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結果去了幾次,他自己也看出了興致,遇到別人邀請他,他也走進去學上一段。馬妹花周六跳,他周六就只坐在場上看,周天幹部們學的時候,他再跟進去學,想暗地裡跟婆娘較勁誰跳得更好。而他學東西又快,很快也能隨上節奏。
這幾天馬妹花賭氣不回家,冷冷清清的,他連家都待不住了,但也不敢在單位加班太久,免得萬一馬妹花回來看見家裡沒人,又想七想八的冤枉他。愁得廖政委絡腮鬍子都長出來了,像是憔悴了幾歲。
隔天早上看到小蘇站在柵欄外,給他們家的雞鴨餵食,廖政委咬牙攢了口氣,就拉下臉讓小蘇幫忙想個法子了。
蘇麥麥正想找廖政委聊聊情況,便跟他聊了幾句。
廖政委說,他真沒離婚找人另過的心思,他和馬妹花結了婚,這輩子就只認這一個老婆了,至於其他的女人他就沒去關注。
他不答應過繼,是因為他從小就被過繼給大伯家。雖然大伯、伯母對他都挺好,但明知道另一對夫婦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卻不能夠喊;看到親生父母對別的弟妹那麼親昵,他心眼子裡到底是覺得空落,也想體驗被親爸親媽照拂關愛的感覺。這種心情說出來,沒體會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的,而且也不能對家裡其他人說。
他自己經歷過那種感受,就不願意兄弟再把孩子過繼給自己了。再說了,他並沒覺得有沒孩子很要緊,沒就沒唄,能生就生,順其自然。
他兄弟家寬裕,孩子就留著他們自個養吧,何必多此一舉。
要不是聽到蘇麥麥問起,他和焦幹部跳交誼舞的事,廖政委都沒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去活動會場看人跳舞,焦幹部來邀請他跳,他身為男同志也不方便拒絕。僅此而已。
就算在辦公室里討論文件,也是工作上的正常交流,廖政委忍不住便怪馬妹花,一貫閒著沒事愛犯疑心。
看來廖政委儼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啊。
男女同志不管如何,就算工作也要把握適當距離。有時候女人的第六感很重要,尤其馬嫂子這麼緊張他,看到他們工作貼得近,晚上又一塊兒跳舞,難免便猜想,換別的家屬也會多想的。
聽到蘇麥麥提醒,廖政委恍然大悟,連忙請教起主意。
蘇麥麥見他的確坦誠,沒有離婚另娶的心,她這才給想了個辦法來。
——如果廖政委已經另有心思,這事兒蘇麥麥就不勸了,讓馬嫂子他們自己解決去。畢竟如果一方有異心,勉強在一起誰保證之後的生活能否幸福,那就不是旁人隨便撮合的事兒了。
*
周天各單位照例休息,傍晚五點多鐘正是打飯人多的時候,只見衛生所的右邊窗戶
下面,廖政委一手舉著玫瑰花束,一手拿著個話筒喇叭,站在樓前喊話。
這個季節的北疆基本已買不到新鮮花卉,玫瑰花是廖政委中午火急火燎趕去市里,在國營商店買的絹布工藝仿真玫瑰,做得栩栩如生的,仿佛都能聞見真正的花香。
主意是蘇麥麥想出來的,參照後世情侶們告白求愛的方法。其實馬妹花最大的一個心結,就是覺得自個沒文化,而廖政委是部隊的團幹部,生怕他跟她結婚勉強,故而時常心裡懷疑、沒安全感。
但馬妹花最近都很主動上進啊,自己讀書學報、學跳舞蹈,所以她並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廖政委既然從未想離婚,那就和馬嫂子表達真心,敞開給全旅的軍人和家屬們看到,給她一個十足十的安全感,今後所有類似的問題就解決了。
廖政委起初覺得委實難為情,用他的話說「不是男人幹的事」,奈不過小蘇勸說,於是就把花買回來了。
既然開始實施,廖政委也是很配合的,三十好幾的人,還在家打了個稿子,準備站在窗戶外面背誦。結果真到了場合,眼見不少兵娃子們圍攏過來,他忽然一緊張忘記詞了,於是下面的喊話便呈現土俗直白化:
「衛生所二樓的馬妹花同志你聽著——,我是一團的團政委廖赴延。」
「結婚這些年,我對你一心一意,從來沒想過離婚。雖然經常怪你脾氣沖,可我嘴也夠損,你脾氣沖是我該得的,啥鍋配啥蓋,我覺得咱兩日子過得剛剛好,有滋有味,換哪個人也沒你熱乎。」
「我不答應過繼兄弟家的娃,是我自己小時候體會過那種有親爹親媽不能叫,看著親爹親媽疼弟、妹,自己還得喊叔嬸的彆扭,不想再讓別的孩子也體會這種心酸。都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代了,我從沒把啥傳宗接代放在心裡,啥絕不絕後的,都是封建思想殘渣。咱們身為軍人家庭,更該以身作則!」
「現在我廖赴延,當著全駐地的戰士和家屬們的面,向你——馬妹花同志,我的愛人,提出誠摯的回家請求!平時你老娘們身體熱乎,冬天也不愛燒炕,摟著跟暖爐似的,我都睡習慣了。忽然你不在,我也不習慣燒炕,半夜腳一伸過去,哎喲我的個娘咧,那冰疙瘩窩一樣的感受,凍得我一個激靈就凍醒來了。你趕快下來和我回去,咱就兩人過一輩子,別再說些七七八……」
廖政委覺得這麼說挺好,越說越放開手腳了。他之前都沒注意到焦幹部是否有別的心意,經小蘇提醒,又怕萬一焦幹部沒多想,自己主動去問反而傷人心。這樣和馬妹花一「表白」,不管焦幹部有沒心思,一樁事也就自然消解了。
「廖、滿、倉!你嘴裡中毒長泡了是嗎,說的都什麼狗屁話!誰想聽你騷話說啥馬妹花同志、我的愛人了?還不趕快給我閉上,老娘我他嗎的……要老命了……十年老夫妻這麼不要臉子,看我不衝下來打死你個酸文化人!!!」
哐!窗戶里忽然摔出一個大臉盆。吭!又摔出了牙缸子。繼而探出手上攥著罐頭、似乎剛把亂糟糟捲髮梳理好的馬嫂子。
馬妹花舞了舞罐頭,到底捨不得往下扔。瞅見旁邊的幾扇窗戶都擠出了腦袋,她只覺沒臉再待了,連忙一呼啦裹起自個東西,快步衝下樓來。
……
隔天馬妹花殺了一隻肥鴨子,給蘇麥麥送了過來。這回蘇麥麥沒客氣,大方收下了。
冬天燒爐子取暖挺乾燥的,蘇麥麥通常在爐子旁放一盆水,水蒸汽蒸發出來可增加濕度。
鴨子滋陰生津,冬季吃了正好潤一潤燥。這種穀物餵養的鴨子燉湯喝最營養了,於是蘇麥麥做上一鍋酸湯老鴨,把馬妹花夫婦也叫過來,四個人湊著吃一頓熱騰騰又過癮的火鍋。
新兵入伍,報社的新聞素材又多了起來,蘇麥麥白天和陸韜去到各連隊採訪,晚上回家就思考小說的思路。
她給出版社打了長途電話過去,解釋了前陣子休假,才看到過稿信。接電話的編輯姓褚,是一名四十出頭有著資深經驗的女主編,聽到她的電話驚喜不已,本來還擔心一直沒消息會不會意味著拒絕呢。
兩人在電話里探討了一下寫作的方向,褚編輯的意思是,讓蘇麥麥照著她那篇兩萬多字小說的類型,再寫個三十萬字左右的長篇小說。
還說到,蘇麥麥的小說發表之後,報社已經接到了好多讀者打來的電話或者回信,說被她的故事深深觸動到了。
有的讀者有著下鄉回城的經歷,有的是知青再高考的經歷,還有的則是單位廠子裡下崗等等的,各有各的感同身受。通過看到麥錢錢的小說,感受到了鼓舞,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故事中的角色一樣的堅韌與好運。
甚至還有人想問麥錢錢老師的通信地址,想親自給她寫封信呢。
關於出版長篇這事兒,蘇麥麥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於是褚編輯隨後便和同事一塊,乘火車從首都過來,趕在年前和她簽訂了出版合同。
一本三十萬字的小說,稿費以千字二十計算,首印一萬冊,算下來蘇麥麥能拿到稿費六千六百元。按出版社的規定,先預付百分之三十給作者,也就是一千九百八十元給蘇麥麥。等到回首都後,把合同蓋了公章,便把錢郵政過來,商定五個月到六個月左右交初稿。
不得了,一轉眼,小蘇都成大作家了!
