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姜虞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喘著氣,眼尾蘊著潮濕的水霧。
她沉默幾瞬,低低地說:「勞煩將軍扶我一把。」
沈知書睨她一眼,三兩下扯掉她手腕上纏著的腰帶,拽著她的胳膊將她上半身拉起來,問:「可還受得住?」
「……」姜虞不吭聲,片刻後答非所問,「這會兒可以笑了麼?」
沈知書驀然想,「笑」這個字放在姜虞身上,其實是挺有違和感的。
姜虞從來不笑,神色一貫淡漠涼薄,像是雨後夕陽下深山裡頭清泠泠的水露。
唯有在床上的時候,她會流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風月情緒。
但也止步於此。
她的眉梢眼尾仍是平直的,並不會有更大更抓眼的情緒波動。
沈知書這麼想著,回了長公主「現在是否能笑」的那句疑問:「自然。」
卻聽見規規矩矩在床上坐著的那人半挑著眉,從嗓子裡溢出一聲輕吟,眼尾的那顆痣也隨之往上浮了一下——
長公主笑了極為短促的一聲。
沈知書:?
再看時,姜虞好整以暇地坐著,已然恢復了慣常面無表情的樣子。她解釋道:
「我的確怕癢,方才便很想笑了,只是一直忍著。」
沈知書:……
方才的癢挪至這會兒來笑,這反射弧是不是有點長?
姜虞抓著床柱站起身,向桌上抓了茶壺,自斟自飲一輪後,似是仍糾結於之前的那個問題。她問:
「將軍不是要同我保持距離麼?」
沈知書嘆了一口氣:「是,下官是想同殿下保持距離。然我脾氣爆,一旦急了便不管不顧了。」
「是我的不是。」姜虞頷首道,「將軍如今氣消了麼?」
「沒消。」
「那可如何是好呢?」
沈知書倚在方桌旁,定定將抿著茶水的長公主上下打量了一圈。
這人好端端坐在椅子上,抬著眼看她,無端顯出幾分與她身份不符的乖覺來。
「那便……」沈知書想了一想,道,「先記著。」
「嗯?」
「此後再算帳。」
姜虞頷首說「行」,又輕聲問:「既如此,將軍還執意同我生分麼?」
「再說。」沈知書道。
「怎麼個『再說』法?」姜虞仍問。
……這位長公主似是在認認真真討要一個答案。
也許是窺見了對方不同以往的神情,而人總是愉悅於自己的特殊性,於是自己心情格外好;又許是暗色總會給人彼此親近的錯覺——
沈知書笑起來了:「人前自然是生分的,人後麼……或許可以多說幾句?」
長公主咬了茶盞一口,眉毛挑了起來。
-
謝瑾已經在街上氣鼓鼓遊蕩了半個時辰了。
侍子被她遣回家,好友又一轉眼便沒了蹤影,帶著她在小攤上買的酒壺「攜款潛逃」,她和誰說理去?
謝瑾悶聲不吭地走了半里路,賭氣想,她回去就和沈尚書告狀,說沈知書偷吃了兩隻燒雞。
她正悶頭走著,忽然,肩上被人拍了一下。
力道挺沉,就好像和她很熟似的。
謝瑾詫異地回過頭,只覺來人有點眼熟。她再仔細看了看——
這不是大帝姬麼?
大帝姬已然封了宸王,風頭正盛,朝中支持她的人也不少。
謝瑾轉過身,瞥了一眼她身後那浩浩蕩蕩的侍子尾巴,行了一禮,笑道:「殿下也來逛夜市麼?」
「與民同樂嘛。」大帝姬的口吻挺自來熟,「誒,將軍一個人?」
謝瑾咬牙說:「原是同沈將軍一道兒來的,誰知她半路跑了。」
大帝姬笑著喚上了一個侍子:「謝將軍手裡拿著那麼些東西,你也忒沒眼力見了,也不知幫襯著拿一點。」
謝瑾擺擺手:「謝殿下,然不消殿下麻煩,下官已準備歸府了。下官的馬就在前頭,馬上有個兜兒,可以將這些玩意兒一股腦塞進去。」
「這麼早就回去?你屋子裡究竟又沒夫人等著你,一個人冷冰冰的,什麼趣兒?」大帝姬拍拍她的肩,道,「同本王一塊兒逛逛,如何?這條街轉角有個酒樓,裡頭的桃花醉最是好,本王請你嘗嘗。」
謝瑾雖愛好喝酒,但也知曉輕重。若是平白接受大帝姬的邀請,被她人瞧見了,少不得將自己劃為大帝姬的黨羽。
她於是擺擺手,將肩上掛著的箭匣往上掖了一掖,爽朗地笑道:「不瞞殿下說,我夫人雖已逝,我也沒再娶,然我女兒尚在家等著我呢。我已說好今兒早些歸府,同她圍爐夜談,她估摸著已等急了,我若是再不回,她該鬧了。」
大帝姬「嚯」了一聲:「倒是忘了你還有個女兒!令媛芳齡幾何?」
「十一。」
「去學堂讀書了沒有?」
謝瑾笑道:「倒是沒去學堂,請了個夫子一直在家教。」
