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而這劍傷不僅造成了劇烈的疼痛,還帶來了入注的鮮血,涓涓流淌,源源不斷。而聞時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這樣我們就能看到他到底會不會死了。」
二公主:=口=你這麼虎的嗎?
但也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實驗的好辦法,老皇帝本就有些蠟黃的臉色,徹底變成了虛弱的慘白,像紙一樣,又如風中的殘燭。可他的生命就是如此頑強。都極重度貧血了,還神奇的能活下去。二公主想不信都不行了。
聞時頌卻依舊像是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他也確實知道),只掏出雪白的錦帕,開始慢條斯理的擦拭起了自己母后的寶劍。
用母后的定情信劍物斬這畜生意中人,是個再完美不過的循環。
但這畢竟是他母后的東西,聞時頌還是十分愛惜的,他還美滋滋的想著,等事情結束了就把這柄十分有意義的劍送給沈里!
教主:「……」雖然我知道不該多嘴,但你真的覺得把這樣一把劍送給喜歡的人,是個好主意嗎?
聞時頌不滿的瞪回去:「不是嗎?」既有傳承又有創意。
二公主也終於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她直奔老皇帝就去了。頭暈脫力到幾近暈厥,反覆體驗極重度失血帶來的瀕死體驗的老皇帝卻來不及高興,就先一步看到了二公主手上的刀。
深夜(老皇帝以為的),皇宮,他的女兒提刀殺了進來,這代表著什麼,哪怕是個傻子也該反應過來了。
老皇帝徹底絕望,滿腔憤怒,他到現在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落得這麼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他可是天子!
他要他們所有人死!
可惜,老皇帝只能無能狂怒了,而二公主也很生氣:「你不知道你做了什麼?還是你至今覺得你做的都是對的?你害死了大娘娘,害死了大哥,連老三那個蠢貨都不願意放過……」
從意識到老皇帝害死了自己太子皇兄的那一刻,在二公主心裡他們之間的父女之間就徹底恩斷義絕了,沒有半分親情,只剩下了純粹的仇恨。二公主的世界很小,除了她已死的母妃和年幼的妹妹,就只剩下先太子孝賢了。
老皇帝更是一臉莫名其妙,我什麼時候害死太子了?
我瘋了害死太子?
那真的是他的繼承人啊,她知道他為了他付出了多少嗎?
這邊還在恨海情天,那邊教主還在試圖說服聞時頌:「這劍,也許,大概,可能,會讓里,我是說會讓太子妃殿下覺得寓意不好。」
先後和老皇帝怎麼看都只會成為一對怨侶。
聞時頌卻自有一套邏輯:「強者從不抱怨,只會改變環境,在我們百年之後,這就上一把代表了我們情比堅金的寶劍。」
教主一時都有點噎住了。
只能調轉話頭,用商量的語氣道:「既然兩位殿下已經驗證了我所說的,我所求的也不過是老皇帝的死,不知道兩位殿下可否願意與我們平凡之眾做一筆交易呢?」
二公主沒說話,只是托腮假裝思考,她其實是支持交易的,因為這對她沒有任何損失,甚至還有不少的好處。
她沒說話,只是因為聞時頌沒說話。
二公主必須得承認,在善於與別人博弈方面,她是不如她這個弟弟的,她想先等鬼精鬼精的聞時頌表態。
聞時頌……
終於擦完了劍,並當場翻臉,用它指向了黑袍的教主,帶著從進門開始就忍到現在的憤怒。
教主覺得他應該生氣的,正準備解釋,就聽到聞時頌說:「夠了,你到底要用我皇兄的樣子,噁心我到幾時?」
二公主一愣,皇兄?
老皇帝卻和聞時頌腦迴路一致了,癲狂的想著,對啊,對啊,這人怎麼可能是我的大郎呢?我的大郎怎麼會怪我呢?我那麼照顧與培養長大的大郎,絕無可能是眼前的賤人!
是的,老皇帝已經認出了眼前的黑袍人就是已死的先太子孝賢。
聞時頌也認了出來。
早在之前看到對方大火中的背影時,他就覺得不對勁兒了,但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他哥哥死而復生,他只覺得這是平凡之眾在裝神弄鬼。
搞一個先太子出來,不就可以合情合理的謀反了嗎?
真當全天下的都是傻子嗎?
「我們本來可以談,」聞時頌就宛如閒庭信步般在房內緩慢挪步,看上去就是尋常走動,直至猛然一劍,「但你們千不該萬不該侮辱我的皇兄!」
神經病聞時頌對替身的態度只有一個,假冒偽劣都該死!
