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想到就干,趙福金可不想辜負好不容易當一次女皇的機會。
趙福金回去後又發布了一系列政令,首先就是修路,其次就是針對北地生意人的優惠政策,朝廷鼓勵大家去北地做生意。
一時之間,北地再也不是人們口中的荒蠻之地,而是一個淘金之地。
北地火了之後,趙福金的錢袋子也鼓了。
於是,靖安四年夏天,趙福金率領大將韓世忠、張伯奮、金俊親征朝鮮,此時的朝鮮還是高麗國,君主是高麗毅宗,名字叫王晛,歷史上他曾經被金國冊封過,屬於金國的附屬國。
不過在趙福金這裡不存在,她要把這片土地拿下,從此變成大宋的,什麼附屬國之類的,她才不要。
她的計劃里是每占領一個地方就派趙家子弟過去治理,同時傳播漢字和漢文化,推行漢化教育,包括飲食,穿衣,生活習慣等,等到百年後,這些地方徹底歸心,就會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趙福金大兵壓境後派出使者去跟高麗國通牒,讓他們投降,不然就等著被滅國!
高麗國的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他們有的主張打,有的主張降,一時間僵持不下。
最後,高麗王決定派出使節去跟趙福金談判,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些有利的條件。
然而,趙福金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她在現代就非常討厭棒子國夜郎自大。
本著先禮後兵不傷人的情況讓對方投降,畢竟在她眼裡對方的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結果對方頭這麼鐵,他們是不是覺得自己比完顏氏還厲害?
想到棒子在現代竟然說長城是他們的,漢字也是他們的,連端午節都是他們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趙福金決定還是由她這個爸爸教他們做人比較好,她率領大宋鐵騎用將作間新研發的手雷、火銃、炸藥包、投石機、床子弩這些先進武器直接攻破了高麗邊境城池,宋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高麗國都。
高麗國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大宋的精銳之師,被打的節節敗退。毅宗王晛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群臣出城投降。
趙福金接受了他的投降,並宣布高麗國從今往後成為大宋的一部分。
她打算把王氏皇族整個帶回大宋,空給他們封了個君王的封號,又安排了一座府邸安頓他們,別的啥都沒有,每年領奉銀就行了。
王氏一族從皇宮出去的時候趙福金只允許他們帶自己房間內的東西,剩下所有一切都收歸國有。
不過實話實說,此時的高麗是真的窮,經濟不行不說,國家也就是個彈丸之地,也沒有什麼好的出產。
趙福金在王宮轉了一圈,直到看到他們的國庫後她不禁扶額輕嘆,MD,虧了,感覺把這裡打下來是為了扶貧。(看過的幾本書上有記載,古時半島確實窮)
要不是想到這幫人在後世使勁蹦噠噁心人,她才不想要這個蠻荒之地。
接下來,她任命趙姓宗室子弟趙克家為高麗布政使,主管此地政務。
又安排了一批得力官員管理高麗,同時把玉米、土豆、棉花、洋蔥等高產實用的農產品運到此地分發給百姓,接下來又推行漢學,把一批屢試不第的學子送過來教化百姓。
又把一大批貪官犯人遷到這裡種地建房,跟當地人通婚。
同時,她還在這裡徵招了一大批青壯加幾軍隊帶回大宋。
把這裡的一切事宜安排好之後,趙福金班師回朝,回京時,除了朝鮮王族之外,他還點了一大批在當地擁有話語權的貴族跟自己一起走。
她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天高皇帝遠,這幫人慢慢生出不臣之心,帶回大宋後是龍給我盤著,是虎給我臥著。能為自己省不少事。
這一仗從開始打到班師回朝用了半年時間,回去時地都上凍了。
她從東北走的時候給軍隊做了安排,凡是駐紮在此地的軍隊都要學會種地種菜,養豬養雞養牛羊。
這一部分統稱為後勤隊,主要保證軍隊平日的供給。
同時還給他們留下不少菜種,其中就包括紅蘿蔔,白蘿蔔,洋蔥這些耐放耐儲存的蔬菜,同時還給他們留了兩張方子,一張是菜乾的曬制方法,一張是各種醃菜的製作方法。
她既然知道,就肯定要教給大家,餓誰都不能餓著軍隊,閻王還不差餓兵呢。
一路上走走停停,順便處理些政務,沿途還把她看不順眼的幾家高麗貴族近千號人打散安排在北地,等他們回到京城時都快過年了。
第2天大朝會,眾臣先恭賀她凱旋得歸,接著商討最近急需解決的政務。
最後是這群半島貴族的安置問題。即使路上安頓了一千多人。還是帶回來十幾個大家族,約摸有三千多人,確實不好安排。
趙福金直接把他們分散到各地,除了高麗王這個家族之外,其餘的全部分發到各個州府,她不可能讓他們齊齊整整的待在京城。
她習慣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比方金國貴族,當時把手上有人命的,作過惡的全部殺了之外,其餘全被她發往湖廣修水利去了。接下來,她忙的腳後跟打後腦勺。
幸虧她把朝政託付給左右兩位丞相,這兩人都是後世聞名的能臣,她放心,張叔夜主要負責軍事方面,何栗負責政務,這才沒出差子,不然她哪敢跑多半年去打仗。
她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就過年了,正月十九開大朝會,文武官員全部向她進諫,讓她為大宋基業著想,儘快挑選皇夫,為大宋留下繼承人。
她這才想到被自己送去少林寺的父子三人,於是,果斷讓眾人起身,說她會認真考慮這件事。
下朝後,她在腦海里問小丸子,那父子三人過得怎麼樣?
