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姑娘抬舉老身了。」老嬤嬤笑臉相迎,客氣道,「雖是在宮裡侍奉,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誰人不知景大將軍是皇上最倚重的重臣,這大周的一半氣運都在大將軍身上,而大將軍的家又都托在姑娘身上,老身代太后娘娘前來慰勞姑娘,還請姑娘不要推辭。」
說完,她拍拍手,侍候門外的小宮女傳出話去,等在外頭的人便抬進來一箱一箱的物件。
老嬤嬤起身邀她去外頭庭院裡看。
「這是太后娘娘和皇上給姑娘的見面禮,綢緞一百匹,綾羅一百匹,黃金五百兩,珍珠翡翠瑪瑙手飾一箱,一箱狐皮,請姑娘笑納。」
面對幾箱禮物,沈姝雲面不改色。
若在三年前,她見到這送上門的厚禮,一定喜不自勝,腦袋裡早就開始籌劃如何花這筆錢,這布匹狐皮又該如何分。
可現在,她的香料店剛開起來,名下有八間鋪面,五家店,良田近五百畝,還有這座價值萬兩的宅子,錢莊存了上萬兩白銀,手中存的現銀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金子少說也有八百兩……
這還只是她一個人的資產,還沒算那些達官顯貴送給景延的禮和他每月不菲的月俸,對比自己的財產,她連景延的錢都看不上,更別說面前這份「薄禮」了。
她沒有謝恩,反說:「我無才無德,哪裡敢收陛下與娘娘的厚禮,還請嬤嬤回去轉告太后娘娘,姝雲實不敢受禮。」
聞言,老嬤嬤嘴角微微抽動,笑得更加懇切。
「姑娘這是說哪裡話,要不是有姑娘在,大將軍那陰晴不定的性子,指不定要重罰多少人,虧得姑娘說好話,才保住那許多人命。」
說著,她又委婉的補充,「大將軍是戰場裡殺出來的血性男兒,行事難免狠絕,得是姑娘這樣好性兒的在旁邊勸著些,才不會節外生枝,前途才能越走越寬。」
聽到這兒,沈姝雲猜到了她的來意。
「嬤嬤可是有事要我做?」
「不敢不敢。」
「若有事,嬤嬤大可直言,只要合情合理,我可以為嬤嬤去勸和幾句。」
老嬤嬤乾笑一聲,兩人一同走回前廳,才小聲說,「倒不是求姑娘在大將軍面前說好話,此事干係姑娘……過兩天是太后的萬壽節,還請姑娘賞臉,入宮參加壽宴,陪太后娘娘說說話。」
這與叫她去求景延辦事,並無差別。
如今京城裡都知道景延的權柄大,心又狠,而她是唯一住在景府的女眷,自然成了京城女卷圈裡的香餑餑。
只是出了劉家那件事後,她再也沒有接過其他人家的請帖和拜帖。
這老嬤嬤也好,太后也好,都不是沖她這個人來的,是沖她能代表景延的傾向,要她過去撐場,證明景延效忠皇帝,他的女眷敬重太后,皇家依然屹立不倒。
沈姝雲看透此事,卻不好拒絕。
平昌王還流竄在外,晉王仍舊固守在封地中,他們都姓裴,是代表皇家利益的勢力,如今打不到京城來,只是在積攢實力,等待時機。
大周朝的命運尚未可知,景延卻已經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武將,鋒芒畢露,是無數人的眼中釘。
「太后的壽宴能邀請我,是我三生之幸,屆時一定到場,勞煩嬤嬤走這一趟了。」
她應了下來,老嬤嬤的表情終於放鬆下來,笑著應承,「好,那我也不久留了,這就回去稟報太后娘娘。」
等宮裡的人都走了,沈姝雲即刻吩咐秋池去處理那些賞賜。
「那五百兩黃金奉與國庫,狐皮和布匹拿去錢莊兌成白銀,無論多少都送去京城周邊的縣鎮,給他們重建家園。至於那些首飾,也兌成白銀,買成糧食和藥材送去周邊各縣救濟流民吧。」
秋池瞥一眼財物,「姑娘,這些是太后和皇上賞的,您一件都不留啊?」
「府里不缺這些銀錢,財帛取之於民,該用之於民。」
「要不問問將軍的意思呢?」
「不必問他,這個主我還做得了,你只管叫人去做就是了。」
「是。」
晚飯時,沈姝雲同景延講了白日裡發生的事,說到老嬤嬤時,景延不在意,說到她拿宮裡的賞賜去救濟百姓,景延點了點頭。