隨著聞時頌說時遲那時快的出劍,教主卻依舊不動如山的坐在原地,不躲不閃。也不知道是還有什麼底牌有恃無恐,還是……
反正聞時頌的本來目的也不是殺人,而是舉重若輕的挑落了那張金色的面具。
這一回一直算無遺策的教主才是真的錯愕了,他自認為自己很了解聞時頌,以對方的性格,這個時候只可能是殺了他,或者傷了他,反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輕飄飄的挑開他的面具。
但聞時頌就是這麼做了。
面具應聲落地,在黑色的金磚之上發出冰冷而清脆的碰撞。
所有人都愣住了。
直至沈里抱著滾燈,帶著謝蘭芝憑空出現,在這幾方對峙的關鍵現場,唯有沈里尷尬又不失禮貌的招了招手,打破了窒息般的沉默。
他說:「呃,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算了,不管哪一步,都請聽我說……」
聞時頌面對狀況外的沈里,第一反應是把他保護在自己的身後,第二反應才是把還在絮絮叨叨說著自己天真到令人發笑的什麼姐弟聯手計劃的沈里,稍稍轉了一個身。
沈里與對面安靜坐在小榻上,宛如一尊玉做的雕像一樣的男人四目相對。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好不一會兒,沈里才說:「呃,我應該看什麼?」
聞時頌至今無法形容自己內心五味雜陳的情緒,他的大腦一片混亂,但還記得回答沈里的問題,他本能的陰陽怪氣:「你連我哥都不認識了嗎?」
「我為什麼就必須得認識啊?」沈里逆反。
「因為你喜歡他啊!」聞時頌怒吼回來。
沈里的火也起來了,並且終於知道了為什麼原主總和聞時頌吵架,因為車軲轆話他是來回說,自己說過的一點都不聽:「我說八百遍了,我不喜歡他!」
聞時頌:「你不喜歡他喜歡誰?」
「我,我……」
我喜歡你啊,白痴!
瞬間,沈里的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作者有話要說:
瞎扯淡小劇場:
孝賢太子默默戳了戳旁邊的皇妹:你覺得他倆還要演這處愛情劇演多久?他們有意識到,我們這麼多人都在現場嗎?連狗都在。
二公主:皇、皇兄?真的是你?冤魂索命?
孝賢太子:……抱歉啊QAQ我其實沒死。
第86章 入主東宮第八十六天:
說來玄幻,但是在沈里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亦或者說是終於直面了自己感情的那一霎,他失去的記憶就如潮水般重新涌了回來。
他想起來了。
什麼都想起來了。
從他胎穿到這個世界,因為小朋友的腦子承受不住成年人龐大的記憶而渾渾噩噩的幼年;到爹娘帶著年幼的他去開源寺找僧醫求醫問藥,卻反而巧遇能看破命理一說的玄真法師,法師帶著弟子幫他封印了大部分的現代記憶,讓他重回清明,順利以小孩子的身份在古代又重新長大了一次。
他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真正的孩子,只除了偶爾會從腦子裡冒出一些沒能封印住的現代常識。
什麼奇變偶不變,符號看現象之類的順口溜張口就來。
這些知識對沈里的古代人生有什麼具體的幫助不好說,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年幼的他在看到聞時頌的第一眼,就始終古怪而堅定的覺得,這位殿下應該是個天生的血脈覺醒者。
兩人還為此吵了一架。
聞小頌氣的臉都白了:「是不是覺醒了血脈就那麼重要嗎?!」他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吼了出來,攥緊的拳頭都在抖的那種,沈小里還以為他要打他,結果……
聞時頌反而先被氣跑了,頭也不回的一邊跑一邊還不忘說「我早晚也會覺醒的!」。
沈里那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他不是非要阿兔覺醒的,他只是覺得阿兔應該天生就是個血脈覺醒者,他是在和他討論,但這明顯傷到了自尊心極重的皇子殿下。
「怎麼辦啊,阿兔以後是不是就不要和我當朋友了?」那是當時沈里最害怕的事。
當然,他的害怕永遠不會成真,只是後面他們是怎麼和好的,沈里已經沒什麼印象了,也不重要。
因為重要的是,當可靠的太子哥哥介入兩人的事之後,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沈里話里的古怪。
他沒有問沈里為什麼會覺得聞時頌天生就應該擁有血脈,只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著小朋友把能想到的與之有關的事情都說了一遍,哪怕說的再怎麼顛三倒四、稀里糊塗也沒有關係,重點是把知道的都說出來,然後再一一梳理。
二公主:=口=你這麼虎的嗎?