打從褚編輯和助理同事來到家屬院,人人都知道蘇麥麥要出版小說了。這年頭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都算文化知識分子,出版小說簡直更厲害,咱們十一旅出人才啊!
有人高興,當然也有暗中看不慣的人。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人給上級領導告狀了蘇麥麥。說部隊一個旅領導的月工資才多少,小蘇不過隨軍家屬,寫一本書就超過領導一年的工資,影響非常惡劣。建議部隊上級給全國各大出版社打電話,禁止發表蘇麥麥的小說,並給予蘇麥麥通報批評。
這個告狀讓領導們啼笑皆非,那科學家還是祖國棟樑呢、外交官還是優秀的對外形象呢,如果住在部隊,付出的腦力勞動所得卻不允許超過幹部,那豈不是該建議孩子們都別上學了,祖國的未來誰來建設?
國家的發展是各個方面的,文藝創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旅部的領導沒點名告狀者,但在廣播裡開解了一番,並且鼓勵有更多的人才出現,這樣的家屬院才更加展現隨軍的豐富生活,是部隊的驕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幾天馬妹花賭氣不回家,冷冷清清的,他連家都待不住了,但也不敢在單位加班太久,免得萬一馬妹花回來看見家裡沒人,又想七想八的冤枉他。愁得廖政委絡腮鬍子都長出來了,像是憔悴了幾歲。
隔天早上看到小蘇站在柵欄外,給他們家的雞鴨餵食,廖政委咬牙攢了口氣,就拉下臉讓小蘇幫忙想個法子了。
蘇麥麥正想找廖政委聊聊情況,便跟他聊了幾句。
廖政委說,他真沒離婚找人另過的心思,他和馬妹花結了婚,這輩子就只認這一個老婆了,至於其他的女人他就沒去關注。
他不答應過繼,是因為他從小就被過繼給大伯家。雖然大伯、伯母對他都挺好,但明知道另一對夫婦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卻不能夠喊;看到親生父母對別的弟妹那麼親昵,他心眼子裡到底是覺得空落,也想體驗被親爸親媽照拂關愛的感覺。這種心情說出來,沒體會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的,而且也不能對家裡其他人說。
他自己經歷過那種感受,就不願意兄弟再把孩子過繼給自己了。再說了,他並沒覺得有沒孩子很要緊,沒就沒唄,能生就生,順其自然。
他兄弟家寬裕,孩子就留著他們自個養吧,何必多此一舉。
要不是聽到蘇麥麥問起,他和焦幹部跳交誼舞的事,廖政委都沒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去活動會場看人跳舞,焦幹部來邀請他跳,他身為男同志也不方便拒絕。僅此而已。
就算在辦公室里討論文件,也是工作上的正常交流,廖政委忍不住便怪馬妹花,一貫閒著沒事愛犯疑心。
看來廖政委儼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啊。
男女同志不管如何,就算工作也要把握適當距離。有時候女人的第六感很重要,尤其馬嫂子這麼緊張他,看到他們工作貼得近,晚上又一塊兒跳舞,難免便猜想,換別的家屬也會多想的。