「那點財帛,送到周邊各縣裡,只怕還要被官員盤剝一層,真正能送到流民手中的連一半都沒有。」他平靜的說著,「我再添五千兩白銀,點幾個軍中的可信之人去做這事,也好全了阿姐的善心。」
有他助力,事情就好辦的多。
「那我也添五千兩。」沈姝雲不肯輕易給他笑臉,只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讚許。
兩天後,錢財和糧米以沈姓富商的名義送出京城,送到京城周邊各縣,在軍士的監督下,分發給百姓。
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突然,領救濟銀的人群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對母子衝散。
二人穿著體面的綢緞衣裳,身上卻沒有一點像樣的首飾玉佩裝點,氣哄哄的來到領銀子的地方,眼紅的要去撈被軍士護在棚子裡的銀子。
「膽敢鬧事,不要命了?!」辦事的校尉一拍桌子站起來,拔出刀來指向二人。
母子二人驚得瑟瑟發抖,又傲氣的挺起胸膛,理直氣壯道。
「這是我們沈家的銀子,憑什麼分給這群窮鬼,你不過是被沈家雇來的,拿錢辦事,何必拼命,咱們和和氣氣,把這些錢分了了事,省得在這兒頂著大太陽吃苦。」
校尉打量母子二人,並未從他們身上看到絲毫與沈姝雲相似之處,問了才知,原來是沈姝雲那早已割席的沈家裡,刻薄的後母和庸庸碌碌的弟弟。
沈復被流放後,安伯侯家毀了婚約,宋氏為了不把女兒砸在手裡,匆匆將她嫁給了一個四十歲的富商做繼室,換來了五百兩的聘禮。
家裡剩下母子兩人,為了維持富貴,不得已賣了京城的宅子和下人,來到這縣裡重新買房置家。
誰知沈佑真連續經歷變故,白日裡苦熬度日,入夜酗酒止痛,前些日子喝醉後,在巷子裡惹上了一夥流民,不止身上被搶光,還被他們摸到了家裡去,錢財丫鬟都被搶光,只剩個空宅子。
母子二人去投奔沈妙真,被拒之門外。
「既把我賣了,又來找我做什麼?」
沈妙真隔著門連面都沒露,母子二人便被趕了出來,只能又回到這縣裡過清苦的日子。
一聽說是沈姓富商來發錢發糧,二人連菜粥都來不及喝,匆匆趕來拿錢,卻被以有家有宅為名拒絕,氣憤之下,直接上手搶。
校尉不聽他們狡辯,連張恐嚇都堵不住母子兩人胡謅的嘴,乾脆叫人把他們拖到一旁,當著眾人的面打了一頓。
「這是沈老板發給流民百姓的錢,與你們有什麼相干,再胡攪蠻纏,就不只是打一頓這麼簡單了。」
因戰亂家宅被毀,只能靠救濟度日的流民們重新排起隊,旁觀這痛快的一幕,拍手叫好。
母子兩人被打的鼻青臉腫,狼狽地逃離,臨走還在嘴裡罵罵咧咧,念叨沈姝雲心狠。
與此同時,沈姝雲正在皇宮中,做太后壽宴的坐上賓,被眾人簇擁,聽那些雍容華貴的女子的稱讚和誇耀,心如止水。
「聽說姑娘是大將軍的姐姐?將軍待您如此用心,不是親姐弟,勝似親姐弟!」
「大將軍今年十七,家中只有您這麼一個說得上話的親人,姑娘就沒想過給大將軍說門親事?叫大將軍枕邊有個可心人,省得他孤零零的,年紀輕輕就這麼大脾氣。」
「別聽她胡說,大將軍哪有什麼脾氣,像他這麼好的郎君,我們家求而不得呢。姑娘何時有空來我家坐坐,我家三個女兒久聞將軍威名,若能得姑娘一見,牽一牽姻緣線……」
「要牽姻緣,也輪不到你家呀,我家郡主也早就想見一見大將軍,沈姑娘若能牽線,郡主必將姑娘當親姐姐敬重。」
「姑娘慧眼識珠,要為將軍選妻,可不能馬虎,不如我給姑娘出出主意?」
沈姝雲身邊圍滿了人,作為壽星的太后維持著皇族的體面,也把控不了這局。
在老嬤嬤的攙扶下,她氣憤道:「一群見風使舵的牆頭草,若哀家的三公主未嫁,五公主未亡,哪輪得到她們攀這好親事。」
嬤嬤在一旁安撫,「娘娘別往心裡去,您瞧,任她們再主動,那沈姑娘也只笑,不給準話,可見是瞧不上她們。」
「誰能把女兒嫁給景延,就是掌握了全京師的兵馬,這樣的好事,誰能不眼熱。」