小丸子告訴她那三人挺好的,她那前夫歹竹出好筍,把兩個孩子教育的很好。每天跟孩子們一起練功讀書,一開始孩子還念叨著找母親,後來慢慢就習慣了。
蔡鞗告訴他們,等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之日就是母親接他們回家之時,所以兩個孩子都很刻苦。
趙福金點點頭,如無意外的話,這倆孩子以後就是她的繼承人。
但是,她在這個位面打算好好征戰,不可能早早退位,孩子們切有的等。
要不,乾脆培養孫子吧,把倆孩子都放到外邊去征戰,到時候從孫子裡挑一個出色的繼承大宋。
她越想越覺得可行,不然等她七老八十退位時,孩子都一把年齡了,那當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讓他們趁著年輕去外面打江山,世界那麼大,總得去征戰不是。
把繼承者的事情想好之後,她就把這事放到一邊。
接下來開始著手治理貪官污吏,去年很多奏疏都是關於南方很多士家大族陽奉陰違,巧立名目,貪污土地,而且當地官商勾結,同流合污。自立名目收受賦稅,田稅和人頭稅。
趙福金一聽這還了得,她辛辛苦苦絞盡腦汁把大宋好容易治理的國泰民安,經濟回暖,結果這幫貨想當蛀蟲,她豈能容忍。
她讓刑部重新制定增加了一些法律法規,寫明貪污受賄會判什麼刑,把條款列清楚之後又規範了大宋關於設立市場的條款,這項政令簡直就像水滴到熱油里。
因為現在市場上的商鋪很多都由貴族和富豪壟斷,窮人想開鋪子難上加難。
而這些貴族和富豪又有特權,他們開鋪子幾乎不用交費,這不是誰說的,而是大宋開國以來就是這樣,幾乎沒針對他們收過稅。現在一聽要收稅,關係到自身收益,每個大家族都有鋪子,貴族和官員多少都有些不滿。
趙福金不是跟他們商量,而是直接通知。為了讓這個政策順利實行,她派出自己的心腹,讓吳玠和鄭明義親自帶兵督辦這件事。
一個個的,既想掙錢,又不想交稅,想什麼美事兒呢?
她下令誰家要是不辦營業執照不交稅,立馬查封店鋪,這個政策全國上下上至皇室宗親,下至平頭百姓,不管是誰都得執行。
否則一經查處,輕則罷官,重則抄家流放,她還把這一政令讓大宋日報發表出去,讓全國上下儘快知道,省得沒有收到消息的地方延誤收稅。
之前的稅收幾乎都是針對百姓和商戶,貴族和官員不用交稅,現在不行了,只要開鋪子,只要做生意必須交稅。
吳玠和鄭明義領命之後就往全國各地跑,他們要監督這件政令落到實處,在這個過程中,又抓了一批兩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官員。
對此,趙福金喜聞樂見,大宋這麼大,人口那麼多,你不想好好當官,有的是人願意當官,再說,自己開發了那麼多項目,到處都需要人,凡是官員跟當地氏族同流合污的,一部分發到東北種田去,一部分發往朝鮮修路挖參去。
由於她的暴力執政,很快有的地方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說她牝雞司晨,上位之後大肆征戰,不顧百姓死活,只圖自己一時之名,士兵也是人,也有父母,這樣每年發動戰爭,簡直有違天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福金回去後又發布了一系列政令,首先就是修路,其次就是針對北地生意人的優惠政策,朝廷鼓勵大家去北地做生意。
一時之間,北地再也不是人們口中的荒蠻之地,而是一個淘金之地。
北地火了之後,趙福金的錢袋子也鼓了。
於是,靖安四年夏天,趙福金率領大將韓世忠、張伯奮、金俊親征朝鮮,此時的朝鮮還是高麗國,君主是高麗毅宗,名字叫王晛,歷史上他曾經被金國冊封過,屬於金國的附屬國。
不過在趙福金這裡不存在,她要把這片土地拿下,從此變成大宋的,什麼附屬國之類的,她才不要。
她的計劃里是每占領一個地方就派趙家子弟過去治理,同時傳播漢字和漢文化,推行漢化教育,包括飲食,穿衣,生活習慣等,等到百年後,這些地方徹底歸心,就會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趙福金大兵壓境後派出使者去跟高麗國通牒,讓他們投降,不然就等著被滅國!
