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是目擊證人,」聞笛說,「我親眼看到那位姓楊的同學騎車撞人了。」

  律師和副校長對視了一眼。「您確定是撞人?我的當事人說,只是反應慢沒躲開而已,」律師問,「還是說您有錄像?」

  「看到自行車撞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去扶,哪有功夫錄像?」

  律師笑了笑:「那……」

  「但之後的事,我都錄下來了。」聞笛拿出手機,簡短地放了兩句。

  【你個實習的囂張什麼?我爸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你全家信不信?】

  【頂著個老師的名頭,還真把自己當玩意兒了?我打個電話,馬上能讓你走人!】

  在場的其他兩人臉色沉了下來。聞笛關掉手機,感嘆道:「要是放到網上,效果肯定爆炸。巧得很,我有個朋友就是做自媒體的。」

  他給邊城遞了個眼色——雖然他們這邊也說了不少,但可以適當剪輯嘛。

  「他媽媽的話也很精彩,」聞笛又補充,「可以說是臥龍鳳雛。」

  律師盯著他,似乎是在估量處理輿論的麻煩。過了一會兒,律師轉過來問邊城:「你們的訴求是什麼?」

  「退學,把曾經對同學施加暴力記入學籍檔案,」邊城說,「很合理的要求吧。」

  律師皺著眉,似乎完全不同意「合理」這個措辭。他思考了一會兒,說:「這樣吧,雖然我當事人不是故意的,但畢竟讓江羽同學受傷了,我們可以在經濟上賠償你們的損失。」

  「不需要,」邊城說,「我的要求已經說過了,我希望明天下午五點前給我答覆。還有,讓楊天驊的父母親自來和我溝通,否則我就直接上傳錄像。」

  他站起身,從桌上放涼的茶杯前繞過,走到聞笛身前。聞笛自然地跟在他身旁出了門,走向停車場。

  一路上,生機勃勃的學生們打鬧著,歡笑聲溢滿校園。他們青春年少,前程似景,好像生命里不會發生任何悲傷的事。

  走過教學樓的轉角,聞笛說:「如果是我,我就直接退學了事了。不會聲張,不會鬧事,也不會想著討回公道。」

  這個事前保留證據、預料到協商不會順利、趕過來救場的人,說自己會直接投降。邊城感到驚訝。

  「雖然我喜歡正義必勝那一套,生活里很難實現啊,」聞笛說,「升斗小民嘛,反抗權貴,帶來的麻煩遠遠比好處大,第一反應就是算了。」

  「那為什麼……」

  「因為你在,」聞笛轉過頭,沖他輕鬆地笑了笑,「我相信你會負責麻煩的部分。」說完,他又帶著點忐忑問,「你會吧?」

  邊城很快保證:「當然。」

  聞笛點點頭,仿佛不需要多餘的證明,然後問:「那你為什麼不怕麻煩?」

  「學校不是社會,」邊城說,「至少不能在義務教育的階段,就用這種事讓學生知道,只要你有權有勢,做什麼都是對的,做什麼都沒有後果。如果學校最後教給學生的是這種觀念,那社會就沒救了。」

  他有這種想法,聞笛並不驚訝。這個人在教學上,學術上,都理想主義得可怕。

  談到學校,邊城又想起聞笛剛剛辭職,再說了一遍:「連累你丟了工作,很抱歉。」

  聞笛嘆了口氣:「我最近聽你道歉聽煩了。都說沒事了,這種破學校也沒什麼好待的,而且我一直都打算進高校。」

  結婚五年了,他們還是第一次聊起將來的打算。邊城好奇伴侶的人生規劃:「為什麼想做大學老師呢?」

  「也不算想吧,」聞笛說,「就是自然而然地……走到這條路上來了。」

  「自然而然」在邊城這裡不算充分的理由,學術既苦且累,酬勞又低,唯一的好處就是研究自由。如果不是真心熱愛,走這條路也太虧了:「不想做學術,為什麼讀博?」

  「很多人都不是想做學術才讀博的啊,」聞笛說,「比如我吧,大學專業是調劑的,不擅長,前幾年光顧著讀書,沒什麼職業規劃,到大三結束了也沒實習,對行業啊,職場啊,完全沒概念。暑假裡投了幾個崗位,群面全程都是懵的,根本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搶發言。面試官問我有什麼符合崗位的經歷,我除了學習啥也說不出來。被拒了幾次,我突然覺得,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習,最適合的地方就是學校,那乾脆一輩子待在學校里吧。所以就讀了博士。」

