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然而,當聽見徐大人親口說那一日不過為著保護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順帶也庇護她,她終究承受不住。知曉自己從前的糾纏令他困擾,知曉他對自己從來無意……她難抑傷心,未尋見阿嬋姐姐,難以對姑母傾訴,於是來了東宮。
「表嫂,我羨慕你。」
「若能如你同太子表哥一般感情甚篤便好了,那該有多幸福。」
王溪月懇求的話語落在林苒耳中,林苒卻忍不住想笑。
若叫眼前小娘子知曉真相,知曉一切皆是假象,會不會叫她再崩潰一場?
可見有時她們都一樣。
表面花團錦簇,實則各有各的難處。
「許是如今緣分未到,阿月不急,日後定也會得遇良人。」林苒寬慰她,「感情之事最難強求,灑脫些,既放過自己,也可以給彼此留個餘地。」
話說出口,又覺得未必只是寬慰王溪月。
日後同太子之間體面收場,對他們這對假夫妻同樣是最妥當的。
王溪月兀自惆悵,未能覺察出什麼。
她輕嘆一氣,趴在羅漢床榻桌上:「日後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林苒笑笑,摸一摸她的發頂:「那不說日後,只說今日。」王溪月抬眼,林苒繼續道,「已是這個時辰,回宮也不甚方便,阿月不如在我這承鸞殿歇上一宿?」
「嗯……麻煩皇表嫂了。」
不知不覺亥時將至,回宮確有不便,王溪月不好意思應承下來。
林苒頷首,吩咐宜雪帶宮人去偏殿稍作收拾。
這消息不一時傳到蕭照的耳中。
王溪月哭哭啼啼特地跑來東宮尋太子妃,哪怕蕭照平素不管這些事情,亦猜得到與徐明盛有關。他無心插手此事,便沒有專程將徐明盛喊來盤問,但徐明盛還是來了外書房稟報事宜。
「陛下暗中撒出去不少人手前往江南。」
「似乎想找什麼人。」
蕭照抬眼,徐明盛又斟酌著道:「未免打草驚蛇,不曾抓人私下盤問,但以收到的消息看,陛下要尋的應是十數年前下江南時的故人。」
十數年前……
那時他們年幼,蕭照對當年的事所知甚少,不過他記得,母后不曾同往。
留守宮中的皇后娘娘整日以淚洗面。
他無意中聽過小宮人的議論,道是皇帝陛下在江南又收了不少美人。
年幼時懵懵懂懂不知真意。
長大一些,依舊記得那時聽來的這些話語便逐漸瞭然。
這事不難想。
在宮中荒淫無度的人,難道在別處會突然轉性麼?不過換個地方橫行無忌、肆意妄為罷了。
此番所謂派人下江南、尋故人,若與當年之事有關……蕭照面上浮現一點譏誚笑意,問徐明盛:「你覺得孤的父皇忽然想找的會是什麼樣的故人?」
妄自揣測聖心是大忌。
徐明盛默一默,仍說道:「陛下當年寵幸過的美人,早已非豆蔻年華。」
為當年舊情尋人的可能性極低。
不為舊情,便有其他目的,那定然是對皇帝陛下而言十分迫切的事。
「沈家沾上外族,沈妃失寵,沈妃腹中未出生的那個孩子日後註定要面對重重困難。」蕭照把徐明盛說不出口的話一一補全,「孤令父皇不順心不是一日兩日,倘若他認定長公主府刺殺一事乃孤有意做戲,勢必心慌意亂。只以父皇脾性,今時今日才尋人,多半往日不知情,想來是有人故意往他面前遞消息,誘使他動了這番心思。」
徐明盛垂首。
蕭照道:「只怕無論有沒有那個人,孤的父皇皆會有所收穫。」
幾樁事情串聯在一起。
可見那背後之人動作越發急切,不會等得太久便要露出狐狸尾巴來。
不管他們真正目的是什麼,他這個太子都註定是阻礙。
矛頭遲早對準他。
「確實不必打草驚蛇。」蕭照沉吟中說,「便瞧一瞧他們屆時究竟要找回個什麼人出來。」
徐明盛應是,一時無其他事宜便欲行禮告退。
但記起王溪月今夜宿在承鸞殿,在徐明盛走到門邊時,蕭照忽而開口問:「你和樂安,究竟怎麼回事?」
徐明盛腳下步子頓住了:「殿下明鑑,微臣與樂安縣主並無瓜葛。」
並無瓜葛?莫怪她今日要去承鸞殿尋太子妃。
「你心裡有數便是,去吧。」蕭照平靜道,對此再無其他的話。
「是。」
徐明盛應一聲,推開門出去了。