高麗國的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他們有的主張打,有的主張降,一時間僵持不下。
最後,高麗王決定派出使節去跟趙福金談判,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些有利的條件。
然而,趙福金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她在現代就非常討厭棒子國夜郎自大。
本著先禮後兵不傷人的情況讓對方投降,畢竟在她眼裡對方的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結果對方頭這麼鐵,他們是不是覺得自己比完顏氏還厲害?
想到棒子在現代竟然說長城是他們的,漢字也是他們的,連端午節都是他們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趙福金決定還是由她這個爸爸教他們做人比較好,她率領大宋鐵騎用將作間新研發的手雷、火銃、炸藥包、投石機、床子弩這些先進武器直接攻破了高麗邊境城池,宋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高麗國都。
高麗國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大宋的精銳之師,被打的節節敗退。毅宗王晛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群臣出城投降。
趙福金接受了他的投降,並宣布高麗國從今往後成為大宋的一部分。
她打算把王氏皇族整個帶回大宋,空給他們封了個君王的封號,又安排了一座府邸安頓他們,別的啥都沒有,每年領奉銀就行了。
王氏一族從皇宮出去的時候趙福金只允許他們帶自己房間內的東西,剩下所有一切都收歸國有。
不過實話實說,此時的高麗是真的窮,經濟不行不說,國家也就是個彈丸之地,也沒有什麼好的出產。
趙福金在王宮轉了一圈,直到看到他們的國庫後她不禁扶額輕嘆,MD,虧了,感覺把這裡打下來是為了扶貧。(看過的幾本書上有記載,古時半島確實窮)
要不是想到這幫人在後世使勁蹦噠噁心人,她才不想要這個蠻荒之地。
接下來,她任命趙姓宗室子弟趙克家為高麗布政使,主管此地政務。
又安排了一批得力官員管理高麗,同時把玉米、土豆、棉花、洋蔥等高產實用的農產品運到此地分發給百姓,接下來又推行漢學,把一批屢試不第的學子送過來教化百姓。
又把一大批貪官犯人遷到這裡種地建房,跟當地人通婚。
同時,她還在這裡徵招了一大批青壯加幾軍隊帶回大宋。
把這裡的一切事宜安排好之後,趙福金班師回朝,回京時,除了朝鮮王族之外,他還點了一大批在當地擁有話語權的貴族跟自己一起走。
她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天高皇帝遠,這幫人慢慢生出不臣之心,帶回大宋後是龍給我盤著,是虎給我臥著。能為自己省不少事。
這一仗從開始打到班師回朝用了半年時間,回去時地都上凍了。
她從東北走的時候給軍隊做了安排,凡是駐紮在此地的軍隊都要學會種地種菜,養豬養雞養牛羊。
這一部分統稱為後勤隊,主要保證軍隊平日的供給。
同時還給他們留下不少菜種,其中就包括紅蘿蔔,白蘿蔔,洋蔥這些耐放耐儲存的蔬菜,同時還給他們留了兩張方子,一張是菜乾的曬制方法,一張是各種醃菜的製作方法。
她既然知道,就肯定要教給大家,餓誰都不能餓著軍隊,閻王還不差餓兵呢。
一路上走走停停,順便處理些政務,沿途還把她看不順眼的幾家高麗貴族近千號人打散安排在北地,等他們回到京城時都快過年了。
第2天大朝會,眾臣先恭賀她凱旋得歸,接著商討最近急需解決的政務。
最後是這群半島貴族的安置問題。即使路上安頓了一千多人。還是帶回來十幾個大家族,約摸有三千多人,確實不好安排。
趙福金直接把他們分散到各地,除了高麗王這個家族之外,其餘的全部分發到各個州府,她不可能讓他們齊齊整整的待在京城。
她習慣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比方金國貴族,當時把手上有人命的,作過惡的全部殺了之外,其餘全被她發往湖廣修水利去了。接下來,她忙的腳後跟打後腦勺。
幸虧她把朝政託付給左右兩位丞相,這兩人都是後世聞名的能臣,她放心,張叔夜主要負責軍事方面,何栗負責政務,這才沒出差子,不然她哪敢跑多半年去打仗。
她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就過年了,正月十九開大朝會,文武官員全部向她進諫,讓她為大宋基業著想,儘快挑選皇夫,為大宋留下繼承人。
她這才想到被自己送去少林寺的父子三人,於是,果斷讓眾人起身,說她會認真考慮這件事。
下朝後,她在腦海里問小丸子,那父子三人過得怎麼樣?
