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謝宥川帶她去金鋪,給她打了一條雙層的金項鍊,說是海城那邊的時興款,可以疊戴。
同時也給林青穎尚未出生的孩子準備了兩條純金的長命鎖,這也是怕到時候她如果生了雙胎,顧此失彼。
雖然這種機率很小。
林白在回海城前,給姜沅提來了幾包溫養的草藥,還為她把了脈,這是邱望舒的囑託。
她性子雖冷,但是對這個表妹卻極為上心,哪怕是同在海城的堂妹們都沒有這個殊榮。
林白把之歸結為眼緣。
「參湯的效果不錯,還可以繼續喝。」林白收回搭在她脈搏上的手。
聽到她提前給林青穎的孩子準備了雙份出生禮,搖頭說:「這種概率應該挺小的,她家沒有雙胎基因,不過也是有可能,但是不大。」
「反而是你。」林白看著她貌美的臉龐,肉疼道,「要是你懷孕了,很大的機率是雙胎,到時候我還得準備雙份禮物,以後逢年過節都得給兩個紅包。」
說著說著,他想到了什麼,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妹子,你不是在這等著哥吧,故意用這種方式提前提醒我?」
旁邊的謝宥川有些意外。
如果不是林白提到這個,他都快忘了,自己還有個遠在國外的小舅子。
沈昭會時不時給姜沅寄東西,但是和他基本上沒什麼聯繫,除了兩
人結婚的時候寄了塊金剛石原石回來,謝宥川對他就沒什麼印象了。
如今那塊金剛石還在書房裡的架子上放著,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弄到的。
姜沅眨了眨眼:「那倒不是,我暫時不會打算要孩子。」
林白也只是逗逗她:「雙胎也挺好,這點錢我還是拿得出來的,晚點生也可以,你們夫妻倆還年輕,又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不過青穎那姑娘想多生的願望估計也實現不了,現在提倡計劃生育嘛,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
他上次說五福臨門也是和林青穎開玩笑而已。
「不過她家這情況生一個也行,反正是跟著她姓,她老公也沒意見。」
江斂那個人林白也算是有點淺顯的了解了,除了數學和林青穎,別的他都不怎麼在意。
姜沅倒是忘了計劃生育這件事,估計青穎自己都沒注意,看來到時候得和她說一下。
過了年,休完了假,該回部隊的又回了部隊,姜沅也從閒適的生活中轉換到忙碌狀態。
過年時間她還借用過虞必先所在的研究所,後續又在自己所在的七九二研究所重新驗證過。
在一九八三年二月底,她和江斂共同署名的論文《論分形幾何在常見物理系統中的普適規律與量化驗證》在物理數學交叉研究期刊上發表。
這一次江斂的署名在她前面,因為他在前期付出了很多精力,姜沅只是後期才開始和他一起研究這個課題。
本來姜沅並不想署名的,她認為自己貢獻並不大,可江斂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占便宜的人。
這篇論文也引起了物理界和數學界同行的廣泛興趣,不僅帶動了兩個學科的交叉發展,還為物理學家研究物理系統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有數學家開始注意到物理系統中的分形問題,開發了新的數值計算方法和近似理論,大大推動了兩個學科之間協同發展。
這天,有物理學家正在吃早餐,聽到助理說又新出了一篇促進物理和數學共同發展的期刊論文時,忍不住打趣道:「不會這次又有那位小姜同志的名字吧。」
他放下豆漿,拿起桌上的期刊,看到熟悉的論文風格,啞然失笑。
「還真是她啊!」
姜沅的風格其實很好認,用兩個詞形容就是紮實、嚴謹。
她的每篇論文這位物理學家都看過,從研究設計到結論推導,邏輯嚴謹,層層遞進。
對實驗數據的反覆核驗還有參考的文獻也是精準詳實,且在論證過程中,每個觀點都有足夠的論據支撐,充分證實了她擁有深厚紮實的學術底蘊。
