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閒來無事,林苒索性便尋了個小宮人來問話。
小太監機靈得緊,見太子妃問起這些,當即倒豆子一樣說起來:「這兒每一盞花燈借是太子殿下親自挑選的,連同上面的祝詞也是太子殿下一個字一個字親手寫上去的。不僅如此,連這場景亦是太子殿下費心費力親手布置,一切只因
想要給太子妃驚喜。便是奴才這樣的也覺得,太子殿下對太子妃的喜愛真真令人動容,太子妃可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娘子了。」
這些話多少帶著恭維之意。
林苒一笑而過,對小太監提及的祝詞倒生出幾分興趣。
太子沒有特別說起,她先前亦未看得如此細緻,直至此時特地走到一盞掛在低處的燈盞前,方才注意到花燈上的懸掛著的木牌。每一塊木牌上皆寫著祝福之言,字跡熟悉,如小太監所言出自太子之手。
「平安順遂。」
「福澤深遠。」
「歲歲安寧。」
……
「事事無憂。」
親力親為予她驚喜……
林苒雖不懂太子為何如此,但面對此情此景,無法否認他一片心意。
這是安撫嗎?
怕她暗地裡為著在定遠侯府的事心有不快,因而這般?
林苒猜不出蕭照心思。
只原本應該萬分感動的時刻,她卻逐漸心如止水,生不出多少熱烈情緒。
唯一無法否認這份驚喜著實不錯。
無論出於何種心思,尚且頭一回有人為她做這樣的事。
林苒受用,故而停留許久,直至蕭照回到東宮、親自尋過來,她亦尚未回承鸞殿。蕭照出現的時候,林苒已經重新坐回桌邊繼續閒閒賞月、喝茶與吃點心。
「冷不冷?」
蕭照走上前,將命人送來的一件月白繡折枝海棠斗篷披在林苒肩上。
林苒出來時已經添了衣服,因而並不覺得冷。
但她懶怠拒絕蕭照,只搖了搖頭問:「宮裡還好麼?」
「孤見過父皇了。」蕭照有些答非所問,隨即沖她伸出手,「時辰不早了,回去歇息罷。」
林苒覺察出他有話說,便遞過手去:「好。」
兩個人乘轎輦回的承鸞殿。
沐浴梳洗過後,屏退殿內一應宮人,困意泛濫的林苒先行上得床榻。
蕭照略遲片刻才從浴間出來。一片安靜里,他走到床榻旁在床沿坐下,偏頭去看昏昏欲睡的林苒:「父皇近來暗中派遣過不少人下江南。」
林苒含糊問道:「這是為何?」
「尋人。」蕭照頓一頓,又說,「父皇認為孤有一個流落在外的兄弟。」
忽來的一句話如平地驚雷。
林苒剎那清醒,擁著錦被坐起身,她望向蕭照,但從她的角度只能望見他側臉,辨不清他神色。
「此事當真?」她沉默半晌,遲疑開口。
便聽得太子一笑,語氣尚算平靜:「只怕到最後是假也是真。」
皇帝陛下突然之間要尋什麼流落在外的皇子,意味著他此前不曾有過這般想法……恐怕此事背後有人煽風點火,因而有太子這句「是假也是真」。攛掇陛下去尋皇子的人大抵不會全無安排,自會有一出陛下深信不疑的「事實」。
「難道今晚陛下同沈妃娘娘的一場爭執與此事有關?」
林苒想起蕭照進宮的因由。
「可……陳公公不是說陛下去看的沈妃娘娘嗎?無論如何,沈妃娘娘腹中的孩子也是陛下子嗣……」她一面說一面在心底分析,驀地如福靈心至,訝異中問,「難道沈妃也知曉了?」
倘若沈妃知曉此事,心中定然驚慌,皇帝對沈家的冷漠也會更令她害怕。
且她腹中龍嗣今後難以成為她的倚仗與依靠。
會傷及沈妃,便代表陛下對這個未出生的孩子不再如以往看重。
覺察自己成為陛下的棄子,沈妃能夠接受得了嗎?興許這正是陛下與沈妃鬧出不快的根源。
「想來沈妃娘娘如何知曉此事最關鍵。」林苒慢慢道。
在真正將人帶回宮之前,皇帝陛下無疑只會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尋人亦因對太子有所不滿。太子……太子已經掌握消息不假,但這件事的背後是奔著他而來,若令陛下皇帝覺察他已知情,情況會更糟糕,他應不會輕舉妄動。
沈妃不知情不會影響什麼。
一旦知情,做出形如今夜之舉動,帝王暗中生疑,對太子勢必更加防備,對尋人勢必更加迫切。
遞消息給沈妃的人,應當也是奔著太子來的。
蕭照對林苒的敏銳已習以為常。
儘管他父皇言語之中未曾泄露太多端倪,但有些事情不難推測。
若非知曉此事,沈妃不至於自暴自棄與他父皇起爭執。
挑起這場爭執必有目的,而所有事情的出現、背後之目的只怕殊途同歸。
「山雨欲來風滿樓。」林苒略扯了下身前的錦被,伸手拍一拍空著的另一半床榻,「但總歸天大地大,睡覺最大,殿下還是快安寢罷。」
太子妃的反應比預想中要冷靜許多。
蕭照看她,四目相對,見她眼神透出無辜,便忍不住問:「太子妃沒有話想要同孤說嗎?」
林苒愈發無辜反問:「妾身應當說些什麼?」反應過來太子話里的意思,她撲哧一笑,「太子殿下不是從一開始便告訴妾身,有一日可能會遭遇這些事情嗎?如今不過當真發生了而已,且認真計較,眼下尚未到最糟糕的那一步,更兇險的局面在後頭呢。」
其實背後之人的動作比她預想中要快上許多。
但也非壞事。
既然遲早要來,那麼早點兒解決這些事情,她和太子之間也能早點兒有個分曉、有個說法。
若敗了……敗了何嘗不是一種說法?