但也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實驗的好辦法,老皇帝本就有些蠟黃的臉色,徹底變成了虛弱的慘白,像紙一樣,又如風中的殘燭。可他的生命就是如此頑強。都極重度貧血了,還神奇的能活下去。二公主想不信都不行了。
聞時頌卻依舊像是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他也確實知道),只掏出雪白的錦帕,開始慢條斯理的擦拭起了自己母后的寶劍。
用母后的定情信劍物斬這畜生意中人,是個再完美不過的循環。
但這畢竟是他母后的東西,聞時頌還是十分愛惜的,他還美滋滋的想著,等事情結束了就把這柄十分有意義的劍送給沈里!
教主:「……」雖然我知道不該多嘴,但你真的覺得把這樣一把劍送給喜歡的人,是個好主意嗎?
聞時頌不滿的瞪回去:「不是嗎?」既有傳承又有創意。
二公主也終於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她直奔老皇帝就去了。頭暈脫力到幾近暈厥,反覆體驗極重度失血帶來的瀕死體驗的老皇帝卻來不及高興,就先一步看到了二公主手上的刀。
深夜(老皇帝以為的),皇宮,他的女兒提刀殺了進來,這代表著什麼,哪怕是個傻子也該反應過來了。
老皇帝徹底絕望,滿腔憤怒,他到現在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落得這麼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他可是天子!
他要他們所有人死!
可惜,老皇帝只能無能狂怒了,而二公主也很生氣:「你不知道你做了什麼?還是你至今覺得你做的都是對的?你害死了大娘娘,害死了大哥,連老三那個蠢貨都不願意放過……」
從意識到老皇帝害死了自己太子皇兄的那一刻,在二公主心裡他們之間的父女之間就徹底恩斷義絕了,沒有半分親情,只剩下了純粹的仇恨。二公主的世界很小,除了她已死的母妃和年幼的妹妹,就只剩下先太子孝賢了。
老皇帝更是一臉莫名其妙,我什麼時候害死太子了?
我瘋了害死太子?
那真的是他的繼承人啊,她知道他為了他付出了多少嗎?
這邊還在恨海情天,那邊教主還在試圖說服聞時頌:「這劍,也許,大概,可能,會讓里,我是說會讓太子妃殿下覺得寓意不好。」
先後和老皇帝怎麼看都只會成為一對怨侶。
聞時頌卻自有一套邏輯:「強者從不抱怨,只會改變環境,在我們百年之後,這就上一把代表了我們情比堅金的寶劍。」
教主一時都有點噎住了。
只能調轉話頭,用商量的語氣道:「既然兩位殿下已經驗證了我所說的,我所求的也不過是老皇帝的死,不知道兩位殿下可否願意與我們平凡之眾做一筆交易呢?」
二公主沒說話,只是托腮假裝思考,她其實是支持交易的,因為這對她沒有任何損失,甚至還有不少的好處。
她沒說話,只是因為聞時頌沒說話。
二公主必須得承認,在善於與別人博弈方面,她是不如她這個弟弟的,她想先等鬼精鬼精的聞時頌表態。
聞時頌……
終於擦完了劍,並當場翻臉,用它指向了黑袍的教主,帶著從進門開始就忍到現在的憤怒。
教主覺得他應該生氣的,正準備解釋,就聽到聞時頌說:「夠了,你到底要用我皇兄的樣子,噁心我到幾時?」
二公主一愣,皇兄?
老皇帝卻和聞時頌腦迴路一致了,癲狂的想著,對啊,對啊,這人怎麼可能是我的大郎呢?我的大郎怎麼會怪我呢?我那麼照顧與培養長大的大郎,絕無可能是眼前的賤人!
是的,老皇帝已經認出了眼前的黑袍人就是已死的先太子孝賢。
聞時頌也認了出來。
早在之前看到對方大火中的背影時,他就覺得不對勁兒了,但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他哥哥死而復生,他只覺得這是平凡之眾在裝神弄鬼。
搞一個先太子出來,不就可以合情合理的謀反了嗎?
真當全天下的都是傻子嗎?
「我們本來可以談,」聞時頌就宛如閒庭信步般在房內緩慢挪步,看上去就是尋常走動,直至猛然一劍,「但你們千不該萬不該侮辱我的皇兄!」
神經病聞時頌對替身的態度只有一個,假冒偽劣都該死!