「老奴倒覺得沈姑娘不是個糊塗人,不如您選個義女充為公主,私下與沈姑娘好好說說,她為了景將軍好,也不會拒絕您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說完,她拍拍手,侍候門外的小宮女傳出話去,等在外頭的人便抬進來一箱一箱的物件。
老嬤嬤起身邀她去外頭庭院裡看。
「這是太后娘娘和皇上給姑娘的見面禮,綢緞一百匹,綾羅一百匹,黃金五百兩,珍珠翡翠瑪瑙手飾一箱,一箱狐皮,請姑娘笑納。」
面對幾箱禮物,沈姝雲面不改色。
若在三年前,她見到這送上門的厚禮,一定喜不自勝,腦袋裡早就開始籌劃如何花這筆錢,這布匹狐皮又該如何分。
可現在,她的香料店剛開起來,名下有八間鋪面,五家店,良田近五百畝,還有這座價值萬兩的宅子,錢莊存了上萬兩白銀,手中存的現銀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金子少說也有八百兩……
這還只是她一個人的資產,還沒算那些達官顯貴送給景延的禮和他每月不菲的月俸,對比自己的財產,她連景延的錢都看不上,更別說面前這份「薄禮」了。
她沒有謝恩,反說:「我無才無德,哪裡敢收陛下與娘娘的厚禮,還請嬤嬤回去轉告太后娘娘,姝雲實不敢受禮。」
聞言,老嬤嬤嘴角微微抽動,笑得更加懇切。
「姑娘這是說哪裡話,要不是有姑娘在,大將軍那陰晴不定的性子,指不定要重罰多少人,虧得姑娘說好話,才保住那許多人命。」
說著,她又委婉的補充,「大將軍是戰場裡殺出來的血性男兒,行事難免狠絕,得是姑娘這樣好性兒的在旁邊勸著些,才不會節外生枝,前途才能越走越寬。」
聽到這兒,沈姝雲猜到了她的來意。
「嬤嬤可是有事要我做?」
「不敢不敢。」
「若有事,嬤嬤大可直言,只要合情合理,我可以為嬤嬤去勸和幾句。」
老嬤嬤乾笑一聲,兩人一同走回前廳,才小聲說,「倒不是求姑娘在大將軍面前說好話,此事干係姑娘……過兩天是太后的萬壽節,還請姑娘賞臉,入宮參加壽宴,陪太后娘娘說說話。」
這與叫她去求景延辦事,並無差別。
如今京城裡都知道景延的權柄大,心又狠,而她是唯一住在景府的女眷,自然成了京城女卷圈裡的香餑餑。
只是出了劉家那件事後,她再也沒有接過其他人家的請帖和拜帖。
這老嬤嬤也好,太后也好,都不是沖她這個人來的,是沖她能代表景延的傾向,要她過去撐場,證明景延效忠皇帝,他的女眷敬重太后,皇家依然屹立不倒。
沈姝雲看透此事,卻不好拒絕。
平昌王還流竄在外,晉王仍舊固守在封地中,他們都姓裴,是代表皇家利益的勢力,如今打不到京城來,只是在積攢實力,等待時機。
大周朝的命運尚未可知,景延卻已經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武將,鋒芒畢露,是無數人的眼中釘。
「太后的壽宴能邀請我,是我三生之幸,屆時一定到場,勞煩嬤嬤走這一趟了。」
她應了下來,老嬤嬤的表情終於放鬆下來,笑著應承,「好,那我也不久留了,這就回去稟報太后娘娘。」
等宮裡的人都走了,沈姝雲即刻吩咐秋池去處理那些賞賜。
「那五百兩黃金奉與國庫,狐皮和布匹拿去錢莊兌成白銀,無論多少都送去京城周邊的縣鎮,給他們重建家園。至於那些首飾,也兌成白銀,買成糧食和藥材送去周邊各縣救濟流民吧。」
秋池瞥一眼財物,「姑娘,這些是太后和皇上賞的,您一件都不留啊?」
「府里不缺這些銀錢,財帛取之於民,該用之於民。」
「要不問問將軍的意思呢?」
「不必問他,這個主我還做得了,你只管叫人去做就是了。」
「是。」
晚飯時,沈姝雲同景延講了白日裡發生的事,說到老嬤嬤時,景延不在意,說到她拿宮裡的賞賜去救濟百姓,景延點了點頭。
「那點財帛,送到周邊各縣裡,只怕還要被官員盤剝一層,真正能送到流民手中的連一半都沒有。」他平靜的說著,「我再添五千兩白銀,點幾個軍中的可信之人去做這事,也好全了阿姐的善心。」