大帝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既如此,便不打攪你享受天倫之樂了,改日定要來我府上吃茶!」
謝瑾連聲答應,告辭而去。
心腹侍子眯起眼,望著謝瑾大步離去的高大背影,低聲嘀咕:「她倒是警惕。」
「能爬到她這個位置的,大約都有點腦子與手段。」大帝姬說,「無妨,多邀幾回便是。」
「那沈知書呢?」
「她?」大帝姬輕笑了一聲,「她沒意思。謝瑾是七妹姨君,七妹又與老二一塊兒玩,眼見著謝瑾應與老二是一夥兒了。若是此時挖了這個牆角,不知老二會作何反應。這才有趣。」
第24章 影姨
沈知書今兒逗了人,實在心情愉悅。
她晃悠悠騎著馬,歸至將軍府,上前叩門時,開門的卻非門童,而是不知何時從沈宅來至這邊的何夫人。
沈知書猝不及防與她娘打了個照面,訝異起來,「誒喲」了一聲:「有什麼事兒,娘遣人來說一聲便是了。夜色濃重,外頭這樣冷,凍壞了如何使得?」
「哪裡就如此金貴起來了?」何夫人笑道,「我帶個人來,你倆許久沒見,好好聊聊。」
她說著,往旁邊一閃,露出了身後藏著的人影。
人影裹著寬大的斗篷,圍著口巾,只露著一雙雙眸清炯炯的丹鳳眼。個兒高,卻瘦得過分,弱柳扶風的樣子,像是風吹吹便能倒。
沈知書於是更訝異了,又驚又喜:「影姨!」
「停!」人影抓著帽檐,把帽子摘下來,搖搖頭說,「我不是說了莫再如此喚我麼?難聽!」
「怎麼難聽?」沈知書笑道,「那還能怎麼叫?」
「你同你何娘沈娘一樣,喚我影子便是。」
沈知書輕哼一聲:「我若是這麼叫,何娘沈娘聽見了,必得批我沒禮數。是吧何娘?」
何夫人笑盈盈地揣著胳膊杵在一旁,順著她阿囡的話點點頭:「是了,差著輩兒呢,怎麼能直呼名姓?」
影子垮了臉:「那你說影姨難不難聽?」
「這怎麼就難聽了?偏你的腦子便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何夫人笑道,「行了,時辰不早了,影子你便歇在將軍府,我回沈宅睡。」
-
影子是沈寒潭六歲的時候從河邊撿回來的。
河上飄了個木盆,木盆里裝了個娃娃。木盆擱了淺,沈寒潭蹣跚著把娃娃撈上來,險些也跟著一頭栽進河裡。
她抱著娃娃回家找大人,家裡人嚇了一大跳:「誒喲,誰家的娃娃!」
沈寒潭嘰里呱啦把事情始末原原本本講了一通,大人們唏噓說:「可憐見的,養著吧。」
沈寒潭卻很高興——她一直想要個妹妹。
她給小娃娃起名影子,自此一日五六次地溜去小房間看她,一看就是一個時辰。
奶娘問:「你功課不做啦?」
沈寒潭這才灰溜溜出去背書。
影子大了,生出了自己的想法,說要背著劍出去闖蕩江湖。
沈寒潭彼時在華北做知縣,一年歸家一趟。待她收到阿娘寄來的家書,匆匆往回趕時,影子已然了無蹤影了。
影子自此浪跡天涯,常年不著家,沈寒潭一年收到一封報平安的信,寄處來自五湖四海。
直到沈寒潭生產。
影子披星戴月,滿身風霜,騎著馬匆匆在沈宅門口現身。
她被何夫人接進去,小心翼翼地抱著剛出生的沈知書,流下兩行清淚:「阿姐,我來遲了。」
思緒歸攏,沈知書將影子往室內迎,一面笑著問:「影姨,近來可好?怎麼又想著回京了呢?」
影子將斗篷一脫,把袖子擼到手肘:「還成,在西北碰上了山匪,乾脆帶著我那幫子姐妹去她們老巢鬧了一通。我看著那山匪裡頭有一個和你長得很像,又想到許久未見你了,便入京來瞧瞧。」
沈知書有些好奇:「和我長得像?」
「可不是麼,粉雕玉琢的小不點兒,看著才五六歲吧,奶力奶氣地想打劫我。」
她沉默幾瞬,低低地說:「勞煩將軍扶我一把。」
沈知書睨她一眼,三兩下扯掉她手腕上纏著的腰帶,拽著她的胳膊將她上半身拉起來,問:「可還受得住?」
「……」姜虞不吭聲,片刻後答非所問,「這會兒可以笑了麼?」
沈知書驀然想,「笑」這個字放在姜虞身上,其實是挺有違和感的。
姜虞從來不笑,神色一貫淡漠涼薄,像是雨後夕陽下深山裡頭清泠泠的水露。
唯有在床上的時候,她會流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風月情緒。
但也止步於此。
她的眉梢眼尾仍是平直的,並不會有更大更抓眼的情緒波動。
沈知書這麼想著,回了長公主「現在是否能笑」的那句疑問:「自然。」
卻聽見規規矩矩在床上坐著的那人半挑著眉,從嗓子裡溢出一聲輕吟,眼尾的那顆痣也隨之往上浮了一下——
長公主笑了極為短促的一聲。
沈知書:?