  回頭想想,真不是個明智的選擇。他本來就不擅長文學研究,導師又抽中了下下籤,博士鍛鍊最多的就是雜活能力。

  「當然了,還有社會地位,」聞笛補充,「跟親戚朋友聊起來,問我在哪工作,我說是大學教授,談話就會在雙方都滿意的氛圍里結束了。」

  「就為了過年在談話的時候不尷尬,就做學術嗎?」

  聞笛皺起眉頭看著他:「這是很充分的理由了!你沒在熟人社會待過,又不考慮別人感受,當然不在意了。」

  邊城沒有反駁,只是問他,既然話里話外暗示自己不適合學文,為什麼不換一個專業。

  「轉專業哪有那麼容易,」聞笛說,「大一大二的時候學分績不高,轉不了。後來成績上來了,又晚了。再說我轉到哪裡去?文科就業都差不多,沒必要轉。文轉理可太難了。」

  所以,就像「自然而然」做了學術一樣,他也是「自然而然」留在了外文系。

  邊城看上去若有所思,不知為何,聞笛從他的沉默里聽出了惋惜。

  「怎麼了?」聞笛問。

  「你聰明,學習能力強,也能吃苦,」邊城說,「如果一開始就走上合適的路,應該能做得很好。」

  聞笛倒沒有驚異於「你這種天才會覺得我聰明」。他望著抽條的柳樹,過了一會兒,說:「你記得於靜怡嗎?我的室友。」

  邊城點頭。在跟聞笛吵架時,他們有過一面之緣。

  「她是我們那屆的第一名,」聞笛說,「教授們公認的外文系十年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的畢業論文在一場很重要的語言學會議上拿了獎,有個劍橋的教授很欣賞她,想收她做學生。」

  「那不是很好嗎?」

  「是啊,而且她喜歡語言學,」聞笛想了想,改口說,「不能用『喜歡』,應該是『狂熱』。不過,她雖然不算貧困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並沒有多少錢。」

  這種故事邊城聽到過,數學系因為經濟條件轉專業的學生不少。

  「她本來沒打算去的,她爸媽知道之後,把她叫過去訓了一頓,說哪有不讓女兒上劍橋的父母,然後把房子賣了,讓她去英國讀博。」聞笛頓了頓,接著說,「讀了一年多,博二的時候,她爸爸查出了肺癌。」

  「她休學回來照顧,治了一年,錢花完了,人還是走了,」聞笛說,「家裡只有她媽媽一個人,快退休了,連房子都沒有。她本來想在老家找個工作,陪著媽媽過完一輩子算了,她媽媽勸她出來,說她留在那裡是埋沒她的才華,然後她就到北京來了。現在她一邊在雅思機構教書,一邊考外交部。大學的時候,她可從來沒想過要當公務員。你看,即使一開始就走上合適的路,最後也可能會脫軌。」

  於靜怡過去三年的人生如此痛苦,可濃縮成故事,一會兒就講完了。聞笛看著校園裡那些稚嫩的面龐。在他們眼裡,人生還有無數可能,明天還充滿希望。

  「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所有人都配錯了角色,」聞笛說,「該研究語言學的在教雅思,該當導演的在投行,原來的理科生在研究文學。」

  「一個兩個錯位還情有可原,怎麼所有人都錯了呢?」他嘆了口氣,望著邊城,「所以我羨慕你啊,只有你一個人拿到了正確的台本,從始至終。」

  天賦,勤奮和運氣,再加上父輩的光環,直到今天也能保持著理想主義的光輝。

  真好啊,理想主義。

  他感嘆著繞過人工湖,往初中部走去,邊城疑惑地叫住他:「停車場在另一邊。」

  「我知道,」他說,「我要去找一個人。」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請假,停更一天~

  第53章 儘管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

  昨天大鬧辦公室的場景記憶猶新,聞笛很快找到了初二教室。此時正值大課間,學生們或是三三兩兩地靠著課桌閒聊,或是在走廊上穿行。他走到江羽的班級門口,往裡張望,沒看到楊天驊的身影。他鬆了一口氣,叫住一個男生:「同學,能幫我喊一下瞿睿衡嗎?」

  男生掃了他兩眼,懶懶地沖教室里喊了一聲:「小瞿子,有人找!」

  這時聞笛才注意到角落裡的一個男生。他坐在教室垃圾桶旁邊,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著書。偶爾有人走過,往垃圾桶里扔瓶子或是紙團,東西落不到該去的地方,男生也不介意,等那人走了,把垃圾撿起來扔好,繼續讀書。

  聽到自己的名字,男生抬起頭,往門口望去。聞笛對上他的眼睛時吃了一驚,這無疑是他見過最好看的少年,五官標緻的不像真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