聽到蘇麥麥提醒,廖政委恍然大悟,連忙請教起主意。
蘇麥麥見他的確坦誠,沒有離婚另娶的心,她這才給想了個辦法來。
——如果廖政委已經另有心思,這事兒蘇麥麥就不勸了,讓馬嫂子他們自己解決去。畢竟如果一方有異心,勉強在一起誰保證之後的生活能否幸福,那就不是旁人隨便撮合的事兒了。
*
周天各單位照例休息,傍晚五點多鐘正是打飯人多的時候,只見衛生所的右邊窗戶
下面,廖政委一手舉著玫瑰花束,一手拿著個話筒喇叭,站在樓前喊話。
這個季節的北疆基本已買不到新鮮花卉,玫瑰花是廖政委中午火急火燎趕去市里,在國營商店買的絹布工藝仿真玫瑰,做得栩栩如生的,仿佛都能聞見真正的花香。
主意是蘇麥麥想出來的,參照後世情侶們告白求愛的方法。其實馬妹花最大的一個心結,就是覺得自個沒文化,而廖政委是部隊的團幹部,生怕他跟她結婚勉強,故而時常心裡懷疑、沒安全感。
但馬妹花最近都很主動上進啊,自己讀書學報、學跳舞蹈,所以她並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廖政委既然從未想離婚,那就和馬嫂子表達真心,敞開給全旅的軍人和家屬們看到,給她一個十足十的安全感,今後所有類似的問題就解決了。
廖政委起初覺得委實難為情,用他的話說「不是男人幹的事」,奈不過小蘇勸說,於是就把花買回來了。
既然開始實施,廖政委也是很配合的,三十好幾的人,還在家打了個稿子,準備站在窗戶外面背誦。結果真到了場合,眼見不少兵娃子們圍攏過來,他忽然一緊張忘記詞了,於是下面的喊話便呈現土俗直白化:
「衛生所二樓的馬妹花同志你聽著——,我是一團的團政委廖赴延。」
「結婚這些年,我對你一心一意,從來沒想過離婚。雖然經常怪你脾氣沖,可我嘴也夠損,你脾氣沖是我該得的,啥鍋配啥蓋,我覺得咱兩日子過得剛剛好,有滋有味,換哪個人也沒你熱乎。」
「我不答應過繼兄弟家的娃,是我自己小時候體會過那種有親爹親媽不能叫,看著親爹親媽疼弟、妹,自己還得喊叔嬸的彆扭,不想再讓別的孩子也體會這種心酸。都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代了,我從沒把啥傳宗接代放在心裡,啥絕不絕後的,都是封建思想殘渣。咱們身為軍人家庭,更該以身作則!」
「現在我廖赴延,當著全駐地的戰士和家屬們的面,向你——馬妹花同志,我的愛人,提出誠摯的回家請求!平時你老娘們身體熱乎,冬天也不愛燒炕,摟著跟暖爐似的,我都睡習慣了。忽然你不在,我也不習慣燒炕,半夜腳一伸過去,哎喲我的個娘咧,那冰疙瘩窩一樣的感受,凍得我一個激靈就凍醒來了。你趕快下來和我回去,咱就兩人過一輩子,別再說些七七八……」
廖政委覺得這麼說挺好,越說越放開手腳了。他之前都沒注意到焦幹部是否有別的心意,經小蘇提醒,又怕萬一焦幹部沒多想,自己主動去問反而傷人心。這樣和馬妹花一「表白」,不管焦幹部有沒心思,一樁事也就自然消解了。
「廖、滿、倉!你嘴裡中毒長泡了是嗎,說的都什麼狗屁話!誰想聽你騷話說啥馬妹花同志、我的愛人了?還不趕快給我閉上,老娘我他嗎的……要老命了……十年老夫妻這麼不要臉子,看我不衝下來打死你個酸文化人!!!」
哐!窗戶里忽然摔出一個大臉盆。吭!又摔出了牙缸子。繼而探出手上攥著罐頭、似乎剛把亂糟糟捲髮梳理好的馬嫂子。
馬妹花舞了舞罐頭,到底捨不得往下扔。瞅見旁邊的幾扇窗戶都擠出了腦袋,她只覺沒臉再待了,連忙一呼啦裹起自個東西,快步衝下樓來。