夜深人靜,蕭照待在外書房兀自回想一遍長公主府發生的事,想這背後之人以林苒為餌,想起奚鶴鳴為林苒擋箭,以及奚鶴鳴與是他的皇妹正相看的駙馬人選。
奚鶴鳴縱有古怪,畢竟只是忠勇侯府的出身。
他背後之人才是操縱一切的存在。
蕭照抬手摁揉兩下眉心,又記起在定遠侯府的最後一夜林苒去看他。不知為何,每每記起此事他內心總有不安,然而這些時日,太子妃並無任何奇怪之處。她待他一如往常,在承鸞殿也無異樣……大約是他多思多慮方心有惶然。
嗯,等傷再養好一些。
蕭照想,等身上的傷再養好一些,他再抽空多陪陪她。
……
王溪月在承鸞殿偏殿住得一夜。
翌日晨早,她陪林苒用早膳,之後兩個人一道進宮去給王皇后請安。
王皇后知曉林苒生病,憐惜她身體,命大宮女錦繡備下許多補身子的名貴藥材,讓她帶回東宮去。林苒謝過,一一收下,領了皇后娘娘這份好意。今日請安,林苒也從王皇后口中得知丹陽郡主回京了。
「不止丹陽郡主,端王世子也一併來京城。」
王皇后嘆道,「世子體弱,來京路途顛簸,又須得將養許久。」
端王世子纏綿病榻,林苒從蕭照口中聽說過。
不過他們夫婦回京今日才耳聞。
有過在長公主府遇刺之事,更不必同長公主一家多打交道。他們夫婦對於林苒而言稱得上兩個素未謀面的陌路人,她笑一笑,未予置評。
未出兩日即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團團圓圓的節日,宮中設下宴席,但往年最熱鬧的中秋今年卻顯得冷清。
席間沒有囂張跋扈、趾高氣昂、萬千恩寵的沈妃娘娘,連延興帝只略略坐得片刻便離席而去。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妃嬪們無人欣賞,這宮宴便顯得沉默起來。
殿內的氣氛古怪。
一頓飯,所有人都沒胃口,在延興帝離開後不久,王皇后藉故離席,蕭照也帶著林苒先走一步。
回到承鸞殿,宮人已另外備下熱騰騰的吃食。淨過手後蕭照率先落座說:「孤瞧著太子妃方才也沒吃什麼,幸而提前命他們備下晚膳。」
同滿屋子的生面孔一起用膳確實有些吃不下。
林苒本不覺得餓,見這滿桌佳肴多是她愛吃的菜式,又被勾起食慾。
「殿下有心了。」
她也在小宮人的服侍下淨過手,復在蕭照身旁坐下,待他提筷,便跟著提筷同他一起用膳。
吃得第一口,林苒便嘗出來這不是典膳所準備的飯菜。
只未立刻下定論,她又去嘗其他菜餚,試過幾道後,終於確定。
「這是……侯府的廚子做的?」林苒偏過頭去看蕭照。定遠侯府的廚子是她爹爹專程按照她的口味挑的,何況幾日前才回去小住過,她不會認錯。
蕭照一味替她夾菜,不置可否。
儘管如此,但林苒從眼前之人臉上神色瞧出些許求表揚的意味。
她扯了下嘴角,沒有順蕭照的意,安靜用飯。蕭照等得許久也未等來誇讚,並不氣餒,只在用過飯後,命人撤下碗碟,奉上茶水點心與新鮮果品。今日乃是中秋,點心裡自然少不得一碟小餅。
「太子妃且嘗嘗,權當應個景兒。」
蕭照替林苒取個小餅遞過來,林苒接過,嘗得一口,繼而看得蕭照一眼。
這回是外祖母的手藝。
前些時日惦記著中秋將至,外祖母做得些小餅給她吃。
那些小餅大多是叫她吃光了的。
她也認得這滋味。
太子,今日的確有心,知她念家想家,且是她在東宮過的第一個中秋,做了這些準備。林苒又認真去看蕭照,如之前那般在他眼角眉梢辨出些許驕傲,他對他今日安排必定十分滿意。
道謝與誇讚的話陡然變得說不出口。
一旦記起那個秘密,明知道他想要聽什麼,那些話偏偏堵在嗓子眼。
林苒轉過臉,安靜吃小餅。
甜香的滋味在唇齒蔓延,那一點甜卻蔓延不到心尖上。
只是心下又清楚,要讓她吃上這些熱騰騰的飯菜,不是一句吩咐便能了事的。看似簡單的事,背後有許多人的付出,她的外祖母、她的父兄,亦包括太子。
「多謝太子殿下……」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表嫂,我羨慕你。」
「若能如你同太子表哥一般感情甚篤便好了,那該有多幸福。」
王溪月懇求的話語落在林苒耳中,林苒卻忍不住想笑。
若叫眼前小娘子知曉真相,知曉一切皆是假象,會不會叫她再崩潰一場?