所以在看完了這篇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後,物理學家毫不意外看到了後面她的署名。
不過有些意外的是,前面這個名字比較陌生。
物理學家放下期刊,慢悠悠端起豆漿,喝完後又吃了一碗小米粥。
隨後他才說:「七九二這個小同志的學術能力很強啊,也難怪她們研究所力薦她短時間內晉升評職稱。」
「看來那個國際科研團隊的國內領頭人非她莫屬了。」
很快,時間來到了五月,期間姜沅一直在實驗室。
關於國際科研團隊的具體名額還沒有確定下來,等真正組建並且開展研究也要下半年了。
與此同時,一架來自洛杉磯的國際航班途徑巴黎,落地首都。
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誠終於來到了父輩做夢都想回來的故土。
第142章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梁慧琳從航站樓出來,見外面陽光刺眼,於是便戴上墨鏡。
「姜看到我們肯定會很驚喜的。」于洋也露出笑容。
這一年半以來在實驗室的疲憊好像在這一刻被撫平,他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航站樓上面有一排紅色的漢字——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此刻,他心裡有些許震撼,說不出來的激盪。
「希望姜還記得我們。」周誠聳肩,手裡提著兩個箱子。
一個是行李箱,裝著衣物和一些在物理實驗的手札筆記,還有一個手提箱裡裝著便攜電腦。
三人不確定國內目前的情況,都將自己的便攜電腦帶回來了,裡面還儲存著很多實驗關鍵數據。
「不要把姜說成負心漢好吧,她怎麼可能忘記我們,我們還經常通訊呢!我有自信,我們絕對也是她最稱心的小組成員。」梁慧琳沒好氣翻了個白眼,只是被墨鏡擋住了,沒人能看見。
在她看來,國內雖然在發展科技,但和國外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三人在國外一流的物理實驗室待了這麼久,哪怕實驗室在美國不算頂級,但是也領先於國內,而且他們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
她自認為自己不比國內的天才們差,甚至因為資源等環境原因,要更甚一籌。
不管怎麼算,自己三人都更合適當姜的團隊成員。
于洋只是挑了挑眉,沒有接話。
三人在路邊打了一輛面的,坐上這種微型麵包車後,幾人都忍不住四處打量。
航站樓外面沒有高樓大廈,反而是各種農田,時值五月,風一吹,到處黃澄澄的。
于洋和周誠祖輩當年都是因為時勢所逼,為了躲避戰亂才偷渡
出國,哪怕國外再繁華,可心裡總是惦記著家鄉的稻子。
「司機先生,這些稻穀是不是已經成熟了?」于洋三人的普通話雖然不算很標準,但都能聽懂。
現在大部分人說的還是方言,他們講的也算不錯了。
「你們是南方人吧?」面的師傅總覺得他們說話有些怪異,留了個心眼,笑呵呵道,「咱這是北方,種的是冬小麥,這個月底差不多就能割了。」
「是的,南方人。」于洋三人祖籍都是南邊的沿海城市,所以這個說法他也沒否認。
「那就難怪了。」司機師傅點點頭,隨後,他又和于洋聊起來,聽到梁慧琳和周誠嘰里呱啦說了一堆聽不懂的話,心裡忍不住警惕起來。
「我說幾位同志,你們是外國人?」
司機師傅不動聲色,悄然換了個方向。
這幾個人看起來鬼鬼祟祟的,而且手裡提著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箱子他也幫忙拎過,可沉了。
還有個手提箱,他估摸著裡面裝的多半是電台,指不定就是國外的特務,潛伏進來刺探情報的。
還裝南方人,除了會說點普通話,多聊兩句就知道壓根不是中國人!
