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心中疑惑,便問道:「他帶了多少人?」

  傳令兵道:「只帶了一個隨侍。」

  周大舅若有所思,料他也翻不出大動靜,也來不及細想,將這邊交給副將後,便急忙下了城樓。

  蕭恂大步流星向他走來,周大舅快步上前制止他道:「兩軍交戰之際,東海王殿下何故來此?此非殿下該來之所。」

  話音剛落,變故猝不及防而來——

  蕭恂一句話也沒說,乾脆利落拔劍,一劍封喉!

  周大舅睜大了眼,毫無防備,還未反應過來之際,人便倒在了地上,溘然無息。

  蕭恂的劍峰在滴血,擒賊先擒王,先下手為強,他才懶得跟他們講什麼仁義道理,手段就是要快速粗暴有效。他只有先解決主將,才能儘快控制石頭城。

  隨後趕來的石頭城將士們呆若木雞,愕然看著這一幕。

  蕭恂收起劍,吩咐將士道:「我以新帝的名義下詔,開城門。」

  將士們面面相覷,變故來得太快太突然,他們還沒搞清是怎麼回事,主將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死了?

  蕭含清立刻去搜尋周大舅身上的虎符,她雖然也有能力刺殺了他,但是她殺了主將也無法統領石頭城。可蕭恂不一樣,他是皇室後裔,有他出面帶頭,石頭城諸將就算不服,也不敢反殺他。

  找到虎符後,她高高舉起道:「皇帝已在江寧兵敗身死,我奉大將軍之名,傳旨擁立東海王登基,眾將悉聽新帝之令,不得有違!」

  眾將睜大了眼,皇帝駕崩了?

  前線軍情尚未傳回,他們心中猶疑,一時不知軍情真假,手足無措,心亂如麻,完全喪失了抵抗意志。

  蕭含清快速帶著虎符去傳令開城門,等石頭城將士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失了先機,叛軍已然入城。

  石頭城就此淪陷。

  杜方占據了石頭城,帶人收押了石頭城還欲反抗的將士後,緊接著率領叛軍進入金陵城。

  蕭恂則恨恨提著劍,準備單槍匹馬攻入皇宮,去親手誅殺喚春母子了。

  既然已經反了,那就一反到底,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

  台城。

  石頭城被攻破的同時,錢沖率領的吳興叛軍也已經兵臨金陵。

  皇帝曾派人提醒過周泰和徐伯允堤防吳興方面,不想吳興竟真的反了。

  可朝廷的主力都被皇帝帶去了前線,金陵兵力空虛,難以應敵。石頭城被攻破後,叛軍更是兩頭夾攻,金陵城岌岌可危。

  喚春得知叛軍已攻至金陵後,毅然抱著兒子坐在太極殿之上,決心以死直面叛軍,代替皇帝守宮。

  荀令遠和響雲夫婦近來也直接搬進了宮裡住著,守在喚春身邊,保衛她和小皇子。

  許鶿也帶著弟子入宮護衛,可不想她前腳剛走,後腳道觀就被蕭恂的手下攻破,丹陽郡主被解救,恢復自由後,她便瘋了般叫嚷著要取喚春的命。

  徐伯允此時尚不知曉石頭城的變故,正在宣陽門迎戰吳興叛軍,卻因石頭城援軍遲遲不來,手中兵馬有限,以至屢戰失利,不得不退守台城。

  宣陽門被攻破,叛軍迅速進入金陵城,錢沖放縱士卒在城中四處搶掠。

  金陵大亂,群魔亂舞。

  第104章 大義凜然你跑不掉了

  石頭城已被叛軍掌控,周大舅的死訊很快傳回了周家。

  孔夫人聞言一陣頭暈目眩,當即暈闕過去,徽華癱坐在母親身邊,大哭不止。

  周必昌雙目通紅,咬牙切齒,提刀就要去跟叛軍拼命,為父報仇,卻被謝蘊雪一把抓住。

  「二郎,不要衝動!」謝蘊雪攔下他,又痛又急道:「叛軍人多勢眾,你一個人能殺多少?你單槍匹馬去報仇,不是又白白賠上一條命嗎?!」

  周必昌眼眶猩紅道:「為人子者,眼看父親殉國,難道要無動於衷嗎?與禽獸何異?」

  謝蘊雪心中亦是悲痛難耐,一時無言反駁。

  這時,周老夫人柱杖而出,強忍喪子之痛,正色對眾人道:「大家都不要亂,值此家國危難之際,更該保全自身,同心協力對抗外敵,不要一時衝動,枉送性命!」

  周二舅雖乃一介書生,此時也提了寶劍,披甲上陣。長兄死了,如今整個家中就他一個長輩男性,他必須扛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強忍悲痛,極力讓自己保持理智,吩咐眾人。