可見有時她們都一樣。
表面花團錦簇,實則各有各的難處。
「許是如今緣分未到,阿月不急,日後定也會得遇良人。」林苒寬慰她,「感情之事最難強求,灑脫些,既放過自己,也可以給彼此留個餘地。」
話說出口,又覺得未必只是寬慰王溪月。
日後同太子之間體面收場,對他們這對假夫妻同樣是最妥當的。
王溪月兀自惆悵,未能覺察出什麼。
她輕嘆一氣,趴在羅漢床榻桌上:「日後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林苒笑笑,摸一摸她的發頂:「那不說日後,只說今日。」王溪月抬眼,林苒繼續道,「已是這個時辰,回宮也不甚方便,阿月不如在我這承鸞殿歇上一宿?」
「嗯……麻煩皇表嫂了。」
不知不覺亥時將至,回宮確有不便,王溪月不好意思應承下來。
林苒頷首,吩咐宜雪帶宮人去偏殿稍作收拾。
這消息不一時傳到蕭照的耳中。
王溪月哭哭啼啼特地跑來東宮尋太子妃,哪怕蕭照平素不管這些事情,亦猜得到與徐明盛有關。他無心插手此事,便沒有專程將徐明盛喊來盤問,但徐明盛還是來了外書房稟報事宜。
「陛下暗中撒出去不少人手前往江南。」
「似乎想找什麼人。」
蕭照抬眼,徐明盛又斟酌著道:「未免打草驚蛇,不曾抓人私下盤問,但以收到的消息看,陛下要尋的應是十數年前下江南時的故人。」
十數年前……
那時他們年幼,蕭照對當年的事所知甚少,不過他記得,母后不曾同往。
留守宮中的皇后娘娘整日以淚洗面。
他無意中聽過小宮人的議論,道是皇帝陛下在江南又收了不少美人。
年幼時懵懵懂懂不知真意。
長大一些,依舊記得那時聽來的這些話語便逐漸瞭然。
這事不難想。
在宮中荒淫無度的人,難道在別處會突然轉性麼?不過換個地方橫行無忌、肆意妄為罷了。
此番所謂派人下江南、尋故人,若與當年之事有關……蕭照面上浮現一點譏誚笑意,問徐明盛:「你覺得孤的父皇忽然想找的會是什麼樣的故人?」
妄自揣測聖心是大忌。
徐明盛默一默,仍說道:「陛下當年寵幸過的美人,早已非豆蔻年華。」
為當年舊情尋人的可能性極低。
不為舊情,便有其他目的,那定然是對皇帝陛下而言十分迫切的事。
「沈家沾上外族,沈妃失寵,沈妃腹中未出生的那個孩子日後註定要面對重重困難。」蕭照把徐明盛說不出口的話一一補全,「孤令父皇不順心不是一日兩日,倘若他認定長公主府刺殺一事乃孤有意做戲,勢必心慌意亂。只以父皇脾性,今時今日才尋人,多半往日不知情,想來是有人故意往他面前遞消息,誘使他動了這番心思。」
徐明盛垂首。
蕭照道:「只怕無論有沒有那個人,孤的父皇皆會有所收穫。」
幾樁事情串聯在一起。
可見那背後之人動作越發急切,不會等得太久便要露出狐狸尾巴來。
不管他們真正目的是什麼,他這個太子都註定是阻礙。
矛頭遲早對準他。
「確實不必打草驚蛇。」蕭照沉吟中說,「便瞧一瞧他們屆時究竟要找回個什麼人出來。」
徐明盛應是,一時無其他事宜便欲行禮告退。
但記起王溪月今夜宿在承鸞殿,在徐明盛走到門邊時,蕭照忽而開口問:「你和樂安,究竟怎麼回事?」
徐明盛腳下步子頓住了:「殿下明鑑,微臣與樂安縣主並無瓜葛。」
並無瓜葛?莫怪她今日要去承鸞殿尋太子妃。
「你心裡有數便是,去吧。」蕭照平靜道,對此再無其他的話。
「是。」
徐明盛應一聲,推開門出去了。
夜深人靜,蕭照待在外書房兀自回想一遍長公主府發生的事,想這背後之人以林苒為餌,想起奚鶴鳴為林苒擋箭,以及奚鶴鳴與是他的皇妹正相看的駙馬人選。
奚鶴鳴縱有古怪,畢竟只是忠勇侯府的出身。
他背後之人才是操縱一切的存在。