小丸子告訴她那三人挺好的,她那前夫歹竹出好筍,把兩個孩子教育的很好。每天跟孩子們一起練功讀書,一開始孩子還念叨著找母親,後來慢慢就習慣了。
蔡鞗告訴他們,等他們成為文武全才之日就是母親接他們回家之時,所以兩個孩子都很刻苦。
趙福金點點頭,如無意外的話,這倆孩子以後就是她的繼承人。
但是,她在這個位面打算好好征戰,不可能早早退位,孩子們切有的等。
要不,乾脆培養孫子吧,把倆孩子都放到外邊去征戰,到時候從孫子裡挑一個出色的繼承大宋。
她越想越覺得可行,不然等她七老八十退位時,孩子都一把年齡了,那當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讓他們趁著年輕去外面打江山,世界那麼大,總得去征戰不是。
把繼承者的事情想好之後,她就把這事放到一邊。
接下來開始著手治理貪官污吏,去年很多奏疏都是關於南方很多士家大族陽奉陰違,巧立名目,貪污土地,而且當地官商勾結,同流合污。自立名目收受賦稅,田稅和人頭稅。
趙福金一聽這還了得,她辛辛苦苦絞盡腦汁把大宋好容易治理的國泰民安,經濟回暖,結果這幫貨想當蛀蟲,她豈能容忍。
她讓刑部重新制定增加了一些法律法規,寫明貪污受賄會判什麼刑,把條款列清楚之後又規範了大宋關於設立市場的條款,這項政令簡直就像水滴到熱油里。
因為現在市場上的商鋪很多都由貴族和富豪壟斷,窮人想開鋪子難上加難。
而這些貴族和富豪又有特權,他們開鋪子幾乎不用交費,這不是誰說的,而是大宋開國以來就是這樣,幾乎沒針對他們收過稅。現在一聽要收稅,關係到自身收益,每個大家族都有鋪子,貴族和官員多少都有些不滿。
趙福金不是跟他們商量,而是直接通知。為了讓這個政策順利實行,她派出自己的心腹,讓吳玠和鄭明義親自帶兵督辦這件事。
一個個的,既想掙錢,又不想交稅,想什麼美事兒呢?
她下令誰家要是不辦營業執照不交稅,立馬查封店鋪,這個政策全國上下上至皇室宗親,下至平頭百姓,不管是誰都得執行。
否則一經查處,輕則罷官,重則抄家流放,她還把這一政令讓大宋日報發表出去,讓全國上下儘快知道,省得沒有收到消息的地方延誤收稅。
之前的稅收幾乎都是針對百姓和商戶,貴族和官員不用交稅,現在不行了,只要開鋪子,只要做生意必須交稅。
吳玠和鄭明義領命之後就往全國各地跑,他們要監督這件政令落到實處,在這個過程中,又抓了一批兩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官員。
對此,趙福金喜聞樂見,大宋這麼大,人口那麼多,你不想好好當官,有的是人願意當官,再說,自己開發了那麼多項目,到處都需要人,凡是官員跟當地氏族同流合污的,一部分發到東北種田去,一部分發往朝鮮修路挖參去。
由於她的暴力執政,很快有的地方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說她牝雞司晨,上位之後大肆征戰,不顧百姓死活,只圖自己一時之名,士兵也是人,也有父母,這樣每年發動戰爭,簡直有違天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