「不是,我們是中國人。」于洋鄭重道,還帶著幾分自豪。
他們在去年年底就提前和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聯繫過了,在大使館的幫助下,經過了半年的審查手續,於這個月月初獲得了國內戶籍以及護照。
三人是作為科研人員回國的,各方面審核都非常嚴格,如今他們對自己的中國身份非常滿意。
家裡長輩們得知他們要回國,也非常支持。
「呵呵。」司機師傅冷笑一聲,心想你編,你再編。
不過嘴上還是說:「哦,那挺好的,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嘛!」
他往另外一個方向開過去,嘴上一直和于洋在聊天,試圖穩住他們。
于洋幾人剛到國內,看什麼都新鮮。
雖然沒有國外那種高樓大廈和寬闊的街道,但是大街上來往的行人以及各種熱情洋溢的笑臉,也讓他們目不轉睛。
在不認識姜沅之前,他們並不理解父輩口中的「故土難離」。
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是美國公民,說著英語,和白人做同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同時也給林青穎尚未出生的孩子準備了兩條純金的長命鎖,這也是怕到時候她如果生了雙胎,顧此失彼。
雖然這種機率很小。
林白在回海城前,給姜沅提來了幾包溫養的草藥,還為她把了脈,這是邱望舒的囑託。
她性子雖冷,但是對這個表妹卻極為上心,哪怕是同在海城的堂妹們都沒有這個殊榮。
林白把之歸結為眼緣。
「參湯的效果不錯,還可以繼續喝。」林白收回搭在她脈搏上的手。
聽到她提前給林青穎的孩子準備了雙份出生禮,搖頭說:「這種概率應該挺小的,她家沒有雙胎基因,不過也是有可能,但是不大。」
「反而是你。」林白看著她貌美的臉龐,肉疼道,「要是你懷孕了,很大的機率是雙胎,到時候我還得準備雙份禮物,以後逢年過節都得給兩個紅包。」
說著說著,他想到了什麼,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妹子,你不是在這等著哥吧,故意用這種方式提前提醒我?」
旁邊的謝宥川有些意外。
如果不是林白提到這個,他都快忘了,自己還有個遠在國外的小舅子。
沈昭會時不時給姜沅寄東西,但是和他基本上沒什麼聯繫,除了兩
人結婚的時候寄了塊金剛石原石回來,謝宥川對他就沒什麼印象了。
如今那塊金剛石還在書房裡的架子上放著,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弄到的。
姜沅眨了眨眼:「那倒不是,我暫時不會打算要孩子。」
林白也只是逗逗她:「雙胎也挺好,這點錢我還是拿得出來的,晚點生也可以,你們夫妻倆還年輕,又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不過青穎那姑娘想多生的願望估計也實現不了,現在提倡計劃生育嘛,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
他上次說五福臨門也是和林青穎開玩笑而已。
「不過她家這情況生一個也行,反正是跟著她姓,她老公也沒意見。」
江斂那個人林白也算是有點淺顯的了解了,除了數學和林青穎,別的他都不怎麼在意。
姜沅倒是忘了計劃生育這件事,估計青穎自己都沒注意,看來到時候得和她說一下。
過了年,休完了假,該回部隊的又回了部隊,姜沅也從閒適的生活中轉換到忙碌狀態。
過年時間她還借用過虞必先所在的研究所,後續又在自己所在的七九二研究所重新驗證過。
在一九八三年二月底,她和江斂共同署名的論文《論分形幾何在常見物理系統中的普適規律與量化驗證》在物理數學交叉研究期刊上發表。
這一次江斂的署名在她前面,因為他在前期付出了很多精力,姜沅只是後期才開始和他一起研究這個課題。
本來姜沅並不想署名的,她認為自己貢獻並不大,可江斂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占便宜的人。
這篇論文也引起了物理界和數學界同行的廣泛興趣,不僅帶動了兩個學科的交叉發展,還為物理學家研究物理系統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有數學家開始注意到物理系統中的分形問題,開發了新的數值計算方法和近似理論,大大推動了兩個學科之間協同發展。
這天,有物理學家正在吃早餐,聽到助理說又新出了一篇促進物理和數學共同發展的期刊論文時,忍不住打趣道:「不會這次又有那位小姜同志的名字吧。」
他放下豆漿,拿起桌上的期刊,看到熟悉的論文風格,啞然失笑。
「還真是她啊!」
姜沅的風格其實很好認,用兩個詞形容就是紮實、嚴謹。
她的每篇論文這位物理學家都看過,從研究設計到結論推導,邏輯嚴謹,層層遞進。
對實驗數據的反覆核驗還有參考的文獻也是精準詳實,且在論證過程中,每個觀點都有足夠的論據支撐,充分證實了她擁有深厚紮實的學術底蘊。