從她被迫上太子這條船起,本就被迫賭上自己的一切。
唯望太子步步為營、謹慎行事,最終言而有信,護得她的周全。
幾句話卻說得蕭照心下越發歉疚。
但明白無須囉嗦,他將帳幔放下來:「孤定會護你周全的,睡吧。」
林苒笑一笑。
「妾身相信殿下做得到。」
……
宮裡一個中秋過得比往年冷清。
中秋過後,沈妃與陛下起爭執的消息傳開,整個六宮也變得比往日消沉。
發生在長公主府那一場刺殺在中秋過後不久有了交待。如蕭照對林苒說過的,沈家被抄家,舉家流放,與之相對的,奚鶴鳴護太子妃有功,擢升為正三品金吾衛,負責巡邏京師,待傷愈之後上任。
這股消沉之意直至秋狩出行前夕才散去幾分。
每年的秋狩之行延興帝都格外重視,今年更甚以往,宮人們籌備起來自然更不敢懈怠。只是往年伴隨帝王左右的沈妃這回與皇后娘娘一道留守宮中,隨行離宮的妃嬪已然換作了旁人。
林苒在東宮悶得許久,對秋狩之行不無期待。
何況當初在長公主府她許下過承諾要為小娘子們準備彩頭,總不能食言。
春鳶和宜雪為出行做準備,林苒也從小庫房裡挑選出幾樣合適的金石玉器作為彩禮備下了。
一應事宜準備妥當,秋狩之行如約而至。
是日,寅時方至,林苒已經起身在宮人的服侍之下洗漱梳妝。太子與皇后娘娘極少拿規矩約束她,因而嫁入東宮之後的她極少這樣早起身,一時難以適應。縱然坐上厭翟車去往宮中,她依舊睏倦不堪。
好在不必做什麼。
隨太子入宮後,她按部就班靜候皇帝陛下出現,待帝王儀仗隊伍出發,便又隨太子上得馬車,出發去往行宮。
玉華行宮座落於玉華山中,距離京中有大半日的路程。
蕭照年年隨帝王出行,已然習慣,不覺得如何,但看一看對面雙眼迷離的太子妃,按捺不住笑。
「時辰尚早,太子妃可以睡會兒。」
他從暗格里取出一本書冊子,對林苒提議道。
林苒揉一揉眼睛,偏頭打了個哈欠,環顧一圈馬車車廂,視線落回蕭照身上。太子的馬車已經足夠寬敞,儘管如此,要躺下來休息也不甚方便,且她擔心路途顛簸……自己會一不小心從小榻上滾下來。馬車車廂里有一方案幾不假,可惜太過低矮,一樣不方便。
「太子妃這樣看著孤是何意?」
蕭照翻看過兩頁書冊子,遲遲沒有等到林苒開口,只得主動問。
林苒默一默,貓著身子動作麻利從馬車車壁這一側鑽到另一側,與蕭照隔著點兒距離坐下。蕭照目光從手中的書冊子上移開,轉過臉望向林苒,便見她莞爾而笑,眼底閃過一絲狡黠:「借殿下一用。」
話音落下的同時,她人也躺下來,小腦袋直接枕在他的大腿上。
蕭照身體有一瞬的僵硬,慢一拍垂眼去看,他的太子妃已舒舒服服閉上眼,臉上滿是受用。
林苒只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小太監機靈得緊,見太子妃問起這些,當即倒豆子一樣說起來:「這兒每一盞花燈借是太子殿下親自挑選的,連同上面的祝詞也是太子殿下一個字一個字親手寫上去的。不僅如此,連這場景亦是太子殿下費心費力親手布置,一切只因
想要給太子妃驚喜。便是奴才這樣的也覺得,太子殿下對太子妃的喜愛真真令人動容,太子妃可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娘子了。」
這些話多少帶著恭維之意。
林苒一笑而過,對小太監提及的祝詞倒生出幾分興趣。
太子沒有特別說起,她先前亦未看得如此細緻,直至此時特地走到一盞掛在低處的燈盞前,方才注意到花燈上的懸掛著的木牌。每一塊木牌上皆寫著祝福之言,字跡熟悉,如小太監所言出自太子之手。
「平安順遂。」
「福澤深遠。」
「歲歲安寧。」
……
「事事無憂。」
親力親為予她驚喜……
林苒雖不懂太子為何如此,但面對此情此景,無法否認他一片心意。
這是安撫嗎?