有他助力,事情就好辦的多。
「那我也添五千兩。」沈姝雲不肯輕易給他笑臉,只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讚許。
兩天後,錢財和糧米以沈姓富商的名義送出京城,送到京城周邊各縣,在軍士的監督下,分發給百姓。
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突然,領救濟銀的人群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對母子衝散。
二人穿著體面的綢緞衣裳,身上卻沒有一點像樣的首飾玉佩裝點,氣哄哄的來到領銀子的地方,眼紅的要去撈被軍士護在棚子裡的銀子。
「膽敢鬧事,不要命了?!」辦事的校尉一拍桌子站起來,拔出刀來指向二人。
母子二人驚得瑟瑟發抖,又傲氣的挺起胸膛,理直氣壯道。
「這是我們沈家的銀子,憑什麼分給這群窮鬼,你不過是被沈家雇來的,拿錢辦事,何必拼命,咱們和和氣氣,把這些錢分了了事,省得在這兒頂著大太陽吃苦。」
校尉打量母子二人,並未從他們身上看到絲毫與沈姝雲相似之處,問了才知,原來是沈姝雲那早已割席的沈家裡,刻薄的後母和庸庸碌碌的弟弟。
沈復被流放後,安伯侯家毀了婚約,宋氏為了不把女兒砸在手裡,匆匆將她嫁給了一個四十歲的富商做繼室,換來了五百兩的聘禮。
家裡剩下母子兩人,為了維持富貴,不得已賣了京城的宅子和下人,來到這縣裡重新買房置家。
誰知沈佑真連續經歷變故,白日裡苦熬度日,入夜酗酒止痛,前些日子喝醉後,在巷子裡惹上了一夥流民,不止身上被搶光,還被他們摸到了家裡去,錢財丫鬟都被搶光,只剩個空宅子。
母子二人去投奔沈妙真,被拒之門外。
「既把我賣了,又來找我做什麼?」
沈妙真隔著門連面都沒露,母子二人便被趕了出來,只能又回到這縣裡過清苦的日子。
一聽說是沈姓富商來發錢發糧,二人連菜粥都來不及喝,匆匆趕來拿錢,卻被以有家有宅為名拒絕,氣憤之下,直接上手搶。
校尉不聽他們狡辯,連張恐嚇都堵不住母子兩人胡謅的嘴,乾脆叫人把他們拖到一旁,當著眾人的面打了一頓。
「這是沈老板發給流民百姓的錢,與你們有什麼相干,再胡攪蠻纏,就不只是打一頓這麼簡單了。」
因戰亂家宅被毀,只能靠救濟度日的流民們重新排起隊,旁觀這痛快的一幕,拍手叫好。
母子兩人被打的鼻青臉腫,狼狽地逃離,臨走還在嘴裡罵罵咧咧,念叨沈姝雲心狠。
與此同時,沈姝雲正在皇宮中,做太后壽宴的坐上賓,被眾人簇擁,聽那些雍容華貴的女子的稱讚和誇耀,心如止水。
「聽說姑娘是大將軍的姐姐?將軍待您如此用心,不是親姐弟,勝似親姐弟!」
「大將軍今年十七,家中只有您這麼一個說得上話的親人,姑娘就沒想過給大將軍說門親事?叫大將軍枕邊有個可心人,省得他孤零零的,年紀輕輕就這麼大脾氣。」
「別聽她胡說,大將軍哪有什麼脾氣,像他這麼好的郎君,我們家求而不得呢。姑娘何時有空來我家坐坐,我家三個女兒久聞將軍威名,若能得姑娘一見,牽一牽姻緣線……」
「要牽姻緣,也輪不到你家呀,我家郡主也早就想見一見大將軍,沈姑娘若能牽線,郡主必將姑娘當親姐姐敬重。」
「姑娘慧眼識珠,要為將軍選妻,可不能馬虎,不如我給姑娘出出主意?」
沈姝雲身邊圍滿了人,作為壽星的太后維持著皇族的體面,也把控不了這局。
在老嬤嬤的攙扶下,她氣憤道:「一群見風使舵的牆頭草,若哀家的三公主未嫁,五公主未亡,哪輪得到她們攀這好親事。」
嬤嬤在一旁安撫,「娘娘別往心裡去,您瞧,任她們再主動,那沈姑娘也只笑,不給準話,可見是瞧不上她們。」
「誰能把女兒嫁給景延,就是掌握了全京師的兵馬,這樣的好事,誰能不眼熱。」
「老奴倒覺得沈姑娘不是個糊塗人,不如您選個義女充為公主,私下與沈姑娘好好說說,她為了景將軍好,也不會拒絕您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