蕭照抬手摁揉兩下眉心,又記起在定遠侯府的最後一夜林苒去看他。不知為何,每每記起此事他內心總有不安,然而這些時日,太子妃並無任何奇怪之處。她待他一如往常,在承鸞殿也無異樣……大約是他多思多慮方心有惶然。
嗯,等傷再養好一些。
蕭照想,等身上的傷再養好一些,他再抽空多陪陪她。
……
王溪月在承鸞殿偏殿住得一夜。
翌日晨早,她陪林苒用早膳,之後兩個人一道進宮去給王皇后請安。
王皇后知曉林苒生病,憐惜她身體,命大宮女錦繡備下許多補身子的名貴藥材,讓她帶回東宮去。林苒謝過,一一收下,領了皇后娘娘這份好意。今日請安,林苒也從王皇后口中得知丹陽郡主回京了。
「不止丹陽郡主,端王世子也一併來京城。」
王皇后嘆道,「世子體弱,來京路途顛簸,又須得將養許久。」
端王世子纏綿病榻,林苒從蕭照口中聽說過。
不過他們夫婦回京今日才耳聞。
有過在長公主府遇刺之事,更不必同長公主一家多打交道。他們夫婦對於林苒而言稱得上兩個素未謀面的陌路人,她笑一笑,未予置評。
未出兩日即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團團圓圓的節日,宮中設下宴席,但往年最熱鬧的中秋今年卻顯得冷清。
席間沒有囂張跋扈、趾高氣昂、萬千恩寵的沈妃娘娘,連延興帝只略略坐得片刻便離席而去。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妃嬪們無人欣賞,這宮宴便顯得沉默起來。
殿內的氣氛古怪。
一頓飯,所有人都沒胃口,在延興帝離開後不久,王皇后藉故離席,蕭照也帶著林苒先走一步。
回到承鸞殿,宮人已另外備下熱騰騰的吃食。淨過手後蕭照率先落座說:「孤瞧著太子妃方才也沒吃什麼,幸而提前命他們備下晚膳。」
同滿屋子的生面孔一起用膳確實有些吃不下。
林苒本不覺得餓,見這滿桌佳肴多是她愛吃的菜式,又被勾起食慾。
「殿下有心了。」
她也在小宮人的服侍下淨過手,復在蕭照身旁坐下,待他提筷,便跟著提筷同他一起用膳。
吃得第一口,林苒便嘗出來這不是典膳所準備的飯菜。
只未立刻下定論,她又去嘗其他菜餚,試過幾道後,終於確定。
「這是……侯府的廚子做的?」林苒偏過頭去看蕭照。定遠侯府的廚子是她爹爹專程按照她的口味挑的,何況幾日前才回去小住過,她不會認錯。
蕭照一味替她夾菜,不置可否。
儘管如此,但林苒從眼前之人臉上神色瞧出些許求表揚的意味。
她扯了下嘴角,沒有順蕭照的意,安靜用飯。蕭照等得許久也未等來誇讚,並不氣餒,只在用過飯後,命人撤下碗碟,奉上茶水點心與新鮮果品。今日乃是中秋,點心裡自然少不得一碟小餅。
「太子妃且嘗嘗,權當應個景兒。」
蕭照替林苒取個小餅遞過來,林苒接過,嘗得一口,繼而看得蕭照一眼。
這回是外祖母的手藝。
前些時日惦記著中秋將至,外祖母做得些小餅給她吃。
那些小餅大多是叫她吃光了的。
她也認得這滋味。
太子,今日的確有心,知她念家想家,且是她在東宮過的第一個中秋,做了這些準備。林苒又認真去看蕭照,如之前那般在他眼角眉梢辨出些許驕傲,他對他今日安排必定十分滿意。
道謝與誇讚的話陡然變得說不出口。
一旦記起那個秘密,明知道他想要聽什麼,那些話偏偏堵在嗓子眼。
林苒轉過臉,安靜吃小餅。
甜香的滋味在唇齒蔓延,那一點甜卻蔓延不到心尖上。
只是心下又清楚,要讓她吃上這些熱騰騰的飯菜,不是一句吩咐便能了事的。看似簡單的事,背後有許多人的付出,她的外祖母、她的父兄,亦包括太子。
「多謝太子殿下……」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