怕她暗地裡為著在定遠侯府的事心有不快,因而這般?
林苒猜不出蕭照心思。
只原本應該萬分感動的時刻,她卻逐漸心如止水,生不出多少熱烈情緒。
唯一無法否認這份驚喜著實不錯。
無論出於何種心思,尚且頭一回有人為她做這樣的事。
林苒受用,故而停留許久,直至蕭照回到東宮、親自尋過來,她亦尚未回承鸞殿。蕭照出現的時候,林苒已經重新坐回桌邊繼續閒閒賞月、喝茶與吃點心。
「冷不冷?」
蕭照走上前,將命人送來的一件月白繡折枝海棠斗篷披在林苒肩上。
林苒出來時已經添了衣服,因而並不覺得冷。
但她懶怠拒絕蕭照,只搖了搖頭問:「宮裡還好麼?」
「孤見過父皇了。」蕭照有些答非所問,隨即沖她伸出手,「時辰不早了,回去歇息罷。」
林苒覺察出他有話說,便遞過手去:「好。」
兩個人乘轎輦回的承鸞殿。
沐浴梳洗過後,屏退殿內一應宮人,困意泛濫的林苒先行上得床榻。
蕭照略遲片刻才從浴間出來。一片安靜里,他走到床榻旁在床沿坐下,偏頭去看昏昏欲睡的林苒:「父皇近來暗中派遣過不少人下江南。」
林苒含糊問道:「這是為何?」
「尋人。」蕭照頓一頓,又說,「父皇認為孤有一個流落在外的兄弟。」
忽來的一句話如平地驚雷。
林苒剎那清醒,擁著錦被坐起身,她望向蕭照,但從她的角度只能望見他側臉,辨不清他神色。
「此事當真?」她沉默半晌,遲疑開口。
便聽得太子一笑,語氣尚算平靜:「只怕到最後是假也是真。」
皇帝陛下突然之間要尋什麼流落在外的皇子,意味著他此前不曾有過這般想法……恐怕此事背後有人煽風點火,因而有太子這句「是假也是真」。攛掇陛下去尋皇子的人大抵不會全無安排,自會有一出陛下深信不疑的「事實」。
「難道今晚陛下同沈妃娘娘的一場爭執與此事有關?」
林苒想起蕭照進宮的因由。
「可……陳公公不是說陛下去看的沈妃娘娘嗎?無論如何,沈妃娘娘腹中的孩子也是陛下子嗣……」她一面說一面在心底分析,驀地如福靈心至,訝異中問,「難道沈妃也知曉了?」
倘若沈妃知曉此事,心中定然驚慌,皇帝對沈家的冷漠也會更令她害怕。
且她腹中龍嗣今後難以成為她的倚仗與依靠。
會傷及沈妃,便代表陛下對這個未出生的孩子不再如以往看重。
覺察自己成為陛下的棄子,沈妃能夠接受得了嗎?興許這正是陛下與沈妃鬧出不快的根源。
「想來沈妃娘娘如何知曉此事最關鍵。」林苒慢慢道。
在真正將人帶回宮之前,皇帝陛下無疑只會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尋人亦因對太子有所不滿。太子……太子已經掌握消息不假,但這件事的背後是奔著他而來,若令陛下皇帝覺察他已知情,情況會更糟糕,他應不會輕舉妄動。
沈妃不知情不會影響什麼。
一旦知情,做出形如今夜之舉動,帝王暗中生疑,對太子勢必更加防備,對尋人勢必更加迫切。
遞消息給沈妃的人,應當也是奔著太子來的。
蕭照對林苒的敏銳已習以為常。
儘管他父皇言語之中未曾泄露太多端倪,但有些事情不難推測。
若非知曉此事,沈妃不至於自暴自棄與他父皇起爭執。
挑起這場爭執必有目的,而所有事情的出現、背後之目的只怕殊途同歸。
「山雨欲來風滿樓。」林苒略扯了下身前的錦被,伸手拍一拍空著的另一半床榻,「但總歸天大地大,睡覺最大,殿下還是快安寢罷。」
太子妃的反應比預想中要冷靜許多。
蕭照看她,四目相對,見她眼神透出無辜,便忍不住問:「太子妃沒有話想要同孤說嗎?」
林苒愈發無辜反問:「妾身應當說些什麼?」反應過來太子話里的意思,她撲哧一笑,「太子殿下不是從一開始便告訴妾身,有一日可能會遭遇這些事情嗎?如今不過當真發生了而已,且認真計較,眼下尚未到最糟糕的那一步,更兇險的局面在後頭呢。」
其實背後之人的動作比她預想中要快上許多。
但也非壞事。
既然遲早要來,那麼早點兒解決這些事情,她和太子之間也能早點兒有個分曉、有個說法。
若敗了……敗了何嘗不是一種說法?