……
隔天馬妹花殺了一隻肥鴨子,給蘇麥麥送了過來。這回蘇麥麥沒客氣,大方收下了。
冬天燒爐子取暖挺乾燥的,蘇麥麥通常在爐子旁放一盆水,水蒸汽蒸發出來可增加濕度。
鴨子滋陰生津,冬季吃了正好潤一潤燥。這種穀物餵養的鴨子燉湯喝最營養了,於是蘇麥麥做上一鍋酸湯老鴨,把馬妹花夫婦也叫過來,四個人湊著吃一頓熱騰騰又過癮的火鍋。
新兵入伍,報社的新聞素材又多了起來,蘇麥麥白天和陸韜去到各連隊採訪,晚上回家就思考小說的思路。
她給出版社打了長途電話過去,解釋了前陣子休假,才看到過稿信。接電話的編輯姓褚,是一名四十出頭有著資深經驗的女主編,聽到她的電話驚喜不已,本來還擔心一直沒消息會不會意味著拒絕呢。
兩人在電話里探討了一下寫作的方向,褚編輯的意思是,讓蘇麥麥照著她那篇兩萬多字小說的類型,再寫個三十萬字左右的長篇小說。
還說到,蘇麥麥的小說發表之後,報社已經接到了好多讀者打來的電話或者回信,說被她的故事深深觸動到了。
有的讀者有著下鄉回城的經歷,有的是知青再高考的經歷,還有的則是單位廠子裡下崗等等的,各有各的感同身受。通過看到麥錢錢的小說,感受到了鼓舞,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故事中的角色一樣的堅韌與好運。
甚至還有人想問麥錢錢老師的通信地址,想親自給她寫封信呢。
關於出版長篇這事兒,蘇麥麥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於是褚編輯隨後便和同事一塊,乘火車從首都過來,趕在年前和她簽訂了出版合同。
一本三十萬字的小說,稿費以千字二十計算,首印一萬冊,算下來蘇麥麥能拿到稿費六千六百元。按出版社的規定,先預付百分之三十給作者,也就是一千九百八十元給蘇麥麥。等到回首都後,把合同蓋了公章,便把錢郵政過來,商定五個月到六個月左右交初稿。
不得了,一轉眼,小蘇都成大作家了!
打從褚編輯和助理同事來到家屬院,人人都知道蘇麥麥要出版小說了。這年頭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都算文化知識分子,出版小說簡直更厲害,咱們十一旅出人才啊!
有人高興,當然也有暗中看不慣的人。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人給上級領導告狀了蘇麥麥。說部隊一個旅領導的月工資才多少,小蘇不過隨軍家屬,寫一本書就超過領導一年的工資,影響非常惡劣。建議部隊上級給全國各大出版社打電話,禁止發表蘇麥麥的小說,並給予蘇麥麥通報批評。
這個告狀讓領導們啼笑皆非,那科學家還是祖國棟樑呢、外交官還是優秀的對外形象呢,如果住在部隊,付出的腦力勞動所得卻不允許超過幹部,那豈不是該建議孩子們都別上學了,祖國的未來誰來建設?
國家的發展是各個方面的,文藝創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旅部的領導沒點名告狀者,但在廣播裡開解了一番,並且鼓勵有更多的人才出現,這樣的家屬院才更加展現隨軍的豐富生活,是部隊的驕傲!<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