  「二郎,大義在先,父仇暫且一放,如今叛軍入城,金陵大亂,你速隨我入宮護衛台城,保衛夫人和皇子,三郎留家,與祖母姐妹們一起守家!」

  大局為重,家仇為私,台城乃天下政治中心,絕不能被叛軍焚毀肆虐。

  周必昌咬牙含淚,隱忍吞恨,帶上幾十個家僕,毅然與叔父前往台城守宮。

  此刻,不過十四歲的三郎周必正,也提起劍,像個大男子漢一樣,堅定守在家中女眷身前,不容叛軍侵犯。

  周二舅叔侄二人前腳剛走了不久,叛軍後腳便殺到了周氏。

  周氏雖與王氏有姻戚,但周氏宗族強盛,豪霸江東,加上族中多俊才,素為大將軍所忌憚。此番因周必行的叛變,王玄朗也不再對周氏留情,要求杜方攻入金陵後,先派兵守衛京城的王氏宗族,再帶人滅了周氏滿門,只將王容姬帶回王氏即可。

  杜方率領手下,一窩蜂湧進周氏,揚聲吩咐眾人道:「大將軍有令,族滅周氏男丁,只留女眷。」

  叛軍得令後,心知周氏富足,在周家是見人便殺,大肆搶掠,整個周氏很快狼藉一片。

  周老夫人心知在劫難逃,反倒變得平靜,帶著周徽華毅然前往周氏祠堂。

  她一手抱著丈夫老周侯的靈位,一手持火把,神情悲壯,臨危不懼。為免小孫女受辱,已經做好帶她一起在宗祠引火自盡的準備,寧死也不為亂賊所辱。

  朱夫人侍候婆母身旁,她的兩個女兒,令婉和尚柔如今都在吳郡,可免遭叛軍毒手,她的兒子必正,正在與叛軍決戰,她亦不惜此身,做好了與他們共存亡的準備,不墜周氏、朱氏兩門忠勇家風。

  謝蘊雪雖是出身書香之家,不擅武事,可此誠危急存亡之際,家中無男做主,老夫人年邁,婆母昏迷,徽華年少,正是她這做嫂嫂的該挺身而出的時候。

  她毅然提起刀劍,指揮婢女家僕,和周必正一起奮起迎敵殺賊,誓死守家。叛軍為其無畏生死,大義凜然的氣勢所震懾,心中嘆服。

  另一邊,王容姬安置好昏迷的婆母孔夫人後,也毫不猶豫提地起刀,出來相幫。

  周氏到底是武門,家風尚武,家中婢女也是個個彪悍無畏,在謝蘊雪和周必正的帶領下,與叛軍廝殺守家,勢不兩立。

  可終究敵眾我寡,力所不及,勉力支撐一段時間後,謝蘊雪和周必正都被叛軍制服,狼狽倒地,賊將杜方看著這一幕,心中也不由嘆其忠勇。

  王容姬見他們落入敵手,立刻上前阻攔,提劍指著杜方,厲聲痛罵道:「是何小人,敢在我家中放肆?你回去告訴王玄朗,他今日敢動周氏一人,就先從我王容姬的屍體上踏過去!」

  杜方心中一凜,知她是琅琊王氏女,王玄朗之妹,一時不敢妄動,猶豫片晌後,遂示意士兵留女眷活口,只殺了周必正。

  周必正面色無畏,視死如歸,周氏滿門忠勇,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王容姬卻撲到他身上,抱著小叔,以身相護,堅決不退,大義凜然道:「他才只有十四歲,他還是個孩子,你要殺他,就先殺我!」

  杜方心中糾結,他雖奉命來滅周氏,可此刻王容姬挺身相護,他又不敢傷了王容姬,一時難以決策。

  因不敢擅自做主,遂命人將周氏上下全部暫時轉移至石頭城關押,等王玄朗入城後再行發落。

  ……

  周氏上下的男女老幼,很快就都被叛軍全部押送到石頭城監禁。

  此時石頭城中的眾將已被叛軍制服,沒有了抵抗之力,周大舅的遺體也已經冷了,潦草安置於一副擔架上。

  徽華看到這一幕,當即紅了眼,撲向父親的屍首痛哭失聲,「阿父,阿父!」

  此時已恢復清醒的孔夫人,看到丈夫遺體後,一時也痛不欲生,哀聲不絕,哭的都沒有了聲音。

  周老夫人神情悲壯,坐在兒子身邊,撫屍而哭道:「為臣則忠,為子則孝,節義忠孝,萃於一門,夫何憾乎,夫何恨乎!」

  其餘人也是各自垂淚,哀慟悲哭聲不絕於耳。

  *

  與此同時的台城——

  宮中的宮人內監得知叛軍要殺入宮中後,早就一鬨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如今只剩下還忠心於喚春的彩月和弄珠,以及胡嬤嬤守衛在她身旁,響雲也守在太極殿陪伴姐姐,心急如焚。

  台城的各處宮門都遭到了叛軍的猛烈攻擊,中軍將軍蔡雍堅守大司馬門,護軍將軍徐伯允在東華門抵擋叛軍,左衛將軍劉溫守西華門,眾人合力守衛台城,與叛軍展開激烈廝殺。荀令遠也帶人前往守衛秘書省,阻止叛軍焚燒秘閣典籍,安危不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