再看時,姜虞好整以暇地坐著,已然恢復了慣常面無表情的樣子。她解釋道:
「我的確怕癢,方才便很想笑了,只是一直忍著。」
沈知書:……
方才的癢挪至這會兒來笑,這反射弧是不是有點長?
姜虞抓著床柱站起身,向桌上抓了茶壺,自斟自飲一輪後,似是仍糾結於之前的那個問題。她問:
「將軍不是要同我保持距離麼?」
沈知書嘆了一口氣:「是,下官是想同殿下保持距離。然我脾氣爆,一旦急了便不管不顧了。」
「是我的不是。」姜虞頷首道,「將軍如今氣消了麼?」
「沒消。」
「那可如何是好呢?」
沈知書倚在方桌旁,定定將抿著茶水的長公主上下打量了一圈。
這人好端端坐在椅子上,抬著眼看她,無端顯出幾分與她身份不符的乖覺來。
「那便……」沈知書想了一想,道,「先記著。」
「嗯?」
「此後再算帳。」
姜虞頷首說「行」,又輕聲問:「既如此,將軍還執意同我生分麼?」
「再說。」沈知書道。
「怎麼個『再說』法?」姜虞仍問。
……這位長公主似是在認認真真討要一個答案。
也許是窺見了對方不同以往的神情,而人總是愉悅於自己的特殊性,於是自己心情格外好;又許是暗色總會給人彼此親近的錯覺——
沈知書笑起來了:「人前自然是生分的,人後麼……或許可以多說幾句?」
長公主咬了茶盞一口,眉毛挑了起來。
-
謝瑾已經在街上氣鼓鼓遊蕩了半個時辰了。
侍子被她遣回家,好友又一轉眼便沒了蹤影,帶著她在小攤上買的酒壺「攜款潛逃」,她和誰說理去?
謝瑾悶聲不吭地走了半里路,賭氣想,她回去就和沈尚書告狀,說沈知書偷吃了兩隻燒雞。
她正悶頭走著,忽然,肩上被人拍了一下。
力道挺沉,就好像和她很熟似的。
謝瑾詫異地回過頭,只覺來人有點眼熟。她再仔細看了看——
這不是大帝姬麼?
大帝姬已然封了宸王,風頭正盛,朝中支持她的人也不少。
謝瑾轉過身,瞥了一眼她身後那浩浩蕩蕩的侍子尾巴,行了一禮,笑道:「殿下也來逛夜市麼?」
「與民同樂嘛。」大帝姬的口吻挺自來熟,「誒,將軍一個人?」
謝瑾咬牙說:「原是同沈將軍一道兒來的,誰知她半路跑了。」
大帝姬笑著喚上了一個侍子:「謝將軍手裡拿著那麼些東西,你也忒沒眼力見了,也不知幫襯著拿一點。」
謝瑾擺擺手:「謝殿下,然不消殿下麻煩,下官已準備歸府了。下官的馬就在前頭,馬上有個兜兒,可以將這些玩意兒一股腦塞進去。」
「這麼早就回去?你屋子裡究竟又沒夫人等著你,一個人冷冰冰的,什麼趣兒?」大帝姬拍拍她的肩,道,「同本王一塊兒逛逛,如何?這條街轉角有個酒樓,裡頭的桃花醉最是好,本王請你嘗嘗。」
謝瑾雖愛好喝酒,但也知曉輕重。若是平白接受大帝姬的邀請,被她人瞧見了,少不得將自己劃為大帝姬的黨羽。
她於是擺擺手,將肩上掛著的箭匣往上掖了一掖,爽朗地笑道:「不瞞殿下說,我夫人雖已逝,我也沒再娶,然我女兒尚在家等著我呢。我已說好今兒早些歸府,同她圍爐夜談,她估摸著已等急了,我若是再不回,她該鬧了。」
大帝姬「嚯」了一聲:「倒是忘了你還有個女兒!令媛芳齡幾何?」
「十一。」
「去學堂讀書了沒有?」
謝瑾笑道:「倒是沒去學堂,請了個夫子一直在家教。」
大帝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既如此,便不打攪你享受天倫之樂了,改日定要來我府上吃茶!」
謝瑾連聲答應,告辭而去。