從她被迫上太子這條船起,本就被迫賭上自己的一切。
唯望太子步步為營、謹慎行事,最終言而有信,護得她的周全。
幾句話卻說得蕭照心下越發歉疚。
但明白無須囉嗦,他將帳幔放下來:「孤定會護你周全的,睡吧。」
林苒笑一笑。
「妾身相信殿下做得到。」
……
宮裡一個中秋過得比往年冷清。
中秋過後,沈妃與陛下起爭執的消息傳開,整個六宮也變得比往日消沉。
發生在長公主府那一場刺殺在中秋過後不久有了交待。如蕭照對林苒說過的,沈家被抄家,舉家流放,與之相對的,奚鶴鳴護太子妃有功,擢升為正三品金吾衛,負責巡邏京師,待傷愈之後上任。
這股消沉之意直至秋狩出行前夕才散去幾分。
每年的秋狩之行延興帝都格外重視,今年更甚以往,宮人們籌備起來自然更不敢懈怠。只是往年伴隨帝王左右的沈妃這回與皇后娘娘一道留守宮中,隨行離宮的妃嬪已然換作了旁人。
林苒在東宮悶得許久,對秋狩之行不無期待。
何況當初在長公主府她許下過承諾要為小娘子們準備彩頭,總不能食言。
春鳶和宜雪為出行做準備,林苒也從小庫房裡挑選出幾樣合適的金石玉器作為彩禮備下了。
一應事宜準備妥當,秋狩之行如約而至。
是日,寅時方至,林苒已經起身在宮人的服侍之下洗漱梳妝。太子與皇后娘娘極少拿規矩約束她,因而嫁入東宮之後的她極少這樣早起身,一時難以適應。縱然坐上厭翟車去往宮中,她依舊睏倦不堪。
好在不必做什麼。
隨太子入宮後,她按部就班靜候皇帝陛下出現,待帝王儀仗隊伍出發,便又隨太子上得馬車,出發去往行宮。
玉華行宮座落於玉華山中,距離京中有大半日的路程。
蕭照年年隨帝王出行,已然習慣,不覺得如何,但看一看對面雙眼迷離的太子妃,按捺不住笑。
「時辰尚早,太子妃可以睡會兒。」
他從暗格里取出一本書冊子,對林苒提議道。
林苒揉一揉眼睛,偏頭打了個哈欠,環顧一圈馬車車廂,視線落回蕭照身上。太子的馬車已經足夠寬敞,儘管如此,要躺下來休息也不甚方便,且她擔心路途顛簸……自己會一不小心從小榻上滾下來。馬車車廂里有一方案幾不假,可惜太過低矮,一樣不方便。
「太子妃這樣看著孤是何意?」
蕭照翻看過兩頁書冊子,遲遲沒有等到林苒開口,只得主動問。
林苒默一默,貓著身子動作麻利從馬車車壁這一側鑽到另一側,與蕭照隔著點兒距離坐下。蕭照目光從手中的書冊子上移開,轉過臉望向林苒,便見她莞爾而笑,眼底閃過一絲狡黠:「借殿下一用。」
話音落下的同時,她人也躺下來,小腦袋直接枕在他的大腿上。
蕭照身體有一瞬的僵硬,慢一拍垂眼去看,他的太子妃已舒舒服服閉上眼,臉上滿是受用。
林苒只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