不過是更加佐證他的猜測。
他說:「備一份禮,著人送去白帝城。」
只是,東君已是那般的境界,又不知他的性情喜好,想來尋常物事,也不能將他打動。
他已經有「朱明」在手,那應是他隨身的寶劍。如此,送神兵利器無用,送金銀財寶又太俗。
裴昭略略沉吟了一陣,終於道:「朕記得內庫之中,彷佛還藏有一塊天外玄鐵,送到白帝城去罷。」
此外……
「教鶴鄰進來。」
張鶴鄰侍立在旁,扶袖研墨,裴昭提筆,行雲流水般落下。
——以此信為諾,可允一事。
。
裴昭吩咐完了,終於垂手。
兩儀殿中,空曠無依,一時寂靜。
他緩緩走出去,乘坐輦車,車輪滑過了宮中的御道,終於在芙蓉池前停下。
四處望見林翠蔥蘢,煙波浩渺。
然而裴昭卻並無意趣。
跨過芙蓉池,朝更遠處行去,說不得,兩旁的宮室花木,就有一些蕭索。
在他即位之後,上皇的那些妃嬪姬妾們,自然悉數也跟去了大安宮,於是,偌大的後宮便空了下來。
宮室既無人,自也未曾修繕,如此,漸漸荒涼下來。
太平之下,亦有隱憂。百廢俱興,裴昭並不想將國庫的錢財,耗費在無用的土木之上。
古柏蕭蕭,清冷肅靜,遙遙的見得一處院牆。
上書正是三個大字:淨居寺。
元熙帝崇佛,在建康宮西北角,古寺舊址上重,修了這一座淨居寺。上皇投其所好,大興土木,在淨居寺中又拔地而起了一座琉璃塔。
初時說六年,後又算八年,再一說十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工期遙遙的看不見盡頭,耗費巨大,勞民無數。直到上皇退位的前一年,這座琉璃塔才真正修成。裴昭率兵踏入建康宮時,正見得這座琉璃塔上,佛燈高照,四壁九霄,煌煌如同白晝景象。
裴昭不喜如此,後來停了琉璃塔的佛燈。於是這建康宮中,曾經叫人津津樂道的一景,便從此沉寂下來。
寺中並無人。
這地方其實荒寂得很了,僧侶也沒得個幾個,也只是裴昭,偶爾會回來片刻罷了。
院牆悄悄,松柏鬱郁,他沿石階上前,到得那小池塘邊上,浮冰薄薄的結著,忽然間有所覺,回身過去。
果然見得一人,眉眼脫俗,清新可愛,正朝他走來。
「行之!」
日輪西沉,餘暉灑過鴉青僧袍,碎金浮影。裴昭靜靜地望著他,倏爾開口:「寧寧。」
寧離道:「今日|你是出去了麼,我等了你好久,你才回來。」
裴昭便點了點頭。
寧離見他溫和模樣,又覺著自己好沒有道理。他是閒人,一貫都無事,自然可以自暇自逸,自在玩耍。可裴昭身為暗衛,事務繁重,又哪裡有這麼多時間?
更何況……
他這是剛剛惹了禍事被拘禁呢,裴昭能來看他一眼,已然是很不容易了。
。
他其實心中存了件事想與裴昭說,翹首以盼著,終於等著人來。此時並肩在池塘前,已經是有些輕快的笑起來:「你借給我的畫,我已經看過啦……行之,多謝你。」
那一日幽篁館中並不曾被告知,翌日才在小薊抱來的雕花木盒中窺見了真容,原是《春歸建初圖》。
裴昭問道:「可還喜歡?」
「喜歡呀。」寧離並不掩飾,「但我沒有帶過來。」那日看了好些時候,被內侍帶入皇寺里時,的確沒有想得起。
卻見裴昭點了點頭:「不急在這一時,這畫無人欣賞,在崇文閣中空放著也是蒙塵。既你喜歡,便是慢慢的看,也沒有什麼。」
寧離心道,那怎麼好意思?裴昭能夠借來這畫,想必也要一番工夫呢!還是早看早還。但他的確又很喜歡那畫,甚至還想要臨出摹本,教阿耶也看一看……
便是這兩廂為難間,不經意側頭,正對上裴昭沉靜雙眸,寧和溫柔。
一時間,顧慮皆忘,頓時笑起來:「那我就聽你的啦!」
。
他笑聲悅耳清脆,若流泉漱玉,琅琅動聽,偏又有一般無憂無慮,最是活潑動人。裴昭原是有些沉鬱的,無知無覺間,也漸漸化了開來。
寧離笑著問道:「行之,是你替我求了情嗎?」
裴昭莞爾:「怎麼這樣想?」
那還用問?
寧離眼珠子咕嚕,嗔道:「當時宮裡來了人,我還以為要把我帶到什麼地方去關著呢,結果就關在這小廟裡。」
虧他已經做了那麼多嚇人的想像,結果車輪粼粼,停下的還是並不陌生的地方。
淨居寺縱使在宮牆之內,院牆高聳,他也不會慌張。
還有一種隱秘的快樂悄然漫上。
這裡有他相知、相識、相交的人。
裴昭見他快活的眉眼,不見得半分的憂愁,似是半點不懂得這責罰的厲害處,不由得嘆道:「寧寧,你這是受了罰,又不是被嘉獎,怎麼還這樣的高興?」
寧離心中想的才不好說,吞吞吐吐,編造不出,忽然一揚手,在脖子前做了一個「咔嚓」的姿勢。
眨了眨眼道:「反正又不可能把我砍掉!」
「你呀!」裴昭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
禪房還是上一次見過的模樣,送了些齋飯來。有一道雪菜羅漢筍,清香脆嫩,最是可口。
飽腹一番,還有一件事,想要相問。
寧離道:「行之,從前你是住在這寺里的,是不是?」
自從去了建初寺後,佛會那日的反常之處,便存在他的心中。先前是寧離忘了,如今又到了這淨居寺,才再度想起來。算算時間,二十年前,行之大概也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幼童,不一定知曉。可若是要讓他在行之與歸喜禪師之間選一個問,那他的答案,自然是不消再問的。
裴昭並不隱瞞,聞言頷首。
見得他態度,寧離低聲說:「我想向你打聽一個人。」
「什麼人?」竟惹得寧離向他打聽。
寧離便說:「我想打聽的,是元熙十九年建初佛會那時,擊敗了波羅覺慧、教他灰溜溜滾回去的那僧人。行之,你知曉他是淨居寺中的哪一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