隨著聞時頌說時遲那時快的出劍,教主卻依舊不動如山的坐在原地,不躲不閃。也不知道是還有什麼底牌有恃無恐,還是……
反正聞時頌的本來目的也不是殺人,而是舉重若輕的挑落了那張金色的面具。
這一回一直算無遺策的教主才是真的錯愕了,他自認為自己很了解聞時頌,以對方的性格,這個時候只可能是殺了他,或者傷了他,反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輕飄飄的挑開他的面具。
但聞時頌就是這麼做了。
面具應聲落地,在黑色的金磚之上發出冰冷而清脆的碰撞。
所有人都愣住了。
直至沈里抱著滾燈,帶著謝蘭芝憑空出現,在這幾方對峙的關鍵現場,唯有沈里尷尬又不失禮貌的招了招手,打破了窒息般的沉默。
他說:「呃,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算了,不管哪一步,都請聽我說……」
聞時頌面對狀況外的沈里,第一反應是把他保護在自己的身後,第二反應才是把還在絮絮叨叨說著自己天真到令人發笑的什麼姐弟聯手計劃的沈里,稍稍轉了一個身。
沈里與對面安靜坐在小榻上,宛如一尊玉做的雕像一樣的男人四目相對。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好不一會兒,沈里才說:「呃,我應該看什麼?」
聞時頌至今無法形容自己內心五味雜陳的情緒,他的大腦一片混亂,但還記得回答沈里的問題,他本能的陰陽怪氣:「你連我哥都不認識了嗎?」
「我為什麼就必須得認識啊?」沈里逆反。
「因為你喜歡他啊!」聞時頌怒吼回來。
沈里的火也起來了,並且終於知道了為什麼原主總和聞時頌吵架,因為車軲轆話他是來回說,自己說過的一點都不聽:「我說八百遍了,我不喜歡他!」
聞時頌:「你不喜歡他喜歡誰?」
「我,我……」
我喜歡你啊,白痴!
瞬間,沈里的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作者有話要說:
瞎扯淡小劇場:
孝賢太子默默戳了戳旁邊的皇妹:你覺得他倆還要演這處愛情劇演多久?他們有意識到,我們這麼多人都在現場嗎?連狗都在。
二公主:皇、皇兄?真的是你?冤魂索命?
孝賢太子:……抱歉啊QAQ我其實沒死。
第86章 入主東宮第八十六天:
說來玄幻,但是在沈里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亦或者說是終於直面了自己感情的那一霎,他失去的記憶就如潮水般重新涌了回來。
他想起來了。
什麼都想起來了。
從他胎穿到這個世界,因為小朋友的腦子承受不住成年人龐大的記憶而渾渾噩噩的幼年;到爹娘帶著年幼的他去開源寺找僧醫求醫問藥,卻反而巧遇能看破命理一說的玄真法師,法師帶著弟子幫他封印了大部分的現代記憶,讓他重回清明,順利以小孩子的身份在古代又重新長大了一次。
他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真正的孩子,只除了偶爾會從腦子裡冒出一些沒能封印住的現代常識。
什麼奇變偶不變,符號看現象之類的順口溜張口就來。
這些知識對沈里的古代人生有什麼具體的幫助不好說,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年幼的他在看到聞時頌的第一眼,就始終古怪而堅定的覺得,這位殿下應該是個天生的血脈覺醒者。
兩人還為此吵了一架。
聞小頌氣的臉都白了:「是不是覺醒了血脈就那麼重要嗎?!」他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吼了出來,攥緊的拳頭都在抖的那種,沈小里還以為他要打他,結果……
聞時頌反而先被氣跑了,頭也不回的一邊跑一邊還不忘說「我早晚也會覺醒的!」。
沈里那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他不是非要阿兔覺醒的,他只是覺得阿兔應該天生就是個血脈覺醒者,他是在和他討論,但這明顯傷到了自尊心極重的皇子殿下。
「怎麼辦啊,阿兔以後是不是就不要和我當朋友了?」那是當時沈里最害怕的事。
當然,他的害怕永遠不會成真,只是後面他們是怎麼和好的,沈里已經沒什麼印象了,也不重要。
因為重要的是,當可靠的太子哥哥介入兩人的事之後,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沈里話里的古怪。
他沒有問沈里為什麼會覺得聞時頌天生就應該擁有血脈,只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著小朋友把能想到的與之有關的事情都說了一遍,哪怕說的再怎麼顛三倒四、稀里糊塗也沒有關係,重點是把知道的都說出來,然後再一一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