所以在看完了這篇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後,物理學家毫不意外看到了後面她的署名。
不過有些意外的是,前面這個名字比較陌生。
物理學家放下期刊,慢悠悠端起豆漿,喝完後又吃了一碗小米粥。
隨後他才說:「七九二這個小同志的學術能力很強啊,也難怪她們研究所力薦她短時間內晉升評職稱。」
「看來那個國際科研團隊的國內領頭人非她莫屬了。」
很快,時間來到了五月,期間姜沅一直在實驗室。
關於國際科研團隊的具體名額還沒有確定下來,等真正組建並且開展研究也要下半年了。
與此同時,一架來自洛杉磯的國際航班途徑巴黎,落地首都。
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誠終於來到了父輩做夢都想回來的故土。
第142章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梁慧琳從航站樓出來,見外面陽光刺眼,於是便戴上墨鏡。
「姜看到我們肯定會很驚喜的。」于洋也露出笑容。
這一年半以來在實驗室的疲憊好像在這一刻被撫平,他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航站樓上面有一排紅色的漢字——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此刻,他心裡有些許震撼,說不出來的激盪。
「希望姜還記得我們。」周誠聳肩,手裡提著兩個箱子。
一個是行李箱,裝著衣物和一些在物理實驗的手札筆記,還有一個手提箱裡裝著便攜電腦。
三人不確定國內目前的情況,都將自己的便攜電腦帶回來了,裡面還儲存著很多實驗關鍵數據。
「不要把姜說成負心漢好吧,她怎麼可能忘記我們,我們還經常通訊呢!我有自信,我們絕對也是她最稱心的小組成員。」梁慧琳沒好氣翻了個白眼,只是被墨鏡擋住了,沒人能看見。
在她看來,國內雖然在發展科技,但和國外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三人在國外一流的物理實驗室待了這麼久,哪怕實驗室在美國不算頂級,但是也領先於國內,而且他們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
她自認為自己不比國內的天才們差,甚至因為資源等環境原因,要更甚一籌。
不管怎麼算,自己三人都更合適當姜的團隊成員。
于洋只是挑了挑眉,沒有接話。
三人在路邊打了一輛面的,坐上這種微型麵包車後,幾人都忍不住四處打量。
航站樓外面沒有高樓大廈,反而是各種農田,時值五月,風一吹,到處黃澄澄的。
于洋和周誠祖輩當年都是因為時勢所逼,為了躲避戰亂才偷渡
出國,哪怕國外再繁華,可心裡總是惦記著家鄉的稻子。
「司機先生,這些稻穀是不是已經成熟了?」于洋三人的普通話雖然不算很標準,但都能聽懂。
現在大部分人說的還是方言,他們講的也算不錯了。
「你們是南方人吧?」面的師傅總覺得他們說話有些怪異,留了個心眼,笑呵呵道,「咱這是北方,種的是冬小麥,這個月底差不多就能割了。」
「是的,南方人。」于洋三人祖籍都是南邊的沿海城市,所以這個說法他也沒否認。
「那就難怪了。」司機師傅點點頭,隨後,他又和于洋聊起來,聽到梁慧琳和周誠嘰里呱啦說了一堆聽不懂的話,心裡忍不住警惕起來。
「我說幾位同志,你們是外國人?」
司機師傅不動聲色,悄然換了個方向。
這幾個人看起來鬼鬼祟祟的,而且手裡提著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箱子他也幫忙拎過,可沉了。
還有個手提箱,他估摸著裡面裝的多半是電台,指不定就是國外的特務,潛伏進來刺探情報的。
還裝南方人,除了會說點普通話,多聊兩句就知道壓根不是中國人!
「不是,我們是中國人。」于洋鄭重道,還帶著幾分自豪。
他們在去年年底就提前和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聯繫過了,在大使館的幫助下,經過了半年的審查手續,於這個月月初獲得了國內戶籍以及護照。
三人是作為科研人員回國的,各方面審核都非常嚴格,如今他們對自己的中國身份非常滿意。
家裡長輩們得知他們要回國,也非常支持。
「呵呵。」司機師傅冷笑一聲,心想你編,你再編。
不過嘴上還是說:「哦,那挺好的,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嘛!」
他往另外一個方向開過去,嘴上一直和于洋在聊天,試圖穩住他們。
于洋幾人剛到國內,看什麼都新鮮。
雖然沒有國外那種高樓大廈和寬闊的街道,但是大街上來往的行人以及各種熱情洋溢的笑臉,也讓他們目不轉睛。
在不認識姜沅之前,他們並不理解父輩口中的「故土難離」。
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是美國公民,說著英語,和白人做同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