心腹侍子眯起眼,望著謝瑾大步離去的高大背影,低聲嘀咕:「她倒是警惕。」
「能爬到她這個位置的,大約都有點腦子與手段。」大帝姬說,「無妨,多邀幾回便是。」
「那沈知書呢?」
「她?」大帝姬輕笑了一聲,「她沒意思。謝瑾是七妹姨君,七妹又與老二一塊兒玩,眼見著謝瑾應與老二是一夥兒了。若是此時挖了這個牆角,不知老二會作何反應。這才有趣。」
第24章 影姨
沈知書今兒逗了人,實在心情愉悅。
她晃悠悠騎著馬,歸至將軍府,上前叩門時,開門的卻非門童,而是不知何時從沈宅來至這邊的何夫人。
沈知書猝不及防與她娘打了個照面,訝異起來,「誒喲」了一聲:「有什麼事兒,娘遣人來說一聲便是了。夜色濃重,外頭這樣冷,凍壞了如何使得?」
「哪裡就如此金貴起來了?」何夫人笑道,「我帶個人來,你倆許久沒見,好好聊聊。」
她說著,往旁邊一閃,露出了身後藏著的人影。
人影裹著寬大的斗篷,圍著口巾,只露著一雙雙眸清炯炯的丹鳳眼。個兒高,卻瘦得過分,弱柳扶風的樣子,像是風吹吹便能倒。
沈知書於是更訝異了,又驚又喜:「影姨!」
「停!」人影抓著帽檐,把帽子摘下來,搖搖頭說,「我不是說了莫再如此喚我麼?難聽!」
「怎麼難聽?」沈知書笑道,「那還能怎麼叫?」
「你同你何娘沈娘一樣,喚我影子便是。」
沈知書輕哼一聲:「我若是這麼叫,何娘沈娘聽見了,必得批我沒禮數。是吧何娘?」
何夫人笑盈盈地揣著胳膊杵在一旁,順著她阿囡的話點點頭:「是了,差著輩兒呢,怎麼能直呼名姓?」
影子垮了臉:「那你說影姨難不難聽?」
「這怎麼就難聽了?偏你的腦子便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何夫人笑道,「行了,時辰不早了,影子你便歇在將軍府,我回沈宅睡。」
-
影子是沈寒潭六歲的時候從河邊撿回來的。
河上飄了個木盆,木盆里裝了個娃娃。木盆擱了淺,沈寒潭蹣跚著把娃娃撈上來,險些也跟著一頭栽進河裡。
她抱著娃娃回家找大人,家裡人嚇了一大跳:「誒喲,誰家的娃娃!」
沈寒潭嘰里呱啦把事情始末原原本本講了一通,大人們唏噓說:「可憐見的,養著吧。」
沈寒潭卻很高興——她一直想要個妹妹。
她給小娃娃起名影子,自此一日五六次地溜去小房間看她,一看就是一個時辰。
奶娘問:「你功課不做啦?」
沈寒潭這才灰溜溜出去背書。
影子大了,生出了自己的想法,說要背著劍出去闖蕩江湖。
沈寒潭彼時在華北做知縣,一年歸家一趟。待她收到阿娘寄來的家書,匆匆往回趕時,影子已然了無蹤影了。
影子自此浪跡天涯,常年不著家,沈寒潭一年收到一封報平安的信,寄處來自五湖四海。
直到沈寒潭生產。
影子披星戴月,滿身風霜,騎著馬匆匆在沈宅門口現身。
她被何夫人接進去,小心翼翼地抱著剛出生的沈知書,流下兩行清淚:「阿姐,我來遲了。」
思緒歸攏,沈知書將影子往室內迎,一面笑著問:「影姨,近來可好?怎麼又想著回京了呢?」
影子將斗篷一脫,把袖子擼到手肘:「還成,在西北碰上了山匪,乾脆帶著我那幫子姐妹去她們老巢鬧了一通。我看著那山匪裡頭有一個和你長得很像,又想到許久未見你了,便入京來瞧瞧。」
沈知書有些好奇:「和我長得像?」
「可不是麼,粉雕玉琢的小不點兒,看著才五六歲吧,奶力奶氣地想打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